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协议与应用(一)

简介: 网络层协议与应用(一)

简介

       本章从P报文的结构讲起,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协议--ARP和ICMP,值得注意的是,P报文结构并不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讲解的目的只是让大家简单了解,当然,并不是这部分内容不重要,只是从目前大家学习的层次来看,还不是全面深入地剖析P数据包的最佳时机,大家会在后续内容学习到这部分知识,到那时大家会对网络世界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学习协议的关键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应该理解协议应用在实际环境中的过程和原理,如为什么要如此设计,为网络通信提供哪些辅助作用,等等,所以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目标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够描述出协议详细的工作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

1.IP数据包格式

       我们学习了iP地址,网络层负责定义数据通过网络流动所经过的路径。其主要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定义了基于P协议的逻辑地址。

               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

       首先来看一下iP数据包头的格式,如图所示

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版本(Version):该字段包含的是IP的版本号,4bit。目前IP的版本为4(即Pv4)。该版本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现在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使用的都是IPv4。目前IPv4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IP地址空间不足,即将使用的IPv6是P的下一个版本,但也不能解决IP地址缺乏的问题。

       首部长度(HeaderLength):该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包头长度,4bitP数据包头最短为20字节,但是其长度是可变的,具体长度取决于选项字段的长度。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Priority &Type of Service):该字段用于表示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8bit,通过在数据包中划分一定的优先级,用于实现QoS(服务质量)的要求。

       总长度(TotalLength]:该字段用以指示整个P数据包的长度,16bit,最长为65535字节,

包括包头和数据。

       标识符(ldentification):该字段用于表示P数据包的标识符,16bit。当P对上层数据进行分片时,它将给所有的分片分配一组编号,然后将这些编号放入标识符字段中,保证分片不会被错误地重组,标识符字段用于标志一个数据包,以便接收节点可以重组被分片的数据包,标志(Flags):标志字段,3bit。标志和分片一起被用来传递信息。例如,对当前的包不能进行分片(当该包从一个以太网发送到另一个以太网时),或当一个包被分片后用以指示在一系列的分片中,最后一个分片是否已发出。

       段偏移量(Fragment Offset):该字段用于表示段偏移量,13bit。段偏移量中包含的信息是指在一个分片序列中如何将各分片重新连接起来。

       TTL(Time to Live):该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包的生命周期,8bit,该字段包含的信息可以防止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地转发下去。TTL 值的意义是一个数据包在被抛弃前在网络中可以经历的最大周转时间。该数据包经过的每一个路由器都会检查该字段中的值,当TTL的值为0时,该数据包将被丢弃,TTL对应于一个数据包通过路由器的数目,一个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将减去1.协议号(Protocol):协议字段,8bit。该字段用以指示在P数据包中封装的是哪一个协议,是TCP还是UDP,TCP的协议号为6UDP的协议号为17。

       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该字段用于表示校验和,16bit,校验和是16位的错误检测字段。目的主机和网络中的每个网关都要重新计算报头的校验和,就如同源机器所做的一样。如果数据没有被改动过,两个计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该字段用于表示数据包的源地址,32bit。这是一个网络地址,指的是发送该数据包的设备的网络地址。 目标P地址(DestinationIP Address):该字段用于表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32bit,这也是一个网络地址,但指的是接收节点的网络地址。

       可选项(Options);选项字段根据实际情况可变长,可以和P一起使用的选项有多个。例如,可以输入创建该数据包的时间等。在可选项之后,就是上层数据。

2 ARP 协议

       使用ARP协议可以查出擅自更改P地址主机的MAC地址,在学习ARP协议前需要了解广播和广播域的相关概念。

2.1 广播与广播域

       在超市找人时,如果不知道对方的位置就需要到服务台通过广播进行找人;当知道对方的位置时就可以直接到对方所在位置。在网络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地址就需要进行广播,即发送广播帧:而知道对方的地址就发送单播到对方处。所以,广播通信是“一对所有”的通信形

式,而单播通信是“一对一”的通信形式。所有听到找人广播的范围就是广播域,广播和广播域的具体定义如下。

               >广播: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数据帧。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到同一个广播的所有节点的集合。

1.MAC地址广播

       MAC地址的广播地址为FF-FF-FF-FF-FF-FF MAC地址广播域是所有相连接的交换机和集线器的集合,如果一台主机发送一个MAC地址广播,则这个广播将转发到所有相连的交换机或集线器的所有端口。收到广播帧的主机会比较数据包中的目的P地址是否为自身P地址,如果是,则继续处理数据包中的承载数据;如果不是,则丢弃数据。

       交换机转发MAC地址广播,而路由器会阻挡MAC 地址广播。

2.IP 地址广播

       iP网段的最后一个地址为广播地址,即主机部分全部为1,在数据帧中,目的 MAC 地址是

FF-FF-FF-FF-FF-FF,目的P地址是P网段的广播地址。

       例如,主机IP地址是1921681.20掩码是255255255.0,主机所在网段的广播地址是

192.168.1.255,如果主机发送一个目的P地址为1921681255、目的MAC 地址为FF-FF-FF-FF-FF-FF的广播,由于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因此广播域的范围和MAC 地址的广播域范围相同。当设备或主机接收到此广播后,查看是否属于同一P网段,如果处于同一网段,则对承载的数据进行处理,否则丢弃数据。同样路由器会阻挡IP地址广播。

       如图(a)所示,A主机发送广播信息,B主机C主机都能收到。因为负责连接网络的中心设备是一台二层设备,A、B、C三台主机处于同一个广播域:而图(b)中,A主机发送的广播只有B主机能够收到,C主机是收不到的,因为网络已经被路由器隔开变成两个广播域,这就好比在教室里讲课,每个同学都会听到,但是隔壁教室的同学就听不到了。如果A.B是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同学,那么C就好比是在隔壁教室上课的同学。

相关文章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自然语言处理
理解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深度解析
【5月更文挑战第15天】本文深入解析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组成,包括神经元、层、权重、偏置及损失函数。介绍了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NLP等领域的应用,并涵盖了从数据预处理、选择网络结构到训练与评估的实践流程。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运用神经网络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技术发展,神经网络未来潜力无限。
|
3天前
|
缓存 安全 前端开发
探索HTTP协议:网络通信的基石
探索HTTP协议:网络通信的基石
|
1天前
|
网络协议 Python
Python 网络编程实战:构建高效的网络应用
【5月更文挑战第18天】Python在数字化时代成为构建网络应用的热门语言,因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功能。本文介绍了网络编程基础知识,包括TCP和UDP套接字,强调异步编程、数据压缩和连接池的关键作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TCP服务器和客户端代码示例,并提及优化与改进方向,鼓励读者通过实践提升网络应用性能。
18 6
|
4天前
|
运维 监控 安全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管理的功能,管理系统及相关协议:SNMP,CMIS/CMIP)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管理的功能,管理系统及相关协议:SNMP,CMIS/CMIP)
14 1
|
4天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数据建模
【计算机网络】—— IP协议及动态路由算法(下)
【计算机网络】—— IP协议及动态路由算法(下)
12 0
|
4天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数据建模
【计算机网络】—— IP协议及动态路由算法(上)
【计算机网络】—— IP协议及动态路由算法(上)
11 0
|
4天前
|
网络协议 Java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 Socket通信编程与传输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 Socket通信编程与传输协议分析
12 0
|
4天前
|
开发框架 网络协议 Java
【计算机网络】—— 网络应用通信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 网络应用通信基本原理
11 0
|
4天前
|
移动开发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 | 网络协议】一文讲清HTTP协议
【网络安全 | 网络协议】一文讲清HTTP协议
21 0
|
4天前
|
存储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防范漏洞、应用加密技术与培养安全意识
【5月更文挑战第10天】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个人隐私和确保企业资产的关键。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漏洞的成因与影响、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以及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分析当前网络安全形势,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11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