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黄金法则?小米/谷歌/苹果都玩这一套

简介:

智慧家庭商机庞大,市场成长速度加快,不过智慧家庭系统的软硬体设备牵涉甚广,观察Google、Apple、Samsung、小米的策略皆是开放智慧家庭平台,让第三方厂商参与,以结合不同厂商之间的优势,提供消费者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服务。

Apple及SmartThings透过定义完整的架构,提供厂商较大的设计弹性空间。

从目前厂商目前的开放方式来看,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硬体资源的开放,透过开放晶片模组及云端设备,降低厂商加入智慧家庭的成本,快速拓展智慧家庭产品,藉晶片模组解决通讯协定不一致的问题,并且掌握核心的用户数据,小米的开放方式即属此类。

第二种为开放部分用户数据,让各设备厂商根据数据设计应用服务,在同类型设备中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而透过各个设备逐个串联,逐渐形成智慧家庭平台,Googlenest的开放方式即属此类。

第三种为建立智慧家庭框架,统一厂商彼此间的沟通语言,并且有系统的整合家中数据,让各个厂商能应用数据,在架构中各司其职,AppleHomeKit及SamsungSmartThings即属此类。

  硬体开放加快发展速度,提供数据增加服务差异性

从第三方厂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种硬体资源的开放,可降低厂商加入智慧家庭的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加快智慧家庭发展速度,但核心数据掌握在主要平台中心厂商小米,第三方厂商失去在智慧家庭发展主导权,服务开发受到限制。

第二及第三种透过开放API让厂商可应用部分数据自行设计应用服务,此种方式与之合作的厂商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软硬体开发能力,必须能自行设计程式以利用数据提供应用服务,及具备设计、制造硬体商品的能力,但自身应用服务发展的弹性较高,给予合作厂商较高的主导权,因而使厂商加入意愿较高,合作厂商类型较多元,能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如Googlenest的合作厂商除了小型家电用品及安全监控设备厂商外,亦往车厂延伸,将服务延伸至电动车充电系统、其他车载设备等,提供消费者更完整的服务。

然而第三种建立框架规范让厂商加入的方式,对厂商的审核较为严格,以Apple为例,必须使用通过MFi认证的晶片,才可加入HomeKit,而会使平台发展速度较慢。

创造有感应用为未来成功关键

观察主要智慧家庭平台厂商,皆透过单一产品进入家庭,减少消费者购买的成本,利用单一产品整合家中数据并成为控制中心,占据智慧家庭最核心的位置。

虽然小米所诉求的远端控制似乎并没那么智慧,但却是消费者最能立即感受到的用户体验,且协助厂商降低开发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而能使小米的智慧家庭快速进入市场,但市面上已有许多相似的产品,若是未来无法提供不同于其他厂商的服务,将陷入价格竞争。

长期而言,物物连动的智慧家庭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消费者对于智慧家庭真正的需求尚未明确,因此nest、Apple及SmartThings透过开放API结合众人的创新力量发掘市场需求,降低开发新应用服务的风险,而未来不论何种新应用服务成功,其智慧家庭中心的位置皆不可取代。

在未来的平台竞争中,盟友便成为成功关键之一,而Apple及SmartThings透过定义完整的架构,提供厂商较大的设计弹性空间,观察目前各平台的合作夥伴,集中在小型的家电用品,Google积极发展各项应用服务,如与汽车应用的结合、与保险业者的合作,而SmartThings则可结合母公司Samsung的力量,未来与大型家电产品的合作将更为完整,如何创造出让消费者立即有感的服务,为厂商未来面临的挑战。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Web App开发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VR、智能家居、可穿戴全都拿下,这届谷歌 I/O 大会很行
Google I/O大会在全球开发者、谷歌粉丝、安卓厂商和竞争对手的翘首以盼中开幕了。I/O大会已连续举办到第9届,在历史上曾发布过Android、Chrome、ChromeBook、Nexus 7、Google Glass、Cardboard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雷小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谷歌员工在I/O大会上,戴着Google Glass从天而降、抵达舞台的惊艳之举,简直不能更酷。
158 0
人工智能、VR、智能家居、可穿戴全都拿下,这届谷歌 I/O 大会很行
小米的智能家居全套下来需要多少钱?
小米智能家居有不同型号,比如一个扫地机器人也有一代二代之分,二者价格不同,而且也不清楚哪些对于题主来说是必要的。
784 0
|
供应链 网络架构 智能硬件
|
算法 网络架构 智能硬件
|
网络架构 智能硬件
|
网络架构 芯片 智能硬件
|
大数据 网络架构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