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控制情绪

简介: 如何理解和控制情绪

最近听到心理学家讲的一个故事

心理学家在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五岁的小朋友准备上床睡觉, 在水池边刷牙时,滑了一下,摔倒的时候刮了腿。他哭了一下,随后就爬起来了,拿了个创可贴贴在伤口上。小朋友刚学会系鞋带儿年纪,但他都知道要保护伤口以免感染,同时一天刷两次牙来保护牙齿。我们都知道怎样保持身体的健康还有怎样保持牙齿卫生,对不对?我们从五岁起就知道这些东西了。为什么我们花在牙齿的时间比花在精神的时间上还多?

日常生活中,我们心里所受的伤害一点不比生理的伤害少。心理学家Robert Plutchik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Wheel of Emotion”。普鲁奇克认为人类与之俱来有8种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高兴、哀伤、信任、厌恶、好奇和惊讶。其他情绪则是后天习得的,基本情绪复合的结果。

只是看上图人的表情你就能发现,负面情绪的种类是要多于正面情绪。为什么负面情绪多于正面情绪?情绪是生物进化出来的自动化反应机制,负面情绪提供了快速预警和生存保护能力。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威胁或潜在威胁都能产生恐惧情绪的生物,生存下来的几率,远高于傻吃迷糊睡、对风险无动于衷的生物!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对偷吃鱼卵、恐龙蛋的贼和抢自己食物的强盗,能产生愤怒情绪的生物当然能更好的繁殖和存活!
  •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哇哇大哭的孩子,能产生焦虑情绪父母,其后代能获得更多奶水和照顾,后代当然更健康、存活率更高!

在数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中,每一种生物都在生存环境中遇到数不清的挑战。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正面情绪太多,简直与花样作死无异,例如过分乐观、盲目信任。

生物进化的速度需要以千年为单位,然而生理进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人类发展的速度,很多激烈的情绪机制需要适当的调整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我们常说本宝宝有小情绪了。熬夜后早起我们会情绪低落,工作压力大时我们会烦躁易怒,对未来没有信心时我们会感觉焦虑,喜事迎门我们会神采奕奕。情绪就好像一架过山车,每年三百六十五天起起落落。当有小情绪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谈到“如何管理情绪“以及“如何控制情绪“。生活中最符合直觉的做法有两种,压抑和发泄。这让我想起了中医的“上火”,既然是“上火”,符合直觉的最好自然是“去火”。方舟子文章如此描述“上火”: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你可能就想到要喝凉茶,或者吃牛黄解毒片(丸)之类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清热、降火。在听说中药不能乱吃之后,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现代医学怎么看待“上火”?“上火”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人的身体比较特殊,只有中国人才会“上火”,而是因为“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

符合直觉的做法,其实未必是科学的认知。我们到底该怎么面对我们的情绪?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James Gross提出一个与普鲁朗克情绪链类似的学说来描述情绪发生的过程:

举个通俗的例子,你一个人在外边闲逛,假设是在一条黑暗小巷中闲逛,突然间听到了一个声音“哧”。然后突然看到一个鬼魂升起来了。你所处的这个奇怪的情景,在一条小巷中;注意到一个小鬼,脑袋短暂空白(产生鬼或许会伤害的认知);之后便产生了一些情感上的反应(恐惧),立刻把腿就跑。

在此情境下,做什么能使你感觉好些呢?你大概可以有三种做法:

  • 第一,反应层面(response):你可以做一些欺骗自己反应的行为,例如:抑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不要怕(压抑)
  • 第二,认知层面(appraisal&attention):可以通过改变注意力或者认知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转一下注意力或者重新评估下鬼是不是真会伤害你。
  • 第三,环境层面(situation):改变环境,从小巷里走出来,可以决定再也不进入小巷(也就是你的选择,把腿就跑)

James Gross 教授,通过实验证明:压抑情绪可以把表情抹去能减少消极情绪表现,但不会让你真的感觉好起来,同时会有更强烈的生理反应。并且提出了通过评估认知改变情绪的理论,叫做认知重评(reappraisal)Modifying the meaning of a situation so as to change its emotional impat。

下次有小情绪了,不妨重新评估当下的状况,如果是无法避免,无法阻挡的情绪。不要想着怎么去压抑情绪,而是从源头看起,从根本上避免情绪的产生。

本文作者 : cyningsun

本文地址https://www.cyningsun.com/11-08-2016/emotion.html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ND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软技能

  1. 快速迭代阅读法
  2. 学习方法论小结
  3. 理解推理行为
  4. 如何系统性的阅读
  5. 学习学习再学习

目录
打赏
0
0
0
0
52
分享
相关文章
C/C++面试题:如何理解多态?
C/C++面试题:如何理解多态?
64 0
|
1月前
|
如何理解openfoam案例里面的blockMesh文件里面的simpleGrading
在OpenFOAM的blockMesh文件中,`simpleGrading`参数用于控制网格的非均匀分布,通过调整x、y、z方向的拉伸系数,可以精确地控制网格的密集和稀疏程度。这对于模拟中需要高精度的区域提供了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设置 `simpleGrading`参数,可以优化计算资源,提高模拟精度。
70 20
学会了这个设计模式,再也不是只会写if/else了
本文详细介绍了责任链设计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这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创建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通过解耦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允许沿着链传递请求,直到某个接收者能够处理它。
学会了这个设计模式,再也不是只会写if/else了
|
11月前
|
C#
C#的类和对象的概念学习案例刨析
【5月更文挑战第17天】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以类和对象为核心。类作为对象的模板,定义了属性(如Name, Age)和行为(如Greet)。对象是类的实例,可设置属性值。封装通过访问修饰符隐藏实现细节,如Customer类的私有name字段通过Name属性访问。继承允许新类(如Employee)从现有类(Person)继承并扩展。多态让不同对象(如Circle, Square)共享相同接口(Shape),实现抽象方法Area,提供灵活的代码设计。
96 1
C++类和对象概念及实现详解(下篇)
C++类和对象概念及实现详解(下篇)
53 0
【Java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思想】五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编程
【Java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思想】五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编程
302 0
【Java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思想】五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编程
怎么理解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到底的本质区别? .
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一个一个依次调用就可以了。 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
2234 0
多态性概念及案例
多态性概念及案例
85 0
如何理解ALU的优点?
ALU是组合逻辑电路!
282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