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moment是啥意思?那些让你“灵光乍现”、“顿悟”、“茅塞顿开”、“突然开窍”的某个瞬间。(aha本来就是一个感叹词,当人们恍然大悟的时候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啊哈,原来如此”)。Glen今天不是来跟大家分享心理学感受的,而是整个“Aha moment”可以很实用的联系到互联网的产品设计理念里。作为产品经理,最大的目标或者说梦想是做的产品能够吸引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或者提升价值。但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往往很难预测用户是否喜欢这个产品。
一、为什么要寻找产品的Aha moment
用户的需求变化是很快的,因此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也逐步进化中。最开始是软件的生产模式,这个时期以微软为代表企业,一个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最终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版本后发布给用户。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需求变化很快,这时产生了“敏捷迭代”的产品设计理念,这个时期以谷歌、脸书为代表企业,一个产品的大框架搭建完成后,后续将不断跟用户交流收集反馈,敏捷的为用户定制产品需求,能做到每周甚至每天的发布特性。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人口红利期的逐渐消失,当大家在一个存量市场里竞争用户时,渐渐发现“敏捷迭代”也不能再有效帮助你抓住用户了。因为就算你再敏捷,一味的拼速度去发布产品特性,相当于使用穷举法,也许你最终能很费力的找到了目标用户最迫切的需求,但也很有可能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此时,我们就需要更高级的或者说更数据化的产品方法去优化我们的产品。今天Glen分享一个方法论给到大家,那就是寻找产品的Aha moment。
产品的Aha moment指的是使用你产品的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一开始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它,到突然某一个时刻,用户理解了产品的设计精髓,发出了“啊哈,这个很酷”的感叹,那么这个用户后续就有很大概率成为你的产品的粉丝。毕竟留存对于互联网产品是个更加困难也是个更加重要的指标。互联网产品有四个最重要的指标,日活、增长率、留存和营收,相对来说留存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寻找产品的Aha moment就是尽可能的寻找让用户留存的原因。
二、著名公司的产品Aha moment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下产品的Aha moment不是某个时刻,而是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这些操作让他们感知到产品的核心价值而心甘情愿的留下来了。
一般Aha Moment都是用户某个维度的动作:
网络效应密度——用户几天内达到多少连接度
内容增加度——多少的内容被用户添加到产品内
访问频度——单个用户至少几天内访问一次产品
以下是一些知名国外互联网公司的Aha moment:
Twitter:关注30个人
Facebook:10天内添加7个好友
Zynga :注册后第二天再次登录
Dropbox :至少上传1个文件
其实很多国内的公司也在做寻找并优化Aha moment的事情,比如阿里巴巴,前段时间支付宝公布月活跃用户达到6亿,而他们在摒弃社交后,做的重要转变就是支付宝发现“单用户只要稳定使用支付宝3个以上的功能,留存率就能超过95%”,这就是支付宝的Aha moment。对于引导用户如何稳定使用3个以上有效功能,支付宝在产品设计上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最终也成果卓著。
另一个国内公司的例子就是很多游戏公司往往会把“首充礼包”的设计做得非常的诱人,而从数据上表现也是,有过首充支付的用户往往留存率是从未付费用户的几十倍。
三、如何寻找产品的Aha moment
首先,把所有留存下来的用户都总结出来,并尝试着提取其中的共同点。我们想要寻找的关键操作是:那些大多数留存的人做了,而大多数没留存的人没做的事情。
其次,从用户数据中发现趋势,通过追踪用户使用产品的路径和行为,将核心活跃用户和非核心活跃用户的行为分类出来,用个关键词形容——同期群分析 (Cohort Analysis)。
再次,收集不同用户群体的关键行为,找出10~20个与用户留存相关的行为,因为与留存相关的行为很可能不止一个(需要重点关注三个信息:做了这件事情且留存的人数;做了这件事情没有留存的人数;没有该行为但留存的人数)。
然后,针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产品设计/策略上的针对性优化,比如支付宝稳定使用三个功能,那么就将首页展示、消息推送、功能推荐等产品策略进行优化(根据产品规划、需求实现的难易程度、用户反馈和内部讨论进行综合评估,确认一些可以尽快更新迭代的行为群作为验证Aha Moment的首选假设)。
最后,就是对这些产品策略进行有效的A/B测试,验证下我们的产品优化是否真的有效提高了用户的留存。如果有效则可以跟随产品大版本进行发布推广。
上述的流程需要重复、坚定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