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设置bootargs启动根文件系统

简介: uboot设置bootargs启动根文件系统

u-bootargs


bootargs是环境变量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整个环境变量都是围绕着bootargs来设置的。bootargs的种类非常非常的多,我们平常只是使用了几种而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说的很全:http://blog.chinaunix.net/u2/79570/showart_1675071.html。bootargs非常的灵活,内核和文件系统的不同搭配就会有不同的设置方法,甚至你也可以不设置bootargs,而直接将其写到内核中去(在配置内核的选项中可以进行这样的设置),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bootargs使用上的困难。


step1: bootargs参数介绍


A. root


用来指定rootfs的位置, 常见的情况有:

root=/dev/ram rw

root=/dev/ram0 rw


请注意上面的这两种设置情况是通用的,我做过测试甚至root=/dev/ram1 rw和root=/dev/ram2 rw也是可以的,网上有人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通用的,即必须设置成ram或者ram0,但是目前还没有遇到,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遇到不行的时候可以逐一尝试。


root=/dev/mtd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31:0x


上面的这几个在一定情况下是通用的,当然这要看你当前的系统是否支持,不过mtd是字符设备,而mtdblock是块设备,有时候你的挨个的试到底当前的系统支持上面那种情况下,不过root=/dev/mtdblockx rw比较通用。此外,如果直接指定设备名可以的话,那么使用此设备的设备号也是可以的。


root=/dev/nfs


在文件系统为基于nfs的文件系统的时候使用。当然指定root=/dev/nfs之后,还需要指定nfsroot=serverip:nfs_dir,即指明文件系统存在那个主机的那个目录下面。


B. rootfstype


这个选项需要跟root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如果根文件系统是ext2的话,有没有这个选项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是jffs2,squashfs等文件系统的话,就需要rootfstype指明文件系统的类型,不然会无法挂载根分区.


C. console


console=tty 使用虚拟串口终端设备 .


console=ttyS[,options] 使用特定的串口,options可以是这样的形式bbbbpnx,这里bbbb是指串口的波特率,p是奇偶位(从来没有看过使用过),n是指的bits。


console=ttySAC[,options] 同上面。


看你当前的环境,有时用ttyS,有时用ttySAC,网上有人说,这是跟内核的版本有关,2.4用ttyS,2.6用ttySAC,但实际情况是官方文档中也是使用ttyS,所以应该是跟内核版本没有关联的。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serial-console.txt找到相关描述。


D. mem


mem=xxM 指定内存的大小,不是必须的


E. ramdisk_size

ramdisk=xxxxx 不推荐

ramdisk_size=xxxxx 推荐


上面这两个都可以告诉ramdisk 驱动,创建的ramdisk的size,默认情况下是4m(s390默认8M),你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ramdisk.txt找到相关的描述,不过ramdisk=xxxxx在新版的内核都已经没有提了,不推荐使用。


F. initrd, noinitrd


当你没有使用ramdisk启动系统的时候,你需要使用noinitrd这个参数,但是如果使用了的话,就需要指定initrd=r_addr,size, r_addr表示initrd在内存中的位置,size表示initrd的大小。


G. init


init指定的是内核启起来后,进入系统中运行的第一个脚本,一般init=/linuxrc, 或者init=/etc/preinit,preinit的内容一般是创建console,null设备节点,运行init程序,挂载一些文件系统等等操作。请注意,很多初学者以为init=/linuxrc是固定写法,其实不然,/linuxrc指的是/目录下面的linuxrc脚本,一般是一个连接罢了。


H. mtdparts


mtdparts=fc000000.nor_flash:1920k(linux),128k(fdt),20M(ramdisk),4M(jffs2),38272k(user),256k(env),384k(uboot)


要想这个参数起作用,内核中的mtd驱动必须要支持,即内核配置时需要选上Device Drivers —>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 (MTD) support —> Command line partition table parsing


mtdparts的格式如下:


mtdparts=[;

:= :[,]

:= [@offset][][ro]

:= unique id used in mapping driver/device

:= standard linux memsize OR “-” to denote all remaining space

:= (NAME)


因此你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按照下面的格式来设置:

mtdparts=mtd-id:@(),@()


这里面有几个必须要注意的:


a. mtd-id 必须要跟你当前平台的flash的mtd-id一致,不然整个mtdparts会失效

b. size在设置的时候可以为实际的size(xxM,xxk,xx),也可以为’-'这表示剩余的所有空间。


举例:


假设flash 的mtd-id是sa1100,那么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来设置:


mtdparts=sa1100:- → 只有一个分区

mtdparts=sa1100:256k(ARMboot)ro,-(root) → 有两个分区

可以查看drivers/mtd/cmdlinepart.c中的注释找到相关描述。


I. ip

指定系统启动之后网卡的ip地址,如果你使用基于nfs的文件系统,那么必须要有这个参数,其他的情况下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设置ip有两种方法:


ip = ip addr

ip=ip addr:server ip addr:gateway:netmask::which netcard:off


这两种方法可以用,不过很明显第二种要详细很多,请注意第二种中which netcard 是指开发板上的网卡,而不是主机上的网卡。


说完常见的几种bootargs,那么我们来讨论平常我经常使用的几种组合:


1).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直接就在内存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initrd=0x32000000,0xa00000 root=/dev/ram0 console=ttySAC0 mem=64M init=/linuxrc’


2).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注意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要在bootm命令中指定ramdisk在flash中的地址,如bootm kernel_addr ramdisk_addr (fdt_addr)


3). 假设文件系统是jffs2类型的,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rw rootfstype=jffs2 init=/linuxrc’


4). 假设文件系统是基于nfs的,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192.168.0.3:192.168.0.3:255.255.255.0::eth0:off’


或者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


上面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几种bootargs的组合,老实说,bootargs非常非常的灵活,所以设置的方法有很多中形式,具体的还应该根据你的平台具体的情况来设置。


step2:设置bootargs

MINI6410 # 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1.88:/home/le/workspace/rootfs ip=192.168.1.70:192.168.1.88:192.168.1.88:255.255.255.0:linux.arm9.net:eth0:off


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nfsroot 是开发主机的 IP 地址,它是直接提供 NFS 服务的 Linux 系统 IP 地址。


“ip=”后面:


第一项(192.168.1.70)是目标板的临时 IP(注意不要和局域网内其他 IP 冲突);

第二项(192.168.1.104)是开发主机的 IP;

第三项(192.168.1.104)是目标板上网关(GW)的设置;

第四项(255.255.255.0)是子网掩码;

第五项是开发主机的名字(一般无关紧要,可随便填写)


eth0 是网卡设备的名称。

相关文章
|
2月前
|
Linux
用QEMU模拟运行uboot从SD卡启动Linux
用QEMU模拟运行uboot从SD卡启动Linux
|
6月前
|
存储 安全 Linux
UBoot怎么跳转到Kernel:uboot与linux的交界
UBoot怎么跳转到Kernel:uboot与linux的交界
111 0
|
内存技术
判断uboot启动方式:norflash还是nandflash
判断uboot启动方式:norflash还是nandflash
231 0
判断uboot启动方式:norflash还是nandflash
|
Ubuntu Linux 虚拟化
buildroot构建 bootloader、内核、文件系统
buildroot构建 bootloader、内核、文件系统
584 0
buildroot构建 bootloader、内核、文件系统
|
存储 Linux 内存技术
uboot环境变量和硬件驱动
uboot环境变量和硬件驱动
479 0
|
Go C语言
uboot启动后在内存中运行裸机程序hello
如题,实现过程中发现3额问题,先写下来,待解答: <p>1、uboot启动后再dnw上打印许多信息,我想改变其中的打印信息或加上自己的打印信息以证明程序运行到何处。修改完后重新编译uboot.bin。</p> <p>在DNW下执行dnw 50008000 USB下载uboot.bin到内存50008000处, go 50008000,从内存50008000处运行我刚下载的程序,发现我修
2568 0
|
Linux
16.8 Linux启动引导程序加载内核
在刚刚的启动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启动引导程序(Boot Loader,也就是 GRUB)会在启动过程中加载内核,之后内核才能取代 BIOS 接管启动过程。如果没有启动引导程,那么内核是不能被加载的。
251 0
16.8 Linux启动引导程序加载内核
|
Android开发 内存技术
uboot启动过程详解
版权声明:您好,转载请留下本人博客的地址,谢谢 https://blog.csdn.net/hongbochen1223/article/details/70185846 在android启动过程中,首先启动的便是uboot,uboot是负责引导内核装入内存启动或者是引导recovery模式的启动。
1181 0
|
Linux 存储 内存技术
关于Linux启动时挂载rootfs的几种方式
一直对Linux启动时挂载根文件系统的过程存在着很多疑问,今天在水木精华区找到了有用的资料,摘录如下: 1、Linux启动时,经过一系列初始化之后,需要mount 根文件系统,为最后运行init进程等做准备,mount 根文件系统有这么几种方式: 1)文件系统已经存在于硬盘(或者类似的设备)的某个分区上了,kernel根据启动的命令行参数(root=/dev/xxx),直接进行mount。
30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