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一场接近“突破点”的竞逐

简介: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5量子比特、10量子比特、50量子比特,一场你追我赶、争相领先的激烈竞逐近年来正在量子计算领域上演。

  传统计算机要100年才能破解的难题,量子计算机可能仅需1秒,如此“洪荒之力”、酷炫前景各国岂能袖手旁观?


  去年底,美国IBM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款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进入关键阶段。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当魔幻般的理论在现实中推动进步,各国的科研实力体现无疑。


  在IBM公司宣布成果的半年前,中国科学家已发布世界首台超越早期传统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实现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在操纵质量上也是全球领先。


  从个位数到几十量子比特的进展,各国你追我赶,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1970年到2005年,正如摩尔定律预测的一样,每18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增加一倍,计算机的性能也相应提升近一倍。但2006年后这种趋势就开始放缓,极其微小的集成电路面临散热等问题考验。


  如果按这个趋势继续发展,当集成电路的尺寸接近原子级别的时候,电子的运动也不再遵守经典物理学规律,这个时候量子力学将起到主导作用。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预言问题所在,并提出量子计算才是方向。这也不约而同成为各主要国家关注的焦点。


  传统计算机的基本数据单位是比特,而量子计算机以量子比特衡量。有观点认为,如果量子计算机能有效操纵50个左右量子比特,能力即超过传统计算机,实现了相对传统计算机的“霸权”。这种“量子霸权”正是各科研机构竞相追逐的目标。


  近来,科技巨头纷纷宣布重要进展。除IBM的50量子比特计算机原型,英特尔也在1月份宣布研制49量子比特的测试芯片。但这些企业没有发布详细性能报告,用词离不了“原型”和“测试”,更没有宣称已经实现“量子霸权”。


  这是因为量子比特光有“数量”不够,还得有“质量”,即通过纠缠等方式操纵量子比特互相关联,才能有效利用它们进行量子计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去年5月实现的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就是有“质量”的量子比特,但离“量子霸权”还有相当距离。


  “很显然,建造量子计算机现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竞赛。”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量子信息中心主任斯科特·阿伦森说。他认为,未来一年左右将可能有人赢得“量子霸权”竞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类已进入一个能看到量子计算机将要“出生”的时间段。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说,这是“最后一公里”,但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业内专家指出,量子计算需要克服环境噪声、比特错误和实现可容错的普适量子纠错等一系列难题,真正量子计算机研发挑战巨大。


  那么量子计算到底魅力何在,让全球都不愿错失良机?


  起源于1900年普朗克所提理论的量子力学,描述了看似魔法的物理现象。在微观尺度上,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而不像传统计算机中的比特只能处于0和1中的一种状态。


  这样的一些特性,让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能远超传统计算机。美国谷歌公司等机构在2015年宣布,它们的“D波”(D-Wave)量子模拟机对某些问题的求解速度已达到传统计算机的1亿倍。虽然它并不被认为是真正的量子计算机,但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已经显露。


  为加速进入量子计算机阵营,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投入。欧盟在2016年宣布投入10亿欧元支持量子计算研究,美国仅政府的投资即达每年3.5亿美元。中国也在大力投入,目前正在筹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一期总投资约70亿元。


  如果“量子霸权”实现,人类计算能力将迎来飞跃,接下来就会是在多个领域的推广。一些行业巨头已经盯上了量子计算未来应用:阿里巴巴建立了量子计算实验室;中科院与阿里云合作发布量子计算云平台;IBM也在去年宣布计划建立业界首个商用通用量子计算平台IBM Q,还与摩根大通等公司合作计划在2021年前推出首个在金融领域的量子计算应用。


  更不用说在军事、安全等敏感领域,量子计算一旦成熟,就可以攻破需要大量计算的传统难题,比如密码破解等。


  “我相信量子技术在21世纪的重要性可与上个世纪的曼哈顿计划相比。”著名量子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也就是说,量子技术可能像曼哈顿计划造出原子弹那样改变世界格局。


  潘建伟等中国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取得成果,在光与冷原子系统、超导系统等多种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上同时发展,希望在未来10年,实现上百量子比特的纠缠。


  潘建伟曾用“笋”来比喻中国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因为笋尖刚长出来时进展较为缓慢,一旦长起来便越来越快。他说中国的量子计算就如“春笋”,“我们的爆发式增长也已到了‘相变点’”。(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年01月23日
本文作者:新华网
本文来源:人民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视频行业的“达克效应”,AI或成下一个重要分水岭
视频行业的“达克效应”,AI或成下一个重要分水岭
视频行业的“达克效应”,AI或成下一个重要分水岭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和小鼠“智力”水平相当?全球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中国造的!
和小鼠“智力”水平相当?全球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中国造的!
和小鼠“智力”水平相当?全球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中国造的!
AlphaGo实力远超对手
AlphaGo实力远超对手
114 0
|
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你以为在埋头生产口罩的霍尼韦尔,刚刚造出了全球最强量子计算机,性能超越谷歌
你以为在埋头生产口罩的霍尼韦尔,刚刚造出了全球最强量子计算机,性能超越谷歌
153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正遭遇“可重复性危机”,或已成“炼金术”?
机器学习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然而,其内在的“黑箱”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正是机器学习的这种不可解释性导致了当下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危机”——如果科学不可重复,那么我们还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吗?与此同时,更有研究者声称机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炼金术”。
机器学习正遭遇“可重复性危机”,或已成“炼金术”?
IT真的很重要,还是会被边缘化?
纯技术的IT人才,总是公司的中层或底层支持。 要想和公司的发展整合。 那么IT主管的视野,技术模型,持续运营和公司核心竞争的匹配,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最近一直在考虑这方面的架构。 摘抄两个东东,为自己警示。
113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芯片
打破平衡,AI革命正催生一场各怀“芯”思的军备竞赛
多年来,半导体世界似乎已经有了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英特尔击败了服务器领域几乎所有RISC处理器,让其x86系列成为了主导者。而GPU领域起步较晚的英伟达,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淘汰了大部分的竞争对手,如今只剩下ATI、AMD在该市场上仍占据一小部分份额。
15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