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模式
一、动机
1.组件的客户和组件中各种复杂的子系统有了过多的耦合,随着外部客户程序和各子系统的演化,这种过多的耦合面临很多变化的挑战。
2.如何简化外部客户程序和系统间的交互接口?如何将外部客户程序的演化和内部子系统的变化之间的依赖相互解耦?
二、介绍
意图: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主要解决: 降低访问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时的复杂度,简化客户端之间的接口。
何时使用: 1、客户端不需要知道系统内部的复杂联系,整个系统只需提供一个"接待员"即可。 2、定义系统的入口。
如何解决: 客户端不与系统耦合,外观类与系统耦合。
关键代码: 在客户端和复杂系统之间再加一层,这一层将调用顺序、依赖关系等处理好。
应用实例: 1、去医院看病,可能要去挂号、门诊、划价、取药,让患者或患者家属觉得很复杂,如果有提供接待人员,只让接待人员来处理,就很方便。
优点: 1、减少系统相互依赖。 2、提高灵活性。 3、提高了安全性。
缺点: 不符合开闭原则,如果要改东西很麻烦,继承重写都不合适。
使用场景: 1、为复杂的模块或子系统提供外界访问的模块。 2、子系统相对独立。 3、预防低水平人员带来的风险。
注意事项: 在层次化结构中,可以使用外观模式定义系统中每一层的入口。
三、结构
四、要点总结
1.从客户程序的角度来看,Facade模式简化了整个组件系统的接口,对于组件内部与外部客户程序来说,达到了一种“解耦”的效果一内部子系统的任何变化不会影响到Facade接口的变化。
2.Facade设计模式更注重从架构的层次去看整个系统,而不是单个类的层次。Facade很多时候更是一种架构设计模式。
3.Facade设计模式并非一个集装箱,可以任意地放进任何多个对象。Facade模式中组件的内部应该是"相互耦合关系比较大的一系列组件”,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集合。
五、代码展示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od1 { public: Mod1(){} ~Mod1(){} void Operation(){ cout <<"Mod1:Operation"<<endl; } }; class Mod2 { public: Mod2(){} ~Mod2(){} void Operation(){ cout <<"Mod2:Operation"<<endl; } }; class Facade { public: Facade() { this->_subm1 = new Mod1(); this->_subm2 = new Mod2(); } ~Facade(){ delete _subm1; _subm1 = NULL; delete _subm2; _subm2 = NULL; } void Operation1() { _subm1->Operation(); } void Operation2() { _subm2->Operation(); } private: Mod1* _subm1; Mod2* _subm2;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Facade* f = new Facade(); f->Operation1(); f->Operation2();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