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命题逻辑

简介: 1. 命题2. 联结词 3. 真值表 4. 等价公式 5. 蕴含式6. 对偶式7. 范式8. 推理理论

1. 命题

(1)只有具有确定真值的陈述句才是命题,一切没有判断内容的句子,无所谓是非的句子,如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都不能作为命题。

(2)命题分为两种类型:

① 原子命题:不能分解为更简单的陈述语句。

② 复合命题:由联结词,标点符号和原子命题复合构成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

【注】所有这些命题都应该具有确定的真值。

2. 联结词

(1)否定(﹁)

否定(﹁)
P ﹁P
T F
F T
(2)合取(∧)

合取(∧)
P Q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F
(3)析取(∨)

析取(∨)
P Q P∨Q
T T
T

T F T
F T T
F F F
(4)条件(→)

条件(→)
P Q P→Q
T T T
T F F
F T T
F F T
(5)双条件(⇄)

双条件(⇄)
P Q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T

3. 真值表

(P∧Q)∧﹁P的真值表
P Q P∧Q ﹁P (P∧Q)∧﹁P
T T T F F
T F F F F
F T F T F
F F F T F

4. 等价公式

等价公式
序号 表达式 命题定律
1 ﹁﹁P=P 对合律
2 P∨P⇔P,P∧P⇔P 幂等律
3
(P∨Q)∨R⇔P∨(Q∨R)

(P∧Q)∧R⇔P∧(Q∧R)

结合律
4
P∨Q⇔Q∨P

P∧Q⇔Q∧P

交换律
5
P∨(Q∧R)⇔(P∨Q)∧(P∨R)

P∧(Q∨R)⇔(P∧Q)∨(P∧R)

分配律
6
P∨(P∧Q)⇔P

P∧(P∨Q)⇔P

吸收律
7
﹁(P∨Q)⇔﹁P∧﹁Q

﹁(P∧Q)⇔﹁P∨﹁Q

德摩根律
8 P∨F⇔P,P∧T⇔P 同一律
9 P∨T⇔T,P∧F⇔F 零律
10 P∨﹁P⇔T,P∧﹁P⇔F 否定律

5. 蕴含式

(1)重言式:就是永真公式,真值永远为T

(2)蕴含式:当P→Q是个重言式,则P蕴含Q,记作P⇒Q

(3)对于P→Q:

① 逆换式:Q→P

② 反换式:﹁P→﹁Q

③ 逆反式:﹁Q→﹁P

蕴含式
1 P∧Q⇒P
2 P∧Q⇒Q
3 P⇒P∨Q
4 ﹁P⇒P→Q
5 Q⇒P→Q
6 ﹁(P→Q)⇒P
7 ﹁(P→Q)⇒﹁Q
8 P∧(P→Q)⇒Q
9 ﹁Q∧(P→Q)⇒﹁P
10 ﹁P∧(P∨Q)⇒Q
11 (P→Q)∧(Q→R)⇒(P→R)
12 (P∨Q)∧(P→R)∧(Q→R)⇒R

简单来说,蕴含式(P⇒Q)的意思就是前者(P)永远为真时,必定会有后者(Q)发生(想要得到前者(P),后者(Q)必须是其中一个条件)

6. 对偶式

简单来说,就是把命题公式中联结词∨换成∧,将∧换成∨,若有特殊变元F和T亦可相互取代

例如:(P∧Q)∨T

对偶式为:(P∨Q)∧F

7. 范式

(1)合取范式:A1∧A2∧A3∧…∧An (An是析取式)

求法:

① 将公式中的联结词化归为∧,∨,﹁(去掉→)

② 利用德摩根律将否定符号﹁移到各个命题变元之前

③ 利用分配律、结合律将公式归约为合取范式

大项:

① 任意两个不同大项的析取式永真

② 全体大项的合取式为永假

主合取范式:

对于命题公式,如果有一个等价公式由全体大项的合取组成,则为主合取范式

求法:

① 化归为合取范式

② 除去合取范式中所有永真的合取项

③ 将合取范式中重复出现的析取项和相同的变元合并

④ 对析取项补入没有出现的命题变元,即添加(P∧﹁P),利用分配律展开公式即可

注:也可以画真值表,找真值为F的指派所对应大项,这些大项的合取就是主合取范式

(2)析取范式:A1∨A2∨A3∨…∨An (An是合取式)

求法:

① 将公式中的联结词化归为∧,∨,﹁(去掉→)

② 利用德摩根律将否定符号﹁移到各个命题变元之前

③ 利用分配律、结合律将公式归约为析取范式

小项:

① n个命题变元共有2^n个小项

② 任意两个不同小项的合取式永假

③ 全体小项的析取式为永真

主析取范式:

对于命题公式,如果有一个等价公式由全体小项的析取组成,则为主析取范式

求法:

① 化归为析取范式

② 除去析取范式中所有永假的析取项

③ 将析取范式中重复出现的合取项和相同的变元合并

④ 对合取项补入没有出现的命题变元,即添加(P∨﹁P),利用分配律展开公式即可

注:也可以画真值表,找真值为T的指派所对应小项,这些小项的析取就是主析取范式

8. 推理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蕴含式和等价式进行推理证明,我们通过两个个例子来讲解:

(1)直接证明

证明:(P∨Q)∧(P→R)∧(Q→S)⇒S∨R

(1) P∨Q P

(2) ﹁P→Q T(1)E

(3) Q→S P

(4) ﹁P→S T(2),(3)I

(5) ﹁S→P T(4)E

(6) P→R P

(7) ﹁S→R T(5),(6)I

(8) S∨R T(7)E

(2)间接证明

证明:A→B,﹁(B∨C) 可逻辑推出﹁A

(1) A→B P

(2) A P(附加前提) 注:间接证明就是假设﹁(﹁A)是成立的

(3) ﹁(B∨C) P

(4) ﹁B∧﹁C T(3)E

(5) B T(1),(2)I

(6) ﹁B T(4)I

(7) B∧﹁B(矛盾) T(5),(6)I 矛盾说明(﹁A)是成立的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详细解读148.离散数学_谓词逻辑
详细解读148.离散数学_谓词逻辑
32 0
离散数学-考纲版-01-命题逻辑
离散数学-考纲版-01-命题逻辑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1. 谓词 2. 量词 3. 等价式 4. 蕴含式 5. 前束范式 6. 推理理论
166 0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把所有的谎言献给你β(找规律数学题)
梓川咲太的面前坐着野兔先辈,作为约定,只好乖乖的打开笔记本开始学习了。 “加法符号写歪了,变成了乘法符号,在算式的第三行那个地方。”樱岛麻衣突然开口。
174 0
把所有的谎言献给你β(找规律数学题)
|
算法
数学知识:中国剩余定理
复习acwing算法基础课的内容,本篇为讲解数学知识:中国剩余定理,关于时间复杂度:目前博主不太会计算,先鸽了,日后一定补上。
218 0
数学知识:中国剩余定理
086.爱因斯坦的数学题
086.爱因斯坦的数学题
10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跟锦数学2017年01月
(170131) 设 $u$ 为 $n$ 维欧氏空间 $\bbR^5$ 中的单位向量, 定义 $T_u(x)=x-2\sef{x,u}u$. 现设 $\al,\be$ 是 $\bbR^5$ 中线性无关的两个单位向量, 问当 $\al,\be$ 满足什么条件时, 存在正整数 $k$ 使得 $(T_\al T_\be)^k$ 为单位映射.
126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