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轻量级数据SparseArray详解

简介: Android轻量级数据SparseArray详解

SparseArray是Android中特有的数据结构,他的几个重要的特点;

  1. 以键值对形式进行存储,基于二分查找,因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0(LogN);
  2. .由于SparseArray中Key存储的是数组形式,因此可以直接以int作为Key。避免了HashMap的装箱拆箱操作,性能更高且int的存储开销远远小于Integer;
  3. 采用了延迟删除的机制(针对数组的删除扩容开销大的问题的优化, 具体稍后分析) ;


重要属性


public class SparseArray<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LETED = new Object();
    private boolean mGarbage = false;
    private int[] mKeys;
    private Object[] mValues;
    private int mSize;
  • DELETED ,static final 的一个静态Object实例,当一个键值对被remove后,会在对应key的value下放置该对象,标记该元素已经被删除(延迟删除,等下具体介绍);
  • mGarbage  , 当值为true,标志数据结构中有元素被删除,可以触发gc对无效数据进行回收(真正删除);
  • mKeys数组, 用于存放Key的数组,通过int[] 进行存储,与HashMap相比减少了装箱拆箱的操作,同时一个int只占4字节;一个重要特点,mKeys的元素是升序排列的,也是基于此,我们才能使用二分查找;
  • mValues数组,用于存放与Key对应的Value,通过数组的position 进行映射;如果存放的是int型等,可以用SparseIntArray ,存放的Values也是int数组,性能更高;
  • mSize,mSize的大小等于数组中mValues的值等于非DELETED的元素个数;


Remove方法(Delete)


public void delete(int key) {
        //查找对应key在数组中的下标,如果存在,返回下标,不存在,返回下标的取反;
        int i = 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mKeys, mSize, key);
        //key存在于mKeys数组中,将元素删除,用DELETED替换原value,起标记作用;
        if (i >= 0) {
            if (mValues[i] != DELETED) {
                mValues[i] = DELETED;
                mGarbage = true;
            }
        }
    }
 
    /**
     * @hide
     * Removes the mapping from the specified key, if there was any, returning the old value.
     */
    public E removeReturnOld(int key) {
        int i = 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mKeys, mSize, key);
 
        if (i >= 0) {
            if (mValues[i] != DELETED) {
                final E old = (E) mValues[i];
                mValues[i] = DELETED;
                mGarbage = true;
                return old;
            }
        }
        return null;
    }
 
    /**
     * Alias for {@link #delete(int)}.
     */
    public void remove(int key) {
        delete(key);
    }

首先我们主要是通过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来进行查找对应的key,返回的i就是对应数组的下标;下面我们去看看该方法的实现原理;

其实ContainerHelpers方法只有这一个方法(准确说还有一个,输入的第一个参数array的参数为long[],而不是int[])

主要做的就是二分查找,并返回下标。下面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设计;请对着下述源码中的注释;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ay, int size, int value) {
        int lo = 0;
        int hi = size - 1;
        while(lo <= hi) {
            int mid = lo + hi >>> 1;
            int midVal = array[mid];
            if (midVal < value) {
                lo = mid + 1;
            } else {
                if (midVal <= value) {
                    return mid;
                }
                hi = mid - 1;
            }
        }
        return ~lo;
    }

这部分代码比较简单,重点就在于最后的return,可能往往二分查找没有找到都是返回-1。但是这里返回了~lo,取反导致下标小于0,用于判断没有找到;这个主要用在Put方法中,稍后再讲。我们现在只要知道,该方法是通过二分查找返回了当前key的对应于mKeys数组的下标,如果没有找到,就返回一个特殊的负数;

之后下一步,我们得到了下标i,如果非负数,我们则对其所对应的value进行替换成DELETED,用于标记该key已经被删除,同时,我们将garbage赋值true,代表数组中可能存在垃圾;

总结:remove方法主要做的就是这些,找到需要删除的key,并将对应的value用DELETED替换;但是key仍然存在于mKeys数组,因此删除是一个伪删除。这就是所谓的延迟删除机制;

接下来,我们就去put方法中切身体会一下延迟删除的作用和好处;


Put


public void put(int key, E value) {
        int i = 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mKeys, mSize, key);
        //原来已经有key,可能是remove后,value存放着DELETED,也可能是存放旧值,那么就替换
        if (i >= 0) {
            mValues[i] = value;
        } else {
            //没有找到,对i取反,得到i= lo(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
            i = ~i;
            //如果i小于数组长度,且mValues==DELETED(i对应的Key被延迟删除了)
            if (i < mSize && mValues[i] == DELETED) {
                //直接取代,实现真实删除原键值对
                mKeys[i] = key;
                mValues[i] = value;
                return;
            }
            //数组中可能存在延迟删除元素且当前数组长度满,无法添加
            if (mGarbage && mSize >= mKeys.length) {
                //真实删除,将所有延迟删除的元素从数组中清除;
                gc();
                //清除后重新确定当前key在数组中的目标位置;
                // Search again because indices may have changed.
                i = ~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mKeys, mSize, key);
            }
            //不存在垃圾或者当前数组仍然可以继续添加元素,不需要扩容,则将i之后的元素全部后移,数组中仍然存在被DELETED的垃圾key;
            mKeys = GrowingArrayUtils.insert(mKeys, mSize, i, key);
            mValues = GrowingArrayUtils.insert(mValues, mSize, i, value);
            //新元素添加成功,潜在可用元素数量+1
            mSize++;
        }
    }

可以看到,put方法也调用了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方法先进行查找,查找到大于0,则在数组中找到了对应的key,此时,直接将value进行替换即可;

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返回的是~lo,那么,将i赋值~~lo,即i=lo,,此时i就是我们需要插入的位置;这个可能对二分查找不熟悉的话难以理解,下面我们用个例子展示一下,如果我们查找Key=2;

 

 

 

 

 

此时,lo大于hi,退出循环,lo对应的下标为2,且是插入Key=2的理想位置;因此,这个lo取反,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 代表没有找到对应的key
  • 对返回值重新取反后,得到的就是lo,就是应该插入的元素。此时将key下标为lo及之后的元素后移,再将当前元素插入该位置。就完成了一次有序插入;

此刻,我们找到了i,就是目标位置,如果没有设置延迟删除(DELETED)。那么由于数组的特点,我们需要将i序号之后的数组后移,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较大的性能损耗;但是如果我们设置了延迟删除且mValue[i]上当前的元素恰巧为DELETED,那么此时我们可以用当前的key替换原来mKeys的key,且用当前value替换DELETED;这样就成功避免了一次数组的迁移操作;

但是事情不可能永远凑巧,如果,i上的元素并非恰好被删除呢;

那么此时我们会判断mGarbage,如果为true那么我们执行一次gc,将无效数据移除,再进行一次二分查找,然后将i之后的数据全部后移,将当前key插入;

如果mGarbage为false,那么证明其中的数据全部存在,因此不需要gc,直接进行元素插入并将数组后移;

其中GrowingArrayUtils.insert主要做的就是调用System.arraycopy将数组后移,如果需要扩容则扩容;


数组后移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int[] array, int currentSize, int index, int element) {
        assert currentSize <= array.length;
 
        if (currentSize + 1 <= array.length) {
            System.arraycopy(array, index, array, index + 1, currentSize - index);
            array[index] = element;
            return array;
        }
 
        int[] newArray = ArrayUtils.newUnpaddedIntArray(growSize(currentSize));
        System.arraycopy(array, 0, newArray, 0, index);
        newArray[index] = element;
        System.arraycopy(array, index, newArray, index + 1, array.length - index);
        return newArray;
    }

GC


private void gc() {
        // Log.e("SparseArray", "gc start with " + mSize);
        //n代表gc前数组的长度;
        int n = mSize;
        int o = 0;
        int[] keys = mKeys;
        Object[] values = mValues;
 
        for (int i = 0; i < n; i++) {
            Object val = values[i];
            //遍历元素,如果value不为DELETED,则用前数据放在o上,o的序号表示当前的有效元素下标。
            //每遇到一次DELETED,则i-o的大小+1;
            if (val != DELETED) {
                //之后遇到非DELETED数据,则将后续元素的key和value往前挪
                if (i != o) {
                    keys[o] = keys[i];
                    values[o] = val;
                    values[i] = null;
                }
 
                o++;
            }
        }
        //此时无垃圾数据,o的序号表示mSize的大小
        mGarbage = false;
        mSize = o;
 
        // Log.e("SparseArray", "gc end with " + mSize);
    }

这里要注意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点:

我们可以看到在循环遍历中,我们做的是将数组前移。因此会存在一个问题,即gc后有效数组长度为o,但是此时,keys.length可能会大于o,那么此时,最后的keys.length-o 个数组元素中仍然存在着key和value且不会消失;但是,由于mSize等于o,此时并不会访问到最后的多个废弃元素。只有在mSize数组范围内的DELETED数据才被称为延迟删除元素,mSize范围外的不会作为 被gc删除,只会被之后的put数组后移覆盖;


Get


public E get(int key) {
        return get(key, null);
    }
 
    /**
     * Gets the Object mapped from the specified key, or the specified Object
     * if no such mapping has been made.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get(int key, E valueIfKeyNotFound) {
        int i = ContainerHelpers.binarySearch(mKeys, mSize, key);
 
        if (i < 0 || mValues[i] == DELETED) {
            return valueIfKeyNotFound;
        } else {
            return (E) mValues[i];
        }
    }

总结


  1. SparseArray采用了延迟删除的机制,通过将删除KEY的Value设置DELETED,方便之后对该下标的存储进行复用;
  2. 使用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LogN),如果没有查找到,那么取反返回左边界,再取反后,左边界即为应该插入的数组下标;
  3. 如果无法直接插入,则根据mGarbage标识(是否有潜在延迟删除的无效数据),进行数据清除,再通过System.arraycopy进行数组后移,将目标元素插入二分查找左边界对应的下标;
  4. mSize 小于等于keys.length,小于的部分为空数据或者是gc后前移的数据的原数据(也是无效数据),因此二分查找的右边界以mSize为准;mSize包含了延迟删除后的元素个数;
  5. 如果遇到频繁删除,不会触发gc机制,导致mSize 远大于有效数组长度,造成性能损耗;
  6. 根据源码,可能触发gc操作的方法有(1、put;2、与index有关的所有操作,setValueAt()等;3、size()方法;)
  7. mGarbage为true不一定有无效元素,因为可能被删除的元素恰好被新添加的元素覆盖;

根据SparseArray的这些特点。我们能分析出其使用场景:

  • key为整型;
  • 不需要频繁的删除;
  • 元素个数相对较少;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开发框架 前端开发 Android开发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实现高效的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64 4
|
5月前
|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开发者
Android平台如何不推RTMP|不发布RTSP流|不实时录像|不回传GB28181数据时实时快照?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Android平台上实现实时截图快照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无需依赖系统接口的情况,如在RTMP推送、RTSP服务或GB28181设备接入等场景下进行截图。通过底层模块(libSmartPublisher.so)实现了截图功能,封装了`SnapShotImpl.java`类来管理截图流程。此外,提供了关键代码片段展示初始化SDK实例、执行截图、以及在Activity销毁时释放资源的过程。此方案还考虑到了快照数据的灵活处理需求,符合GB/T28181-2022的技术规范。对于寻求更灵活快照机制的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参考的设计思路。
|
7月前
|
XML 存储 JSON
51. 【Android教程】JSON 数据解析
51. 【Android教程】JSON 数据解析
180 2
|
3月前
|
存储 大数据 数据库
Android经典面试题之Intent传递数据大小为什么限制是1M?
在 Android 中,使用 Intent 传递数据时存在约 1MB 的大小限制,这是由于 Binder 机制的事务缓冲区限制、Intent 的设计初衷以及内存消耗和性能问题所致。推荐使用文件存储、SharedPreferences、数据库存储或 ContentProvider 等方式传递大数据。
124 0
|
4月前
|
安全 API 开发工具
Android平台RTMP推送|轻量级RTSP服务如何实现麦克风|扬声器声音采集切换
Android平台扬声器播放声音的采集,在无纸化同屏等场景下,意义很大,早期低版本的Android设备,是没法直接采集扬声器audio的(从Android 10开始支持),所以,如果需要采集扬声器audio,需要先做系统版本判断,添加相应的权限。
|
4月前
|
编解码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Android平台实现屏幕录制(屏幕投影)|音频播放采集|麦克风采集并推送RTMP或轻量级RTSP服务
Android平台屏幕采集、音频播放声音采集、麦克风采集编码打包推送到RTMP和轻量级RTSP服务的相关技术实现,做成高稳定低延迟的同屏系统,还需要有配套好的RTMP、RTSP直播播放器
|
5月前
|
数据处理 开发工具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Android平台RTMP推送|轻量级RTSP服务|GB28181接入之文字、png图片水印的精进之路
本文探讨了Android平台上推流模块中添加文字与PNG水印的技术演进。自2015年起,为了满足应急指挥及安防领域的需求,逐步发展出三代水印技术:第一代为静态文字与图像水印;第二代实现了动态更新水印内容的能力,例如实时位置与时间信息;至第三代,则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直接使用Bitmap对象传递水印数据至JNI层,减少了内存拷贝次数。这些迭代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技术效率,也体现了开发者追求极致与不断创新的精神。
|
5月前
|
JSON Java Android开发
Android 开发者必备秘籍:轻松攻克 JSON 格式数据解析难题,让你的应用更出色!
【8月更文挑战第18天】在Android开发中,解析JSON数据至关重要。JSON以其简洁和易读成为首选的数据交换格式。开发者可通过多种途径解析JSON,如使用内置的`JSONObject`和`JSONArray`类直接操作数据,或借助Google提供的Gson库将JSON自动映射为Java对象。无论哪种方法,正确解析JSON都是实现高效应用的关键,能帮助开发者处理网络请求返回的数据,并将其展示给用户,从而提升应用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
126 1
|
5月前
|
缓存 API Android开发
Android经典实战之Kotlin Flow中的3个数据相关的操作符:debounce、buffer和conflate
本文介绍了Kotlin中`Flow`的`debounce`、`buffer`及`conflate`三个操作符。`debounce`过滤快速连续数据,仅保留指定时间内的最后一个;`buffer`引入缓存减轻背压;`conflate`仅保留最新数据。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在搜索输入和数据流处理中应用这些操作符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用户体验。
66 6
|
5月前
|
编解码 网络协议 前端开发
如何实现Android平台GB28181设备接入模块按需打开摄像头并回传数据
后台采集摄像头,如果想再进一步扩展,可以把android平台gb28181的camera2 demo,都移植过来,实现功能更强大的国标设备侧,这里主要是展示,收到国标平台侧的回传请求后,才打开摄像头,才开始编码打包,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占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