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凌EVO全系列

简介: 三凌EVO全系列

前言:  


三菱LANCER EVOLUTION是三菱汽车的旗舰跑车, 最初设计是建立在LANCER轿车的基础上. 三菱公司为了参加世界拉力冠军赛和SCCA专业拉力冠军赛的赛事, 所以EVO系列在第5代之前都需要赛方的审核. 为了迎合赛方的要求, EVO就建立了LANCER系列的车型之上, 但是更加强劲, 而EVO和LANCER之间除了车型相似外基本就没有共同点了. 从93年至今已有9个系列诞生. 第6到9代就不再需要满足WRC的参赛要求.


(旗舰: 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设在某地最高级别的品牌。)


(SCCA: 美国顶级速度车赛——美国赛车俱乐部极速世界挑战赛(SCCA SPEED World Challenge))


(WRC: WRC(World Rally Championship)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


 EVO系列最初只是针对日本本土市场, 但到了98年, 少数5代和也6代通过“灰色进口渠道”进入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之到2003年, 因为美国对进口车的需要增加, 使得三菱决定正式出口第8代EVO到美国. 美国最新的2005EVO拥有全驱涡轮增压四缸276马力的引擎. 2006年的车辆因为对涡轮赠压的散热进行了调整则拥有286马力. MIVEC技术也加入了2006年的车辆中. 有趣的一点是, 日本本土的EVO由于三菱和其他车厂之间达成的君子协定在对外宣传时不会公布超过280马力, 但是在出口到英国的EVO的官方公布的输出却高到405马力


(全驱: “全时驱动”(AWD--All Wheel Drive)是指在任何时候,任何行驶状态下,都是由四轮驱动的车辆;或者在任何需要四轮驱动的情况出现时,都能够自动转换到四轮驱动状态的车辆。 而一般意义的“四轮驱动”(4WD--Four Wheel Drive),是指在某些需要四轮驱动的情况下,必须经过手动操纵,才能转换到四轮驱动状态的车辆。在汽车业界,这种定义通常是被遵守的,但有时也有例外。如现下已停产的“Ford-Tempo"和"Subaru-Justy"实际上是手动操纵非全时驱动系统。“四轮驱动”这个因需要而生的术语的定义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它可以是指手动操纵才能转换成四轮驱动的系统,也可以是指在某些时候可以自动转换成四轮驱动的系统)


(涡轮增压: 首先我们来弄明白什么是涡轮增压。涡轮增压的英文名字为Turbo,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了。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40%在差距),平常所说的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MIVEC: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控制系统)


EVO I   于1992年面世, 用于参加世界拉力冠军赛. 三菱将VR-4动力系统装到了LANCER的车体内, 售出了GSR和RS两种型号. 其中RS型就完全是纯粹的跑车, 没有电动窗户和椅子, 比GSR的1238千克总重省下了大约70千克. 引擎是2.0排量涡轮增压DOHC的4G63, 能在6000转时产生最大244马力和309牛米的扭距, 4轮驱动也成为了今后EVO系列的标志. 1992年到1993年, 三菱卖出了5000辆EVO1


(MR: Mitsubishi Racing 这个是Evo最厉害的版本

也就是马力加大,轻量化,跑车化

GSR 这个是普通版,一般的应该都是GSR

RS 这个比较复杂...应该说是最便宜、配备少,给人改装的版本)


(DOHC: Double Overhead Cam 双顶置式凸轮轴


EVO II   成功的第一代EVO到了93年12月放声了变化, 并延续生产直到95年. 最主要的变化是在操控上的改进和其他细小的调整, 更粗大的固定杠和更大的尾翼及轮胎. 动力也提升到了252马力, 引擎还是4G63.


EVO III   1995年, EVO又一次被改进了. 三菱本身对于第三代的目标是提升冷却系统和减少车辆高速行驶中形成的上升力. 再度调整的涡轮赠言和提升了的9.0比1的压缩比提供了额外的10马力, 达到了266马力. 95-96年间卖出7000辆. 也成了至今最畅销的一款EVO.


EVO IV   LANCER的车型底盘在1996年就被彻底改造了, 这时的EVO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 新的双卷涡轮赠言和LSD使得RS型号在6500转时可产生276马力和在3000转时产生352牛米扭距. 还有新的ACTIVE YAW CONTROL技术, 帮助分别调整后轮的扭距, 防止甩头, 都使得6000第四代EVO在短时间内被一抢而空. EVO IV的外形区别可以通过车头的两个大雾灯来识别, 这也成了之后EVO系列的一个标志. 同时, 第四代EVO也宣告了老EVO.


EVO V   驶新世代赛车EVO IV在WRC中缔造佳绩的Makinen,连续2年蝉联车手冠军,大大激发MITSUBISHI的野心。因此,在EVO IV问世后的1年半,即1998年1月26日,第五代的进化版本EVO V隆重地问世。


   EVO IV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令其它对手更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MITSUBISHI改善了引擎扭力并加宽轮距,EVO V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更为升级,再加上大尺寸Brembo煞车系统的采用,让EVO IV得以进一步化身为更成熟的EVO V。限量上市6000台的EVO V堪称「完美成熟」的境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进化的脚步并不会就此打住。 EVO VI   6代调整的核心在冷却系统和引擎的耐用性上. RS型号上换上了更大片的中冷器和油冷器已及新的活塞, 还有钛合金的涡轮片. 另外, EVO IV的外形又被做了调整, 原来大大的雾镜被放在了两边为增强气流的顺畅. 在GSR和RS外也新加入了RS2型号, 相当于GSR和RS的折衷, 及拥有RS的动力也拥有了GSR的舒适. RALLIANT也为EVO VI调试了一小批更轻更强劲拥有330马力的RS SPRINT型号. 99年时又出了一批为纪念芬兰拉力车手TOMMI MAK.


EVO VII   2001年, 三菱决定参加WRC等级的拉力赛而不是以前的A组级 , 所以也不再受赛方要求的限制. 新的EVO VII是建立在LANCER CEDIA车型的底盘上, 所以车身也比前一代增重不少. 但是也获得了新安装的中央差速器和防打滑差速器. 扭距增至385牛米, 由于对引擎的调整获得了更好的气流量, 虽然官方公布马力只有276马力, 但别被这保守的数字骗了. 此车可以轻松的干掉一辆法拉利 360 MODENA, 而且有BEST MOTORING系列的影碟作证!


EVO VIII   2003年, EVO又一次被改变, 这次是性能提升了的SUPER ACTIVE YAW CONTROL和6速手动变速箱. 有标准型, RS型和MR型.   EVO VIII MR型应用了BILSTEIN的快速反映避震桶, 增强了操控性. 合金材料的天窗和其他部件的减重成功的将车的重力中心向着更自然的方向调整. 更详细的调整包括三菱自己的电子全驱系统, 跑车防暴死刹车系统. EVO VIII MR最早出现在2003东京汽车展上.


EVO IX   三菱在2005年的纽约全球汽车展上展示出了2006年的LANCER EVOLUTION IX. 2.0升的引擎现在拥有了MIVEC技术, 马力是286马力, 扭距392牛米, 但是真实的数据相信是官方公布的110%.   9代EVO MR型号保持了8代所有的好东西, 包括BILSTEIN减震桶, 6档变速箱, VORTEX小翼, 合金天窗.   所有三个型号都拥有286马力, 前后差速器, 和中央差速器.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前端开发
重磅发布!伟景智能推出人形机器人专用立体视觉系统ViEye
伟景智能凭借在工业级立体相机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推出了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专业视觉系统——ViEye。搭载这一视觉系统后,伟景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实现了“眼到手到”的全面覆盖,完美结合了平面视觉、立体视觉和机械手控制。该系统旨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精准且全面的视觉信息,解决了机器人“脑、眼、手”协同融合的难题,为机器人赋予了高精度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各种场景。这一创新将有助于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效果。
|
编解码 算法 安全
实测办公场景下,国产远程控制软件的表现力如何?(技术解析)
大家好,我是码农飞哥,作为一个常年混迹职场的老码农。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了很多问题,也帮助别人解决了很多问题。前有帮实习生配环境,后有帮同事调BUG,中间还有教老爸如何使用手机。
171 0
实测办公场景下,国产远程控制软件的表现力如何?(技术解析)
|
Cloud Native 大数据 数据处理
首次:磐久服务器M系列和倚天710芯片双双通过PCIe 5.0官方认证
全球范围内首个通过PCIe 5.0认证测试的量产服务器硬件系统和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
首次:磐久服务器M系列和倚天710芯片双双通过PCIe 5.0官方认证
|
边缘计算 芯片 SoC
直播预告 | 无剑600 SoC设计平台及曳影1520芯片权威解读
在RISC-V 2022中国峰会上,平头哥半导体正式发布了高性能无剑600 RISC-V芯片设计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设计的首款芯片——曳影1520,为推动RISC-V应用往更高算力方向发展增添了新力量。本次直播,我们特地邀请了无剑600 SoC平台及曳影1520芯片的技术负责人——平头哥高级技术专家 孙波,为大家带来这两款新产品的权威解读。 想了解更多无剑600和曳影1520的技术细节吗?赶快报名参与直播互动吧。8月30日 14:00,锁定直播间,还有惊喜福利等你来领。
904 0
|
存储 弹性计算 运维
阿里云麒麟部署平台介绍
阿里云麒麟部署平台介绍
1218 0
阿里云麒麟部署平台介绍
|
弹性计算 运维 NoSQL
华为HCIA鲲鹏云学习Linux指令
华为HCIA鲲鹏云学习Linux指令
华为HCIA鲲鹏云学习Linux指令
|
存储 达摩院 安全
阿里云底层自研技术迎来大爆发,倚天、磐久等多款产品接连发布
今天,2021杭州·云栖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发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这是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也是阿里第一颗为云而生的CPU芯片,将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应用。
1463 0
阿里云底层自研技术迎来大爆发,倚天、磐久等多款产品接连发布
|
芯片
说到做到!平头哥开源MCU设计平台,加速生态建设
10月21日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平头哥宣布开源其低功耗微控制芯片(MCU)设计平台,成为国内第一家推进芯片平台开源的企业。
104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异构计算
黄仁勋教主再发威:刚刚推出GPU服务器标准平台
3月份的2018 GTC结束后,英伟达今天在台湾开了个“专场”,发布了不少新产品,其中包括英伟达GPU服务器标准平台HGX-2和全新的RTX技术,并且黄教主还坚称英伟达GPU“买得越多,省的越多”。
141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