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Kafka: Consumer 源码解析之 poll 模型

简介: 聊聊 Kafka: Consumer 源码解析之 poll 模型

一、前言

前面的 Kafka 系列文章,我们讲过一篇:聊聊 Kafka:Consumer 源码解析之 ConsumerNetworkClient,那一篇主要讲的是 KafkaConsumer 类以及这个类里最重要的一个属性类 ConsumerNetworkClient。那这一篇我们来讲一下 KafkaConsumer 是怎么去拉取消息的,也就是本篇的的 Poll 的网络模型。

二、Consumer 的示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 KafkaConsumer 的示例程序:

/**
 * @author: 微信公众号【老周聊架构】
 */
public class KafkaConsum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 kafka地址,列表格式为host1:port1,host2:port2,..
        props.put("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 key序列化方式 必须设置
        props.put("key.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 value序列化方式 必须设置
        props.put("valu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s.put("group.id", "consumer_riemann_test");
        KafkaConsumer<String, String> consumer = new KafkaConsumer<>(props);
        // 可消费多个topic,组成一个list
        String topic = "riemann_kafka_test";
        consumer.subscribe(Arrays.asList(topic));
        while (true) {
            ConsumerRecords<String, String> records = consumer.poll(Duration.ofMillis(100));
            for (Consum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records) {
                System.out.printf("offset = %d, key = %s, value = %s \n", record.offset(), record.key(), record.value());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不难看出,上面 Consumer 拉取消息的主要几个步骤:

  • 构造 Consumer 的相关 Properties 配置
  • 创建 KafkaConsumer 的对象 consumer
  • 订阅相应的 topic 列表
  • 调用 consumer 的 poll 方法拉取订阅的消息

前面三个步骤只是创建了一个 consumer 对象并订阅了 topic 主题,真正的逻辑是在第四步,也就是 poll 方法,这一步是理解 consumer 设计的关键所在。

三、poll 的网络模型

3.1 consumer poll

当一个 consumer 对象创建之后,只有 poll 方法调用时,consumer 才会真正去连接 kafka 集群,进行相关的操作,其 poll 方法具体实现如下:

consumer poll 主要做了如下几件事情:

  • ① 检查这个 consumer 是否可以拉取消息
  • ② 检查这个 consumer 是否订阅了相应的 topic-partition
  • ③ 调用 pollForFetches 方法获取相应的 records
  • ④ 在返回获取的 records 前,发送下一次的 fetch 请求,避免用户在下次请求时线程 block 在 pollForFetches 方法中。
  • ⑤ 如果在给定的时间内(notExpired)获取不到可用的 records,返回空数据。

3.1.1 ①

3.1.2 ②

3.1.3 ③

pollForFetches 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事情:

  • ① 计算本次拉取的超时时间
  • ② 如果数据已经拉回到本地,直接返回数据。
  • ③ 说明上次 fetch 到的数据已经全部拉取了,需要再次发送 fetch 请求,从 broker 拉取数据。
  • ④ 通过调用 NetworkClient 的 poll 方法发起消息拉取操作(触发网络读写)
  • ⑤ 将从 broker 读取到的数据返回(即封装成消息)

3.1.3.1 ①

3.1.3.2 ②


重点看下 CompletedFetch 是 completedFetches 处理后的类型或者是 initializeCompletedFetch 初始化后的类型,几个重要的成员变量如下:


consumer 的 Fetcher 处理从 server 获取的 fetch response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 通过 completedFetches.peek() 获取已经成功的 fetch response(在 fetcher.sendFetches() 方法中会把成功的结果放在这个集合中,是拆分为 topic-partition 的粒度放进去的)
  • 获取下一个要处理的 nextInLineFetch,判断 CompletedFetch 是否未初始化,没有的话,则初始化。
  • 通过 fetchRecords(nextInLineFetch, recordsRemaining) 方法处理 CompletedFetch 对象,在这个里面会去验证 nextFetchOffset 是否能对得上,只有 nextFetchOffset 是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去处理相应的数据,并更新 the fetch offset 的信息,如果 nextFetchOffset 不一致,这里就不会处理,the fetch offset 就不会更新,下次 fetch 请求时是会接着 the fetch offset 的位置去请求相应的数据。
  • 返回相应的 ConsumerRecord 数据。

3.1.3.3 ③

说明上次 fetch 到的数据已经全部拉取了,需要再次发送 fetch 请求,从 broker 拉取数据。

在发送的 fetch 的过程中,总共分为以下两步:

  • prepareFetchRequests():为订阅的所有 topic-partition list 创建 fetch 请求(只要该 topic-partition 没有还在处理的请求),创建的 fetch 请求依然是按照 node 级别创建的。
  • client.send(fetchTarget, request):发送 fetch 请求,并设置相应的 Listener,请求处理成功的话,就加入到 completedFetches 中,在加入这个 completedFetches 集合时,是按照 topic-partition 级别去加入,这样也就方便了后续的处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每次发送 fetch 请求时,都会向所有可发送的 topic-partition 发送 fetch 请求,调用一次 fetcher.sendFetches(),拉取到的数据,可需要多次 pollForFetches 循环才能处理完,因为 Fetcher 线程是在后台运行,这也保证了尽可能少地阻塞用户的处理线程,因为如果 Fetcher 中没有可处理的数据,用户的线程是会阻塞在 poll 方法中的。

3.1.3.4 ④

调用底层 NetworkClient 提供的接口去发送相应的请求,可以看这一篇:聊聊 Kafka:Producer 的网络模型,只不过之前写的是关于 Producer 的网络模型,现在的是 Consumer 的 poll 模型,最终都会统一与提供的 NetworkClient#poll 进行交互。

3.1.3.5 ⑤

拉取器提供已经拉取到的记录集给 KafkaConsumer 调用,并更新 the consumed position。

3.1.4 ④

如果拉取到的消息集合不为空,再返回该批消息之前,如果还有积压的拉取请求,可以继续发送拉取请求,但此时会禁用 wakeup,主要的目的是用户在处理消息时,KafkaConsumer 还可以继续向 broker 拉取消息。

3.1.5 ⑤

四、总结

相信大家跟着老周上面的思路及源码分析,对 Consumer 的 poll 模型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了。下面这张图代表了 Consumer 的整体网络模型的封装,我们把主要的一些组件了解后,再从整体到局部,我相信你会喜欢这样一层层剥洋葱的感觉的。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老周聊架构】,Java后端主流技术栈的原理、源码分析、架构以及各种互联网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8月前
|
算法 测试技术 C语言
深入理解HTTP/2:nghttp2库源码解析及客户端实现示例
通过解析nghttp2库的源码和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2客户端示例,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2的关键特性和nghttp2的核心实现。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HTTP/2协议,提高Web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对于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扩展代码,以满足具体需求。
811 29
|
8月前
|
前端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CDN
二次元聚合短视频解析去水印系统源码
二次元聚合短视频解析去水印系统源码
317 4
|
8月前
|
JavaScript 算法 前端开发
JS数组操作方法全景图,全网最全构建完整知识网络!js数组操作方法全集(实现筛选转换、随机排序洗牌算法、复杂数据处理统计等情景详解,附大量源码和易错点解析)
这些方法提供了对数组的全面操作,包括搜索、遍历、转换和聚合等。通过分为原地操作方法、非原地操作方法和其他方法便于您理解和记忆,并熟悉他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范围。详细的案例与进阶使用,方便您理解数组操作的底层原理。链式调用的几个案例,让您玩转数组操作。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8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分片上传技术全解析:原理、优势与应用(含简单实现源码)
分片上传通过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或块,然后并行或顺序地上传这些片段,从而提高上传效率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大文件的上传场景,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时,分片上传能有效提高上传体验。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340 2
|
8月前
|
移动开发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H5游戏源码开发技术全解析与未来趋势洞察
H5游戏凭借其跨平台、易传播和开发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H5 游戏源码开发的技术教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8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源码开发指南: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深度解析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教育形式的核心载体,具备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互动、学习评估等功能。本文从功能和技术两方面解析其源码开发,涵盖前端(HTML5、CSS3、JavaScript等)、后端(Java、Python等)、流媒体及云计算技术,并强调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生成式 AI 大语言模型(LLMs)核心算法及源码解析:预训练篇
生成式 AI 大语言模型(LLMs)核心算法及源码解析:预训练篇
2236 1
|
11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1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