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乐高式开发"实现前后端分离?
我们公司之前做线上订单管理系统,一直是前后端混在一起的老架构,日常工作里糟心事特别多。就说改个小功能吧,比如想把订单列表里的 “发货时间” 列调宽一点,明明是前端界面的事,却得让后端同事把整个项目代码拉下来,一起在本地调试 —— 因为前端代码嵌在后端模板里,单独改不了。有时候后端同事手头有紧急需求,我们前端就得等着,一个简单的界面调整,硬生生能拖一两天。更头疼的是部署,不管是前端改个按钮文字,还是后端优化个查询接口,都得把整个系统停掉重新部署。有次赶上大促前,我们要改个支付成功页的提示语,结果部署时出了点小问题,系统停了 10 分钟,虽然很快恢复了,但那段时间有客户付了钱看不到成功页面,客服电话都被打爆了,老板还专门开了复盘会。还有次系统出 bug,客户说订单状态不更新,前端查了半天觉得是后端接口没返回对数据,后端又说前端渲染错了,两边对着日志翻了俩小时,最后发现是混在一起的配置文件里有个参数冲突,特别浪费时间。后来试了阿里云这个前后端分离方案,才知道原来架构能这么清爽。它帮我们把前端和后端彻底拆开来:前端代码放到阿里云的静态资源服务上,改界面、加交互,我们自己在前端环境里测好,点一下就能部署,不用再麻烦后端;后端就专注写接口,部署到云服务器上,还配了 API 网关统一管理 —— 现在前端调接口不用记一堆 IP,直接用网关给的地址就行,还能自动处理权限校验,省了我们不少代码。上次我们要给订单系统加个 “批量导出” 功能,前端负责做导出按钮和进度条,后端负责写导出数据的接口,两边各干各的,前端测好自己的界面逻辑,后端测好接口返回的数据,最后一对接就成了,从开发到上线只用了 3 天 —— 要是搁以前,至少得一周,还得反复协调。而且现在出问题特别好定位,上次客户说看不到物流信息,我们查 API 网关的日志,发现是后端某个接口返回的物流字段少了个值,直接找后端改就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互相甩锅”,效率高多了。不过体验下来也有俩小建议:一是我们有时候需要前端同时调 3 个后端接口(比如订单详情页要拉订单信息、物流信息、客户信息),现在得前端自己写代码把这三个接口的数据拼起来,要是方案里能加个简单的 “接口聚合” 功能,让后端把这些数据整合好再给前端,我们前端就不用写那么多拼接逻辑了。二是部署的时候,虽然前后端独立了,但偶尔后端改了接口字段(比如把 “orderId” 改成 “order_no”),没提前说,前端部署完才发现报错 —— 要是能有个小工具,在部署前自动检查前后端接口的兼容性,比如字段名变了能提前提醒,就不用每次部署完都手动测一遍接口了。整体来说,这个方案是真的解决了我们以前的大麻烦,现在开发快了,部署也稳了,大促的时候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怕停服。要是后续能把接口聚合和兼容性检测这俩小功能加上,对我们这种中小型企业来说就更完美了。
赞23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