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维度体系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简介: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趋势成为必然,多能协同的发展对于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由多种电源形式联接而成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能源互联网的体系发展思路,以目前主流的互联网维度体系应用于能源互联网发展中,以互联网思维定义能源互联网中互动密切的源网荷储四个环节中的个体位置。

0 前言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趋势成为必然,多能协同的发展对于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由多种电源形式联接而成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以全新的互联网体系化发展视角来分析能源互联网的体系发展思路可以使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有成熟而全局化的参照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总结并将目前主流的互联网维度体系应用于能源互联网发展中并以互联网思维定义能源互联网中互动密切的源网荷储四个环节中的个体位置,同时分析了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体系在个别维度上的差异。

1 互联网维度体系

互联网行业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业态最丰富、产品迭代速度最快的行业,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残酷的行业。巨大的竞争使得只有从消费侧角度出发解决用户在传统模式下感觉不便利的问题并且把产品做得最出色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由于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并且随外界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提高,因此从消费侧出发意味着互联网公司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着如何让产品和服务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存活下来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逐渐总结出一套相比传统行业非常独特的体系,在这种体系之下,各类业务即并行发展互不干扰,相互之间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即时连接捆绑对外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了1+1>2的作用。当各类型业务种类足够多的时候,就能够使自身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生态链中的各类服务相互穿插使服务的种类通过排列组合衍生出各种变化,避免用户因为需求的改变而导致自身响应困难最终导致用户改用其他公司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目前社会上正在对于这套独特的体系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为系统化的理论,称之为“点线面体”体系如图1-1所示,同时也代表了互联网模式典型的维度化思维特征,需要将这套体系拆分成点、线、面和体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image.png

图1-1 互联网维度体系示意图

1.1 点

点的定义是体系内的角色,指的是每个用户和每种服务,是整个生态体系内的最小组成单位。互联网体系的点的显著特点是同时包括了供给侧和消费侧两边的所有个体,核心思想上是认为供给侧的服务是因消费侧的需求而存在,体现了从用户需求出发的理念。
将每个用户定义成点意味着点的分布极其广泛,并且用户作为点在体系内的位置也不固定,比如用户能够按照地域来进行区分、性别进行区分、职业进行区分也可以按照年龄段来进行区分,不同的社会角色使同一用户在使用不同的服务时表现出的需求不同,加上单个用户的同样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化和提升,造成用户点在体系内的位置时刻在变但是从大数上来看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服务的点的分布方式就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种类来划分。由于用户点分布的分散性造成用户点的数量必然远远多于服务点,因此一个服务点会和大量甚至海量的用户点连接,典型的如支付宝和微信。服务少用户多使企业在开发服务时面临两种选择,改变产品迎合用户需求或开发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这种情况造成现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服务都是以点阵的表现形式对外展现,用户从产品中挑选满足自己需求的进行使用,企业从后台可以判断自己各类服务被用户使用的密度来决定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达到了完善或开发的目的。

1.2 线

线的作用是使点和点互相间产生联系,其定义也包含多种情况,如用户使用服务的过程、服务获取用户数据的过程、用户和用户通过服务产生关系的过程和单一服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而需要体系内其他服务一起产生叠加效果对外提供服务的过程。
没有线则点无法进行连接,从用户使用服务的过程来分析,线的坚强程度代表了用户使用服务的频繁程度,也就是单个服务对用户所创造的价值。从服务获取用户数据的过程来分析,线的坚强程度代表了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感知程度,收集的数据越多,就越能从海量的用户和难以统计的需求中归纳出规律为服务的拓展和改进提供参考。从用户和用户通过服务产生关系的过程来分析,相互沟通是人类最根本的需求也是各类技术发展的源动力,信息时代的重大意义在于使沟通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和提高人类个体的在线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线的坚强程度代表了服务能否为人的相互沟通和群体沟通提供可靠的保障,这条线越为坚强,则用户对于服务的依赖就越为紧密。
最后从服务之间的线进行分析,线的坚强程度代表各类服务间能够做到相互整合的程度,因为不同企业间的服务因为需要维持自身用户不流失往往相互间存在壁垒,因此在企业单个服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经常只能靠自身体系内的其他服务来补充,如果服务之间整合得好则既能各自独立发展也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连接,除相互补充外最好的效果是产生叠加效应。典型的足够坚强的线如淘宝和支付宝,两种服务各自独立发展但是能在用户交易过程中相互叠加,使交易过程足够安全可靠。

1.3 面

两点就能形成一条线,两条线以上就能够构成平面,平台就此形成。平台的不断形成也代表了各类互联网巨头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核心就是点和线的不断排列组合过程中产生的叠加效应。
比如当用户从网站购买商品时,就涉及到门户网站、移动APP、电子支付、即时通讯工具、快递服务等。即使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很难找到同一种服务能够满足用户以上所有需求,在国家大力推广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加上交易过程涉及跨国交易时,又会产生货币兑换、报关等新的需求。因此面的形成虽然起源是点和线的排列组合,使多种服务能够同时叠加作用于不同用户,同时平面一旦形成,随着平面内的各个点的互动的频繁性上升和业务线的愈发坚强,也能够倒过来促进平面的稳固,使单一平台上的用户对平台上的各类服务产生极强的依赖性,毕竟数十个点所构成的平面和上万个点构成的平面不管在服务组合的多样性上还是用户的依赖性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犹如用户点因为社会角色时时变化的关系造成需求分布很不规律一样,平面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能够跟随用户需求随时改变,当某个平面中的一系列服务即使通过组合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这个平面就随之瓦解并通过引入新的服务或新的组合的方式结合用户形成另一个平面。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跟随用户需求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过程中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到每个服务点的功能为每个用户点产生足够多的价值。用户也会对自己的需求不断能被满足而对企业有极强的信任感、期望感和依赖感。

1.4 体

从点到连接点的线,到点和线构成的面,整个生态体系的维度不断的上升直至通过各个平面而形成了整个体系。这个体系时时在变化,但是变化的根源始终围绕着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个唯一不变的核心。完整的生态链也正式形成,在这个立体的体系内同样一个服务点可能根据用户需求和其他服务组合而同时隶属于多个不同的平面。而滚动的变化也为用户点根据社会角色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平面,融入这个平面以让平面中的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
随着用户的变多、服务的变多和技术的发展,体系中的点将会越来越多,而点的越来越多使服务能够产生更多的组合方式,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和提高用户的依赖性,这种积极的变化通过用户的传播又会为体系增加更多的用户点。最终使整个生态链体系形成一种健康而积极的滚动状态。
1.5 互联网维度体系的优势
“点线面体”维度体系在应对外界包括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挑战时能够带来巨大的优势。
人类的需求在随着技术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而愈发复杂而多变,维度体系将用户和需求作为体系内的点来考虑,其变化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而滚动变化,当有新的需求产生时,通过发展对应的服务点并在服务和用户间建立坚强的业务线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平面的形成造成了服务的提供从单一化向集群化发展,变响应用户为拥抱和围绕用户,不同平面代表着不同的服务组合,最大程度向着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理想目标推进。
在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时,各个平面通过强而有力的连接线支持局部各个点的对抗,当对手开拓同领域的业务来争夺用户时,这些业务往往来自于某个点,至多是形成某个领域的服务平面,这时如果生态链体系足够丰富,就可以以自身的整个体系来对抗对手的某业务面或服务点,形成降维攻击模式,在体系内的各类服务间通过组合乃至整合互相支撑和依靠,以整体的优势来对抗对手某领域的攻击和优势,即使对手在某个领域即某个点或平面上占有优势,用户也会因为已经对整个体系形成信任和依赖而不愿意转投他处。

2 互联网维度体系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能源互联网是未来的大趋势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由于电网和互联网在形式上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并且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资产,如何来利用坚强的网架形成更多的价值服务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和推进的问题。以点线面体的维度理论来分析能源互联网的结构,特别是结合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协同,能够充分的挖掘坚强电网已经具有的优势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发展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增值服务。应用后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如图2-1所示:
image.png

图2-1 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示意图

2.1 能源互联网中的“点”

按照互联网维度体系来分析能源互联网中的“点”,点的组成由以下几类组成:
(1)电源侧的点:由各类发电厂包括燃煤发电厂、燃机发电厂、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站、水电站等,甚至包括用户经过批准在自己住所建设的光伏发电设施。但凡是将其他能源形式转变为电能的设施都可以被归入电源侧的点。
(2)电网侧的点:由于电源侧提供的电能大部分无法直接送至用户处,需要通过电网的基础设施进行升压、降压、换流等步骤,因此各类的电网侧单位如变电站、换流站等构成了电网侧的点。
(3)负荷侧的点:负荷侧的点主要由各类消纳和使用电力的用户构成,虽然定义最为简单但其实最为不可控。用户又能分成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这种流动的负荷也是电网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因此负荷侧的点主要是获取其他点为其提供的电力生产和输送服务。
(4)储能侧的点:储能这种点最为特殊,因为其独特的作用时而作为负荷时而作为电源,对于未来的电网结构来说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总体来说储能作为点的作用还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虽然这种服务不太容易很明显的察觉出来。
以上根据源网荷储的定义和其在电力系统的位置来分类了4种点的表现形式,其实随着电力交易形式的复杂化,从其他角度来进行分类,4个种类显然偏少,但是以源网荷储来分类有个好处就是只要在整个电力系统内,即使点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仍然不会偏离这4种作用中的一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据产生的作用来进行分类是比较合适的。

2.2 能源互联网中的“线”

对于能源互联网来说,线的定义自然就是网架,电网网架越坚强则提供的电力供应和输送服务就越为可靠,用户就会对电网公司充满信任和依赖。由于互联网体系中的线主要指的是业务线,表现出的连接形式是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流的连接,因此这个特点上和能源互联网特别是坚强智能电网有差异,因为电力是一次能源,是大部分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因此相比数据流和信息流,其输送过程中所要求的连贯性和可靠性更强。
根据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维度体系,线的任务为连接包括源网荷储4种类别的各个点,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多能协同的不断发展,线所连接起来的点越来越多即源和荷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变多,因此作为命脉的电网的坚强程度就直接关系到体系内各个点能否相互沟通即电力能否被可靠的生产和输送。
按照上一节中对于点的分类,连接起电源点和电网点的线在电力系统中称为主网架,那配网这类线的作用就是连接起系统中的各类负荷点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随着储能电站的不断建成,配网的坚强程度和灵活程度也会不断增强以应对负荷点的多变,并在负荷因需求改变而发生波动时起到削峰填谷作用减轻主网架的压力,是典型的通过增加局部灵活弹性降低系统压力的架构方式。
主网架和配网两条线各自独立却又紧密融合,核心目标就是使整个电力系统即能统一运作而又不失灵活,使能源互联网为未来复杂的电力交易方式和多变的用能特征做好基础设施准备,防止因电源结构变化和负荷种类变多而缺少积极主动的应对手段。

2.3 能源互联网中的“面”

相比互联网维度体系,能源互联网的点和线的地位更为重要,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互联网维度体系中,点和线的不断变化和连接非常频繁并在这个基础上以提供服务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个平面,但是对于能源互联网来说,点和线虽然有变化但是绝不能发生无序变化的情况。
电网最主要的任务是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考虑如何发展新型业务和增值服务。因此能源互联网的面的作用应该是基于调度和运行,拓展自身平面的出发点是能够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多能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及时感知电网的趋势变化并提前预判调整运行方式来消除因平面内源网荷储各类点的变化对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建设能够同时考虑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消费侧需求的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使针对可再生能源接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源网荷储联动、多能协同互补等各个生产平面和业务平面相互叠加产生积极作用,变坚强网架为坚强电网进而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使网架拥有健壮的骨骼的基础上更有了聪明灵活的大脑而越发坚强。

2.4 能源互联网中的“体”

能源互联网最终必然是一个体系化的展现,网内的能源结构有传统燃煤火电机组、水电机组、核电机组、燃机机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站等,结合电网为受端电网还是送端电网的特点包含大量的区外来电和向区外送电,如不以体系化进行建设则势必在多种能源结构并行接入和多能协同运行的发展上产生瓶颈。
从业务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电力交易、客户端APP、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等多个面向用户的平台逐步形成后,因为从个体角度都是独立发展对外提供服务,看似互相之间联系并不大,其实根源上都是能源互联网建成之后以电网坚强网架为核心基础设施保障下提供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增值服务。
因此从业务平台不断形成的趋势判断也需要形成体系化思维模式来统筹发展业务平面,使各个看似独立的业务平面除了独立发展外能够相互之间协调互补,发挥叠加效应,变独立提供服务为整合为一个体系并集群化的对外拓展延伸。

3 总结

能源互联网的体系建设应该分为两部分,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在技术体系发展上的考虑与互联网有所不同,集中于网架的发展和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以体系化的思维提前布局包括主网架、配网、变电站和储能电站建设,形成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链,为提供包括电力输送在内的各类服务做好保障。在业务体系发展上,充分考虑消费侧的变化和用能结构的变化,外部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需求,结合国家政策方向及电网公司的规范要求,探索在有了坚强网架保障的前提下如何顺应外部需求发展形势来开拓各类增值服务,使电力供应服务可靠并且安全而灵活,使用户觉得获取电能并在消费电力方面更为便利和便捷,整个体系紧密围绕用户和拥抱用户,用户时时需要电力服务但几乎忘记了自己本身已经成为了能源互联网组成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被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 钟华.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42-43.
[2] 曾鸣.智能商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第三部分10.

目录
相关文章
|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人
浙江信访,从统一到智能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在今天互联网环境下,信访工作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和焦虑社会的“减压阀”,浙江省信访局的互联网转型,目标是建成覆盖全省的设施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高效的统一平台,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作为依托,实现智能化迭代,真正利用技术实现重点在政务、核心在服务,关键在便民,确立了全国信访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
1970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