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Fintech“逼迫”金融机构剥离内生封闭产业链,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

简介:

2017年9月17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2017)”在京举行。据雷锋网了解,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进行了题为“金融科技再塑金融生态”的演讲。

朱民认为,金融科技正在冲击金融行业与生态(颠覆还未完成),对包括金融机构(供给者)、消费者(需求端)、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者和法律带来了无可避免的影响。

金融科技拉长、拉细了金融产业链,金融科技企业得以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同时,也逼迫着金融机构把它原来内生的、封闭的产业链剥离出来,成为一部分独立的社会过程,更加市场化、专业化、效率化、竞争化。例如,银行纷纷独立消费信贷业务。

对于消费者来说,金融科技赋权消费者,消费者地位提升明显,消费者本身就成为了平台。当消费者变成平台的时候,对消费者的教育、保护以及消费者本身的定位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而受到最大冲击莫过于监管和法律。朱民表示,监管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

“当整个功能是内生的时候,监管针对机构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混业经营的时候,我们开始讨论功能监管,在金融科技的前提下,监管没有任何选择,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

第二,监管必须从一个静态的区域、一个城市、一个点走向跨区域和跨境的监管,因为所有的科技金融都是跨区域、跨境的。

以下是朱民的演讲实录,雷锋网AI金融评论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在过去的几年,金融科技突飞猛进,对金融业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包括存、贷、支付、融资、众筹、投资管理、保险等。整个金融市场的信息资讯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总的来说,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功能的冲击是巨大的,可以说是颠覆性的,颠覆性表现在运行模式不同。运行模式是平台的、非网点的、轻资产的、重数据的。它拉近了和客户的距离,减少了中介,自动化操作过程,赋权客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金融生态正在进行根本的变化,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金融生态包括金融机构(供给者)、消费者(需求端)、市场的基础设施、监管者和法律。金融科技的出现,不光关乎监管,还涉及到很多法律、个人、数据的问题。

fintech外化金融机构生产过程

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冲击是巨大的,冲击在于将金融机构的生产过程从“内生”变成了“外化”。以前金融机构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的。不管机构的大小,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金融科技的出现打破了内生的环节,逼迫着内生环节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所以,今天整个金融产品的设计、生产、控制、配置、销售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市场化的过程。

不同的金融科技企业是从不同的阶段切入。存是其中派生的一个切入,贷和融资也是。金融科技把这个产业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该链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包括,成本的商品化、利润的共享化、风险的共担化、合作的伙伴化。这对传统的金融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封闭的体系走向开放的体系,迎接市场化、专业化、效率化、竞争化。

当这个挑战发生时,第二个层面就出现了无数金融科技企业,以它的小而专、垂直性、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的金融机构,冲击金融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逼着传统的金融机构把它原来内生的、封闭的产业链剥离出来,成为一部分独立的社会过程。

独立与外包

20年前,我在中国银行的时候,我们探讨——信用卡究竟是应该内生在银行体系内,还是把它独立出来。经过了无数的讨论,我们最后把信用卡独立出去,当然仍是银行的直接部门。

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把消费信贷独立了。如果消费信贷可以独立,其他业务是否可以继续独立、外包呢?如果独立和外包不断发生的话,传统金融业留下的是什么?

以前,传统金融业一端是客户,一端是资金,它连接的是一个流程,流程代表着质量和品牌,而这三件事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客户今天不再属于机构,流动性不再单纯地属于有网点的金融机构,而过程已经被肢解,变成一个个垂直的金融技术。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生态整体都产生了变化,从内生变成外生,走向市场化。

整个供应商中间出现了无数的垂直颠覆者。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现在做得非常好,这既是完全新的产业,但是又是一个纯粹的旧产品。以前是银行的客户派生业务,现在产业链全部融合,变成了产业链金融。更不用说蚂蚁金服的小额贷款、零售贷款、存款,余额宝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基金。

fintech赋权消费者

金融科技改变了需求者(消费者)的生态。以前消费者只是消费者,是被动的,消费者属于金融机构,所以谁有消费者谁有未来。今天我们不再讨论消费者,讨论的是消费者体验。

说起来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是改变了根本的实质——金融科技赋权消费者,消费者的地位大大提升,所以也明显提高了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服务的标准。今天的消费者可以面向无数的供应商,可以选择无数的供应商。这时,消费者本身就成为了平台。当消费者变成平台的时候,对消费者的教育、保护以及消费者本身的定位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fintech改变市场基础设施

金融科技改变了市场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区块链都是典型的案例。

区块链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它的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强调透明度和认真度。而且,区块链的扩大、能耗是一个很高的瓶颈,但是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技术来取代区块链。开放平台的基础设施很重要,让第三方可以加入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统一、集中的基础设施,还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而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

金融行业受到最大的冲击和变化是在监管和法律方面。

  • 监管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当整个功能是内生的时候,监管针对机构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混业经营的时候,我们开始讨论功能监管,在金融科技的前提下,监管没有任何选择,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

  • 第二,监管必须从一个静态的区域、一个城市、一个点走向跨区域和跨境的监管,因为所有的科技金融都是跨区域、跨境的。

一直以来,英国的原则监管和美国的规则监管之争,争论得非常厉害。今天这个争论不复存在,原则的监管已经无法管住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规则监管无法覆盖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前的监管原则(包括机构监管、原则监管、规则监管)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都显得如此无力。监管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当监管是一个很大生态变化的时候,法律紧随其后。金融科技赋权个人,个人变成了平台,个人的法律地位、保护数据的归属权、透明度、保密度以及公开使用集成,都会变得很重要的。这些都需要有法律的框架。在未来的金融生态里,监管和法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新生态维度——人机合作

在传统供给者、需求者、基础设施、监管者这四个传统生态外,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维度,就是人机合作。因为金融科技一定是人和机器互动的,流程大量的缩减、简化,直接和客户的沟通,风控、高估值活动的全部自动化以及模型迅速迭代,风控模型可以做到一周迭代一次。

在这个情况下,说参数模式、说监管,完全是没有意义的。科技介入以后,改变了四方运行和经营模式的生态,改变了经营和运行的主导权。

那么未来主导权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在科技手里还是在金融手里?当然两者有相互的依赖性。而毫无疑问,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一定是金融是本质而主导是金融还是科技,会是一个未来很大的动态争议。这就是整个金融生态动态变化的主导力量之一。如果主导力量转向科技,那么整个生态的形成和演化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谁主导生态,谁就主导未来。

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

都说金融科技正在颠覆现有的金融企业和行业,我觉得正在形成重大的冲击(颠覆并没有完成)。因为现在各个机构也在努力学习金融科技,走科技化的道路。未来的竞争和结果、传统金融机构能否活下去、其实都不明确。

但是,垂直、细分、专业、高效、风险控制良好的这类金融机构的崛起是必然的,所有的一切取决于竞争和监管、法律的框架。

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在金融科技企业之间极其激烈和动态的竞争,因为这一块是完全科技主导的,会走得很快。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平台和传统金融企业的竞争,但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并不明确。

监管对于未来方向的指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监管是朝哪个方向走,在哪一个方向指引,会对未来市场的形成和方向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今天的监管对未来极其敏感和重要,竞争和监管会决定未来金融生态的格局。

回顾金融的历史,现在金融生态的变化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无论是金融生态的基本格局还是金融的基本功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也就是说金融的支付功能、中介功能(在存和贷之间的中介功能)、金融资产和资产配置功能、效率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这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变化,但是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次整体金融生态的变化。



本文作者:伊莉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 原文链接
目录
相关文章
|
安全 算法 大数据
新监管形势下的数据流通合规技术解最新探究 (连载一)
新监管形式下,数据的合规合理应用和数据安全是大家密切关注和探讨的话题点,而DataTrust隐私增强计算平台,能在保障数据隐私及安全前提下完成多方数据联合分析、联合训练、联合预测,实现数据价值流通,本系列内容将陆续为大家介绍其背后的工程框架和及业内隐私计算技术。
747 0
新监管形势下的数据流通合规技术解最新探究 (连载一)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区块链
李礼辉谈区块链:技术标准、隐患、监管和前景问题都讲清楚了
如何理解区块链?它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1186 0
|
新零售
包容审慎:数字经济时代的监管原则
尼采说:有力量的地方,就有数字—她更有力量。《易传》则有“极数知来之谓占”的表述。这些关于数据的先知,是否早已洞察了数据时代的到来。 数据,作为意志的选择和力量的留痕,越来越被在线化的应用场景适时记录并结构化,被算法以及不断优化的机器学习作为驱动能源,被与大数据匹配的云计算进行加工,被不断降低成本的数据智能商业化。
1665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