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过程思维
1. 过程思维简介
( 1 ) 过程思维 简介
过程思维 :
1.过程思维定义 : 一个群里 为了 某个目标, 将每个人的 精力 和 活动 汇聚在一起, 用 对过程的 共同理解 去考虑问题 ;
2.自然思维方式 : 过程思维 是 一种 自然思维方式 ;
3.传统思维 : 过程思维 和 传统的任务思维 有着本质的区别 ;
( 2 ) 过程思维 观点
过程思维观点 :
1.马云: 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 要让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干活; 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 比在一个人周围容易的多 ;
2.Watts Humphrey : 解决软件问题的重要一步, 是 把整个软件工作, 当做一个过程 来对待, 使其能够控制 度量 和 改进 ;
3.James Harrinton : 要学会用过程来思考事物 ;
2. 面向过程 与 面向任务组织 区别
面向过程 与 面向任务 组织 的区别 :
1.面向任务的思维 :
① 注重点 : 注重 任务, 作业, 人员, 组织架构
② 流行期 : 在最近 200 年 流行 ;
③ 特点 : 将任务分解, 指派人员完成, 解决局部问题 ;
④ 影响范围 : 机构的 组织结构 ;
2.面向过程的思维 :
① 注重点 : 注重 总体目标, 协调性, 一致性 ;
② 流行期 : 在最近 20 年 流行 ;
③ 特点 : 清除各部分工作之间的冲突, 提高总体效率, 有效达到总体目标 ;
④ 影响范围 : 机构的全部活动 ;
面向任务思维型的组织不是没有过程, 只是这些组织的 过程不一致, 不协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程, 过程有很大随机性, 并且改变没有规则 ;
3. 以过程为中心 与 以产品为中心 区别
以过程为中心 与 以产品为中心 的区别 :
1.以产品为中心 :
① 结果 : 产生 更多的 具体结果, 将文档化的工作程序 理解成 过程 ;
② 对结果的认知 : 人为 每个 活动 都应该直接 产生短期结果 ;
③ 过程的重视程度 : 管理者 将 与过程相关的工作 当成 低优先级的活动, 人为 过程 无关紧要 ;
2.以过程为中心 :
① 结果 : 过程 会对 最终结果, 组织, 生产者 , 及 三者间关系 造成影响 ;
② 对结果的认知 : 认为 具体结果 只是 全局中的一部分 ;
③ 对过程的重视程度 : 过程文档 是执行过程的一个工具, 过程本身被认为是 商业运作的规范 ;
六. 过程 描述方法
1.文字描述法
文字描述法 描述 过程 :
1.描述方式及内容 : 以 流水账的形式 描述过程, 说明 完成工作 的 时间 地点 人员, 交付的产品, 以及如何 验证结果 ;
2.优点 : 内容翔实, 交代透彻 ;
3.缺点 : 过程枯燥繁杂, 不利于查阅 ;
4.格式 : 分为 一级, 二级, 三级 等 分层 描述 , 类似于本博客 ;
2.表格法
表格法描述过程 :
1.描述方式及内容 : 表格法易于表示二维 或 三维 关系, 如 事件, 角色, 输出 之间的 关系, 对于表达 复杂角色之间的流程转换 具有优势 ;
2.横轴 : 团队 或 角色 ;
3.纵轴 : 活动 ;
4.平面 : 关系 与 流程 ;
3.图示法
图示法 :
1.前提 : 使用图示法之前, 先要定义 图片符号的 含义 ; ANSI ( 美国标准协会 ) 编制了比较完善的 图例 ;
2.优点 : 清晰简明, 信息量高;
3.缺点 : 对于复杂的情况, 图示法不能表示清除, 常用 图示法 + 文字法 结合使用 ;
4.部门流程图法
部门流程图 : 部门流程图 用于 反映 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 流转; 尤其是 部门 和 角色转换频繁的情况;
七. ISO 9000 过程模型介绍
1. IOS 9000 简介
ISO 9000 简介 :
1.简介 : ISO 9000 是一个 质量管理体系 的标准族, 用于帮助 组织确保满足 客户 和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2.ISO 9000 作用 : ① 指导 组织 建立 和 改进 质量体系 ; ② 质量体系评估 ;
3.制定者 : ISO 在 1994 年被提出, 由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TC176 (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 /SC2 ( 质量体系分委员会 ) 制定的国际标准 ;
4.实施时间 :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系统 标准 在 20098年10月31日 正式发布实施 ;
5.ISO 9000 标准族 :
① ISO 9001:2008 :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
② ISO 9000:2005 : 涵盖了基本的概念和语言 ;
③ ISO 9004:2009 : 重点说明如何使质量管理体系更有效;
④ ISO 19011:2011 :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 和 外部 的 设计指南 ;
6.ISO 9000 主要内容 :
① 范围
② 引用标准
③ 术语 与 定义
④ 质量管理体系
⑤ 管理职责
⑥ 资源管理
⑦ 产品 / 服务 实现
⑧ 测量 , 分析 和 改进
2. GB/T 19001-2008
中文版本 GB/T 19001-2008 : GB/T 19001-2008 是我国 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SBT/TC151) 针对ISO9001:2008标准翻译而来的 中文版国家推荐性标准,标准的内容保持一致。
1.标准号 : GB/T 19001-2008 ;
2.标准名称 :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发布实施日期 : 2008-12-30 发布, 2009-03-01 实施 ;
3. ISO 9000 标准的科学依据
ISO 9000 标准的 科学 依据 :
① 质量检验 ( Quality Inspection )
② 质量控制 ( Quality Control )
③ 质量保证 ( Quality Assurance )
④ 全面质量控制 ( Total Quality Control )
⑤ 全面质量管理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4. 质量管理八原则 ( 重点 )
质量管理八原则 :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组织***依存于客户*** ; 组织需要 理解 顾客 当前 和 未来 需求 , 满足顾客要求 并 争取 超越 顾客 的期望 ;
2.领导的作用 : 领导者 需要 确定 本组织 统一 的 宗旨 和 方向, 营造 和 保持 一种内部环境, 使员工 能 充分参与 , 并实现组织目标 ;
3.全员参与 :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 ; 只有所有人员充分参与, 才能使 他们的 才干 为 组织 带来收益 ;
4.过程方法 : 将先关 资源 和 活动 作为 过程 进行管理, 可以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
5.系统管理 : 将 相互关联的过程 作为系统 加以识别, 有助于组织 提高实现其目标的 有效性 和 效率 ;
6.持续改进 : 组织的 一个关键的 永恒目标是 持续改进 总体业绩 ;
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 有效的决策 是 建立在 数据 和 信息分析 的基础上的 ;
8.互利的供方关系 : 组织 与 供方是 相互依存的, 互利的关系 可以增加 双方创造价值 的能力 ;
5. 质量管理
( 1 ) 质量形成
质量形成 :
1.观点 : 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 ;
2.涉及范围 ( 所有环节 人员 ) : 产品质量 涉及到生产的所有环节, 只有 与生产有关的所有人员 重视 质量, 最后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
3.质量制造 :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
4.管理问题 : 85% 的 质量责任 在于 管理不善; 各层管理人员 和 操作人员 一起学习 和 运用 统计技术, 用 数据说明问题, 指导质量的改进 ;
( 2 ) 控制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
全面质量控制 :
1.观点 : 必须使 影响处理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 在生产全过程中 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
2.贡献者 : 质量管理专家 A.V.Feigenbaum 提出 质量体系概念, 形成 全面质量控制 TQC 的最重要的内容 ;
3.质量体系 : 制造 及 传递 某种 合乎特定质量的 标准产品 时, 必须配合适当的 管理 及 技术作业程序, 这些 程序所组成的 结构 称之为 质量体系 ;
( 3 ) 持续保持质量 的 能力
持续保持质量的能力 : 生产企业 建立 质量体系, 就能 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 包括 技术, 管理, 人员 等诸方面 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控制, 具有 减少, 消除 和 预防质量缺陷 的机制 ;
( 4 ) 质量改进 - 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 :
1.持续改进观点 : 质量管理 必须坚持进行 质量改进 ;
2.主动改进 : 质量改进工作 应该 致力于 经常寻求改进机会, 不能 等待问题暴露后再去抓机遇 ( 被动改进 ) ; 质量改进是永无止境的 ;
3.改进没有期限 : 质量改进是长期的, 采用专案小组的形式, 不断提高标准 并 及时解决质量改进的问题 ;
4.全员负责 : 不断研究 和 改善质量制度, 是各级生产人员的责任 ;
( 5 ) 质量管理中 体现 PDCA 循环 ( 戴明环 )
质量管理中的 PDCA 循环 :
1.PDCA 循环 : Plan 计划, Do 实施, Check 检查, Action 措施 ;
2.管理工作要求 : 任何管理工作 ( 包括 质量管理 工作 ) , 都应该按照 PDCA 循环进行 ;
① Plan 计划 : 计划 , 策划 , 工程设计 ;
② Do 实施 : 实施计划 , 组织施工 ;
③ Check 检查 : 检查 , 检验 , 测试 ;
④ Action 措施 : 针对发现的问题 , 采取纠正措施 或 相关行动 ;
( 6 ) 预防是核心 不是补救
预防 是 核心 :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预防, 不是补救 ;
1.成熟机构的素质 : 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后, 可以 及时 纠正, 特别是能 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是 成熟的 生产机构 的良好素质 ;
2.主动预防优势 : 预防是主动的, 在 质量事故之前 发生的 ; 检验 和 补救 是被动的, 代价昂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