发射之后就没音了?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回传202M数据

简介:

发射之后就没音了?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回传202M数据

据新华社18日消息,8月17日11时56分24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二十三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了量子卫星墨子号的首轨数据,并实时传送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墨子号首轨任务时长约7分钟,共接收到的数据量约202MB,经验证,卫星数据质量良好。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8月16日凌晨1时40分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升空。

墨子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墨子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也是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卫星之后,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第三颗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地面接收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目前已经建成我国南—北—西地理布局的近地空间科学卫星接收站网络。

此次墨子号的观测和数据接收任务就是由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密云站、喀什站和三亚站协同负责的。今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还将陆续承担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后续众多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

据了解,随着首颗量子卫星实验成功,我国还将会陆续发射后续卫星,并结合未来的空间站项目,开展相关研究,验证星间、全天时量子通信的可行性。我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此次数据的成功接收,无疑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科学技术又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11-14
本文作者:恒亮
本文来源:虎嗅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传感器
|
传感器 安全 算法
量子力学的应用:量子通信和量子感应
量子通信和量子感应作为量子力学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输和测量方式。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实现了安全、高效的信息传输。量子感应利用量子态的敏感性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传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量子通信和量子感应的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它们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206 1
量子力学的应用:量子通信和量子感应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卫星轨道】基于matlab模拟卫星轨道和地面(空中)目标探测(双星不同轨)
【卫星轨道】基于matlab模拟卫星轨道和地面(空中)目标探测(双星不同轨)
|
传感器 自动驾驶 定位技术
用量子纠缠当GPS,无信号地区也能精准定位了
用量子纠缠当GPS,无信号地区也能精准定位了
|
量子技术 芯片
一块硅芯片上造出15万量子比特:单自旋的首次光学检测登上Nature
一块硅芯片上造出15万量子比特:单自旋的首次光学检测登上Nature
|
算法
m基于OFDM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频域同步技术研究
m基于OFDM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频域同步技术研究
108 0
m基于OFDM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频域同步技术研究
|
存储 安全 量子技术
光量子传输成为可能?哥本哈根大学新研究,使光量子在室温下保持稳定
光量子传输成为可能?哥本哈根大学新研究,使光量子在室温下保持稳定
211 0
|
物联网
什么是卫星LPWAN?
卫星LPWAN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由于设备正在与一组卫星通信,因此覆盖范围通常包括您可以看到天空的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这种类型的全球覆盖范围通常只能通过卫星网络获得,并且允许连接的设备报告其他通信方式根本无法实现的偏远地区的数据。
454 0
什么是卫星LPWAN?
|
测试技术
科研人员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1000秒长脉冲放电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离子源发展组科研人员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千瓦条件下1000秒(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准稳态运行。
20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