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描述】
整个存储空间由12块1TB SATA的硬盘组成的,其中10块硬盘组成一个RAID5的阵列,其余两块做成热备盘使用。由于RAID5阵列中出现2块硬盘损坏,而此时只有一块热备盘成功激活,因此导致RAID5阵列瘫痪,上层LUN无法正常使用。状态如下图:
【检测磁盘】
由于存储是因为某些磁盘掉线,从而导致整个存储不可用。因此接收到磁盘以后先对所有磁盘做物理检测,检测完后发现没有物理故障。接着使用坏道检测工具检测磁盘坏道,发现也没有坏道。
【备份数据】
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可还原性,在做数据恢复之前需要对所有源数据做备份,以防其他原因导致数据无法再次恢复。使用Winhex将所有磁盘都镜像成文件,由于源磁盘的扇区大小为520字节,因此还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将所有备份的数据再做520 to 512字节的转换。备份完部分数据如下图:
【故障分析】
1、分析故障原因
由于前两个步骤并没有检测到磁盘有物理故障或者是坏道,由此推断可能是由于某些磁盘读写不稳定导致故障发生。因为EMC存储控制器检查磁盘的策略很严格,一旦某些磁盘性能不稳定,EMC存储控制器就认为是坏盘,就将认为是坏盘的磁盘踢出RAID组。而一旦RAID组中掉线的盘到达到RAID级别允许掉盘的极限,那么这个RAID组将变的不可用,上层基于RAID组的LUN也将变的不可用。目前初步了解的情况为基于RAID组的LUN只有一个,分配给SUN小机使用,上层文件系统为ZFS。
2、分析RAID组结构
EMC存储的LUN都是基于RAID组的,因此需要先分析底层RAID组的信息,然后根据分析的信息重构原始的RAID组。分析每一块数据盘,发现8号盘和11号盘完全没有数据,从管理界面上可以看到8号盘和11号盘都属于Hot Spare,但8号盘的Hot Spare替换了5号盘的坏盘。因此可以判断虽然8号盘的Hot Spare虽然成功激活,但由于RAID级别为RAID5,此时RAID组中还缺失一块硬盘,所以导致数据没有同步到8号硬盘中。继续分析其他10块硬盘,分析数据在硬盘中分布的规律,RAID条带的大小,以及每块磁盘的顺序。
3、分析RAID组掉线盘
根据上述分析的RAID信息,尝试通过北亚自主开发的RAID虚拟程序将原始的RAID组虚拟出来。但由于整个RAID组中一共掉线两块盘,因此需要分析这两块硬盘掉线的顺序。仔细分析每一块硬盘中的数据,发现有一块硬盘在同一个条带上的数据和其他硬盘明显不一样,因此初步判断此硬盘可能是最先掉线的,通过北亚自主开发的RAID校验程序对这个条带做校验,发现除掉刚才分析的那块硬盘得出的数据是最好的,因此可以明确最先掉线的硬盘了。
4、分析RAID组中的LUN信息
由于LUN是基于RAID组的,因此需要根据上述分析的信息将RAID组重组出来。然后分析LUN在RAID组中的分配信息,以及LUN分配的数据块MAP。由于底层只有一个LUN,因此只需要分析一份LUN信息就OK了。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编写相应的程序,解释LUN的数据MAP并导出LUN的所有数据。
【解释ZFS文件系统并修复】
1、解释ZFS文件系统
利用北亚自主开发的ZFS文件系统解释程序对生成的LUN做文件系统解释,发现程序在解释某些文件系统元文件的时候报错。迅速安排开发工程师对程序做调试,分析程序报错原因。接着安排文件系统工程师分析ZFS文件系统是否因为版本原因,导致程序不支持。经过长达7小时的分析与调试,发现ZFS文件系统因存储突然瘫痪导致其中某些元文件损坏,从而导致解释ZFS文件系统的程序无法正常解释。
2、修复ZFS文件系统
上述分析明确了ZFS文件系统因存储瘫痪导致部分文件系统元文件损坏,因此需要对这些损坏的文件系统元文件做修复,才能正常解析ZFS文件系统。分析损坏的元文件发现,因当初ZFS文件正在进行IO操作的同时存储瘫痪,导致部分文件系统元文件没有更新以及损坏。人工对这些损坏的元文件进行手工修复,保证ZFS文件系统能够正常解析。
【恢复所有数据】
利用程序对修复好的ZFS文件系统做解析,解析所有文件节点及目录结构。部分文件目录截图如下:
【验证最新数据】
由于数据都是文本类型及DCM图片,因此不需要搭建太多的环境。由用户方工程师指点某些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都没有问题,数据均完整。部分文件验证如下:
【移交数据】
由用户方提供3块2T的SATA硬盘,将恢复的所有数据均拷贝到这些硬盘中,数据恢复的总容量为5T。
【数据恢复结论】
由于故障发生后保存现场环境良好,没用做相关危险的操作,对后期的数据恢复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数据恢复过程中虽然遇到好多技术瓶颈,但也都一一解决。最终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数据恢复项目,恢复的数据用户方也相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