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1]
原文链接为:冒泡排序_百度百科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1]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1]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1]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1]
上面的思想就是冒泡排序的精华所在!对于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数组,比如:对一个整型数组进行排序,将乱序排为升序!整型数组为:arr[]={2,1,3,7,5,9,6,8,0,4}; 排序后的升序为:arr[]={0,1,2,3,4,5,6,7,8,9};
下面请看笔者思路:
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出来,一趟冒泡排序确定一个数!因此有n个数,我们就需要进行n-1趟冒泡排序(最后一趟就没有必要进行,因为在最后一趟时候,就已经没有需要比较的数字了!!所以,可以进行n-1趟冒泡排序!
但是对于冒泡排序看着虽然很简单,其实写起来,只要注意一下那几个简短的代码,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冒泡排序有一个缺陷:只能进行一种类型的排序,不能排列多种类型!!!若有想法者:请参考:qsort(C语言标准库提供的排序函数)可以实现对多种数组:(浮点型,字符型,……)实现排序!!但思想是按照快速排序的想法而来,在此,笔者就不做过多的关于sqort函数的讲述!!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来回到冒泡排序的代码上面!下面请欣赏笔者的对于用整型数组实现冒泡排序!!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 {//缺陷:int arr[] 只能排序整型数组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趟数 { int j = 0; for (j = 0; j < sz - 1 - i; j++)//一趟冒泡排序的过程!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void print(int arr[], 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int main() { //冒泡排序 //对整型数组进行排序——排序为升序! int arr[] = { 2,1,3,7,5,9,6,8,0,4 }; //乱序的整型数组!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计算出数组有几个元素 bubble_sort(arr, sz); print(arr, sz);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就是在于bubble_sort函数部分:下面笔者就这一部分代码进行简单讲解: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 {//缺陷:int arr[] 只能排序整型数组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趟数 { int j = 0; for (j = 0; j < sz - 1 - i; j++)//一趟冒泡排序的过程!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首先:1.对于n个数字,我们需要进行n-1趟冒泡排序,毕竟最后一趟冒泡排序,因为没有数字比较,所以也就不用进行了!!2.每次的冒泡排序都会有一个沉底的部分,这个沉底的就是确定下来的值!不用再参与比较大小,所以每次都会进行-1运算,但是随着趟数 i 的增加,细心的你,不知道是否能够发现趟数 i 与每次冒泡排序执行 j 过程之间的关系呢???每次比较的都是arr[j]与arr[j+1],而且这样写,也不用害拍数组越界!毕竟第一次时候,j=sz-1-0=sz-1,所以此时的arr[j+1]恰好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代码的运行结果为:
当然,对于数组arr[]读者也可以进行键盘输入,这个可以实现对多组数组进行排序,但是笔者在此就不做过多的更改,因为,太简单了!!!
对于该冒泡排序的思想,笔者已将用代码来进行讲解完毕,如果读者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想法,请及时对笔者进行私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