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建立一个连接需 3 次握手,而终止一个连接则需要四次挥手。四次挥手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一方应用程序调用 close,我们称该方为主动关闭方,该端的 TCP 发送一个 FIN 包,表示需要关闭连接。之后主动关闭方进入 FIN_WAIT_1 状态。
接着,接收到这个 FIN 包的对端执行被动关闭。这个 FIN 由 TCP 协议栈处理,我们知道,TCP 协议栈为 FIN 包插入一个文件结束符 EOF 到接收缓冲区中,应用程序可以通过 read 调用来感知这个 FIN 包。一定要注意,这个 EOF 会被放在已排队等候的其他已接收的数据之后,这就意味着接收端应用程序需要处理这种异常情况,因为 EOF 表示在该连接上再无额外数据到达。此时,被动关闭方进入 CLOSE_WAIT 状态。
接下来,被动关闭方将读到这个 EOF,于是,应用程序也调用 close 关闭它的套接字,这导致它的 TCP 也发送一个 FIN 包。这样,被动关闭方将进入 LAST_ACK 状态。
最终,主动关闭方接收到对方的 FIN 包,并确认这个 FIN 包。主动关闭方进入 TIME_WAIT 状态,而接收到 ACK 的被动关闭方则进入 CLOSED 状态。经过 2MSL 时间之后,主动关闭方也进入 CLOSED 状态。
每个方向都需要一个 FIN 和一个 ACK,因此通常被称为四次挥手。
当套接字被关闭时,TCP 为其所在端发送一个 FIN 包。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由应用进程调用 close 而发生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进程无论是正常退出(exit 或者 main 函数返回),还是非正常退出(比如,收到 SIGKILL 信号关闭,就是我们常常干的 kill -9),所有该进程打开的描述符都会被系统关闭,这也导致 TCP 描述符对应的连接上发出一个 FIN 包。
MSL 是任何 IP 数据报能够在因特网中存活的最长时间。其实它的实现不是靠计时器来完成的,在每个数据报里都包含有一个被称为 TTL(time to live)的 8 位字段,它的最大值为 255。TTL 可译为“生存时间”,这个生存时间由源主机设置初始值,它表示的是一个 IP 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大跳跃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相当于经过了一跳,它的值就减 1,当此值减为 0 时,则所在的路由器会将其丢弃,同时发送 ICMP 报文通知源主机。RFC793 中规定 MSL 的时间为 2 分钟,Linux 实际设置为 30 秒。
2MSL即两倍的MSL,TCP的TIME_WAIT状态也称为2MSL等待状态,当TCP的一端发起主动关闭,在发出最后一个ACK包后,即第3次握手完成后发送了第四次握手的ACK包后就进入了TIME_WAIT状态,必须在此状态上停留两倍的MSL时间。
等待2MSL时间主要目的是怕最后一个ACK包对方没收到,那么对方在超时后将重发第三次握手的FIN包,主动关闭端接到重发的FIN包后可以再发一个ACK应答包。 在TIME_WAIT状态时两端的端口不能使用,要等到2MSL时间结束才可继续使用。
当连接处于2MSL等待阶段时任何迟到的报文段都将被丢弃。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置SO_REUSEADDR选项达到不必等待2MSL时间结束再使用此端口。
TTL与MSL是有关系的但不是简单的相等的关系,MSL要大于等于TTL。
UDP 连接套接字不是发起连接请求的过程,而是记录目的地址和端口到套接字的映射关系。断开套接字则相反,将删除原来记录的映射关系。
我们知道,对于 TCP 套接字,connect 只能调用一次。但是,对一个 UDP 套接字来说,进行多次 connect 操作是被允许的,这样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可以重新指定新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断开一个已连接的套接字。为了断开一个已连接的 UDP 套接字,第二次调用 connect 时,调用方需要把套接字地址结构的地址族成员设置为 AF_UNS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