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在多可用区下如何构建容灾能力?
在多可用区下如何构建容灾能力?
参考回答:
构建多可用区下的容灾能力,首先需要梳理出中间件如ZooKeeper等的容灾模型,确保服务高可用。其次,需要从业务角度梳理出有状态和无状态的应用,并对有状态应用做特殊处理。最后,需要梳理流量接入和转发,通常通过DNS和负载均衡器来管理。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33789
问题二:云服务如何影响容灾能力的构建?
云服务如何影响容灾能力的构建?
参考回答:
云服务通过提供跨可用区的同城双活容灾能力,简化了容灾能力的构建。例如,SLB和DB默认具备跨可用区的容灾能力,使得企业只需关注自身应用的容灾架构即可。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33790
问题三:为什么跨可用区的服务调用会增加RT?
为什么跨可用区的服务调用会增加RT?
参考回答:
跨可用区的服务调用会增加RT,因为服务之间的通信不再是一个机房级别的局域网,而是跨越了不同的物理位置,导致通信时延增加。此外,数据包大小、系统配置与负载等因素也会影响RT。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33792
问题四:如何减少跨可用区流量带来的影响?
如何减少跨可用区流量带来的影响?
参考回答:
可以采取可用区内流量闭环的策略。在微服务场景中,可以在服务提供方注册服务时将可用区信息带入注册中心,同时在服务请求方发送调用请求时,根据可用区信息做精准的路由。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33793
问题五:为什么业务会涌向多可用区的架构?
为什么业务会涌向多可用区的架构?
参考回答:
业务涌向多可用区架构的一个原因是,当一个可用区内的资源出现紧缺时,比如全民大促的场景(6.18,双11等),可以通过其他可用区的资源补充,以满足业务需求。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