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技:巧用or关键字实现多重条件判断

简介: 一日一技:巧用or关键字实现多重条件判断

在Python开发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多重条件判断的情况的情况,此时除了用很多的 if...elif...else以外,还可以巧用 or关键字实现。

例如,我们要获取天气信息,现在有三个api接口。

api_1()
api_2()
api_3()

其中 api_1()的数据又详细又好,但是接口不稳定,可能随时会掉线。

api_2()返回的结果比 api_1()稍微差一点,但是稳定性还不错。

api_3()接口返回的是兜底数据,就是在前两个接口都故障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如果前两个接口正常工作时返回字典,故障时他们都会返回 None

现在我们要获取天气信息,你可能会这样写代码:

weather = api_1()
if not weather:
    weather = api_2()
    if not weather:
        weather = api_3()

代码这样写,功能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非常难看。

实际上,代码可以写为:

weather = api_1() or api_2() or api_3()

只需要1行代码就能实现自动选择。如果 api_1()返回的是一个非空字典,那么由于 短路效应,后面的两个函数都不会运行。当 api_1()返回None时, api_2()才会运行。并且如果 api_2()返回非空字典,那么 api_3()依然不会运行。

我们现在在Jupyter里面测试一下,首先看看如果 api_1()直接返回非空字典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在 api_2()api_3里面的两行 print语句都没有执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 api_1()故障时候的情况。

此时先运行 api_1()返回None,再运行 api_2()返回非空字典。符合预期。

当前两个函数都返回None的时候,第三个函数才会运行,如下图所示。

除了做多重条件判断外,还可以用来自己和自己取或操作,实现重试。

例如 api_1()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所以需要尝试运行3次,那么代码可以这样写:

weather = api_1() or api_1() or api_1()
目录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弹性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微服务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1243 5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通义DeepResearch全面开源!同步分享可落地的高阶Agent构建方法论
通义研究团队开源发布通义 DeepResearch —— 首个在性能上可与 OpenAI DeepResearch 相媲美、并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表现的全开源 Web Agent。
1220 87
|
11天前
|
云栖大会
阿里云云栖大会2025年9月24日开启,免费申请大会门票,速度领取~
2025云栖大会将于9月24-26日举行,官网免费预约畅享票,审核后短信通知,持证件入场
1800 13
|
20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
4天前
|
资源调度
除了nrm-pm,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管理多个包管理器的源?
除了nrm-pm,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管理多个包管理器的源?
235 127
|
4天前
|
前端开发
Promise的then方法返回的新Promise对象有什么特点?
Promise的then方法返回的新Promise对象有什么特点?
18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