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五层结构 如下: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等)传输数据。
- 定义了电压、电流、物理连接等细节规范,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提供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 将比特组装成帧,并在物理连接中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 通过MAC地址标识设备,进行链路的访问控制。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跨越多个节点的网络进行通信。
- 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包寻址和路由选择。
- 处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如互联网。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使用TCP和UDP协议,通过端口号标识应用程序。
- 进行数据的分段、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提供特定网络应用的服务和协议。
- 支持各种应用,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 使用HTTP、FTP、SMTP等协议进行应用层通信。
但我更喜欢倒过来看: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我们把计算机当中的行为具象为人 概念理解起来就很容易懂了
计算机之间的行为无非就是在做一件事嘛:交流。那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事情,
正片
咱们假设隔壁老王跟隔壁村那头的小美 看对眼了 希望得到深入交流 正好过几天是情人节 老王就想给人家送个礼物
“老妹 过几天 哥给你整个你稀罕滴”老王漏出他的大金牙龇牙咧嘴的在微信里说道,小美说“好”,于是这里就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在这个协议当中 请求是老王发出的,请求内容是他说要给小美送礼物 然后小美的响应是“好” 那么这个初步的交互就完成了---这里就是应用层
但是 老王得送礼物(传输数据)啊 这事从何办起? 不能打草惊蛇啊 毕竟人小美家里还有老公,这事得办 就得办的漂亮 于是老王来到村口 专门办差事的小吴 他把礼物(数据)交给了小吴,小吴是当地快递站的头头 他专门负责送各种东西(给计算机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 ---这里就是传输层,
至于用一对一实名签收的方式(TCP),还是随便把货往那一丢(UDP)的送货方式,则取决于委托人的想法 给多点钱就办多少事嘛,老王当然希望送到对方手里(安全可靠因为UDP会丢包),于是选择了一对一实名签收(TCP) --这里就是数据传输服务了 也就是运输层
人家小吴是当地的快递头头 怎么说也是个经理级别 办这点事总不能自己来,他把礼物往手底下的手下来负责依据快递单地址(IP)来决定走哪一条线路(这里的线路可以理解成,途径哪几个周转站点,例如广州-深圳-北京,深圳就是中转站。映射到网络里就是路由器生成转发表,转发表会决定把数据转发到哪个路由器) ---这里就是网络层
小吴手底下的差人决定了,骑个三轮把礼物送到对方家里去,于是就要有人把礼物从快递站搬到三轮车上 这个过程就是数据链路层
那么 最后 快递员只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方式(在网络中就是 各种光纤 宽带之类的),把礼物(数据)送到指定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