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层概述
2.IP数据报分片
1.仅对数据部分进行分片,每个分片尽可能大
2.每个分片都必须需要带有首部20B:首部带有控制信息,如目的地址、源地址、片偏移等等
3.片偏移(即数据部分)必须满足8B的整数倍
4.总长度 = 首部长度 + 数据部分长度
5.属于同一个数据的不同分片标识相同
6.MF = More Fragment:1表示该分片之后还有分片,0表示该分片是最后一个分片
7.DF = Dont Fragment:1表示该数据不能分片,0表示该数据可以分片
8.片偏移:该分片数据部分的起始位置距离整个数据的起始部分的距离 / 8 (之前分片的数据部分之和 / 8)8 为片偏移的单位
3.RIP协议
每次收到相邻路由器发来的消息时,路由器会基于该消息调整自己的路由表项
②与时俱进:有新网络可达时,将该路径添加进路由表中
②临近路由器变化:(1)和之前相比的距离更短,则更新 (2)和之前相比距离相同,不更新
③RIP出现在1982年,当时网络比较小,RIP就够用,且当时TCP和IP架构刚出现,还并未规范,故使用UDP
OSPF出现在1988年,网络构架和TCP、IP走向成熟,OSPF不需要TCP的可靠性,故使用IP
BGP为了保证域之间的可靠性,故使用TCP
16表示网络不可达,正常可达的网络距离上限为15,故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D
①R3检测到网络202.1.2.0/25不可达:表示之前R3是可以到达202.1.2.0/25
②路由信息均已收敛:表示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已经是最优解
③R3告诉R2不可达时,之前R2可以通过R1到达202.1.2.0/25(R1→R3→202.1.2.0/25),故R2会认为还能通过R1到达202.1.2.0/25,即更新后的距离为R1距离202.1.2.0/25 + 1 = 2 + 1 = 3
4.OSPF协议、BGP协议
408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_江南江南江南丶的博客-CSDN博客
考的相对较少
5.ARP协议
408王道计算机网络强化——数据链路层_江南江南江南丶的博客-CSDN博客
408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_江南江南江南丶的博客-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