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可观测架构?

如何选择可观测架构?

image.png

展开
收起
Pony马 2021-01-14 18:56:16 752 分享 版权
1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
  • 架构决策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持可观测的开源框架(比如 OpenTracing、OpenTelemetry),并规范上下文的可观测数据规范(例如方法名、用户信息、地理位置、请求参数等),规划这些可观测数据在哪些服务和技术组件中传播,利用日志和 tracing 信息中的 span id/trace id,确保进行分布式链路分析时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快速关联分析。

    由于建立可观测性的主要目标是对服务 SLO(Service Level Objective)进行度量,从而优化 SLA,因此架构设计上需要为各个组件定义清晰的 SLO,包括并发度、耗时、可用时长、容量等。

    2021-01-14 18:56:29
    赞同 展开评论
问答地址:

阿里云拥有国内全面的云原生产品技术以及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通过全面容器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 Serverless 化三大范式,助力制造业企业高效上云,实现系统稳定、应用敏捷智能。拥抱云原生,让创新无处不在。

收录在圈子:
+ 订阅
阿里云 云原生应用平台 肩负阿里巴巴集团基础设施云化以及核心技术互联网化的重要职责,致力于打造稳定、标准、先进的云原生产品,成为云原生时代的引领者,推动行业全面想云原生的技术升级,成为阿里云新增长引擎。商业化产品包括容器、云原生中间件、函数计算等。
还有其他疑问?
咨询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