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容灾交付服务白皮书》——2.容灾技术架构——1.3 行业容灾现状分析(上)

简介: 《云上容灾交付服务白皮书》——2.容灾技术架构——1.3 行业容灾现状分析(上)

在国家政策引导及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各主要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需求来规划容灾建设步伐,并以稳健而有序的方式推进。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及整合,核心业务系统承担了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对业务连续性要求也更高。因系统集中而带来的风险集中就越发突出,如何防范就变得尤为重要。公共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其中金融和医保两个行业尤其受到国家和公众的关注,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两个行业进行分析。


1.3.1 金融行业

行业规范性要求


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步入新模式的现代金融业,均与科技创新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一方面,科技创新的过程在不断放大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成果运用到金融业务后,会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金融行业有着极高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在高速发展中对 IT 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安全的依赖越来越高,对于保护信息系统免受自然灾害、物理损坏、人为故障等的挑战也越来越高。


我国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历来高度重视金融行业安全稳定运行及发展,出台一系列标准及规范以促进金融行业的灾备建设,如下:


《网上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通用规范》(JR/T 0068-2020)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容灾》(JR/T 0168-2018)

《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JR/T 0071-2012)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银监办发 [2010] 114 号)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JR/T 0044-2008)


其中,JR/T 0168-2018 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于 2018 年 8 月 15 日实施,是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的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金融领域云计算平台的容灾要求,包括云计算平台容灾能力分级、灾难恢复预案与演练、组织管理、监控管理等内容。在遵循 GB/T 20988-2007 标准的基础上,该标准针对金融行业特点,更新定义了 4 个容灾等级和 4 个能力要素,是指导金融行业容灾建设的核心标准。其中,容灾等级 3 级并未对异地机房有强制要求。从容灾等级 4 级开始,建议异地具备相应的数据处理及备份能力,这是异地容灾的需求来源。同时,建议在异地可用区具备灾难恢复所需的全部备用数据处理能力,并处于就绪状态或运行状态。这项能力在实际落地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即分阶段实现。


JR/T 0168-2018 中对容灾等级进行了定义,其中的关键指标如下:


RTO: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指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RPO: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指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image.png

表 1-1 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云计算平台容灾能力等级关键指标要求


由于大部分项目的容灾等级在 4 级及以上,本文以金融行业常见的 4/5/6 级为例,其核心技术要求如下:


同城和异地均需提供数据灾备能力

同城和异地均需部署同等能力的网络及数据处理能力

应用系统具备高可用能力

具备自动或集中式切换能力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相关预案的更新和演练



因此,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机构,通常会将容灾目标等级定位为 5 级,并将“两地三中心”作为目标架构。“两地三中心”可理解为同城双机房和异地灾备机房组合,即在同城可抵御单机房故障,又可利用异地机房抵御地域级灾难。同城机房通常选择在几十公里内,异地机房则要求是数百公里外,需要避开同一地震、同一电网及同一江河流域。


容灾建设现状分析


金融行业中,银行机构的容灾建设进度是最快的。早在 2002 年左右,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容灾体系建设。随着银监办发 [2010] 114 号《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中明确提出了灾备中心建设模式及建设时间,更进一步促进了容灾体系建设。


目前,在我国 4000 多家商业银行中,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还是农商行,有相当比例的银行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容灾基础设施。


特别要提到的是城商行和农商行,虽然自身规模相对有限,但很多银行在容灾建设上不遗余力。考虑到业务范围、建设成本及资源利用率的因素,多数城商行或农商行会首选同城容灾,业务上以互联网金融应用作为优先试点对象;而部分城商行或农商行已经开始两地三中心或多地多中心的建设。同时,这些银行对于云计算及云化基础设施用于容灾建设的方向,也在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利用云计算为金融服务、为容灾建设服务已成为大趋势。


《云上容灾交付服务白皮书》——2.容灾技术架构——1.3 行业容灾现状分析(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29971?groupCode=supportservice


相关文章
|
30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Kafka
【Kafka】Kafka 架构设计分析
【4月更文挑战第5天】【Kafka】kafka 架构设计分析
|
30天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
【分布式技术专题】「Tomcat技术专题」 探索Tomcat技术架构设计模式的奥秘(Server和Service组件原理分析)
【分布式技术专题】「Tomcat技术专题」 探索Tomcat技术架构设计模式的奥秘(Server和Service组件原理分析)
44 0
|
28天前
|
运维 Oracle 容灾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
27天前
|
传感器 数据采集 安全
物联网的五层架构分析
物联网五层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业务层,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33 2
|
30天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
30天前
|
缓存 应用服务中间件 PHP
中小型网站架构分析及优化
中小型网站架构分析及优化
|
30天前
|
资源调度 分布式计算 Hadoop
【Hadoop Yarn】YARN 基础架构分析
【4月更文挑战第7天】【Hadoop Yarn】YARN 基础架构分析
|
30天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NoSQL
【分布式技术架构】「Tomcat技术专题」 探索Tomcat集群架构原理和开发分析指南
【分布式技术架构】「Tomcat技术专题」 探索Tomcat集群架构原理和开发分析指南
61 1
|
1天前
|
监控 Cloud Native 开发者
云原生技术浪潮下的微服务架构实践
云原生技术正引领着现代软件开发的潮流,其中微服务架构作为其核心理念之一,为复杂应用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在云原生环境下实施微服务架构的策略和挑战,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微服务设计的最佳实践,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可行的微服务部署与管理指南。
|
1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监控 API
构建微服务架构: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面临的挑战。与传统的单体架构相比,微服务通过其独立性、可伸缩性和灵活性,为现代应用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将介绍如何从零开始规划和部署一个微服务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处理数据一致性问题以及实现服务间通信。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在迁移至微服务架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和组织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题以实现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