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网段通信的过程

简介: 不同网段通信的过程

第一步:判断对方在不在同一个网段


不在


第二步:PC通过本地路由查找默认网关信息


第三步:PC通过本地ARP表查找默认网关MAC地址


有默认网关MAC,则接着第四步;没有默认网关MAC,则通过ARP广播寻址;PC与网关属于同一网段,这一步骤的过程与同网段通信的过程相同。


第四步:封装后发送数据包至默认网关(路由器)


源IP:本地主机

目的IP:目的主机

源MAC:本地主机

目的MAC:默认网关


第五步:默认网关(路由器)路由转发


1、拆掉二层封装(MAC)


2、根据目的IP查路由表,确认下一跳转转发路径

①直连路由:路由器接口所连接子网的路由-特点是路由根据路由器接口IP配置,自动生成。

②静态路由:适用场景: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优点:配置简单、不占用网络和系统资源;缺点:需网络管理员手工逐条配置,不能自动对网络状态变化做出调整。

③动态路由:适用场景:网络规模大、拓扑结构复杂;常见动态路由协议:OSPF、RIP;优点:通过路由器信息交换生成并维护路由表,简化管理员维护工作,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自动做出调整,优化路由表;缺点:需占用路由器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

④默认路由:原理:IP报文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它路由时,路由器会默认选择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配置时IP地址和子网掩码改成0.0.0.0和0.0.0.0;如果没有默认路由,且报文目的IP不在路由表中,则数据包丢弃,返回源ICMP报文指出目的不可达。

⑤路由优先级:直连路由优先级最高,人工设置的路由优先级高于自动学习的。


3、重新封装数据包MAC地址

源MAC是出接口的MAC

目的MAC是下一跳的MAC


第六步:目标主机收到数据包后应答


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变化


源、目的IP地址不变

源、目的MAC地址每一跳都会改变


同网段通信和不同网段通信之间的关系


任何的三层通信都是由一段一段的二层通信拼接起来的

三层通信=二层通信+路由选择


相关文章
|
负载均衡 网络虚拟化
网络技术基础(17)——以太网链路聚合
【3月更文挑战第4天】网络基础笔记(加班了几天,中途耽搁了,预计推迟6天)
|
7月前
|
存储 SQL 运维
《告别日志混乱!巧用rsyslog与journald优化系统日志管理》
系统日志是服务器运行状况的“黑匣子”,对运维至关重要。rsyslog与journald作为两大日志管理工具,各具特色:rsyslog功能强大,支持本地及远程日志处理与转发;journald采用二进制存储,支持结构化数据和元数据,提升查询效率。两者协作可实现日志的高效收集、分类与分析,优化系统监控与故障排查。掌握它们的配置与使用,能显著提升服务器运维效率,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276 19
|
监控 网络协议 数据库
OSPF中的区域划分详解
OSPF中的区域划分详解
981 0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
网络协议 Linux 网络架构
arp协议 与网关
arp协议 与网关
|
存储 缓存 边缘计算
网站静态资源访问加速
本方案使用阿里云CDN产品来分发OSS上的网站静态文件,不仅可以降低源站的负载压力,还能够提升网站的访问性能,同时还能在高并发场景下为您节约成本。
257 4
|
安全 物联网 测试技术
C++ 构建通用的MQTT接口:从理论到实践
C++ 构建通用的MQTT接口:从理论到实践
2683 2
|
Python
Python中continue和break的区别
Python的`continue`和`break`关键字用于控制循环流程。`continue`跳过当前迭代的剩余代码,进入下一次循环,常用于忽略某些特定迭代。而`break`则终止当前循环,直接退出循环体。两者都只能在循环中使用,选择使用哪个取决于具体需求,以实现更简洁高效的代码。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循环流程。
890 0
|
前端开发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连接
项目重构,从零开始搭建一套新的后台管理系统(后端版)
项目重构,从零开始搭建一套新的后台管理系统(后端版)
621 0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Kafka
超硬核,基于mmap和零拷贝实现高效的内存共享(上)
超硬核,基于mmap和零拷贝实现高效的内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