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 SaaS 创业公司不找风投了

简介: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创建 SaaS 公司是要通过风险投资还是通过自力更生。越来越多的创始人不仅分享他们不依赖外部资金促进 SaaS 公司发展的经验,而且表示他们对于走风投线路不再抱有幻想。

我经常跟早期创业者谈论这个话题,并且该话题也会影响到风投公司,因此我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在本文中跟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SaaS 公司的四种类型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在此对 SaaS 创业公司的四种类型做一下区分:

  1. 拿到风投的 SaaS 公司:即以风险投资促进业务发展的公司。这类公司涵盖的范围极广,既包括还没有收入的早期创业公司,也包括 ARR 达到几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2. 自力更生的“规模” SaaS 公司:即不靠风险投资而通过 1000 万美元 ARR 门槛的公司。比如说: Malichimp 或者 Atlassian (这些公司虽然也拿到了融资,但是那是在相当后期的阶段才开始的)不依赖风险投资也达到了几亿美元的 ARR。当然这属于凤毛麟角,极为罕见。
  3. 自力更生的 SaaS 公司:不依靠风险投资,ARR 在 30 万- 1000 万美元的公司。
  4. 自力更生的微型 SaaS 公司:不依靠风险投资,ARR 在 1000美元-30 万美元,规模在 1-3 人的公司。

这里的重点不是 ARR 范围不同,因为这个范围还是可以再做讨论与调整,重点是不同类型公司的发展趋势:

第一类公司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 SaaS 公司寻找风投,接受资助,但是这是与可获得资本和风投公司的意愿程度与有关。第二类公司数量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仍然非常稀有,目前还不能说这类公司会呈爆炸式增长。

如果说有哪类公司会爆炸式增长,继而改变 SaaS 蓝图的话,一定是第三类和第四类公司。10 年前我踏入 SaaS 领域时(在 flash 上制作产品),当时鲜少有人自力更生的 SaaS 公司,都是通过募集资金的方式。但是现在已经大不相同,几乎每周我都会看到一些相当了不起的软件公司和微型 SaaS 公司自力更生,不断发展。

为什么依靠自身努力将 SaaS 公司的 ARR 发展至几百万美元这条路越来越可行?

当前的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客户,从中小型企业到大企业客户,都需要购买 SaaS 的产品,并且不再需要培训。

SaaS 产品的创建和流通越来越容易、快捷并且廉价:这得益于开发者工具、API 以及软件平台的出现(如:SalesForce、Zapier、Segment等)。

前辈们的经验分享在网上触手可及:正如 Jason Lemkin 在推特上说的:“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足够多的创业建议了。”

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 SaaS 通过自力更生,不依赖风险投资而使 ARR 超过几百万美元成为一条越来越可行的道路。

不寻找风投的 SaaS 公司的崛起

这种公司发展趋势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风投参与的,原因有许多:

创始人想要自力更生发展业务——通常是因为他们之前曾在拿到风投的公司工作过,不想再采取这种模式了(经验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大有裨益的)。

公司运作的领域里竞争颇多,人满为患,几乎不可能扩大规模,但是可以去开展更具竞争力的、更有利可图的业务。

公司更像是一个“功能”而不是“产品”,能够在 SaaS 平台( Salesforce,Zapier 等)上变现。

公司瞄准一个利基产品,或者是解决一个非常具体的需求,并且该需求是不可复制的,不可扩展的。

可获取市场规模(TAM)还没有大到产生投资回报,但是却可以让自力更生的公司获利丰厚(详情可阅读 Prasanna K 评论)。

公司有相当强的本土化成分,很难扩张。

这个公司中大部分月经营性收入(MRR)在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一旦达到了这个范围,虽然仍会增长,但是会变得更加缓慢,并不会超过几百万元美元。有一小部分会成为第二类公司,成为新一代 Mailchimp 或者是 Atlassian 。

我绝不是想说或者暗示没有拿“风投”的公司不如拿到风投的公司:

对于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或者员工来说,这些自力更生的公司同样,甚至更重要。

跟自力更生的公司差不多,绝大多数的接受风投的公司的 ARR 也不会超过几千万美元。

不管是自力更生的公司还是依靠风险投资的公司,促进其发展同样困难,但是困难的原因不一样。

浅谈“风投”

在此不作赘述,我们都知道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通过退出(初创公司被收购或者上市等等……)获益。通常情况下,公司增长越快,规模越大,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越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追着这种公司跑,也是为什么如果公司创始人的想法与这一目标不符时,走风险投资这条路就没有意义了。

结果

风投公司一定要意识到,在之后的交易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风投”公司。

公司创始人必须得更加明确,走风险投资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百分之百地自力更生或者找到其他的方式可能对公司来说更好。

风投参与和非风投参与公司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甚至会随着时间改变。

目前,在非风投参与的公司的早期阶段,有明显的差距。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多地看到基于债务/现金流/众包的融资工具,以及越来越多的初创工作室/专用资金。

“风投”清单

早期创建公司时,如果你不清楚要站哪边,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你的目标: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就是风投模式跟你个人作为企业家的意愿是否相符:

你的目的是要建立并扩大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并在此过程中愿意放弃某些控制权吗?(也就是速度VS控制权)

你更看重的是创建一家不断增长(可能不是很快)的公司,但是其命运百分之百控制在你和合伙人的手中?

你已经完全了解和风投公司合作究竟意味着什么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已经准备好接纳它带来的局限以及利益了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务必要先参考那些接受风险投资的公司的创始人的意见。

关于你的业务:

业务/产品/市场定位的特点也很重要:

你的SaaS是一个功能还是一个产品?

产品的早期版本为第一批用户使用后,能否快速变现?

你是否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制造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如:重科技)

你是否需要大量资金才能获得第一批客户?例如,你是从第一天就瞄准了企业细分市场还是得先对市场进行培训。

你的产品是属于拥挤类别之中吗?如果是,你有不公平优势来突破吗?(不公平优势可以是技术或者流通方面。)

如果你的是利基产品,你能把它扩展到其他问题或者更大的市场上吗?

再强调一遍,风投和非风投参与的公司之间的界限可以是相当微小的,并会随时间改变——尤其是早期。有一些相当了得的创业公司开始的时候只是做一个功能,后来发展成大型公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在这诸多例子中,只有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公司起初没有融资,但却展现了巨大的吸引力。

结论

总之,走风投道路的公司绝不是说要优于自力更生的公司。在 VC 机构工作时,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与跟我们合作的创业者保持一致。

如果他们的目标是在风投的资助下,创立快速发展的公司,那么在一起合作才有意义。如果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来资助业务,同样也很了不起。

这里没有“天使”和“魔鬼”,只有两条不同的公司发展之路,人人都应该明智选择,不管是 SaaS 公司创始人还是风投公司。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消息中间件 算法 搜索推荐
一家SaaS创业公司的非典型开局
本文采用故事的叙事方式,从研发、产品、运营、销售、售后、财务等视角,轻描了一家转型做SaaS的创业公司,在开局阶段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文中观点亦能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包括偏见。
277 0
一家SaaS创业公司的非典型开局
|
8月前
|
Web App开发 编解码 Java
B/S基层卫生健康云HIS医院管理系统源码 SaaS模式 、Springboot框架
基层卫生健康云HIS系统采用云端SaaS服务的方式提供,使用用户通过浏览器即能访问,无需关注系统的部署、维护、升级等问题,系统充分考虑了模板化、配置化、智能化、扩展化等设计方法,覆盖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流程,能够与监管系统有序对接,并能满足未来系统扩展的需要。
234 5
|
8月前
|
运维 监控 JavaScript
SaaS模式Java全套云HIS源码包含EMR、LIS
满足基层医院各类业务需求的云HIS系统。它能帮助基层医院完成日常各类业务,提供病患挂号支持、病患问诊、电子病历、开药发药、会员管理、统计查询、医生站和护士站等一系列常规功能,实现多层机构之间的融合管理。
155 0
|
3月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JavaScript
无界SaaS模式深度解析:算力算法、链接力、数据确权制度
私域电商的无界SaaS模式涉及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数据库设计、API接口、区块链技术、支付和身份验证系统等多个技术领域。本文通过简化框架和示例代码,指导如何将核心功能转化为技术实现,涵盖用户管理、企业店铺管理、数据流量管理等关键环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