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需求因客户不同,永远都不相同,就算是一样的行业,管理思路、流程都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种单据,不同单位,它的内容也千差万别。所以建立低代码平台就显得更重要,这样就可以在项目实施的时候,由技术服务人员现场根据客户的需要及时更改软件功能和数据内容。通过建立一些“功能模型”的方式,来实现低代码通过软件平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本人使用此法设计开发的软件,已经在实际当中由很多客户应用了十几年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缩短了交付周期,也有着极高的成功率。下面就实现这些功能的思路,和大家共享。
一、功能模型
(一)功能分类
先根据功能用途的不同,对功能进行分类。
(二)功能模型
每一种功能类别,在操作上有共同的规律,这样,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把相同的部分写入程序中,把不同的部分做参数,就可以建立一个功能模型。
每个模型的不同功能,可以是不同的数据内容,但具有相同的外观、操作方式方法、组成部件等。
二、模型效果示例
(一)分类目录模型
1、这一模型的典型特征是主体数据的展示,使用树形控件,细节部分使用表单。
这就是一个分类目录功能实现效果。
(二)单据查询模型
这一功能模型的特征是,数据由单据头和单体构成,它们是一对多的关系。单据头用表单显示,单据体用表格显示。数据内容不同的单据,都具体形式上相同的特征。
这是一个输出功能模型。
三、功能定义
模型代码编写完成后,还需要一个叫做功能定义的操作界面。
在此操作界面上,设置具体功能的所有参数。如图,左侧列出的都同一模型的功能。
四、前端代码
显然,由于这些很多数据都是变动,主要是涉及的表和字段。这在前端代码,都要通过定义变来编程,相对要复杂一些,但是减少了很多重复劳动。还是值得的,近年来低代码概念的流行,说明这一思路是有实际需要的。
五、总结
将所有功能都做成统一的通过界面的路径与此不同,它主要是将程序的部件划分得非常详细,有很多层次,技术难度大,维护成本高,一些主流技术热衷此法,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模型化设计实现了代码和数据的严格分离,由于数据的构成和规则总是不确定的,把数据写进代码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高效。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