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务侧视角如何度量研发效能

简介: 从业务侧视角如何度量研发效能

关于研发效能是否可以度量这个问题,业界有两钟对立的观点,一派是以现代管理学之父 Peter Drucker 的理论为依据,主张研发效能是能够度量的;另一派是以世界级软件开发大师 Martin Fowler 为代表,主张研发效能不可度量的。那么在老猿看来在一定范围内研发效能是可以度量的,比较直观可操作的是可以从业务侧视角几个维度来度量研发效能。详见下面阐述。

22.jpg

一.持续快速发布速率体现交付业务价值的速度

也就是敏捷开发的核心主张,主要有两个度量指标,分别是:

1.1发布频率,即是单位时间内有效发布次数。比如每周或每两周发布一次,这个发布频率取决于业务特性和开发团队的工程能力,当然体现研发团队对交付业务价值的响应的流动速度。

1.2发布前置时间,也就是从代码提交到功能上线花费的时间,它体现了开发团队发布能力。如果发布前置时间开销很大,发布频率是提不上来的。比如一个老旧系统,历史包袱多,每次发布前都提心吊胆,必须360度测试验证后才敢发布,这样的系统发布频率肯定很难提上去的。

二.需求响应周期。这个周期包含两个度量指标,分别是:

1.1交付周期时间,即是从确认产品提出的需求开始到需求上线所经历的平均时长。它反映研发团队对业务问题或业务机会的响应速度;

1.2开发周期时间,即是从开发团队理解需求开始到上线所经历的平均时长。它反映技术团队的响应能力。一般开发周期大于交付周期,开发周期跟交付周期时间差越短响应速度越快。

    三.交付吞吐率,即是单位时间内完成交付需求的数量。

这个好理解,比如每两周发布一个版本,每个版本完成的需求数目多少体现交付吞吐率。这个有争议的点是如何拆解需求才是合理的,一般1-2人天完成的需求颗粒度拆解比较合适,这个指标更多强调单个团队的需求吞吐率变化、趋势和问题。

四.交付质量,即是交付后软件运行服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同样也包含两个度量指标:1.软件发布上线后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故障次数;2.单位时间内整体故障平均解决恢复时长。如每年发生P0级的故障次数及其平均解决恢复时间。这两个指标决定了交付价值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然这个维度指标需要整个产研团队共同来支撑保证,不只是开发团队能做到的,开发只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以上研发效能度量指标可以在管理研发团队运用,同时跟业务方沟通协商达成双方认可的交付模式,体现研发效能输出有效方式。因为需求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业务、产品和研发都要共同关注价值,不然内耗扯皮是永远也扯不完的。


文/老猿,写代码写诗写职场的程序猿大叔,倾力原创简单实用的硬干货,转载此文请联系老猿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研发视角:一个需求应该怎么拆解与实现?
本文介绍了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接到需求后应考虑的两个核心问题: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文章强调了解析需求时的共性问题,包括关注UI组件数量、数据来源、数据与UI的关联、用户行为响应、用户行为采集以及发布后的运维和监控。作者通过实例和抽象层次图说明了如何拆解和实现这些关注点,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开发和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需求。
|
2月前
|
测试技术
研发效能度量指标的陷阱思考
研发效能度量指标的陷阱思考
59 0
|
架构师 微服务
【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师要知道的业务能力热图
【业务架构】业务架构师要知道的业务能力热图
|
架构师 微服务
「业务架构」业务能力的热图是什么,有啥用?
「业务架构」业务能力的热图是什么,有啥用?
|
Cloud Native 前端开发 IDE
「技术人生」第10篇:如何做研发效能提升(即指标体系建设过程回顾)
本文作者将给大家提供一些简单的容易实操的方法,能够让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效能的提升,如何提升个人的效能,如何提升团队的效能。
1442 2
「技术人生」第10篇:如何做研发效能提升(即指标体系建设过程回顾)
|
数据可视化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度量平台落地实践
度量平台落地实践
231 0
度量平台落地实践
|
新零售 运维 监控
研发效能的度量| 学习笔记
快速学习研发效能的度量
703 0
研发效能的度量| 学习笔记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测试技术
需求持续、快速地流动和交付| 学习笔记
快速学习需求持续、快速地流动和交付
145 0
需求持续、快速地流动和交付| 学习笔记
《研发效能提升36计-敏捷协作篇:设定北极星指标,数据驱动效能改进》电子版地址
研发效能提升36计-敏捷协作篇:设定北极星指标,数据驱动效能改进
143 0
《研发效能提升36计-敏捷协作篇:设定北极星指标,数据驱动效能改进》电子版地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