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参考模型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网络的规模和数量得到了迅猛的扩大和增长。但是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这使得它们之间互不兼容。显然,在使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是很难实现其通信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研究了许多网络方案,认识到需要建立一种有助于网络的建设者们实现网络、并用于通信和协同工作的网络模型,因此在 1984 年公布了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称为 OSI/RM 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Reference Model),简称 OSI 参考模型。
1. 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是一个描述网络层次结构的模型,其标准保证了各种类型网络技术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OSI 参考模型说明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各层在网络中的功能和它们的架构。
OSI 参考模型描述了信息或数据是如何通过网络从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达网络中另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应用程序的。当信息在 OSI 参考模型内逐层传送的时候,最后变为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数字 0 或 1。
在 OSI 参考模型中,计算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问题被分为 7 个较小且更容易管理和解决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都由模型中的一层来解决。将这 7 个易于管理和解决的小问题映射为不同的网络功能即称为分层。OSI 参考模型将这 7 层从低到高叫做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图说明了 OSI 参考模型的 7 层结构。
1. OSI 参考模型的几个概念
(1) 层:开放系统的逻辑划分,代表功能上相对独立的一个子系统。
(2) 对等层:指不同开放系统的相同层次。
(3) 层功能:本层具有的通信能力,它由标准来指定。
(4) 层服务:本层向相邻高层提供的通信能力。根据 OSI 增值服务的原则,本层服务应是其所有下层服务与本层功能之 和。
2. OSI 参考模型划分的原则
(1) 网络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 不同节点的对等层具有相同的层功能。
(3) 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 不同节点的对等层按照自己层的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如图 3-2 所示。
从图 3-2 中可以看出,虽然通信流程垂直通过各层次,但每一层都在逻辑上能够直接与远程计算机系统的对等层使用本层协议进行通信。
OSI 参考模型并非指一个现实的网络,它仅仅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为网络的设计规划了一张蓝图。各个网络设备或软件生产厂家都可以按照这张蓝图来设计和生产自己的网络设备或软件。尽管设计和生产出的网络产品的式样、外观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应该具有相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