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iyjvv5ge3vsly_个人页

游客iyjvv5ge3vsly
0
1
0

个人介绍

暂无个人介绍

擅长的技术

获得更多能力
通用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通用技术能力~

云产品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阿里云技能认证

详细说明
暂无更多信息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
  • 回答了问题 2018-06-26

    RDS 的连接数 是和实例有关然后我们这边看不到可以修改

    详细解答可以参考官方帮助文档 RDS for MySQL 5.7主实例( SSD云盘) 系列(Category) 规格族 规格代码 规格 最大连接数 存储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基础版 通用型 mysql.n1.micro.1 1核 1G 2000 min{1200+30 x 磁盘容量,20000} 20G-1T mysql.n2.small.1 1核 2G 2000 mysql.n2.medium.1 2核 4G 4000 mysql.n4.medium.1 2核 8GB 6000 20G-6T mysql.n2.large.1 4核 8G 6000 mysql.n4.large.1 4核 16G 8000 mysql.n2.xlarge.1 8核 16G 8000 mysql.n4.xlarge.1 8核 32G 10000 mysql.n2.2xlarge.1 16核 32G 10000 mysql.n4.2xlarge.1 16核 64G 15000 mysql.n8.2xlarge.1 16核 128G 20000 mysql.n4.4xlarge.1 32核 128G 20000 mysql.n8.4xlarge.1 32核 256G 64000 mysql.n4.8xlarge.1 56核 224G 64000 mysql.n8.8xlarge.1 56核 480G 64000 高可用版 通用型 mysql.n2.small.2c 1核 2G 2000 min{1200+30 x 磁盘容量,20000} 20G-1T mysql.n2.medium.2c 2核 4G 4000 独享型 mysql.x2.large.2c 4核 8G 6000 20G-6T mysql.x4.large.2c 4核 16G 8000 mysql.x2.xlarge.2c 8核 16G 8000 mysql.x4.xlarge.2c 8核 32G 10000 mysql.x2.2xlarge.2c 16核 32G 10000 mysql.x4.2xlarge.2c 16核 64G 15000 mysql.x8.2xlarge.2c 16核 128G 20000 mysql.x4.4xlarge.2c 32核 128G 20000 mysql.x8.4xlarge.2c 32核 256G 64000 mysql.x4.8xlarge.2c 56核 224G 64000 mysql.x8.8xlarge.2c 56核 480G 100000 RDS for MySQL 5.7/5.6/5.5 主实例(本地SSD盘) 系列(Category) 规格族 规格代码 规格 最大连接数 存储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高可用版 通用型 rds.mysql.t1.small 1核 1G 300 600 5G-2T rds.mysql.s1.small 1核 2G 600 1000 rds.mysql.s2.large 2核 4G 1200 2000 rds.mysql.s2.xlarge 2核 8GB 2000 4000 rds.mysql.s3.large 4核 8G 2000 5000 rds.mysql.m1.medium 4核 16G 4000 7000 rds.mysql.c1.large 8核 16G 4000 8000 rds.mysql.c1.xlarge 8核 32G 8000 12000 rds.mysql.c2.xlarge 16核 64G 16000 14000 独享型 mysql.x4.large.2 4核 16G 2500 4500 250G/500G mysql.x4.xlarge.2 8核 32G 5000 9000 500G/1T mysql.x4.2xlarge.2 16核 64G 10000 18000 1T/2T/3T mysql.x4.4xlarge.2 32核 128G 20000 36000 2T/3T mysql.x8.medium.2 2核 16G 2500 4500 250G mysql.x8.large.2 4核 32G 5000 9000 500G mysql.x8.xlarge.2 8核 64G 10000 18000 1T mysql.x8.2xlarge.2 16核 128G 20000 36000 2T/3T 独占物理机 rds.mysql.st.d13 30核 220G 64000 20000 3T rds.mysql.st.h43 60核 470G 100000 120000 3T 金融版(原名:三节点企业版)支持 5.6 独享型(高CPU) mysql.x4.large.3 4核 16GB 2500 4500 250GB或500GB mysql.x4.xlarge.3 8核 32GB 5000 9000 500GB或1000GB mysql.x4.2xlarge.3 16核 64GB 10000 18000 1000GB、2000GB或3000GB mysql.x4.4xlarge.3 32核 128GB 20000 36000 2000GB或3000GB 独享型(高内存) mysql.x8.medium.3 2核 16GB 2500 4500 250GB mysql.x8.large.3 4核 32GB 5000 9000 500GB mysql.x8.xlarge.3 8核 64GB 10000 18000 1000GB mysql.x8.2xlarge.3 16核 128GB 20000 36000 2000GB或3000GB mysql.x8.4xlarge.3 32核 256GB 40000 72000 3000GB 独占物理机 mysql.st.8xlarge.3 60核 470GB 100000 120000 3000GB MySQL 5.7只读实例(SSD云盘) 系列(Category) 规格族 规格代码 规格 最大连接数 存储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只读实例 通用型 mysqlro.n2.small.1c 1核 2G 2000 min{1200+30 x 磁盘容量,20000} 20G-1T mysqlro.n2.medium.1c 2核 4G 4000 独享型 mysqlro.x2.large.1c 4核 8G 6000 20G-6T mysqlro.x4.large.1c 4核 16G 8000 mysqlro.x2.xlarge.1c 8核 16G 8000 mysqlro.x4.xlarge.1c 8核 32G 10000 mysqlro.x2.2xlarge.1c 16核 32G 10000 mysqlro.x4.2xlarge.1c 16核 64G 15000 mysqlro.x8.2xlarge.1c 16核 128G 20000 mysqlro.x4.4xlarge.1c 32核 128G 20000 mysqlro.x8.4xlarge.1c 32核 256G 64000 mysqlro.x4.8xlarge.1c 56核 224G 64000 mysqlro.x8.8xlarge.1c 56核 480G 100000 MySQL 5.7/5.6只读实例(本地SSD盘) 系列(Category) 规格族 规格代码 规格 最大连接数 存储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只读实例 通用型 rds.mysql.t1.small 1核 1G 300 600 5G-2T rds.mysql.s1.small 1核 2G 600 1000 rds.mysql.s2.large 2核 4G 1200 2000 rds.mysql.s3.large 4核 8G 2000 5000 rds.mysql.m1.medium 4核 16G 4000 7000 rds.mysql.c1.large 8核 16G 4000 8000 rds.mysql.c1.xlarge 8核 32G 8000 12000 rds.mysql.c2.xlarge 16核 64G 16000 14000 独享型 mysqlro.x4.large.1 4核 16G 2500 4500 250G/500G mysqlro.x4.xlarge.1 8核 32G 5000 9000 500G/1T mysqlro.x4.2xlarge.1 16核 64G 10000 18000 1T/2T/3T mysqlro.x4.4xlarge.1 32核 128G 20000 36000 2T/3T mysqlro.x8.medium.1 2核 16G 2500 4500 250G mysqlro.x8.large.1 4核 32G 5000 9000 500G mysqlro.x8.xlarge.1 8核 64G 10000 18000 1T mysqlro.x8.2xlarge.1 16核 128G 20000 36000 2T/3T 独占物理机 rds.mysql.st.d13 30核 220G 64000 20000 3T rds.mysql.st.h43 60核 470G 100000 120000 3T RDS for SQL Server 系列 版本 规格类型 规格代码 CPU/内存 最大连接数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基础版 支持2012EE(原2012) 通用 rds.mssql.s2.large 2核 4GB 不限制 IOPS=min{30 x 磁盘容量,20000} 20GB-2000GB rds.mssql.s2.xlarge 2核 8GB rds.mssql.s3.large 4核 8GB rds.mssql.m1.medium 4核 16GB rds.mssql.c1.large 8核 16GB rds.mssql.c1.xlarge 8核 32GB rds.mssql.c2.xlarge 16核 64GB 支持2012Web、2016Web 独享型 mssql.x2.medium.w1 2核 4GB 不限制 IOPS=min{30 x 磁盘容量,20000} 20GB-2000GB mssql.x2.large.w1 4核 8GB mssql.x2.xlarge.w1 8核 16GB mssql.x2.2xlarge.w1 16核 32GB mssql.x4.medium.w1 2核 8GB mssql.x4.large.w1 4核 16GB mssql.x4.xlarge.w1 8核 32GB mssql.x4.2xlarge.w1 16核 64GB 高可用版 支持2008R2 通用 rds.mssql.s1.small 1核 2GB 600 1000 10GB-2000GB rds.mssql.s2.large 2核 4GB 1200 2000 rds.mssql.s2.xlarge 2核 8GB 2000 4000 rds.mssql.s3.large 4核 8GB 2000 5000 rds.mssql.m1.medium 4核 16GB 4000 7000 rds.mssql.c1.large 8核 16GB 4000 8000 rds.mssql.c1.xlarge 8核 32GB 8000 12000 rds.mssql.c2.xlarge 16核 64GB 16000 14000 rds.mssql.c2.xlp2 16核 96GB 24000 16000 独享型 mssql.x8.medium.2 2核 16GB 2500 4500 250GB mssql.x8.large.2 4核 32GB 5000 9000 500GB mssql.x8.xlarge.2 8核 64GB 10000 18000 1000GB mssql.x8.2xlarge.2 16核 128GB 20000 36000 2000GB 独占物理机 rds.mssql.st.d13 30核 220GB 64000 20000 2000GB rds.mssql.st.h43 60核 470GB 100000 50000 2000GB 支持SQL Server 2012企业版、2016企业版 独享型 mssql.x4.xlarge.e2 8核 32GB 无限制 取决于SSD云盘性能 20G - 2T mssql.x4.2xlarge.e2 16核 64GB mssql.x4.3xlarge.e2 24核 96GB mssql.x8.xlarge.e2 8核 64GB mssql.x8.2xlarge.e2 16核 128GB mssql.x8.4xlarge.e2 32核 256GB mssql.x8.7xlarge.e2 56核 480GB 支持SQL Server 2012标准版、2016标准版 独享型 mssql.x4.medium.s2 2核 8GB mssql.x4.large.s2 4核 16GB mssql.x4.xlarge.s2 8核 32GB mssql.x4.2xlarge.s2 16核 64GB mssql.x4.3xlarge.s2 24核 96GB RDS for PostgreSQL 系列 版本 规格类型 规格代码 CPU/内存 最大连接数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高可用版 支持9.4 通用 rds.pg.t1.small 1核 1GB 100 600 5GB-2000GB rds.pg.s1.small 1核 2GB 200 1000 rds.pg.s2.large 2核 4GB 400 2000 rds.pg.s3.large 4核 8GB 800 5000 rds.pg.c1.large 8核 16GB 1500 8000 rds.pg.c1.xlarge 8核 32GB 2000 12000 rds.pg.c2.xlarge 16核 64GB 2000 14000 独享型(高内存) pg.x8.medium.2 2核 16GB 2500 4500 250GB pg.x8.large.2 4核 32GB 5000 9000 500GB pg.x8.xlarge.2 8核 64GB 10000 18000 1000GB pg.x8.2xlarge.2 16核 128GB 12000 36000 2000GB 独享型(高CPU) pg.x4.large.2 4核 16GB 2500 4500 250GB或500GB pg.x4.xlarge.2 8核 32GB 5000 9000 500GB或1000GB pg.x4.2xlarge.2 16核 64GB 10000 18000 1000GB或2000GB pg.x4.4xlarge.2 32核 128GB 12000 36000 2000GB或3000GB 独占物理机 rds.pg.st.d13 30核 220GB 4000 20000 3000GB rds.pg.st.h43 60核 470GB 4000 50000 3000GB RDS for PPAS 系列 版本 规格类型 规格代码 CPU/内存 最大连接数 最大IOPS 存储空间 高可用版 支持9.3 通用 rds.ppas.t1.small 1核 1GB 100 600 5GB-2000GB rds.ppas.s1.small 1核 2GB 200 1000 rds.ppas.s2.large 2核 4GB 400 2000 rds.ppas.s3.large 4核 8GB 800 5000 rds.ppas.m1.medium 4核 16GB 1500 8000 rds.ppas.c1.xlarge 8核 32GB 2000 12000 rds.ppas.c2.xlarge 16核 64GB 2000 14000 独享型 ppas.x8.medium.2 2核 16GB 2500 4500 250GB ppas.x8.large.2 4核 32GB 5000 9000 500GB ppas.x8.xlarge.2 8核 64GB 10000 18000 1000GB ppas.x8.2xlarge.2 16核 128GB 12000 36000 2000GB 独占物理机 rds.ppas.st.d13 30核 220GB 4000 20000 3000GB rds.ppas.st.h43 60核 470GB 4000 50000 3000GB 历史规格 RDS for MySQL 以下为 RDS for MySQL 历史规格列表。新申请实例不再提供历史规格,建议用户使用最新规格。 规格类型代码 CPU/核 内存 最大连接数 最大IOPS rds.mys2.small 2 240MB 60 150 rds.mys2.mid 4 600MB 150 300 rds.mys2.standard 6 1200MB 300 600 rds.mys2.large 8 2400MB 600 1200 rds.mys2.xlarge 9 6000MB 1500 3000 rds.mys2.2xlarge 10 12000MB 2000 6000 rds.mys2.4xlarge 11 24000MB 2000 12000 rds.mys2.8xlarge 13 48000MB 2000 14000 历史规格 RDS for SQL Server 以下为RDS for SQL Server历史规格列表。新申请实例不再提供历史规格,建议用户使用最新规格。 规格类型代码 CPU/核 内存 最大连接数 最大IOPS rds.mss1.small 6 1000MB 100 500 rds.mss1.mid 8 2000MB 200 1000 rds.mss1.standard 9 4000MB 400 2000 rds.mss1.large 10 6000MB 600 3000 rds.mss1.xlarge 11 8000MB 800 4000 rds.mss1.2xlarge 12 12000MB 1200 6000 rds.mss1.4xlarge 13 24000MB 2000 12000 rds.mss1.8xlarge 13 48000MB 2000 14000
    踩1 评论0
  • 提交了问题 2018-06-14

    客户的这个邮箱设置自动回复,同一个邮箱第一次向这个邮箱发两次邮件测试,但是自动回复就一次

  • 回答了问题 2018-05-12

    cors注意事项

    详细解答可以参考官方帮助文档 同源策略 跨域访问,或者说 JavaScript 的跨域访问问题,是浏览器出于安全考虑而设置的一个限制,即同源策略。举例说明,当 A,B 两个网站属于不同的域时,如果来自于 A 网站的页面中的 JavaScript 代码希望访问 B 网站的时候,浏览器会拒绝该访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有跨域访问的需求。比如用户的网站 www.a.com,后端使用了 OSS,在网页中提供了使用 JavaScript 实现的上传功能,但是在该页面中,只能向 www.a.com 发送请求,向其他网站发送的请求都会被浏览器拒绝。这样会导致用户上传的数据必须从www.a.com 中转。如果设置了跨域访问的话,用户就可以直接上传到 OSS 而无需从 www.a.com 中转。 CORS 介绍 跨域资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简称 CORS),是 HTML5 提供的标准跨域解决方案,具体的CORS规则可以参考W3C CORS规范。 CORS 是一个由浏览器共同遵循的一套控制策略,通过HTTP的Header来进行交互。浏览器在识别到发起的请求是跨域请求的时候,会将Origin的Header加入HTTP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比如上面那个例子,Origin的Header就是www.a.com。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请求之后,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判断是否允许该来源域的请求,如果允许的话,服务器在返回的响应中会附带上Access-Control-Allow-Origin这个Header,内容为www.a.com来表示允许该次跨域访问。如果服务器允许所有的跨域请求的话,将Access-Control-Allow-Origin的Header设置为*即可,浏览器根据是否返回了对应的Header来决定该跨域请求是否成功,如果没有附加对应的Header,浏览器将会拦截该请求。 以上描述的仅仅是简单情况,CORS规范将请求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简单请求,另外一种是带预检的请求。预检机制是一种保护机制,防止资源被本来没有权限的请求修改。浏览器会在发送实际请求之前先发送一个OPTIONS的HTTP请求来判断服务器是否能接受该跨域请求。如果不能接受的话,浏览器会直接阻止接下来实际请求的发生。 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不需要发送预检请求: 请求方法是如下之一: GET HEAD POST 所有的Header都在如下列表中: Cache-Control Content-Language Content-Type Expires Last-Modified Pragma 预检请求会附带一些关于接下来的请求的信息给服务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Origin:请求的源域信息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接下来的请求类型,如POST、GET等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接下来的请求中包含的用户显式设置的Header列表 服务器端收到请求之后,会根据附带的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跨域请求,信息返回同样是通过Header完成的: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允许跨域的Origin列表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允许跨域的方法列表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允许跨域的Header列表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允许暴露给JavaScript代码的Header列表 Access-Control-Max-Age:最大的浏览器缓存时间,单位为s 浏览器会根据以上的返回信息综合判断是否继续发送实际请求。当然,如果没有这些Header浏览器会直接阻止接下来的请求。 说明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一点是,以上行为都是浏览器自动完成的,用户无需关注这些细节。如果服务器配置正确,那么和正常非跨域请求是一样的。 CORS主要使用场景 CORS使用一定是在使用浏览器的情况下,因为控制访问权限的是浏览器而非服务器。因此使用其它的客户端的时候无需关心任何跨域问题。 使用CORS的主要应用就是在浏览器端使用Ajax直接访问OSS的数据,而无需走用户本身的应用服务器中转。无论上传或者下载。对于同时使用OSS和使用Ajax技术的网站来说,都建议使用CORS来实现与OSS的直接通信。 OSS对CORS的支持 OSS提供了CORS规则的配置从而根据需求允许或者拒绝相应的跨域请求。该规则是配置在Bucket级别的。详情可以参考PutBucketCORS。 CORS请求的通过与否和OSS的身份验证等是完全独立的,即OSS的CORS规则仅仅是用来决定是否附加CORS相关的Header的一个规则。是否拦截该请求完全由浏览器决定。 使用跨域请求的时候需要关注浏览器是否开启了Cache功能。当运行在同一个浏览器上分别来源于www.a.com和www.b.com的两个页面都同时请求同一个跨域资源的时候,如果www.a.com的请求先到达服务器,服务器将资源带上Access-Control-Allow-Origin的Header为www.a.com返回给用户。这个时候www.b.com又发起了请求,浏览器会将Cache的上一次请求返回给用户,这个时候Header的内容和CORS的要求不匹配,就会导致后面的请求失败。 说明 目前OSS的所有Object相关的接口都提供了CORS相关的验证,另外Multipart相关的接口目前也已经完全支持CORS验证。 GET请求跨域示例 这里举一个使用Ajax从OSS获取数据的例子。为了简单起见,使用的Bucket都是public,访问私有的Bucket的CORS配置是完全一样的,只需要在请求中附加签名即可。 简单开始 首先创建一个Bucket,这里举例为oss-cors-test,将权限设置为public-read,然后这里创建一个test.txt的文本文档,上传到这个Bucket。 单击此处,获取test.txt的访问地址。 说明 请将下文中的地址换成自己试验的地址。 首先用curl直接访问: curl http://oss-cors-test.oss-cn-hangzhou.aliyuncs.com/test.txt just for test 可见现在已经能正常访问了。 那么我们现在再试着使用Ajax技术来直接访问这个网站。我们写一个最简单的访问的HTML,可以将以下代码复制到本地保存成html文件然后使用浏览器打开。因为没有设置自定义的头,因此这个请求是不需要预检的。 Run Sample 打开文件后点击链接(以Chrome为例),提示该链接无法访问。 利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来查看错误原因。 这里告诉我们是因为没有找到Access-Control-Allow-Origin这个头。显然,这就是因为服务器没有配置CORS。 再进入Header界面,可见浏览器发送了带Origin的Request,因此是一个跨域请求,在Chrome上因为是本地文件所以Origin是null。 设置 Bucket CORS知道了上文的问题,那么现在可以设置Bucket相关的CORS来使上文的例子能够执行成功。为了直观起见,这里使用控制台来完成CORS的设置。如果用户的CORS设置不是很复杂,也建议使用控制台来完成CORS设置。CORS设置的界面如下: CORS设置是由一条一条规则组成的,真正匹配的时候会从第一条开始逐条匹配,以最早匹配上的规则为准。现在添加第一条规则,使用最宽松的配置: 这里表示的意思就是所有的Origin都允许访问,所有的请求类型都允许访问,所有的Header都允许,最大的缓存时间为1s。 配置完成之后重新测试,结果如下: 可见现在已经可以正常访问请求了。 因此排查问题来说,如果想要排除跨域带来的访问问题,可以将CORS设置为上面这种配置。这种配置是允许所有的跨域请求的一种配置,因此如果这种配置下依然出错,那么就表明错误出现在其他的部分而不是CORS。 除了最宽松的配置之外,还可以配置更精细的控制机制来实现针对性的控制。比如对于这个场景可以使用如下最小的配置匹配成功: 因此对于大部分场景来说,用户最好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来使用最小的配置以保证安全性。 利用跨域实现POST上传 这里提供一个更复杂的例子,这里使用了带签名的POST请求,而且需要发送预检请求。详情请参见PostObjectSample。 说明 将上面的代码下载下来之后,将以下对应的部分全部修改成自己对应的内容,然后使用自己的服务器运行起来。 这里继续使用上文oss-cors-test这个Bucket来进行测试,在测试之前先删除所有的CORS相关的规则,恢复初始状态。 访问这个网页,选择一个文件上传。 同样打开开发者工具,可以看到以下内容,根据上面的Get的例子,很容易明白同样发生了跨域的错误。不过这里与Get请求的区别在于这是一个带预检的请求,所以可以从图中看到是OPTIONS的Response没有携带CORS相关的Header然后失败了。 那么我们根据对应的信息修改Bucket的CORS配置: 再重新运行,可见已经成功了,从控制台中也可以看到新上传的文件。 测试一下内容: $curl http://oss-cors-test.oss-cn-hangzhou.aliyuncs.com/events/1447312129218-test1.txt post object test CORS配置的一些注意事项 CORS配置一共有以下几项: 来源:配置的时候要带上完整的域信息,比如示例中 http://10.101.172.96:8001. 注意不要遗漏了协议名如http,如果端口号不是默认的还要带上端口号之类的。如果不确定的话,可以打开浏览器的调试功能查看Origin头。这一项支持使用通配符*,但是只支持一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 Method:按照需求开通对应的方法即可。 Allow Header:允许通过的Header列表,因为这里容易遗漏Header,因此建议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设置为*。大小写不敏感。 Expose Header:暴露给浏览器的Header列表,不允许使用通配符。具体的配置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来选择,只暴露需要使用的Header,如ETag等。如果不需要暴露这些信息,这里可以不填。如果有特殊需求可以单独指定,大小写不敏感。 缓存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酌情设置的大一点,比如60s。 因此,CORS的一般配置方法就是针对每个可能的访问来源单独配置规则,尽量不要将多个来源混在一个规则中,多个规则之间最好不要有覆盖冲突。其他的权限只开放需要的权限即可。 一些错误排查经验 在调试类似程序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种情况就是将其他错误和CORS错误弄混淆了。 举个例子,当用户因为签名错误访问被拒绝的时候,因为权限验证发生在CORS验证之前,因此返回的结果中并没有带上CORS的Header信息,有些浏览器就会直接报CORS出错,但是实际服务器端的CORS配置是正确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两种方式: 查看HTTP请求的返回值,因为CORS验证是一个独立的验证,并不影响主干流程,因此像403之类的返回值不可能是由CORS导致的,需要先排除程序原因。如果之前发送了预检请求,那么可以查看预检请求的结果,如果预检请求中返回了正确的CORS相关的Header,那么表示真实请求应该是被服务器端所允许的,因此错误只可能出现在其他的方面。 将服务器端的CORS设置按照如上文所示,改成允许所有来源所有类型的请求都通过的配置,再重新验证。如果还是验证失败,表明有其他的错误发生。
    踩1 评论0
  • 提交了问题 2018-05-10

    网站中病毒

  • 回答了问题 2018-04-11

    怎么设置301重定向呢

    详细解答可以参考官方帮助文档虚拟主机 除 M2型 和 共享虚拟主机普惠版外以外都支持301重定向。 登陆 主机管理控制台 -> 基础环境设置 -> 301重定向,进行设置。 注意事项: 1、301重定向的域名,以主机绑定的域名为准。 2、设置 301 重定向,要求域名先进行备案,绑定在主机上,再进行301重定向设置。 3、黑名单的域名不能绑定在主机上,并会提示信息。 4、临时域名不能设置301重定向。
    踩1 评论0
  • 提交了问题 2018-03-19

    怎么样找回自己的阿里云会员账号

  • 回答了问题 2018-02-26

    对象存储 OSS查看Bucket列表

    详细解答可以参考官方帮助文档通过以下命令查看Bucket列表: > buckets = client.list_buckets=> #> buckets.each { |b| puts b.name }=> bucket-1=> bucket-2=> ... 如果Bucket列表为空,则可以用以下命令创建一个Bucket: > client.create_bucket('my-bucket')=> true 注: Bucket的命名规范请查看OSS 基本概念。Bucket名字不能与OSS服务中其他用户已有的Bucket重复,所以你需要选择一个独特的Bucket名字以避免创建失败。
    踩1 评论0
  • 提交了问题 2018-01-31

    我继承了MessageReceiver接口,但是仍然收不到消息,怎么排查?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