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英寸万转SATA难成大器(万转“偏瘫”记连载完)

简介:
瘦身2.5英寸,万转重生有隐忧
目前看来,3.5英寸万转硬盘的地位确实比较尴尬:走IOPS路线,已被15000RPM剥夺主流地位;走大容量路线,又难以对7200RPM构成威胁。那么,万转硬盘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不可否认,10000RPM的转速仍主要定位在强调iOPS的企业级在线(on-line)应用。在这个领域,重点在于让尽可能多的硬盘驱动器同时工作以提供高IOPS性能,而不是单个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有时,单个硬盘驱动器的容量较大甚至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RAID重建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就在WD推出Raptor的时候,希捷等企业级市场上的玩家已在酝酿2.5英寸的高转速硬盘。2004年,希捷率先推出了2.5英寸万转硬盘Savvio系列。被称为SFF(Small Form. Factor,小形状系数)的2.5英寸企业级硬盘厚度为15毫米,虽然比三碟的2.5英寸移动型硬盘(12.5毫米)略厚,但考虑到其转速从10000RPM起步,盘片数至多为两张,是主流3.5英寸万转硬盘设计的一半。正在崛起的SAS接口,以其小巧的体积和强大的功能,成为了2.5英寸企业级硬盘的最佳拍档。
lid3YGNfkpAU.jpg
希捷2.5英寸万转家族的最新成员——Savvio 10K.3
2.5英寸万转硬盘采用的盘片直径与移动型硬盘一样,都是65毫米,略微超过严格意义上的2.5英寸,但还是比3.5英寸万转硬盘的3.3英寸小不少。正如第一页所言,这使得2.5英寸万转硬盘的盘片面积减小、外圈传输率降低,平均寻道时间也缩短了0.5毫秒左右。对于IOPS应用来说,平均寻道时间缩短当然是好事,外圈传输率则无足轻重。至于盘片面积减小么,则意味着完全扫描一遍盘片的时间将大为缩短——直径在2.5英寸至3.3英寸之间的环状区域不存在了,那里的持续传输率再高又有什么用?
也就是说,较小尺寸的盘片和较少的盘片数量,使得2.5英寸万转硬盘的容量比3.5英寸万转硬盘要小很多,有利于大幅缩短RAID重建时间。
通过缩小硬盘的尺寸来控制容量,与单纯减少盘片数量相比,好处是多方面的,譬如……2.5英寸万转硬盘的体积不到3.5英寸万转硬盘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空间内,可以容纳三倍数量的硬盘,获得三倍的IOPS性能!
此外,降低到50%以下的能耗,在倡导“绿色”与节能的今天,也是值得吹嘘一番的。不过,这个问题如果详细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了,以后将专文讨论。
所以,2.5英寸万转硬盘,随着占用空间显著减小的SAS接口的上位,将3.5英寸万转硬盘赶出了企业级的舞台。不过,2.5英寸万转硬盘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随着15000RPM也进驻2.5英寸,15000RPM与7200RPM都同时在3.5英寸和2.5英寸两个规格中发展,只有10000RPM处于仅剩2.5英寸的“偏瘫”状态,这多少反射出后者地位的尴尬。
“2.5英寸Raptor”破局寄望SAS
如果没有Raptor,关于3.5英寸万转硬盘的讨论,已经可以到此为止了。
可我们不能当Raptor没有存在过,何况其并没有立刻绝种,而是有了个名叫VelociRaptor的2.5英寸接班人。
不管最初给Raptor的定位是什么,WD其实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由于缺乏万转的传统和SCSI的积累,Raptor只配两张盘片,加上当时刚出炉的SATA接口,偷袭高性能硬盘市场的低端,不与希捷等强大的对手正面交锋。
不过,这个独一份的组合,固然避开了竞争对手,但也注定无缘主流。没错,SATA接口的市场广阔,可就凭两张3.3英寸盘片所能达到的容量,怎么可能取代7200RPM?增加到四碟都不够啊,可见WD从一开始就没敢奢望万转成为主流,那不过是鼓噪者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即使在Raptor刚推出的2003年,3.5英寸万转硬盘技术也已足够成熟,而SATA接口技术虽然刚刚产品化,其前景却非常广阔,掌握的难度更远小于SCSI接口技术。把两种成熟或者说大众化的元素构成一个小众的组合,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只不过其他有条件的厂商无意于此。只采用成熟或正在成熟的技术,降低风险和成本,是WD的一贯作风。
因此,尽管通过收购Komag获得了盘片技术,WD还是步其他厂商的后尘放弃了3.5英寸万转硬盘,毕竟,做“只此一家”的组合容易,维持“只此一家”的技术较难。既然已经有别人为2.5英寸万转硬盘开了路,SATA又早就成熟,何不如法炮制?于是,2.5英寸万转SATA硬盘VelociRaptor出炉了——除了接口为SATA,VelociRaptor与其他2.5英寸万转硬盘没有区别。
不过,标准的2.5英寸万转硬盘(厚度15毫米)VelociRaptor,却以3.5英寸的面貌出现——通过四颗螺钉固定在一个带有散热筋的3.5英寸规格托架IcePack上,这显露出其主要应用场合依然是个人使用的台式机。
目前的台式机里面,很少有提供2.5英寸硬盘固定位置的,3.5英寸转2.5英寸的托架也很难找到。不过IcePack可不仅是转换托架那么简单,其主要功能是散热。虽然得益于2.5英寸的盘片,VelociRaptor的功耗要小于3.5英寸7200RPM硬盘,但是其体表面积更是小得多,导致散热困难,而台式机用户通常没有为硬盘提供强制散热手段(如专用风扇)的习惯。要知道,温度每上升10℃,硬盘的MTBF就会下降到四分之一。因此,借助大尺寸的IcePack和其上遍布的散热筋,VelociRaptor工作时的温度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万转硬盘:偏瘫,or
装上IcePack后的VelociRaptor(上)SATA接口位置与标准3.5英寸SATA硬盘Raptor(下)不兼容
IcePack的一个副作用是,安装之后VelociRaptor的SATA接口就移动到了尾部居中的位置,而不是标准3.5英寸硬盘的左下角,这意味着其不能插在通用的3.5英寸硬盘背板上。当然,IcePack是可以取下来的,VelociRaptor恢复成为标准的2.5英寸万转硬盘,可以插入2.5英寸磁盘阵列,而由于其采用SATA接口,还具备了进驻某些大尺寸高端笔记本电脑的可能性。
看起来很美,可实际情况如何呢?2.5英寸磁盘阵列,是以高IOPS为主要诉求的,具有这一特质的应用都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SATA难以胜任,SAS才是合适的选择。理论上,当然可以给VelociRaptor配上一个SAS转SATA的接口插转卡(interposer card),但这凭空增添了成本和复杂性,用户为什么不去选择正宗的2.5英寸SAS硬盘呢?
至于笔记本电脑,确实是有包括具备18英寸大屏幕的高清机型在内的台式机替代品,它们有相对充足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15毫米厚的2.5英寸硬盘;不强调移动性,对硬盘功耗的要求不算苛刻。但是,谁能不考虑散热和噪音?没有了IcePack,发热量明显超过2.5英寸7200RPM硬盘的VelociRaptor必须要借助专门设计的散热手段,而其寻道操作时所发出的噪音,也不是高端个人用户所能够忍受的。如果真的需要很高的磁盘性能,完全可以通过SSD(固态盘)与2.5英寸7200RPM硬盘的搭配来实现嘛,何必自寻烦恼呢?
综合起来看,“脱掉”IcePack的VelociRaptor,进入磁盘阵列相对更靠谱些,等到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WD为其增加SAS接口的选项,兴许能有所作为。当初,SCSI行将没落,SAS尚未崛起,Raptor采用SATA不失为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在SAS已经走向成熟的今天,Raptor的接班人如果还死抱着SATA不放,就有作茧自缚之嫌了。
现在的VelociRaptor则还离不开IcePack,它就是一款2.5英寸的Raptor,仍然局限在“只此一家”的小众市场。不过,它确实比之前的Raptor更为出色,得益于2.5英寸和提高的存储密度,性能、噪音、功耗、散热上都有较为明显的进步。作为一名个人用户,能否满足你的需求是最重要的,VelociRaptor的前途还是留给我们来评说吧。




本文转自 Gelada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gelada/15568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芯片
主板
主板是装在主机箱中一块最大的多层印制电路板,上面分布着构成计算机主机系统电路的各种元器件和接插件,是计算机的连接枢纽。
74 0
|
缓存 固态存储 数据中心
PCIe SSD飞入寻常百姓家靠什么?
既然,PCIe SSD发展这么好,为啥在市场上还不能普及?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贵!
|
芯片 SoC 存储
|
内存技术
|
存储 固态存储 内存技术
|
缓存 芯片 固态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