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源码(59)——TCP中的三个接收队列

简介: 作者:gfree.wind@gmail.com 博客:blog.focus-linux.net   linuxfocus.blog.chinaunix.net  微博:weibo.com/glinuxer QQ技术群:4367710   本文的copyleft归gfree.wind@gmail.com所有,使用GPL发布,可以自由拷贝,转载。
作者:gfree.wind@gmail.com
博客:blog.focus-linux.net   linuxfocus.blog.chinaunix.net
 
微博:weibo.com/glinuxer
QQ技术群:4367710
 
本文的copyleft归gfree.wind@gmail.com所有,使用GPL发布,可以自由拷贝,转载。但转载请保持文档的完整性,注明原作者及原链接,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

在Linux内核的TCP实现中,TCP有三个接收队列——除去错误队列。这三个队列分别是struck sock中的sk_receive_queue和sk_backlog,以及struct tcp_sock中的prequeue。这三个队列作用,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了。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sk_receive_queue是真正的接收队列,收到的TCP数据包经过检查和处理后,就会保存到这个队列中。sk_backlog是当socket处于用户进程的上下文时(即用户正在对socket进行系统调用,如recv),Linux收到数据包时,在软中断处理过程中,会将数据包保存到sk_backlog中,然后直接返回。而prequeue则是在,该socket没有正在被用户进程使用时,由软中断直接将数据包保存在prequeue中,然后返回。


我们可以从tcp的接收处理函数中,验证上面的结果。下面的代码来自tcp_v4_rcv函数


	bh_lock_sock_nested(sk);
	ret = 0;
	if (!sock_owned_by_user(sk)) {
                /* 当sock没有被用户进程占有的时候,可以将数据包保存到prequeue中。失败的话,才进入tcp的真正的数据包处理过程 */
	        if (!tcp_prequeue(sk, skb))
		    ret = tcp_v4_do_rcv(sk, skb);
	} else if (unlikely(sk_add_backlog(sk, skb))) {
                /* 当sock被用户进程占有时,将数据包保存到backlog中,然后返回 */
		bh_unlock_sock(sk);
		NET_INC_STATS_BH(net, LINUX_MIB_TCPBACKLOGDROP);
		goto discard_and_relse;
	}
	bh_unlock_sock(sk);
在sock被用户进程占有时,kernel将数据包保存到backlog中,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即使是软中断处理流程,也需要尽快完成,好让kernel尽快处理下一个数据包。那么当sock不被用户进程占有时,kernel将数据包保存到prequeue中,自然也是这个道理。这些数据包会在用户进程调用receive的时候,再进行TCP数据包完整的处理流程。


网上的大部分资料,都只是介绍了这三个队列的用途。但是看到这里,其实我们应该有一个疑问。backlog和prequeue都是保存的未经处理的数据,为什么需要两个不同的队列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研究一下prequeue和backlog是如何应用的?前面是两个队列的写入操作,下面看看两个队列何时被读取。prequeue的处理函数tcp_prequeue_process,如前文所说,在TCP的读取数据函数tcp_recvmsg中调用。在tcp_recvmsg的入口,会调用lock_sock来设置sk->sk_lock.owned,表示该sock由用户进程占有,然后会对receive_queue和prequeue中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正因为sock被用户进程处理时,会访问prequeu,所以软中断只能将数据保存到backlog中,以避免竞争。那么为什么在sock不由用户进程占有时,只能保存到prequeu中,而不能重入backlog呢?


让我们继续跟进,看看何时处理backlog的数据包。Oh,my god,居然是在__release_sock中,这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需要两个队列来保存未处理数据包。对于sock来说,一共有两种状态:1. 用户进程占用该sock;2. 用户进程未占用该sock;而kernel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够保证tcp数据包处理的软中断快速返回。而保存未处理数据包的队列,无论如何也要在上述的一个情况下,访问未处理的数据包。那么这不可避免的会有资源竞争。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sock被用户进程占用时,让它处理prequeue中的数据包,软中断则往backlog中保存。当sock不被用户进程占用时,会去访问backlog中的数据包,软中断则往prequeue中保存。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网络协议
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IP和TCP到底在哪层?
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IP和TCP到底在哪层?
361 4
|
9月前
|
网络协议 Linux Go
自己动手编写tcp/ip协议栈1:tcp包解析
学习tuntap中的tun的使用方法,并使用tun接口解析了ip包和tcp包,这是实现tcp/ip协议栈的第一步。
227 15
|
9月前
|
网络协议 Serverless
|
9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网络协议
|
网络协议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一):TCP/IP五层模型、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传输可靠性保障、ARQ协议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一):TCP/IP五层模型、应用层常见的协议、TCP与UDP的区别,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传输可靠性保障、ARQ协议、ARP协议
|
网络协议 安全 大数据
TCP/IP协议栈中何时使用TCP?
【10月更文挑战第20天】TCP/IP协议栈中何时使用TCP?
182 2
|
存储 监控 网络协议
搞了半天,终于弄懂了TCP Socket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太难
本文将从上层介绍Linux上的TCP/IP栈是如何工作的,特别是socket系统调用和内核数据结构的交互、内核和实际网络的交互。写这篇文章的部分原因是解释监听队列溢出(listen queue overflow)是如何工作的,因为它与我工作中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相关。 建好的连接怎么工作 先从建好的连接开始介绍,稍后将解释新建连接是如何工作的。
搞了半天,终于弄懂了TCP Socket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太难
|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
网络协议
【TCP/IP】图解TCP的通信机制(上)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传输控制协议,其作用于传输层,是一种提供了面向连接通信服务的协议 看TCP的英文全称就知道,其主要作用就是传输 、控制,传输的是数据,控制的是在传输过程中丢包后的重发 、分包乱序后的有序重组 、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防止网络拥塞等 这也是我们口中一直说的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的原因。本文就将对TCP的作用过程以及一些机制进行讲解
449 0
【TCP/IP】图解TCP的通信机制(上)
|
JSON 网络协议 Android开发
【Android 逆向】Android 逆向通用工具开发 ( Android 端远程命令工具 | Android 端可执行程序的 main 函数操作 | TCP 协议服务器建立 | 接收客户端数据 )
【Android 逆向】Android 逆向通用工具开发 ( Android 端远程命令工具 | Android 端可执行程序的 main 函数操作 | TCP 协议服务器建立 | 接收客户端数据 )
326 0
【Android 逆向】Android 逆向通用工具开发 ( Android 端远程命令工具 | Android 端可执行程序的 main 函数操作 | TCP 协议服务器建立 | 接收客户端数据 )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