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锁【3.事务篇】【MySQL高级】2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数据库 RDS MySQL,高可用系列 2核4GB
RDS MySQL Serverless 高可用系列,价值2615元额度,1个月
简介: 第15章 锁【3.事务篇】【MySQL高级】2

3.2 从数据操作的粒度划分:表级锁、页级锁、行锁

为了尽可能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度,每次锁定的数据范围越小越好,理论上每次只锁定当前操作的数据的方案会得到最大的并发度,但是管理锁是很耗资源的事情(涉及获取、检查、释放锁等动作)。因此数据库系统需要在高并发响应和系统性能两方面进行平衡,这样就产生了“锁粒度(Lock granularity)”的概念。


对一条记录加锁影响的也只是这条记录而已,我们就说这个锁的粒度比较细;其实一个事务也可以在表级别进行加锁,自然就被称之为表级锁或者表锁,对一个表加锁影响整个表中的记录,我们就说这个锁的粒度比较粗。锁的粒度主要分为表级锁、页级锁和行锁。

1.表锁(Table Lock)

该锁会锁定整张表,它是MySQL中最基本的锁策略,并不依赖于存储引擎(不管你是MySQL的什么存储引擎,对于表锁的策略都是一样的),并且表锁是开销最小的策略(因为粒度比较大)。由于表级锁一次会将整个表锁定,所以可以很好的避免死锁问题。当然,锁的粒度大所带来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出现锁资源争用的概率也会最高,导致并发率大打折扣。

① 表级别的S锁、X锁在对某个表执行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时,InnoDB存储引擎是不会为这个表添加表级别的S锁或者X锁的。在对某个表执行一些诸如ALTER TABLE、DROP TABLE这类的DDL语句时,其他事务对这个表并发执行诸如SELECT、INSERT、DELETE、UPDATE的语句会发生阻塞。同理,某个事务中对某个表执行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时,在其他会话中对这个表执行DDL语句也会发生阻塞。这个过程其实是通过在server层使用一种称之为元数据锁(英文名: Metadata Locks,简称MDL)结构来实现的。


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InnoDB存储引擎提供的表级别的 S锁 和 X锁 。只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方说 崩溃恢复 过程中用到。比如,在系统变量 autocommit=0,innodb_table_locks = 1 时, 手动 获取InnoDB存储引擎提供的表t 的 S锁 或者 X锁 可以这么写:


LOCK TABLES t READ :InnoDB存储引擎会对表 t 加表级别的 S锁 。

LOCK TABLES t WRITE :InnoDB存储引擎会对表 t 加表级别的 X锁 。

不过尽量避免在使用InnoDB存储引擎的表上使用 LOCK TABLES 这样的手动锁表语句,它们并不会提供什么额外的保护,只是会降低并发能力而已。InnoDB的厉害之处还是实现了更细粒度的 行锁 ,关于InnoDB表级别的 S锁 和 X锁 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举例: 下面我们讲解MylSAM引擎下的表锁。

步骤1:创建表并添加数据

CREATE TABLE mylock(
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NAME VARCHAR(20)
)ENGINE myisam;#存储引擎使用InnoDB也可以,只是不建议
#插入一条数据
INSERT INTO mylock(NAME) VALUES('a');
#查询表中所有的数据
SELECT* FROM mylock;
/*
+----+------+
| id | NAME |
+----+------+
|  1 | a    |
+----+------+
*/

步骤2:查看表上加过的锁

SHOW OPEN TABLES where In_use > 0;
#或者
SHOW OPEN TABLES;#主要关注In_use字段的值 >0
/*部分输出
SHOW OPEN TABLES;
+--------------------+---------------------------+--------+-------------+
| Database           | Table                     | In_use | Name_locked |
+--------------------+---------------------------+--------+-------------+
| atguigudb3         | user1                     |      0 |           0 |
| atguigudb3         | test2                     |      0 |           0 |
| atguigudb3         | t1                        |      0 |           0 |
| atguigudb3         | class_comment1            |      0 |           0 |
| atguigudb3         | class_comment             |      0 |           0 |
| mysql              | tablespace_files          |      0 |           0 |
| mysql              | column_statistics         |      0 |           0 |
| atguigudb3         | account                   |      0 |           0 |
.........................................................................
| information_schema | TABLES                    |      0 |           0 |
| mysql              | time_zone_transition_type |      0 |           0 |
| mysql              | tablespaces               |      0 |           0 |
+--------------------+---------------------------+--------+-------------+
61 rows in set (0.01 sec)
*/

上面的结果表明,当前数据库中没有被锁定的表。

步骤3:手动增加表锁命令

LOCK TABLES t READ:#存储引擎会对表t加表级别的共享锁。共享锁也叫读锁或S锁(Share的缩写)
LOCK TABLES t WRITE:#存储引擎会对表t加表级别的排他锁。排它锁也叫独占锁、写锁或X锁《是eXclusive的缩写)

比如:

lock tables mylock write;
SHOW OPEN TABLES where In_use > 0;
/*mylock加了表锁
+------------+--------+--------+-------------+
| Database   | Table  | In_use | Name_locked |
+------------+--------+--------+-------------+
| atguigudb2 | mylock |      1 |           0 |
+------------+--------+--------+-------------+
*/

步骤4:释放锁

#释放锁
unlock tables;#释放当前加锁的表

步骤5:加读锁

为mylock表加read锁(读阻塞写),观察阻塞的情况,流程如下:



步骤6∶加写锁

为mylock表加write锁,观察阻塞的情况,流程如下:



总结:

MylSAM在执行查询语句(SELECT)前,会给涉及的所有表加读锁,在执行增删改操作前,会给涉及的表加写锁。InnoDB存储引擎是不会为这个表添加表级别的读锁或者写锁的。


MySQL的表级锁有两种模式:(以MyISAM表进行操作的演示)


表共享读锁(Table Read Lock)

表独占写锁(Table Write Lock)

锁类型 自己可读 自己可写 自己可操作其他表 他人可读 他人可写
读锁 否,需等待
写锁 否,需等待 否,需等待

演示-读锁

mysql> begin;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lock tables mylock read;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自己可读 是
mysql> select * from mylock;
+----+------+
| id | NAME |
+----+------+
|  1 | a    |
+----+------+
1 row in set (0.00 sec)
#自己可写 否
mysql> update mylock set name = 'a1' where id = 1;
ERROR 1099 (HY000): Table 'mylock' was locked with a READ lock and can’t be updated
#自己可操作其他表 否
mysql> select * from account;
ERROR 1100 (HY000): Table 'account' was not locked with LOCK TABLES
mysql> 
#他人可读 否
mysql> select * from mylock;
^C^C -- query aborted
ERROR 1317 (70100): Query execution was interrupted
#他人可写 否,需等待
mysql> update mylock set name = 'a5' where id = 1;
^C^C -- query aborted
ERROR 1317 (70100): Query execution was interrupted

演示-写锁

mysql> lock tables mylock write;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自己可读 是
mysql> select * from mylock;
+----+------+
| id | NAME |
+----+------+
|  1 | a2   |
+----+------+
1 row in set (0.00 sec)
#自己可写 是
mysql> update mylock set name = 'a3' where id = 1;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自己可操作其他表 否
mysql> select * from account;
ERROR 1100 (HY000): Table 'account' was not locked with LOCK TABLES
mysql> 
#他人可读 否,需等待
mysql> select * from mylock;
+----+------+
| id | NAME |
+----+------+
|  1 | a    |
+----+------+
1 row in set (0.00 sec)
#他人可写 否,需等待
mysql> update mylock set name = 'a1' where id = 1;
#释放锁后,修改成功
----
mysql> unlock table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9.25 sec)
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② 意向锁 (intention lock)

InnoDB 支持 多粒度锁(multiple granularity locking) ,它允许 行级锁表级锁 共存,而意向锁就是其中的一种 表锁
1、意向锁的存在是为了协调行锁和表锁的关系,支持多粒度(表锁与行锁)的锁并存。

2、意向锁是一种不与行级锁冲突表级锁,这一点非常重要。

3、表明“某个事务正在某些行持有了锁或该事务准备去持有锁”

意向锁分为两种:

  • 意向共享锁(intention shared lock, IS):事务有意向对表中的某些行加共享锁(S锁)
-- 事务要获取某些行的 S 锁,必须先获得表的 IS 锁。
SELECT column FROM table ... LOCK IN SHARE MODE;
  • 意向排他锁(intention exclusive lock, IX):事务有意向对表中的某些行加排他锁(X锁)
-- 事务要获取某些行的 X 锁,必须先获得表的 IX 锁。
SELECT column FROM table ... FOR UPDATE;

即:意向锁是由存储引擎 自己维护的 ,用户无法手动操作意向锁,在为数据行加共享 / 排他锁之前,InooDB 会先获取该数据行 所在数据表的对应意向锁

1.意向锁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有两个事务,分别是T1和T2,其中T2试图在该表级别上应用共享或排它锁,如果没有意向锁存在,那么T2就需要去检查各个页或行是否存在锁;如果存在意向锁,那么此时就会受到由T1控制的表级别意向锁的阻塞。T2在锁定该表前不必检查各个页或行锁,而只需检查表上的意向锁。简单来说就是给更大一级别的空间示意里面是否已经上过锁。

在数据表的场景中,如果我们给某一行数据加上了排它锁,数据库会自动给更大一级的空间,比如数据页或数据表加上意向锁,告诉其他人这个数据页或数据表已经有人上过排它锁了,这样当其他人想要获取数据表排它锁的时候,只需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获取了这个数据表的意向排他锁即可。
如果事务想要获得数据表中某些记录的共享锁,就需要在数据表上添加意向共享锁。

如果事务想要获得数据表中某些记录的排他锁,就需要在数据表上添加意向排他锁

这时,意向锁会告诉其他事务已经有人锁定了表中的某些记录


举例:创建表teacher,插入6条数据,事务的隔离级别默认为Repeatable-Read,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teacher`(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0900_ai_ci;
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
(1, 'zhangsan'),
(2 , 'lisi'),
(3, 'wangwu'),
(4, 'zhaoliu'),
(5, 'songhongkang'),
(6 , 'leifengyang');
mysql> select * from teacher;
+----+--------------+
| id | name         |
+----+--------------+
|  1 | zhangsan     |
|  2 | lisi         |
|  3 | wangwu       |
|  4 | zhaoliu      |
|  5 | songhongkang |
|  6 | leifengyang  |`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
6 rows in set (0.00 sec)
SELECT @@transaction_isolation;
/*
+-------------------------+
| @@transaction_isolation |
+-------------------------+
| REPEATABLE-READ         |
+-------------------------+
*/

假设事务A获取了某一行的排他锁,并未提交,语句如下所示

#事务A
begin ;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id = 6 FOR UPDATE;
#commit

事务B想要获取teacher表的表读锁,语句如下。

begin ;
LOCK TABLES teacher READ;
#unlock tables;

因为共享锁与排他锁互斥,所以事务B在试图对teacher表加共享锁的时候,必须保证两个条件

(1)当前没有其他事务持有teacher表的排他锁

(2)当前没有其他事务持有teacher 表中任意一行的排他锁。


为了检测是否满足第二个条件,事务B必须在确保teacher表不存在任何排他锁的前提下,去检测表中的每一行是否存在排他锁。很明显这是一个效率很差的做法,但是有了意向锁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意向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首先需要知道意向锁之间的兼容互斥性,如下所示:

兼容性 意向共享锁(lS) 意向排他锁(IX)
意向共享锁(IS) 兼容 兼容
意向排他锁(IX) 兼容 兼容

即意向锁之间是互相兼容的,虽然意向锁和自家兄弟互相兼容,但是它会与普通的排他/共享锁互斥。

兼容性 意向共享锁(lS) 意向排他锁(IX)
共享锁(IS) 兼容 互斥
排他锁(IX) 互斥 互斥

注意这里的排他/共享锁指的都是表锁,意向锁不会与行级的共享/排他锁互斥。回到刚才teacher表的例子。事务A获取了某一行的排他锁,并未提交:

BEGIN;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id = 6 FOR UPDATE;

此时 teacher表存在两把锁: teacher表上的意向排他锁与id为6的数据行上的排他锁。事务B想要获取teacher表的共享锁。

BEGIN;
LOCK TABLES teacher READ;

此时事务B检测事务A持有teacher 表的意向排他锁,就可以得知事务A必然持有该表中某些数据行的排他锁,那么事务B对teacher表的加锁请求就会被排斥(阻塞),而无需去检测表中的每一行数据是否存在排他锁。


意向锁的并发性

意向锁不会与行级的共享/排他锁互斥!正因为如此,意向锁并不会影响到多个事务对不同数据行加排他锁时的并发性。(不然我们直接用普通的表锁就行了)


我们扩展一下上面teacher表的例子来概括一下意向锁的作用(一条数据从被锁定到被释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不同锁,但是这里只着重表现意向锁)


事务A先获取了某一行的排他锁,并未提交:

BEGIN;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id = 6 FOR UPDATE;

事务A获取了teacher表上的意向排他锁,事务A获取了id为6的数据行上的排他锁。之后事务B想要获取teacher表的共享锁。

BEGIN;
LOCK TABLES teacher READ ;

事务B检测到事务A持有teacher表的意向排他锁。事务B对teacher表的加锁请求被阻塞(排斥)。最后事务C也想获取teacher表中某一行的排他锁

BEGIN;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id = 5 FOR UPDATE;

事务C申请teacher表的意向排他锁。事务c检测到事务A持有teacher表的意向排他锁。因为意向锁之间并不互斥,所以事务c获取到了teacher表的意向排他锁。因为id为5的数据行上不存在任何排他锁,最终事务C成功获取到了该数据行上的排他锁。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InnoDB支持多粒度锁,特定场景下,行级锁可以与表级锁共存。

2.意向锁之间互不排斥,但除了IS与S兼容外,意向锁会与共享锁 / 排他锁互斥。

3.IX,IS是表级锁,不会和行级的X,S锁发生冲突。只会和表级的X,S发生冲突。

4.意向锁在保证并发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行锁和表锁共存且满足事务隔离性的要求。

③ 自增锁(AUTO-INC锁)

在使用MySQL过程中,我们可以为表的某个列添加 AUTO_INCREMENT 属性。举例:

CREATE TABLE `teacher`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0900_ai_ci;

由于这个表的id字段声明了AUTO_INCREMENT,意味着在书写插入语句时不需要为其赋值,SQL语句修改如下所示

INSERT INTO `teacher` (name) VALUES ('zhangsan'), ('lisi');

上边的插入语句并没有为id列显式赋值,所以系统会自动为它赋上递增的值,结果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teacher;
/*
+----+----------+
| id | name |
+----+----------+
| 1 | zhangsan |
| 2 | lisi |
+----+----------+
*/

现在看到的上面插入数据只是一种简单的插入模式,所有插入数据的方式总共分为三类,分别是“ Simple inserts ”,“ Bulk inserts ”和“ Mixed-mode inserts ”。
1. “Simple inserts” (简单插入)

可以 预先确定要插入的行数 (当语句被初始处理时)的语句。包括没有嵌套子查询的单行和多行INSERT…VALUES() REPLACE 语句。比如我们上面举的例子就属于该类插入,已经确定要插入的行数。
2. “Bulk inserts” (批量插入)

事先不知道要插入的行数 (和所需自动递增值的数量)的语句。比如 INSERT … SELECT , REPLACE … SELECT 和LOAD DATA语句,但不包括纯INSERT。 InnoDB在每处理一行,为AUTO_INCREMENT列分配一个新值。

3. “Mixed-mode inserts” (混合模式插入)

这些是“Simple inserts”语句但是指定部分新行的自动递增值。例如 INSERT INTO teacher (id,name) VALUES (1,‘a’), (NULL,‘b’), (5,‘c’), (NULL,‘d’); 只是指定了部分id的值。另一种类型的“混合模式插入”是 INSERT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

对于上面数据插入的案例,MySQL中采用了自增锁的方式来实现,AUTO-INC锁是当向使用含有AUTO_INCREMENT列的表中插入数据时需要获取的一种特殊的表级锁,在执行插入语句时就在表级别加一个AUTO-INC锁,然后为每条待插入记录的AUTO_INCREMENT修饰的列分配递增的值,在该语句执行结束后,再把AUTO-INC锁释放掉。一个事务在持有AUTO-INC锁的过程中,其他事务的插入语句都要被阻塞,可以保证一个语句中分配的递增值是连续的。也正因为此,其并发性显然并不高,当我们向一个有AUTO_INCREMENT关键字的主键插入值的时候,每条语句都要对这个表锁进行竞争这样的并发潜力其实是很低下的,所以innodb通过innodb_autoinc_lock_mode的不同取值来提供不同的锁定机制,来显著提高SQL语句的可伸缩性和性能。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有三种取值,分别对应与不同锁定模式:


(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0(“传统"锁定模式)

在此锁定模式下,所有类型的insert语句都会获得一个特殊的表级AUTO-INC锁,用于插入具有AUTO_INCREMENT列的表。这种模式其实就如我们上面的例子,即每当执行insert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个表级锁(AUTO-INC锁),使得语句中生成的auto_increment为顺序,且在binlog中重放的时候,可以保证master与slave中数据的auto_increment是相同的。因为是表级锁,当在同一时间多个事务中执行insert的时候,对于AUTO-INC锁的争夺会 限制并发 能力。


(2)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1(“连续”锁定模式)

在 MySQL 8.0 之前,连续锁定模式是 默认 的。


在这个模式下,“bulk inserts”仍然使用AUTO-INC表级锁,并保持到语句结束。这适用于所有INSERT …SELECT,REPLACE … SELECT和LOAD DATA语句。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语句可以持有AUTO-INC锁。


对于“Simple inserts”(要插入的行数事先已知),则通过在 mutex(轻量锁) 的控制下获得所需数量的自动递增值来避免表级AUTO-INC锁, 它只在分配过程的持续时间内保持,而不是直到语句完成。不使用表级AUTO-INC锁,除非AUTO-INC锁由另一个事务保持。如果另一个事务保持AUTO-INC锁,则“Simple inserts”等待AUTO-INC锁,如同它是一个“bulk inserts”。


(3)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2(“交错”锁定模式)


从 MySQL 8.0 开始,交错锁定模式是 默认 的。

在这种锁定模式下,所有类INSERT语句都不会使用表级AUTO-INC锁,并且可以同时执行多个语句。这是最快和最可扩展的锁定模式,但是当使用基于语句的复制或恢复方案时,从二进制日志重播SQL语句时,这是不安全的

在此锁定模式下,自动递增值保证在所有并发执行的所有类型的insert语句中是唯一单调递增的。但是,由于多个语句可以同时生成数字(即,跨语句交叉编号),为任何给定语句插入的行生成的值可能不是连续的

如果执行的语句是"simple inserts”,其中要插入的行数已提前知道,除了“Mixed-mode inserts"之外,为单个语句生成的数字不会有间隙。然而,当执行“bulk inserts"时,在由任何给定语句分配的自动递增值中可能存在间隙。

④ 元数据锁(MDL锁)

MySQL5.5引入了meta data lock,简称MDL锁,属于表锁范畴。MDL的作用是,保证读写的正确性。比如,如果一个查询正在遍历一个表中的数据,而执行期间另一个线程对这个表结构做变更,增加了一列,那么查询线程拿到的结果跟表结构对不上,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当对一个表做增删改查操作的时候,加MDL读锁;当要对表做结构变更操作的时候,加MDL写锁

读锁之间不互斥,因此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对一张表增删改查。读写锁之间、写锁之间是互斥的,用来保证变更表结构操作的安全性,解决了DML和DDL操作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不需要显式使用,在访问一个表的时候会被自动加上。
举例:元数据锁的使用场景模拟

**会话A:**从表中查询数据

begin;
select * from teacher;

会话B:修改表结构,增加新列

begin;
alter table teacher add age int not null;
#阻塞

会话c:查看当前MySQL的进程

mysql> show processlist;
+----+-----------------+-----------+------------+---------+------+---------------------------------+------------------------------------------+
| Id | User            | Host      | db         | Command | Time | State                           | Info                                     |
+----+-----------------+-----------+------------+---------+------+---------------------------------+------------------------------------------+
|  5 | event_scheduler | localhost | NULL       | Daemon  | 5380 | Waiting on empty queue          | NULL                                     |
|  8 | root            | localhost | atguigudb3 | Sleep   |   70 |                                 | NULL                                     |
|  9 | root            | localhost | atguigudb3 | Query   |   30 | 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 | alter table teacher add age int not null |
| 13 | root            | localhost | NULL       | Query   |    0 | init                            | show processlist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会话B

#Ctrl+C
^C^C -- query aborted
ERROR 1317 (70100): Query execution was interrupted

会话C

mysql> begin;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C的MDL读锁和A的MDL读锁不冲突
mysql> select * from teacher;
+----+--------------+
| id | name         |
+----+--------------+
|  1 | zhangsan     |
|  2 | lisi         |
|  3 | wangwu       |
|  4 | zhaoliu      |
|  5 | songhongkang |
|  6 | leifengyang  |
+----+--------------+
6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commit;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会话B

alter table teacher add age int not null;
#阻塞 A的MDL读锁未释放

会话C

mysql> begin ;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select * from teacher;
#阻塞 排在B后面阻塞

会话A&B&C

commit

通过会话C可以看出会话B被阻塞,这是由于会话A拿到了teacher表的元数据读锁,会话B想申请teacher表的元数据写锁,由于读写锁互斥,会话B需要等待会话A释放元数据锁才能执行。
元数据锁可能带来的问题

Session A Session B Session C
begin;select * from teacher;
alter table teacher add age int;
select * from teacher;

可以看到session A会对表teacher加一个MDL读锁,之后session B要加MDL写锁会被blocked,因为session A的MDL读锁还没有释放,而session c要在表teacher上新申请MDL读锁的请求也会被session B 阻塞。前面说了,所有对表的增删改查操作都需要先申请MDL读锁,就都被阻塞,等于这个表现在完全不可读写了

2. InnoDB中的行锁

行锁(Row Lock)也称为记录锁,顾名思义,就是锁住某一行(某条记录row)。需要的注意的是,MySQL服务器层并没有实现行锁机制,行级锁只在存储引擎层实现

优点: 锁定力度小,发生锁冲突概率低,可以实现的并发度高

缺点: 对于锁的开销比较大,加锁会比较慢,容易出现死锁情况。

InnoDB与MylSAM的最大不同有两点:一是支持事务(TRANSACTION);二是采用了行级锁。
首先创建表如下:

#atguigudb3已有,我在atguigudb33中创建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
  name VARCHAR(20),
  class varchar (10) ,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CHARSET=utf8;

向这个表里插入几条记录: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1,'张三' ,'一班'),
(3, '李四' ,'一班'),
( 8,'王五','二班'),
( 15,'赵六','二班'),
(20, '钱七','三班');
SELECT *FROM student;
/*
+----+--------+--------+
| id | name   | class  |
+----+--------+--------+
|  1 | 张三   | 一班   |
|  3 | 李四   | 一班   |
|  8 | 王五   | 二班   |
| 15 | 赵六   | 二班   |
| 20 | 钱七   | 三班   |
+----+--------+--------+
*/

student表中的聚簇索引的简图如下所示

聚簇索引示意图

这里把B+树的索引结构做了一个超级简化,只把索引中的记录给拿了出来,下面看看都有哪些常用的行锁类型。

① 记录锁(Record Locks)

记录锁也就是仅仅把一条记录锁上,官方的类型名称为: LOCK_REC_NOT_GAP 。比如把id值为8的那条记录加一个记录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仅仅是锁住了id值为8的记录,对周围的数据没有影响


举例如下:


记录锁是有S锁和X锁之分的,称之为 S型记录锁 和 X型记录锁 。


当一个事务获取了一条记录的S型记录锁后,其他事务也可以继续获取该记录的S型记录锁,但不可以继续获取X型记录锁;

当一个事务获取了一条记录的X型记录锁后,其他事务既不可以继续获取该记录的S型记录锁,也不可以继续获取X型记录锁。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MySQL数据库入门学习
本课程通过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MySQL带你了解数据库的世界。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数据库RDS MySQL 版 阿里云关系型数据库RDS(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提供容灾、备份、恢复、迁移等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彻底解决数据库运维的烦恼。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rds/mysql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底层原理:索引、慢查询、 sql优化、事务、隔离级别、MVCC、redolog、undolog(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mysql底层原理:索引、慢查询、 sql优化、事务、隔离级别、MVCC、redolog、undolog(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mysql底层原理:索引、慢查询、 sql优化、事务、隔离级别、MVCC、redolog、undolog(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
4月前
|
SQL Ali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的全局锁和表锁
本文介绍了MySQL中的锁机制,包括全局锁、表级锁及其应用场景。全局锁通过`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FTWRL)`实现,主要用于全库逻辑备份,但会阻塞更新和结构变更操作。表级锁分为显式表锁(`lock tables`)和元数据锁(MDL),前者用于控制并发访问,后者自动加锁以确保读写正确性。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安全地为小表添加字段,建议通过设置DDL等待时间或使用MariaDB/AliSQL的NOWAIT/WAIT功能避免业务阻塞。这些方法有助于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数据库性能与安全性。
103 0
|
2月前
|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隔离级别用于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问题。不同级别在安全与性能间权衡,如SERIALIZABLE最安全但性能差,READ_UNCOMMITTED性能高但易导致数据不一致。了解各级别特性有助于合理选择以平衡并发性与数据一致性需求。
139 1
|
9月前
|
SQL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基础篇】事务(事务操作、事务四大特性、并发事务问题、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是MySQL中一组不可分割的操作集合,确保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本文利用SQL演示并总结了事务操作、事务四大特性、并发事务问题、事务隔离级别。
4050 56
【MySQL基础篇】事务(事务操作、事务四大特性、并发事务问题、事务隔离级别)
|
7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网络安全
如何排查和解决PHP连接数据库MYSQL失败写锁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可以系统地了解如何排查和解决PHP连接MySQL数据库失败及写锁问题。通过检查配置、确保服务启动、调整防火墙设置和用户权限,以及识别和解决长时间运行的事务和死锁问题,可以有效地保障应用的稳定运行。
306 25
|
8月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事务日志-Undo Log工作原理分析
事务的持久性是交由Redo Log来保证,原子性则是交由Undo Log来保证。如果事务中的SQL执行到一半出现错误,需要把前面已经执行过的SQL撤销以达到原子性的目的,这个过程也叫做"回滚",所以Undo Log也叫回滚日志。
303 7
MySQL事务日志-Undo Log工作原理分析
|
8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进阶突击系列(06)MySQL有几种锁?| 别背答案,现场演示一下
本文详细解析了MySQL InnoDB存储引擎的锁机制,涵盖读锁、写锁、意向锁、记录锁、间隙锁和临键锁等8种锁类型。重点探讨了不同锁类型的加锁与释放方式,以及事务并发场景下的实战验证。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锁的行为及其对事务的影响。文章还特别强调了锁的作用范围主要是索引,并解释了锁如何影响数据的读写操作。最后总结了并发事务中加锁规则,帮助读者深入理解MySQL的锁机制。
|
9月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进阶突击系列(04)事务隔离级别、AICD、CAP、BASE原则一直搞不懂? | 看这篇就够了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AICD原则),包括原子性、隔离性、一致性和持久性,并深入探讨了事务并发问题与隔离级别。同时,文章还讲解了分布式系统中的CAP理论及其不可能三角关系,以及BASE原则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和图解,帮助读者理解事务处理的核心概念和最佳实践,为应对相关技术面试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准备。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运维:mysql 数据库迁移方法-mysqldump
本文介绍了MySQL数据库迁移的方法与技巧,重点探讨了数据量大小对迁移方式的影响。对于10GB以下的小型数据库,推荐使用mysqldump进行逻辑导出和source导入;10GB以上可考虑mydumper与myloader工具;100GB以上则建议物理迁移。文中还提供了统计数据库及表空间大小的SQL语句,并讲解了如何使用mysqldump导出存储过程、函数和数据结构。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工具与方法,可实现高效的数据迁移。
590 1
|
4月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本文聚焦 MySQL 集群架构中的负载均衡算法,阐述其重要性。详细介绍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加权最少连接、随机、源地址哈希等常用算法,分析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提供 Java 语言代码实现示例,助力直观理解。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对理解和应用负载均衡算法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