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TEXT函数和MID函数
=--TEXT(MID(A2,7,8),"0-00-00")
上面的公式由TEXT函数和MID函数组成。下面介绍一下这两个函数的用法。
=TEXT(当前格式, 转换后的格式)TEXT 函数可通过格式代码向数字应用格式,进而更改数字的显示方式。这里我们通过MID函数取到的日期是19900510这样的当前格式,希望转换成1990-05-10这样的格式
=MID(文本内容, 开始下标, 字符长度)MID 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下标)开始的特定数目的字符,该字符长度由用户指定。这里我们截取的身份证号,从第7位开始,要截取8个字符长度得到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出生日期。
8、MOD+MID函数
=IF(MOD(MID(A2,17,1),2),"男","女")
MID函数我们前面介绍过,这里主要介绍一下MOD函数
MOD用于返回两数相除的余数=MOD(数值1,数值2)两个数值表达式作除法运算后的余数这里我们用MID取到第17位的书后除以2,余数如果为1表示男,余数为0 则表示为女。
9、FREQUENCY函数
={FREQUENCY(B2:B5,{300;400;500})}
FREQUENCY 函数计算值在某个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然后返回一个垂直的数字数组。具体语法如下:=FREQUENCY(数组范围, 数字区间)第一个参数是要对其频率进行计数的一组数值或对这组数值的引用,这里的范围就是B2:B5第二个参数是要将数组范围中的值插入到的间隔数组或对间隔的引用。这里的300:400:500分别表示<300,300-400,400-500,>500
10、SUMIF函数
=SUMIF(C2:C9,"良好",B2:B9)
SUMIF函数主要用作对 范围 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值求和,具体语法如下:=SUMIF(条件区域,条件,求和区域)例子中我们的条件区域是C列的评价为良好的学生,求和区域则是B列中的分数列。
11、AVERAGEIF函数
=AVERAGEIF(B2:B5,"华北",C2:C5)
AVERAGEIF这个函数用法与SUMIF函数类似,作用是计算指定条件的平均值。语法如下:=AVERAGEIF(条件区域,条件,求值区域)第一个参数是要要判断条件的区域,第二参数是指定的条件,第三参数是要计算平均值的区域。如果第一参数符合指定的条件,就计算与之对应的第三参数的平均值。
12、SUMPRODUCT+COUNTIF函数=SUMPRODUCT(1/COUNTIF(D2:D8,D2:D8))
上面的COUNTIF函数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下面介绍一下SUMPRODUCT函数。SUMPRODUCT函数返回对应的区域或数组的乘积之和。默认运算是乘法,但加、减和除也可能。语法如下:= SUMPRODUCT (数组1,[数组2],[数组3],...)这里我们是先使用COUNTIF函数统计D2:D8单元格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得到一个数组。{1;2;2;1;1;2;2}如果D列的姓名只出现一次那就是1,两次就是2,依次类推。然后我们用1除以这个数组,那么得到的内容就是{1;1/2;1/2;1;1;1/2;1/2}当我们将上面的内容进行汇总后就是1+1/2+1/2+1+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