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架构映射为应用架构

简介: 业务架构映射为应用架构

通过《多维度规划业务架构》,我们获得了由业务领域-业务组件-业务服务三个层次组成的业务架构。虽然是架构,但其本质仍然属于问题空间,其目的在于真实地探索问题空间,了解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用到“分解”的方法,并非在解决问题,而是希望通过横向分层与纵向切分让问题空间变得更小,降低业务复杂度罢了。


这种分解层次体现为:

  • 业务领域是对目标系统之系统范围进行划分,划分依据为价值高低
  • 业务组件是对业务领域的划分,划分依据在于业务相关性
  • 业务服务是对业务组件的划分,划分依据在于领域模型的知识语境


领域驱动进行的业务分解,既是对问题空间的探索,又自然地暗合确定解决方案的思路。由于有清晰的边界存在,这一做法并未混淆问题空间与解空间,却天然地搭建了一种映射方法,使得我们能够以较小成本将业务架构映射为IT架构中的应用架构。


映射体系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在图右侧所示的应用架构中,我旗帜鲜明地标记了前台、中台与后台,意味着我对应用架构的划分遵循了中台战略规划的思想。


我所理解的“中台”,满足以下定义:

  • 中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复用战略规划体系
  • 中台是演进式的能力复用战略动态规划过程


显然,中台不是产品,也不是平台,而是一种规划体系。在企业架构的应用架构中,中台仅占据了中间代表了“能力服务层”的一部分,体现为由应用组件构成的能力中心。所谓的“能力复用战略动态规划过程”,就是在企业战略愿景的指导下,以能力复用为最终目的:

  • 对于产品服务层,通过识别变化频率与复用粒度,逐步将前台的产品特性沉淀为可复用的业务能力中心
  • 对于基础服务层,通过识别企业IT资产,逐步从后台的工具与框架中提炼出可复用的业务能力中心


换言之,中台不是独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形成前台、中台和后台(统称为“三台”)职责之间联动;中台也不是静态不变的,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台的边界发生动态变化。


之所以要为应用架构建立中台,是以复用为目的,提升研发的效率和质量。能力中心的构成,使得整个企业的系统架构可以打破烟囱系统天然构成的壁垒,也有利于它的快速演化,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业务需要。


中台战略体系保留了前台,主要是为了适应创新型产品的演变。前台的设计属于产品思维的范畴,因为它牵涉到快速试错的成本,没有时间和成本考虑对复用能力的沉淀,然而,对于中台已经具备的能力中心,不妨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复用。如此既保证了快,又保证了稳。


在我认为的“三台”中,后台并非基础设施,它同样属于业务范畴。从Pace-Layer Architecture的角度讲,后台提供的业务其区别主要在于它的变化频率更低,甚至可能几乎不变;从领域驱动设计的子领域角度讲,后台提供的业务更加通用,以至于考虑购买而非自己构建的方式实现。


如果后台稳定地提供了业务支撑,其收益高于维护成本,则不必一定要将其提炼为能力中心,甚至于它就是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而封闭的IT系统,对它的改造存在诸多阻力,改造成本极高,就得允许在企业IT系统生态中继续存在这样的遗留烟囱系统。


不管是前台的产品,还是中台的能力中心,抑或后台的工具或框架,其解决方案皆由应用组件构成,它由业务组件映射而得。本质上,业务组件与应用组件都是限界上下文,但前者对应的限界上下文只考虑了业务边界,后者对应的限界上下文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分别考虑团队角度的工作边界和技术角度的应用边界,进一步梳理限界上下文的边界,使其与应用架构相匹配。为示区分,我将其命名为“应用组件”。


应用组件与限界上下文也有不同之处。在领域驱动设计中,限界上下文确定的是逻辑边界,而在应用架构中,还需要确定它的物理边界。物理边界的确定是从质量属性角度考虑的,例如对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低延迟、高并发的响应,技术栈的限制,资源独立性的要求,可以确定该应用组件究竟应定义为服务(Service),还是库(library)。


通常,中台能力中心的应用组件应考虑微服务化,后台工具或框架则不然,大多数时候,定义为库可能更合适。对于前台,可以考虑一个产品对应一个微服务,也可以考虑一个产品的特性对应一个微服务。这取决于前台产品的粒度。


业务架构中纯粹表达业务的业务服务,在映射到应用架构时,被定义为应用组件需要公开在外的服务接口,我将其称之为“服务契约”,目的是体现服务调用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


一个业务服务映射到解空间,会定义一个服务契约;反之,一个服务契约却未必对应问题空间的业务服务——因为业务服务中的一个执行步骤也可能映射为一个服务契约。应用组件之间存在协作关系,根据业务服务的定义,如果一个业务服务的某个执行步骤由另外一个应用组件提供,就需要将其定义为另一个服务契约,但它并非业务服务。例如,“提交订单”业务服务对应于订单应用组件,需要对外公开”提交订单“的服务契约;在执行提交订单的流程时,需要验证库存,该功能由库存应用组件承担。由于订单应用组件会调用它,因而需要对外公开”验证库存“的服务契约,但”验证库存“并非一个业务服务,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业务服务属于问题空间的范畴,服务契约属于解空间的范畴,如此才是合理的。


服务契约对应于我提出的《菱形对称结构》中的北向网关。若应用组件为服务,则对应远程服务;为库,则对应本地服务。它们都不属于领域层的内容。业务服务的需求表现为业务服务规约,它的输入成为领域分析建模的基础;服务契约需要构成菱形对称架构的角色构造型共同协作完成,利用服务驱动设计可以驱动出领域设计模型,进而对其进行建模实现。


从产品/能力中心/工具/框架到应用组件,再从应用组件到服务契约,都有领域驱动设计的对应模式或方法去实现,由此就能实现应用架构的真正落地。若按照中台战略思想规划应用架构,意味着中台的落地也有了可供参考的实现过程与方法。


当然,通常所谓的”中台“,都会建立双中台,即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这里参考了领域驱动设计的方法,针对的是业务中台的落地,亦可以理解为是应用架构的微服务化。至于数据中台,它关注的是全域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资产的梳理与建设、全域数据分析与数据智能挖掘的数据服务,其着眼点显然和业务中台有着天壤之别,需要另外的设计方法与实现手段。


相关文章
|
1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5月更文挑战第12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断冲击传统IT架构,企业亟需灵活、高效且可扩展的技术解决方案以保持竞争力。云原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系统构建方式,以其独特的弹性、微服务和持续交付等特性,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分析其如何促进企业的敏捷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策略,为企业采纳云原生技术提供参考。
|
2天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5月更文挑战第11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对技术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原生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正逐渐成为推动企业技术革新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以及DevOps文化,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于企业的IT基础设施,实现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同时,我们也将识别在采纳云原生技术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企业顺利过渡到云原生时代。
|
3天前
|
弹性计算 负载均衡 容灾
应用阿里云弹性计算:打造高可用性云服务器ECS架构
阿里云弹性计算助力构建高可用云服务器ECS架构,通过实例分布、负载均衡、弹性IP、数据备份及多可用区部署,确保业务连续稳定。自动容错和迁移功能进一步增强容灾能力,提供全方位高可用保障。
16 0
|
5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5月更文挑战第9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企业正迅速采纳云原生技术以实现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关键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和DevOps文化,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企业加速产品上市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并最终实现业务目标。同时,文章也识别了企业在采纳云原生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安全性考量、团队技能提升和复杂的网络管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
8天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API
微服务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微服务架构已成为现代企业构建灵活且可扩展软件系统的首选。然而,随着其应用的普及,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本篇文章将探讨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实施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
8天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构建高效云原生应用:Kubernetes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
【5月更文挑战第6天】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正迅速采纳云原生技术以实现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Kubernetes这一领先的容器编排平台,结合微服务架构,构建和维护高效、可伸缩的云原生应用。通过分析现代软件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我们提出了一个综合指南,旨在帮助开发者和系统架构师优化云资源配置,提高部署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并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29 1
|
13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5月更文挑战第1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云原生技术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敏捷性成为现代企业IT架构的核心。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架构的关键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以及DevOps实践,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同时,文章还将讨论在采纳云原生过程中企业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安全性问题、技术复杂性以及组织文化的转变,并提出应对策略。
28 8
|
13天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安全
【TypeScript技术专栏】TypeScript在微前端架构中的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微前端架构通过拆分应用提升开发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TypeScript作为静态类型语言,以其类型安全、代码智能提示和重构支持强化这一架构。在实践中,TypeScript定义公共接口确保跨微前端通信一致性,用于编写微前端以保证代码质量,且能无缝集成到构建流程中。在微前端架构中,TypeScript是保障正确性和可维护性的有力工具。
|
14天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应用: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实践与挑战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正迅速转向云计算以支撑其业务敏捷性和创新。云原生技术,作为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因素,正在重新定义软件开发和运维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以及DevOps文化,并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弹性、可扩展和高效的应用部署。同时,我们将讨论在采纳云原生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安全性、治理和人才缺口等问题。
|
14天前
|
消息中间件 PHP 数据库
【PHP开发专栏】PHP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微服务架构将大型应用拆分成独立小服务,PHP在其中可作为API网关、微服务提供者,参与服务发现、消息队列处理和事件驱动。最佳实践包括选择合适PHP框架、使用容器化技术、定义服务契约、采用分布式缓存、实现服务发现、监控和日志收集、优化数据库设计以及注重安全性。遵循这些实践,PHP开发者能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微服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