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前一段时间舆论大哗的ICO项目被央行紧急叫停,不过,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叫停的背后是监管在遏制代币融资,区块链技术本身并没有被否定。
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以去中心化的形式演进,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让人们对区块链重塑商业架构和场景充满各种想象,即使目前颇有质疑,区块链的前景依然可期。
截止2016年底,国内已有上百家区块链公司,各种区块链联盟应运而生。然而泥沙俱下,创新永远伴随泡沫,商业需求的多元是区块链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持续扩大了需求与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期待性落差。
Gartner近期发布了2017年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从全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开发新技术组合时必须考虑的技术和趋势,区块链正在这条技术成熟曲线上快速移动,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成为拥有高度竞争优势的技术。近日,Gartner公司研究总监季新苏(Kevin Ji)接受雷锋网采访,谈了Gatner对区块链的看法以及目前对区块链普遍存在的误读。
以下为采访内容整理,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雷锋网:您怎么看目前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
季新苏:中国和美国现在是全球最火的两个区块链国家, 80%的挖矿能力在中国,50% 的交易能力在中国,从比特币角度看,这到底是一个公有链还是一个以中国为主的货币现在很难说。虽然不是一家公司在控制,但比特币过于集中在一个国家不是好事。
我们现在看到的区块链应用很多,但在实际中真正投入大规模运营的区块链应用只有两个,一个是比特币,另一个是以太坊。
区块链初始定义来自于比特币交易日志,但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在用区块链的概念包装自己,甚至是一个TO VC的套路。
对于甲方来讲,比如银行,它又给区块链赋予了太多它不能承载的东西。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协议,它上面是很难承载交易和业务逻辑,这些都是第三方加载的,是在它的生态系统上加的智能场景,本质上是软件的叠加。
雷锋网: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季新苏:目前所有行业都在尝试做自己的区块链,不仅是政府和银行,还有零售、石油等等。但商业成功的前提是技术成熟。我们从技术成熟曲线上看,区块链目前离技术成熟还很远。
比特币在从低谷向上走,这个技术成熟了。有一点悲观的说,在这条技术成熟曲线上70%的技术都会死掉,只有30%能够真正大规模部署。大部分技术还是在成长期和高潮期, 虽然业务场景很火,但技术还没成熟,目前在中国太多业务场景希望承载在区块链上,而区块链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
区块链是未来的技术,不是现在的技术,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问题就要用现在的技术去解决。区块链是一个随着时间慢慢演变的技术,现在下定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时尚早。
雷锋网:金融相对于其他行业在区块链的发展上有两年左右的领先。您认为金融行业应用区块链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季新苏:金融业内人士给我们的反馈是他们也越来越觉得区块链技术不成熟,雷声大雨点小,未来两到三年都很难有真正成熟的公有链。现有的CASEs因为并行计算能力相对差所以没有大规模部署。
区块链底层链路打通后上面的商业模式会充满想象力。但我更想强调是它的挑战,一旦应用区块链,没有可信组织中间在做裁判,该怎么监管?新的运营模式是什么?我们给金融行业的建议有三点:
第一,不要因为涉及监管就止步不前,真正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起对应的架构;
第二,明确好的业务场景是什么?业务场景才是真正的核心;
第三,技术不是银行的专长,如果银行应用区块链,未来有可能会面对“供应商锁定”的局限,因为这个技术可能是某家公司的专利,对于这一点要有心理准备。
雷锋网:您认为国内现有的区块链项目存在哪些问题,您能给出建议吗?
季新苏:目前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停留在私有链和联盟链,我们认为脱离公有链是没有真正体现出区块链价值的,公有链才是核心价值。如果你的公有链做的好,我们认为你的私有链和联盟链才能做好。如果反过来,我们会怀疑它是否可以大规模复制推广。
我们给开发者的建议是设计业务的价值:
第一,作为区块链,你的技术价值是什么,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
第二,还是要谨慎的进行试验,而不是真正大规模投入,目前还是以乙方投入VC投入更合理,还不到甲方大规模部署的阶段。
雷锋网:谁最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赢家?
季新苏:我们追溯商业史,1995年因特网,那么多厂商都在做因特网,后来谷歌成为搜索的领导者;对于社交网络,最后赢家是脸书。开始的领先者未必是后来的胜出者。类推区块链,我们认为赢家还没有出现。连技术本身都没有成熟,赢家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