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程序键盘(Keyboard)消息处理机制分析(14)

简介:

 3. InputManager分发键盘消息给应用程序的过程分析

        在分析InputManager分发键盘消息给应用程序的过程之前,我们先假设现在没有键盘事件发生,因此,InputManager中的InputReader正在睡眠等待键盘事件的发生,而InputManager中的InputDispatcher正在等待InputReader从睡眠中醒过来并且唤醒它,而应用程序也正在消息循环中等待InputDispatcher从睡眠中醒过来并且唤醒它。这时候,用户按下键盘中的一个键,于是,一系列唤醒的事件就依次发生了,一直到应用程序中正在显示的Activity得到通知,有键盘事件发生了。我们先来看这个过程的序列图,然后再详细分析每一个步骤:

        Step 1. InputReader.pollOnce

        Step 2. EventHub.getEvent

        这两个函数分别定义在frameworks/base/libs/ui/InputReader.cpp和frameworks/base/libs/ui/EventHub.cpp文件中,前面我们在分析InputManager的启动过程的Step 17和Step 18时,已经看到过这两个函数了。InputReaderThread线程会不民地循环调用InputReader.pollOnce函数来读入键盘事件,而实际的键盘事件读入操作是由EventHub.getEvent函数来进行的。如果当前没有键盘事件发生,InputReaderThread线程就会睡眠在EventHub.getEvent函数上,而当键盘事件发生后,就会把这个事件封装成一个RawEvent对象,然后返回到pollOnce函数中,执行process函数进一步处理:

  1. void InputReader::loopOnce() {  
  2.     RawEvent rawEvent;  
  3.     mEventHub->getEvent(& rawEvent);  
  4.   
  5.     ......  
  6.   
  7.     process(& rawEvent);  
  8. }  
        Step 3. InputReader.process

 

        这个函数定义在frameworks/base/libs/ui/InputReader.cpp文件中:

  1. void InputReader::process(const RawEvent* rawEvent) {  
  2.     switch (rawEvent->type) {  
  3.     case EventHubInterface::DEVICE_ADDED:  
  4.         addDevice(rawEvent->deviceId);  
  5.         break;  
  6.   
  7.     case EventHubInterface::DEVICE_REMOVED:  
  8.         removeDevice(rawEvent->deviceId);  
  9.         break;  
  10.   
  11.     case EventHubInterface::FINISHED_DEVICE_SCAN:  
  12.         handleConfigurationChanged(rawEvent->when);  
  13.         break;  
  14.   
  15.     default:  
  16.         consumeEvent(rawEvent);  
  17.         break;  
  18.     }  
  19. }  

        当键盘事件发生时,rawEvent->type的值为EV_KEY,这是一个宏定义,具体可以参考bionic/libc/kernel/common/linux/input.h文件:

  1. #define EV_KEY 0x01  
        因此,接下来会调用consumeEvent函数进一步处理。

 

        Step 4. InputReader.consumeEvent

        这个函数定义在frameworks/base/libs/ui/InputReader.cpp文件中:

  1. void InputReader::consumeEvent(const RawEvent* rawEvent) {  
  2.     int32_t deviceId = rawEvent->deviceId;  
  3.   
  4.     { // acquire device registry reader lock  
  5.         RWLock::AutoRLock _rl(mDeviceRegistryLock);  
  6.   
  7.         ssize_t deviceIndex = mDevices.indexOfKey(deviceId);  
  8.         if (deviceIndex < 0) {  
  9.             LOGW("Discarding event for unknown deviceId %d.", deviceId);  
  10.             return;  
  11.         }  
  12.   
  13.         InputDevice* device = mDevices.valueAt(deviceIndex);  
  14.         if (device->isIgnored()) {  
  15.             //LOGD("Discarding event for ignored deviceId %d.", deviceId);  
  16.             return;  
  17.         }  
  18.   
  19.         device->process(rawEvent);  
  20.     } // release device registry reader lock  
  21. }  
         首先从rawEvent中取得触发键盘事件设备对象device,然后调用它的process函数进行处理。

 

         Step 5. InputDevice.process

         这个函数定义在frameworks/base/libs/ui/InputReader.cpp文件中:

  1. void InputDevice::process(const RawEvent* rawEvent) {  
  2.     size_t numMappers = mMappers.size();  
  3.     for (size_t i = 0; i < numMappers; i++) {  
  4.         InputMapper* mapper = mMappers[i];  
  5.         mapper->process(rawEvent);  
  6.     }  
  7. }  
         这里的mMapper成员变量保存了一系列输入设备事件处理象,例如负责处理键盘事件的KeyboardKeyMapper对象、负责处理轨迹球事件的TrackballInputMapper对象以及负责处理触摸屏事件的TouchInputMapper对象, 它们是在InputReader类的成员函数createDevice中创建的。这里查询每一个InputMapper对象是否要对当前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由于发生的是键盘事件,真正会对该事件进行处理的只有KeyboardKeyMapper对象。

 

         Step 6. KeyboardInputMapper.process

         这个函数定义在frameworks/base/libs/ui/InputReader.cpp文件中:

  1. void KeyboardInputMapper::process(const RawEvent* rawEvent) {  
  2.     switch (rawEvent->type) {  
  3.     case EV_KEY: {  
  4.         int32_t scanCode = rawEvent->scanCode;  
  5.         if (isKeyboardOrGamepadKey(scanCode)) {  
  6.             processKey(rawEvent->when, rawEvent->value != 0, rawEvent->keyCode, scanCode,  
  7.                     rawEvent->flags);  
  8.         }  
  9.         break;  
  10.     }  
  11.     }  
  12. }  
        这个函数首先会检查一下键盘扫描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话,就会调用processKey函数进一步处理。

 





本文转自 Luoshengyang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hyluo/966632,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开发框架 前端开发 Android开发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实现高效的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18 4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Android开发
探索Android与iOS的隐私保护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移动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隐私安全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策略和实现方式,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
2月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深入探讨iOS与Android系统安全性对比分析
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iOS和Android无疑是两大巨头。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这两个系统的架构、安全机制以及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通过深入探讨,我们旨在揭示两个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并为用户提供一些实用的安全建议。
|
1月前
|
JSON Java API
探索安卓开发:打造你的首个天气应用
在这篇技术指南中,我们将一起潜入安卓开发的海洋,学习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简单的天气应用。通过这个实践项目,你将掌握安卓开发的核心概念、界面设计、网络编程以及数据解析等技能。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实用的代码示例,帮助你在安卓开发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旅程,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第一个安卓应用吧!
60 14
|
1月前
|
Java Linux 数据库
探索安卓开发:打造你的第一款应用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意的实现者。本文将带你走进安卓开发的奇妙世界,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实际代码示例,引导你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第一款安卓应用。无论你是编程新手还是希望拓展技术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门,让你的创意和技术一起飞扬。
|
1月前
|
Java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开发环境对比分析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安卓和iOS两大平台各自占据半壁江山。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两个平台的开发环境,从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到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代码示例,我们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南,帮助他们根据项目需求和个人偏好做出明智的选择。无论你是初涉移动开发领域的新手,还是寻求跨平台解决方案的资深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32 8
|
1月前
|
搜索推荐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打造个性化安卓应用:从设计到开发的全面指南
在这个数字时代,拥有一个定制的移动应用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个人或企业品牌的重要延伸。本文将引导你通过一系列简单易懂的步骤,从构思你的应用理念开始,直至实现一个功能齐全的安卓应用。无论你是编程新手还是希望拓展技能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知识,帮助你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
3月前
|
缓存 Java Shell
Android 系统缓存扫描与清理方法分析
Android 系统缓存从原理探索到实现。
94 15
Android 系统缓存扫描与清理方法分析
|
2月前
|
Linux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与iOS的多任务处理机制
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Android和iOS各有千秋,尤其在多任务处理上展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本文将深入剖析两大平台在后台管理、资源分配及用户体验方面的策略差异,揭示它们如何平衡性能与电池寿命,为用户带来流畅而高效的操作体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自系统的工作机制,还能为开发者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
2月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深入探索Android与iOS系统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移动操作系统的安全已成为用户和开发者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比较Android与iOS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揭示两者在设计理念、权限管理、应用审核机制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我们将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用户的安全体验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