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链模式设计一个拦截器
对于拦截器来说使用责任链模式再好不过了。
下面来看看在 Cicada
中的实现:
首先是定义了和上文 Process
接口类似的 CicadaInterceptor
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CicadaInterceptor { public boolean before(CicadaContext context,Param param)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after(CicadaContext context,Param param) throws Exception{} }
同时定义了一个 InterceptProcess
的客户端:
其中的 loadInterceptors()
会将所有的拦截器加入到责任链中。
再提供了两个函数分别对应了拦截前和拦截后的入口:
实际应用
现在来看看具体是怎么使用的吧。
在请求的 handle
中首先进行加载(loadInterceptors(AppConfig appConfig)
),也就是初始化责任链。
接下来则是客户端的入口;调用拦截前后的入口方法即可。
由于是拦截器,那么在
before
函数中是可以对请求进行拦截的。只要返回false
就不会继续向后处理。所以这里做了一个返回值的判断。
同时对于使用者来说只需要创建拦截器类继承 CicadaInterceptor
类即可。
这里做了一个演示,分别有两个拦截器:
- 记录一个业务
handle
的执行时间。
- 在
after
里打印了请求参数。
- 同时可在第一个拦截器中返回
false
让请求被拦截。
先来做前两个试验:
这样当我请求其中一个接口时会将刚才的日志打印出来:
接下来我让打印执行时间的拦截器中拦截请求,同时输入向前端输入一段文本:
请求接口可以看到如下内容:
同时后面的请求参数也没有打印出来,说明请求确实被拦截下来。
同时我也可以调整拦截顺序,只需要在@Interceptor(order = 1)
注解中定义这个 order
属性即可(默认值是 0,越小越先执行)。
之前是打印请求参数的拦截器先执行,这次我手动将它的 order 调整为 2,而打印时间的 order 为 1 。
再次请求接口观察后台日志:
发现打印执行时间的拦截器先执行。
那这个执行执行顺序如何实现自定义配置的呢?
其实也比较简单,有以下几步:
- 在加载拦截器时将注解里的
order
保存起来。
- 设置拦截器到责任链中时通过反射将
order
的值保存到各个拦截器中。
- 最终通过排序重新排列这个责任链的顺序。
贴一些核心代码。
扫描拦截器时保存 order
值:
保存 order
值到拦截器中:
重新对责任链排序:
总结
整个责任链模式已经讲完,希望对这个设计模式还不了解的朋友带来些帮助。
上文中的源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