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移植与调试之------->build.prop生成过程分析

简介: 本文简要分析一下build.prop是如何生成的。Android的build.prop文件是在Android编译时刻收集的各种property(LCD density/语言/编译时间, etc.),编译完成之后,文件生成在out/target/product//system/目录下。
本文简要分析一下build.prop是如何生成的。Android的build.prop文件是在Android编译时刻收集的各种property(LCD density/语言/编译时间, etc.),编译完成之后,文件生成在out/target/product/<board>/system/目录下。在Android运行时刻可以通过property_get()[c/c++域] / SystemProperties_get*()[Java域]读取这些属性值。 


build.prop的生成是由make系统解析build/core/Makefile完成。


1)      Makefile中首先定义各种变量,这在下一步执行时会用到。比如:

...  
PRODUCT_DEFAULT_LANGUAGE="$(calldefault-locale-language,$(PRODUCT_LOCALES))" \  
PRODUCT_DEFAULT_REGION="$(calldefault-locale-region,$(PRODUCT_LOCALES))" \  

...  


2)      Makefile中调用build/tools/buildinfo.sh执行脚本,并输出到build.prop
Buildinfo.sh很简单,只是echo一些属性。

#!/bin/bash

echo "# begin build properties"
echo "# autogenerated by buildinfo.sh"

echo "ro.build.id=$BUILD_ID"
echo "ro.build.display.id=$BUILD_DISPLAY_ID"
echo "ro.build.version.incremental=$BUILD_NUMBER"
echo "ro.build.version.sdk=$PLATFORM_SDK_VERSION"
echo "ro.build.version.codename=$PLATFORM_VERSION_CODENAME"
echo "ro.build.version.release=$PLATFORM_VERSION"
echo "ro.build.date=`date`"
echo "ro.build.date.utc=`date +%s`"
echo "ro.build.type=$TARGET_BUILD_TYPE"
echo "ro.build.user=$USER"
echo "ro.build.host=`hostname`"
echo "ro.build.tags=$BUILD_VERSION_TAGS"
echo "ro.product.model=$PRODUCT_MODEL"
echo "ro.product.brand=$PRODUCT_BRAND"
echo "ro.product.name=$PRODUCT_NAME"
echo "ro.product.device=$TARGET_DEVICE"
echo "ro.product.board=$TARGET_BOOTLOADER_BOARD_NAME"
echo "ro.product.cpu.abi=$TARGET_CPU_ABI"
if [ -n "$TARGET_CPU_ABI2" ] ; then
  echo "ro.product.cpu.abi2=$TARGET_CPU_ABI2"
fi
echo "ro.product.manufacturer=$PRODUCT_MANUFACTURER"
if [ -n "$PRODUCT_DEFAULT_LANGUAGE" ] ; then
  echo "ro.product.locale.language=$PRODUCT_DEFAULT_LANGUAGE"
fi
if [ -n "$PRODUCT_DEFAULT_REGION" ] ; then
  echo "ro.product.locale.region=$PRODUCT_DEFAULT_REGION"
fi
echo "ro.wifi.channels=$PRODUCT_DEFAULT_WIFI_CHANNELS"
echo "ro.board.platform=$TARGET_BOARD_PLATFORM"

echo "# ro.build.product is obsolete; use ro.product.device"
echo "ro.build.product=$TARGET_DEVICE"

echo "# Do not try to parse ro.build.description or .fingerprint"
echo "ro.build.description=$PRIVATE_BUILD_DESC"
echo "ro.build.fingerprint=$BUILD_FINGERPRINT"
echo "ro.build.characteristics=$TARGET_AAPT_CHARACTERISTICS"

echo "# end build properties"


而,ro.product.locale.language/ ro.product.locale.region就是些属性,等号后面是值。


3)      Makefile中直接把$(TARGET_DEVICE_DIR)/system.prop的内容追加到build.prop中。


4)      收集ADDITIONAL_BUILD_PROPERTIES中的属性,追加到build.prop中。


ADDITIONAL_BUILD_PROPERTIES又会收集PRODUCT_PROPERTY_OVERRIDES中定义的属性


ADDITIONAL_BUILD_PROPERTIES:= \  
        $(ADDITIONAL_BUILD_PROPERTIES)\  

        $(PRODUCT_PROPERTY_OVERRIDES)  


通过build.prop生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哪里可以修改原有的属性或加入自己定义属性,那就是2) buildinfo.sh; 3) system.prop; 4) ADDITIONAL_BUILD_PROPERTIES或PRODUCT_PROPERTY_OVERRIDES。不过建议改在system.prop或PRODUCT_PROPERTY_OVERRIDES,这对应于具体特定平台或产品的修改。


(ps: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thl789/article/details/7014300)


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名称和值,他们都是字符串格式。属性被大量使用在Android系统中,用来记录系统设置或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属性是在整个系统中全局可见的。每个进程可以get/set属性。

 

在系统初始化时,Android将分配一个共享内存区来存储的属性。这些是由“init”守护进程完成的,其源代码位于:device/system/init。“init”守护进程将启动一个属性服务。

 

属性服务在“init”守护进程中运行。每一个客户端想要设置属性时,必须连接属性服务,再向其发送信息。属性服务将会在共享内存区中修改和创建属性。任何客户端想获得属性信息,可以从共享内存直接读取。这提高了读取性能。 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调用libcutils中的API函数以GET/SET属性信息。libcutils的源代码位于:device/libs/cutils。API函数是:

int property_get(const char *key, char *value, const char *default_value);

int property_set(const char *key, const char *value);

 

而libcutils又调用libc中的 __system_property_xxx 函数获得共享内存中的属性。libc的源代码位于:device/system/bionic。

 

属性服务调用libc中的__system_property_init函数来初始化属性系统的共享内存。当启动属性服务时,将从以下文件中加载默认属性:

 

/default.prop

/system/build.prop

/system/default.prop

/data/local.prop

 

属性将会以上述顺序加载。后加载的属性将覆盖原先的值。这些属性加载之后,最后加载的属性会被保持在/data/property中。

 

特别属性 如果属性名称以“ro.”开头,那么这个属性被视为只读属性。一旦设置,属性值不能改变。

 

如果属性名称以“persist.”开头,当设置这个属性时,其值也将写入/data/property。

 

如果属性名称以“net.”开头,当设置这个属性时,“net.change”属性将会自动设置,以加入到最后修改的属性名。(这是很巧妙的。 netresolve模块的使用这个属性来追踪在net.*属性上的任何变化。)

 

属性“ ctrl.start ”和“ ctrl.stop ”是用来启动和停止服务。

 

每一项服务必须在/init.rc中定义.系统启动时,与init守护进程将解析init.rc和启动属性服务。一旦收到设置“ ctrl.start ”属性的请求,属性服务将使用该属性值作为服务名找到该服务,启动该服务。这项服务的启动结果将会放入“ init.svc.<服务名>“属性中 。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轮询那个属性值,以确定结果


==================================================================================================

  作者:欧阳鹏  欢迎转载,与人分享是进步的源泉!

  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ouyang_peng

==================================================================================================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开发框架 前端开发 Android开发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实现高效的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41 4
|
2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物联网
Android系统版本演进与未来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Android操作系统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其关键版本迭代带来的创新特性、用户体验提升及对全球移动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Android历史版本的回顾与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其成功背后的驱动力,并展望未来Android可能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为读者呈现一个既全面又具深度的技术视角。 ####
|
2月前
|
IDE Java 开发工具
移动应用与系统:探索Android开发之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Android开发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我们将通过代码示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Android开发。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技巧。让我们一起开启Android开发的旅程吧!
|
1月前
|
监控 Java Android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其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对Android内存模型的深入分析,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内存分配、回收以及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
|
1月前
|
Java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开发环境对比分析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安卓和iOS两大平台各自占据半壁江山。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两个平台的开发环境,从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到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代码示例,我们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南,帮助他们根据项目需求和个人偏好做出明智的选择。无论你是初涉移动开发领域的新手,还是寻求跨平台解决方案的资深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34 8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Android开发
探索Android系统的最新安全特性
在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Android系统最新的安全特性,包括其设计理念、实施方式以及对用户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安全措施如何保护用户免受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威胁,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对Android安全性的全面了解。
|
2月前
|
监控 Java Android开发
深入探讨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将深入分析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其内存分配、回收策略以及常见的内存泄漏问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Android系统如何高效地管理内存资源,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96 16
|
2月前
|
前端开发 数据处理 Android开发
Flutter前端开发中的调试技巧与工具使用方法,涵盖调试的重要性、基本技巧如打印日志与断点调试、常用调试工具如Android Studio/VS Code调试器和Flutter Inspector的介绍
本文深入探讨了Flutter前端开发中的调试技巧与工具使用方法,涵盖调试的重要性、基本技巧如打印日志与断点调试、常用调试工具如Android Studio/VS Code调试器和Flutter Inspector的介绍,以及具体操作步骤、常见问题解决、高级调试技巧、团队协作中的调试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帮助开发者提高调试效率,提升应用质量。
64 8
|
2月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探讨Android与iOS系统的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Android和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差异、用户体验以及各自的市场表现,进一步探讨它们在未来技术革新中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两者的开放性、安全性、生态系统等方面,本文揭示了两大系统在移动设备市场中的竞争态势和潜在变革。
|
2月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深入探索Android与iOS系统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移动操作系统的安全已成为用户和开发者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比较Android与iOS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揭示两者在设计理念、权限管理、应用审核机制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我们将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用户的安全体验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5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