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之一:5G概述

简介: 本书对NR标准进行了描述。NR标准是在2018年春末由3GPP制定的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标准。本书内容比较偏底层,阅读时结合协议去读会有更大的收获,而且全书深入浅出的风格非常好,可以使读者读后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点击查看第二章
点击查看第三章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
5G NR: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image.png


埃里克·达尔曼(Erik Dahlman)
[瑞典] 斯特凡·巴克浮(Stefan Parkvall) 著
约翰·舍尔德(Johan Sk?ld)
朱怀松 王 剑 刘 阳 译

第1章

5G概述
过去40年,世界见证了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第一代移动通信始于1980年左右,使用的是模拟传输,主要技术有北美制定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高级移动电话系统)、北欧国家的公共电话网络运营商(当时由政府控制)联合制定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y,北欧移动电话),以及在英国等地使用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入通信系统)。基于第一代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只限于提供语音服务,不过,这是历史上移动电话首次可供普通民众使用。
第二代移动通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其特点是在无线链路上引入了数字传输。虽然其目标服务仍然是语音,但是数字传输使得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提供有限的数据服务。最初存在几种不同的第二代技术,包括由许多欧盟国家联合制定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D-AMPS(Digital AMPS,数字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由日本提出并且仅在日本使用的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个人数字蜂窝),以及稍后发展出来的基于CDMA的IS-95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GSM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并逐渐成为第二代技术中的绝对主导。正是由于GSM的成功,第二代系统把移动电话从一个小众用品变成了一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使用的、成为生活必需品一部分的通信工具。即使在今天,尽管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已经问世,在世界的许多地方GSM仍然起着主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唯一可用的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通常称为3G,出现于2000年初期。3G是朝着高质量移动宽带迈出的真正一步,尤其是借助于称为3G演进的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数据包接入)[21]技术,无线互联网的快速接入成为可能。此外,相对于早期的基于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对称频谱的移动通信技术(即网络到终端和终端到网络的链路各自使用不同的频谱,见第7章),3G首次引入了非对称频谱的移动通信技术,它基于由中国主推的基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的TD-SCDMA技术。
从过去的几年到现在,作为主导的是以LTE技术[28]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在HSPA的基础之上,LTE提供更高的效率和增强的移动宽带体验,即终端用户的数据速率更高。这有赖于能提供更大传输带宽的基于OFDM的传输技术以及更先进的多天线技术。此外,相对于3G支持一种特殊的非对称频谱工作的无线接入技术(TD-SCDMA),LTE支持在一个通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之中实现FDD和TDD工作,即对称和非对称频谱的工作。这样,LTE就实现了一个全球统一的移动通信技术,适用于对称和非对称频谱以及所有移动网络运营商。在第4章里,我们还会详细讨论LTE的演进是如何把移动通信网络的范围扩展到非授权频谱的。
图1-1展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史。

image.png

1.1 3GPP和移动通信的标准化

移动通信成功的关键是存在被许多国家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保证了不同厂家生产的终端和设备的可部署性和互操作性,以及终端在全球范围内的可用性。
正如之前提到的,第一代NMT技术就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制定的,使得终端及其签约使用在这几个北欧国家范围内都能有效工作。接下来的GSM移动通信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也由欧洲的许多国家共同完成。相关工作在CEPT进行,CEPT后来改名为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组织)。所以从一开始,GSM终端及签约服务就能在很多国家正常工作,涵盖了大量的潜在用户。这个巨大的共同市场对终端有极大的需求,催生了五花八门的手机品牌,大大降低了终端的价格。
不过,随着3G技术规范,特别是WCDMA的制定,迈出了制定真正的全球性移动通信标准的脚步。一开始,3G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基于区域分别在欧洲(ETSI)、北美(TIA,T1P1)、日本(ARIB)等地进行。然而,GSM的成功已经表明技术覆盖广度的重要性,特别是终端的通用性和成本方面。而且越来越清楚的是,虽然不同的地区性标准化组织都在分别进行自己的工作,但是研究的技术具有很多相似性。特别是欧洲和日本,都在研究不同的,但非常类似的WCDMA(Wideband CDMA,宽带CDMA)技术。
最终,在1998年,各个区域性标准化组织走到一起,成立了3GPP(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其目标是基于WCDMA来完成3G技术规范的制定。稍后,一个平行的组织(3GPP2)也成立了,其任务是制定3G技术的替代技术——cdma2000,作为第二代IS-95的演进。这两个有着各自3G技术(WCDMA和cdma2000)的组织(3GPP和3GPP2)随后共存了许多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3GPP完全占据主导,并且进一步延伸到4G和5G技术的制定,尽管名字还是保持为3GPP。今天,3GPP是世界上制定移动通信技术规范的唯一重要组织。

1.2 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5G/NR

关于5G移动通信的讨论开始于2012年左右。在许多讨论中,5G这个术语指的是特定的、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不过,5G也常常用在更宽泛的语境中,意指未来移动通信能够支持的、可预见的大量新的应用服务。

1.2.1 5G应用场景

谈到5G,一般常会提到三种应用场景: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参见图1-2)。

  • eMBB大致是指今天的移动宽带服务的直接演进,它支持更大的数据流量和进一步增强的用户体验,比如,支持更高的终端用户数据速率。

image.png

  • mMTC指的是支持大量终端的服务,比如远程传感器、机械手、设备监测。这类服务的关键需求包括:非常低的终端造价,非常低的终端能耗,超长的终端电池使用时间(至少要达到几年)。一般而言,这类终端每台只消耗和产生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数据量,因此不需要提供对高数据速率的支持。
  • URLLC类服务要求非常低的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这类服务的实例有交通安全、自动控制、工厂自动化。

需要指出的是,5G应用场景分成这三个不同的类别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技术规范的需求定义。在实际当中会有许多应用场景不能精确地归入这三类之中。比如,可能会有这样的服务,它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但是对于时延要求不高。还有的应用场景可能要求终端的成本很低,但并不需要电池的使用寿命非常长。

1.2.2 LTE向5G演进

LTE技术规范的第一个版本是在2009年提出的。之后,LTE不断演进以提供增强的性能和扩展的能力。这包括对移动宽带的增强、支持更高的实际可达到的终端用户数据速率以及更高的频谱效率。它还包括扩展LTE的应用场景,特别是支持配有超长使用时长电池的低成本终端,类似于大规模MTC的应用。最近LTE在减少空口时延方面也有重要
进展。
通过这些已完成的、正在进行中的以及未来的演进,LTE将会支持5G的很多应用场景。从一个更广的角度来看,5G不是一个特定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由所支持的应用场景来定义,因此LTE应该被看作是5G整个无线接入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见图1-3。虽然讲解LTE演进不是本书的主要目的,但第4章将会对LTE演进的当前状态做一个概述。

image.png

1.2.3 NR——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

尽管LTE是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但是5G的某些需求是LTE及其演进无法满足的。事实上LTE肇始于十几年前,在这十几年里又出现了许多更先进的技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并且发挥新技术的潜能,3GPP开始制定一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称为NR(New Radio,新空口)。2015年秋天举行的一次研讨会确定了NR的范围,具体的技术工作则开始于2016年春季。NR标准的第一个版本完成于2017年年底,这是为了满足2018年进行5G早期部署的商业需求。
NR借用了LTE的很多结构和功能。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NR不需要像LTE演进那样考虑向后兼容的问题。NR的需求也要比LTE的需求更多更广,因而技术解决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第2章讨论了与NR有关的标准化活动,第3章是对频谱的概述,对LTE及其演进的简要描述在第4章。本书的主要部分(第5~19章)提供了一个对当前NR技术标准状态的详细描述,第20章是对NR未来发展的一个展望。

1.2.4 5GCN——新的5G核心网

除了定义NR这一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3GPP也定义了一个新的5G核心网,称作5GCN。新的5G无线接入将连接到5GCN。不过,5GCN也能为LTE的演进提供连接。同时,当NR和LTE运行在所谓的非独立组网模式(non-standalone mode)下时,NR也可以连接到传统的EPC核心网,第6章将对此做进一步的描述。

相关文章
|
5天前
|
5G 安全 SDN
【计算巢】网络切片技术:5G 网络的核心创新
【6月更文挑战第2天】5G时代的变革核心技术——网络切片,如同万能钥匙,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定制专属网络服务。通过虚拟化逻辑网络,满足各类行业个性化需求,如自动驾驶的低延迟连接或远程手术的安全传输。实现网络切片涉及NFV和SDN等技术,虽面临动态管理、安全隔离等挑战,但其潜力巨大,将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
|
7天前
|
自动驾驶 物联网 5G
【计算巢】无线网络技术:从Wi-Fi到5G的演进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探讨了无线网络技术从Wi-Fi到5G的演进,Wi-Fi利用无线电波实现无线局域网连接,示例代码展示如何用Python扫描Wi-Fi网络。5G技术则引入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和毫米波,提高速度和容量,支持物联网等应用。通过Python检测5G信号强度的代码帮助理解其工作原理。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为生活和工作带来更高效率和更多可能性。
|
9天前
|
安全 物联网 5G
探索5G技术及其对物联网的深远影响
【5月更文挑战第29天】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其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连接密度特性,显著影响物联网发展。它提升物联网设备连接速度与稳定性,推动设备智能化,增强安全性,并促进物联网产业繁荣。5G将重塑生活和生产方式,助力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物联网
5G技术:重塑我们生活的未来
【5月更文挑战第11天】5G技术,引领未来生活变革,提升通信速度、降低延迟,助力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领域。5G将使日常生活更便捷,产业升级,社会进步,尤其在家居智能化、工业生产、农业精准化及医疗效率上带来显著改善。随着5G与AI、物联网融合,未来将深入各领域,塑造全新生活体验,驱动社会全面发展。
|
23天前
|
边缘计算 运维 5G
【专栏】IT 技术百科:5G 承载网是连接5G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关键基础设施,负责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5G 承载网是连接5G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关键基础设施,负责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它保障通信质量,支持多样业务,并驱动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包括FlexE、网络切片、光传输和智能管控。面对高速率、低时延需求及网络复杂性挑战,5G承载网需持续创新并优化规划。未来,它将趋向智能化、融合发展及绿色节能。作为5G性能的核心,5G承载网将伴随5G技术的普及,持续为数字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
|
23天前
|
物联网 5G 智能硬件
【专栏】无线通信的基础术语,如频段、带宽、调制与解调,以及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技术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本文介绍了无线通信的基础术语,如频段、带宽、调制与解调,以及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技术。还涉及无线信号传播、信道容量、信噪比等概念。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深入理解无线通信原理,便于设计和优化无线系统。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持续学习是关键。开始你的无线通信探索之旅吧!
|
23天前
|
安全 自动驾驶 5G
5G vs 4G:通信技术的下一个革命
【4月更文挑战第21天】
38 0
5G vs 4G:通信技术的下一个革命
|
23天前
|
物联网 5G SDN
|
23天前
|
网络协议 物联网 调度
【技术探讨】如何选择一款距离远的无线通信模块?
LoRa的通信距离远是业界认可的,但是为了充分发给LoRa的技术特点,它的调制速率通常设定在0.3K bps-1K bps这个范围的,这个通信速率是很低的,它适用于发送速率慢周期长的业务,如一个月发送一次的抄水表的业务。
|
23天前
|
5G 定位技术
带你读《5G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精品文章合集
带你读《5G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精品文章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