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决策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持可观测的开源框架(比如 OpenTracing、OpenTelemetry),并规范上下文的可观测数据规范(例如方法名、用户信息、地理位置、请求参数等),规划这些可观测数据在哪些服务和技术组件中传播,利用日志和 tracing 信息中的 span id/trace id,确保进行分布式链路分析时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快速关联分析。
由于建立可观测性的主要目标是对服务 SLO(Service Level Objective)进行度量,从而优化 SLA,因此架构设计上需要为各个组件定义清晰的 SLO,包括并发度、耗时、可用时长、容量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阿里云拥有国内全面的云原生产品技术以及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通过全面容器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 Serverless 化三大范式,助力制造业企业高效上云,实现系统稳定、应用敏捷智能。拥抱云原生,让创新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