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一)——通过变通和联想来解决问题

简介: 发散性思维(一)——通过变通和联想来解决问题

没错,我又要开一个新的系列文章了。

第一篇文章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两个人从1,2,3,4,5,6,7,8,9里面轮流取数,每次取一个数,一个人取了某个数,另一个人就不能再取它了。

取胜条件: 1.先取数的人,从自己拥有的数字里面任取三个数,这三个数相加之和为15。 2.后取数的人:三个数之和为15。

例如:A取6,B取7,A取4,B取3,A取5,此时A的三个数之和为15,A获胜。

这个游戏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策略性却不低。

  1. 假设A取了一个数字4,为了获胜,他接下来需要取两个数,这两个数之和是11,那么组合有(2, 9)、(3, 8), (5, 6)。
  2. 此时B为了防止A胜利,那么他可以设法破坏一个组合,比如他取走了3。
  3. A只能从(2, 9),(5, 6)里面取一个数。如果A取了2,B就取9;
  4. A取6,B取5
  5. 现在局势倒转了,B拥有5和9、3和5,如果A取1,那么B取7胜利;如果A取7,那么B取1胜利。

A虽然有先手优势,但是他一味贪胜,没有注意到B在堵他的时候,依然悄悄凑够了一个胜利的局势。

B虽然是后手,但是他在A第一次取了数以后,并不是随便乱选一个数来破坏A剩余的11,而是有策略的深入考虑了后面的可能性。如果B一开始没有选3,而是选的8,或者A选了5,那么B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不停去防守,失去进攻的机会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题目还挺烧脑子。不容易想到两步之后。那么我给你念一句你小学时候在奥数里面听过的顺口溜: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在当中。

这就是洛书乌龟背上面的三阶幻方,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九宫格里面,横向、纵向、对角线上面的三个数字之和均为15。那么上面的选15的游戏,实际上就转换成了在幻方里面选数字。

再进一步,由于是轮流取数字,那么这实际上和下面这个游戏没什么区别:

上面的取数游戏,本质上就是井字棋,而且是最简单的三阶井字棋。

三阶井字棋,要输掉是极其困难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平局结束。

如果以三阶井字棋来复盘上面的取数游戏,首先A取了4,B取了3,局势如下图所示:

显然,B最优的策略是取中间,但是他取了中间左边。A此时如果选中心还有胜利的希望,即时不选中心,选上层的中间也可以。但是他取选了上层右边,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大家可以在井字棋上画一下,A有很多赢的机会,但是由于看不到局势而全都错过了。

这个小游戏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更多的精彩,还请大家继续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
|
C语言
近期一系列个人做题反复记不住以及思路不清晰问题的总结
近期一系列个人做题反复记不住以及思路不清晰问题的总结
63 0
|
人工智能 小程序
行动派:想到就做,无关乎与成功或失败,重在过程!
行动派:想到就做,无关乎与成功或失败,重在过程!
200 0
|
XML 测试技术 数据格式
【实测】有奇效!用测试用例设计的路子去学习新知识点。
【实测】有奇效!用测试用例设计的路子去学习新知识点。
谈谈讲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
如何讲清楚一件事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困惑也很无助,尤其是在晋升场合,在向上汇报或者是做大范围分享的时候,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这样安慰自己,我是实干派技术人,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技术过硬比什么都重要。曾经一度我也是这样认为,最后改变我这个想法的是一句话:如果你讲不清楚多半是想不清楚,如果你都想不清楚如何能够带领更多人拿到结果?
1613 13
|
测试技术
软件测试好学吗 只要选对了学习方式,就并不难学
我们都知道,如今互联网IT行业,在国内可是非常吃香的,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软件的普及,人们对软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大量招聘软件测试人员,但由于这个岗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人员需求也是供应不求的。
216 0
软件测试好学吗 只要选对了学习方式,就并不难学
|
存储 程序员 C++
如果当初学习编程时能有人给我这些忠告该多好
Cecily Carver 是多伦多的一位程序媛,和 Jennie Faber 一起创办了一个游戏制作工作室。她喜欢歌剧、舞蹈和弹钢琴。Cecily 在这篇文章分享她在编程道路上的所感所想,给出很多值得思考的编程箴言以及一些思想误区,比如在你学习编程之前思考一下你的目标、编程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坚持比方法更重要等,可以让我们在编程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技术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强大。
236 0
|
前端开发 数据可视化 JavaScript
汤尧:走最难的路,看最好的风景
成长一种修炼,借事修人,从项目中探索成长之路,走最难的路,看最好的风景。
汤尧:走最难的路,看最好的风景
|
架构师 Java 大数据
程序员如何跳出35岁魔咒,史上最全思维图收集解救你
时常有人在知乎、百度等平台抛出问题:程序员过了 35 岁或 40 岁是不是就失去了竞争力,要转管理岗了吗? 100offer 在2017年对其平台上的5844 位技术岗位求职者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得出了如下统计结果: 10年以上的求职者,也就是“中年程序员”求职者的比例达到了10%,有了小幅攀升。
2115 0

相关实验场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