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中的电导率极大现象

简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峰与王超合作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三维石墨烯泡沫的导电性能,并在该体系中发现了电导率极大现象。

在传统泡沫材料中,电学性能通常不是最关键的性能。但是,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则截然不同,电学性能对于该材料在功能器件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事实上,合成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继承单层石墨烯卓越的电学性能。尽管实验上一直尝试研究甚至改进石墨烯泡沫材料的电学性能,但理论研究的缺乏制约了该方向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尴尬局面主要源于石墨烯泡沫材料的复杂性,如石墨烯薄片的多重自由度(层数、尺寸)以及该问题的多尺度特性(涉及到电子德布罗意波长、石墨烯薄片尺度、石墨烯薄片相互接触的特征尺度)。

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峰与王超合作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三维石墨烯泡沫的导电性能,并在该体系中发现了电导率极大现象。在该理论框架中,导电过程被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即最底层,利用介观输运理论结合紧束缚模型研究石墨烯薄片间的电导。第二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的网状结构,并提取平均接触面积、平均接触点密度等几何特征。结合这两方面信息即可理论计算石墨烯泡沫材料的电导及电导率。该研究发现石墨烯泡沫材料存在电导率极大现象(即随石墨烯薄片层数的增加,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并进一步揭示了该现象的物理机制。

众所周知,在传统泡沫材料中,存在一个优化泡沫密度使热绝缘能力达到最强,这源于固体中热传导与热辐射之间的竞争。而该研究首次在理论上提出存在一个优化层数使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电导率达到最大,并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工作为优化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的导电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将促进该材料在功能器件方面的应用。

进一步,该研究还分析了变形下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循环加载下,电阻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伴随有滞回环的出现,这与实验观测定性一致。由于大变形是泡沫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研究大变形下石墨烯泡沫材料的导电性能对于应变传感、应变调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结果发表在Small上(F. Liu, C. Wang, Q. Tang, Conductivity Maximum in 3D Graphene Foams,Small 2018, 1801458)。该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B类先导项目的支持。

image

*

图1.理论框架
(a)第一级:研究石墨烯薄片间的电导
(b)第二级:提取平均接触面积、平均接触点密度等几何特征
(c)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存在电导率极大现象。

*

image

*

图2. 外载作用下,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的电阻变化规律
(a)不同应变下,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的结构演化
(b)电阻随应变的变化
(c)循环加载下电阻的变化
(d)第七次循环加载下电阻随应变的变化。

*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7-31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中科院之声”,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中科院之声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Genesis: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 20 多所研究机构开源生成式物理引擎,能够模拟各种材料、物体和物理运动现象
Genesis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20多所研究机构开源的生成式物理引擎,能够模拟世界万物,具有高度的物理准确性和快速的模拟速度,适用于机器人仿真、游戏开发、电影特效制作等多个领域。
150 21
Genesis: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 20 多所研究机构开源生成式物理引擎,能够模拟各种材料、物体和物理运动现象
|
4月前
|
传感器 智能硬件
石墨烯革命:超材料的无限潜力
【10月更文挑战第11天】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材料,正在改变我们对科技和未来的认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拓展,石墨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墨烯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超材料带来的无限潜力。
基于纳什谈判理论的风–光–氢多主体能源系统合作运行方法(含matlab代码)
基于纳什谈判理论的风–光–氢多主体能源系统合作运行方法(含matlab代码)
|
算法
基于纳什谈判理论的风–光–氢多主体能源系统合作运行方法(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纳什谈判理论的风–光–氢多主体能源系统合作运行方法(Matlab代码实现)
124 0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编解码
元宇宙之眼!Meta机械仿生眼专利曝光,还要装在仿生人体内(2)
元宇宙之眼!Meta机械仿生眼专利曝光,还要装在仿生人体内
17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元宇宙之眼!Meta机械仿生眼专利曝光,还要装在仿生人体内(1)
元宇宙之眼!Meta机械仿生眼专利曝光,还要装在仿生人体内
188 0
|
量子技术
挑战唯物论?诺奖得主彭罗斯:意识产生可能是大脑内的「量子叠加」的结果
量子物理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解释仍然不确定。大脑由神经元组成,而神经元又由分子组成,很可能会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量子力学和神经科学能否融合成「量子意识」理论?
336 0
挑战唯物论?诺奖得主彭罗斯:意识产生可能是大脑内的「量子叠加」的结果
时隔200多天后,“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即将着陆火星表面
即使NASA已经拥有7次火星着陆经验,对待此次“洞察号”的着陆也不能掉以轻心。
471 0
现实版《三体》上演,麻省理工研究员要用激光吸引外星人来地球
虽然目前的方法和技术接触的概率很低,但未来几年的进展可能使其成为可能。
383 0
|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人
今日科技联播:火星移民新希望:深海蓝藻细菌有望制造可呼吸氧气
想知道科学家的触角延伸到了宇宙的那一角落? 想知道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何种境地?想知道中国高校在科技上又多了哪些新操作?想知道今天阿里又发生了那些大事?那么多未知劲爆的东西,你还不赶快进来看看!
14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