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原理 12 # 垃圾回收:垃圾数据是如何自动回收的?

简介: 浏览器原理 12 # 垃圾回收:垃圾数据是如何自动回收的?

说明

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专栏学习笔记



什么是垃圾数据

有些数据被使用之后,可能就不再需要了,我们把这种数据称为垃圾数据


不同语言的垃圾回收策略

垃圾数据回收分为手动回收自动回收两种策略。


手动回收

如 C/C++ 就是使用手动回收策略,何时分配内存、何时销毁内存都是由代码控制的:

分配内存–>指向内存–>使用结束后,销毁这段内存。如果数据已经不再需要了,但是又没有主动调用函数来销毁,那么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内存泄漏


自动回收

JavaScript、Java、Python 等语言,产生的垃圾数据是由垃圾回收器来释放的,并不需要手动通过代码来释放。



调用栈中的数据是如何回收的


ESP


我们先熟悉一下汇编语言关键词:ESP、EBP


   ESP(Extended Stack Pointer)为扩展栈指针寄存器,是指针寄存器的一种,用于存放函数栈顶指针。与之对应的是EBP(Extended Base Pointer),扩展基址指针寄存器,也被称为帧指针寄存器,用于存放函数栈底指针。------>来自百度百科


例子

function foo(){
    var a = 1
    var b = {name:"极客邦"}
    function showName(){
      var c = 2
      var d = {name:"极客时间"}
    }
    showName()
}
foo()


当执行到第 6 行代码时:内存模型如下


2021040909564370.png



当 foo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会从堆中被销毁掉,那么它是怎么被销毁的呢?

过程分析:


   如果执行到 showName 函数时,那么 JavaScript 引擎会创建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

   将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压入到调用栈中,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记录当前执行状态的指针(称为 ESP)


   ESP 指向调用栈中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表示当前正在执行 showName 函数。


   当 showName 函数执行完成之后,函数执行流程就进入了 foo 函数(这时就需要销毁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


   JavaScript 会将 ESP 下移到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这个下移操作就是销毁 showName 函数执行上下文的过程。


移动 ESP 前后的对比图:


2021040910184251.png


当一个函数执行结束之后,JavaScript 引擎会通过向下移动 ESP 来销毁该函数保存在栈中的执行上下文。



堆中的数据是如何回收的


foo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ESP 应该是指向全局执行上下文,showName 函数和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就处于无效状态了,不过保存在堆中的两个对象依然占用着空间。


内存状态图:我们可以看到 1003 和 1050 这两块内存依然被占用。


2021040910494311.png


要回收堆中的垃圾数据,就需要用到 JavaScript 中的垃圾回收器。

V8 是如何实现回收?


代际假说和分代收集


代际假说(The Generational Hypothesis)

垃圾回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术语,后续垃圾回收的策略都是建立在该假说的基础之上的,很重要。



两个特点

  1. 第一个:大部分对象在内存中存在的时间很短,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对象一经分配内存,很快就变得不可访问
  2. 第二个:不死的对象,会活得更久


分代收集


两个区域

V8 中会把堆分为新生代老生代两个区域


  1. 新生代:存放的是生存时间短的对象,通常只支持 1~8M 的容量
  2. 老生代:存放的生存时间久的对象



两个垃圾回收器

V8 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垃圾回收器,以便更高效地实施垃圾回收。


  1. 副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新生代的垃圾回收。
  2. 主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老生代的垃圾回收。


V8 把堆分成两个区域——新生代和老生代,并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垃圾回收器。




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流程


不论什么类型的垃圾回收器,它们都有一套共同的执行流程。


  • 第一步:标记空间中活动对象和非活动对象。
  • 第二步:回收非活动对象所占据的内存。    
  • 其实就是在所有的标记完成之后,统一清理内存中所有被标记为可回收的对象。
  • 第三步:做内存整理。    
  • 如果需要分配较大连续内存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概念


活动对象:还在使用的对象


非活动对象:可以进行垃圾回收的对象


内存碎片:一般来说,频繁回收对象后,内存中就会存在大量不连续空间,这些不连续的内存空间称为内存碎片


对象晋升策略:经过两次垃圾回收依然还存活的对象,会被移动到老生区中。


副垃圾回收器


副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新生区的垃圾回收。


新生代中用 Scavenge 算法来处理。


   Scavenge 算法:把新生代空间对半划分为两个区域,一半是对象区域,一半是空闲区域,新加入的对象都会存放到对象区域,当对象区域快被写满时,就需要执行一次垃圾清理操作。


如下图所示:


20210409113317967.png


  1. 首先要对对象区域中的垃圾做标记
  2. 副垃圾回收器会把这些存活的对象复制到空闲区域中,同时它还会把这些对象有序地排列起来
  3. 完成复制后,对象区域与空闲区域进行角色翻转,角色翻转的操作还能让新生代中的这两块区域无限重复使用下去。




注意:


  1. 复制过程相当于完成了内存整理操作,复制后空闲区域就没有内存碎片
  2. 复制操作需要时间成本,为了执行效率,一般新生区的空间会被设置得比较小
  3. 新生区的空间不大,很容易被存活的对象装满整个区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Script 引擎采用了对象晋升策略



主垃圾回收器


主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老生区中的垃圾回收,采用标记 - 清除(Mark-Sweep)的算法进行垃圾回收的。


老生区中的对象有两个特点:

  1. 对象占用空间大
  2. 对象存活时间长

老生区中不使用 Scavenge 算法进行垃圾回收原因:

  1. 复制大的对象将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回收执行效率不高
  2. 浪费一半的空间



标记 - 清除(Mark-Sweep)的算法


   首先是标记过程阶段。


   标记阶段就是从一组根元素开始,递归遍历这组根元素,在这个遍历过程中,能到达的元素称为活动对象,没有到达的元素就可以判断为垃圾数据。


ESP 向下移动,指向了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时,标记过程如图:


  • 1003 这块数据为垃圾数据,被标记为红色。
  • 1050 这块数据被变量 b 引用了,所以这块数据会被标记为活动对象。


20210409115131596.png


  1. 垃圾的清除过程

它和副垃圾回收器的垃圾清除过程完全不同,你可以理解这个过程是清除掉红色标记数据的过程


20210409115658994.png



注意:


对一块内存多次执行标记 - 清除算法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而碎片过多会导致大对象无法分配到足够的连续内存,于是又产生了另外一种算法——标记 - 整理(Mark-Compact)


   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 - 清除算法里的是一样的,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20210409115944945.png


全停顿

JavaScript 是运行在主线程之上的,一旦执行垃圾回收算法,都需要将正在执行的 JavaScript 脚本暂停下来,待垃圾回收完毕后再恢复脚本执行。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全停顿(Stop-The-World)

主垃圾回收器执行一次完整的垃圾回收流程


20210409120200274.png


   在 V8 新生代的垃圾回收中,因其空间较小,且存活对象较少,所以全停顿的影响不大

   但老生代就不一样。如果在执行垃圾回收的过程中,占用主线程时间过久,主线程是不能做其他事情的,这将会造成页面的卡顿现象。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解决老生代的垃圾回收而造成的卡顿?


请看下面的算法。


增量标记(Incremental Marking)算法


V8 将标记过程分为一个个的子标记过程,同时让垃圾回收标记和 JavaScript 应用逻辑交替进行,直到标记阶段完成,我们把这个算法称为增量标记(Incremental Marking)算法。



20210409120804644.png

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垃圾回收任务拆分为很多小的任务,这些小的任务执行时间比较短,可以穿插在其他的 JavaScript 任务中间执行。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前端开发
浏览器缓存工作原理是什么?
浏览器缓存工作原理是什么?
|
1月前
|
Java Go
Golang底层原理剖析之垃圾回收GC(二)
Golang底层原理剖析之垃圾回收GC(二)
54 0
|
30天前
|
Web App开发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浏览器与Node.js事件循环:异同点及工作原理
浏览器与Node.js事件循环:异同点及工作原理
|
10天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网络协议
浏览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导航、获取数据、HTML解析、css解析、执行javaScript、渲染树几个步骤。
16 1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三十九):G1垃圾回收器原理
JVM作为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其负责解释和执行字节码,管理内存,确保安全,支持多线程和提供性能监控工具,以及确保程序的跨平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G1垃圾回收器执行流程、年轻代回收原理、卡表(Card Table)、记忆集的生成流程、年轻代回收的详细步骤、混合回收的步骤、初始标记、并发标记、SATB、转移等内容。
87 0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二十七):堆的垃圾回收-G1垃圾回收器
JVM作为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其负责解释和执行字节码,管理内存,确保安全,支持多线程和提供性能监控工具,以及确保程序的跨平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G1垃圾回收器、G1垃圾回收器的回收方式、G1垃圾回收器执行流程、垃圾回收器的选择等内容。
24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算法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二十六):堆的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器
JVM作为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其负责解释和执行字节码,管理内存,确保安全,支持多线程和提供性能监控工具,以及确保程序的跨平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垃圾回收器、Serial垃圾回收器、SerialOld垃圾回收器、ParNew垃圾回收器、CMS垃圾回收器、Parallel Scavenge垃圾回收器、Parallel Old垃圾回收器等内容。
19 0
|
1月前
|
Arthas 监控 算法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二十五):堆的垃圾回收-垃圾回收算法
JVM作为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其负责解释和执行字节码,管理内存,确保安全,支持多线程和提供性能监控工具,以及确保程序的跨平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垃圾回收算法评价标准、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分代垃圾回收算法等内容。
29 0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二十五):堆的垃圾回收-垃圾回收算法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二十四):堆的垃圾回收-对象引用
JVM作为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其负责解释和执行字节码,管理内存,确保安全,支持多线程和提供性能监控工具,以及确保程序的跨平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终结器引用等内容。
25 0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JVM工作原理与实战(二十三):堆的垃圾回收-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法
JVM作为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其负责解释和执行字节码,管理内存,确保安全,支持多线程和提供性能监控工具,以及确保程序的跨平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判断堆上的对象是否可以回收的方法(引用计数法、可达性分析法)、查看垃圾回收日志等内容。
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