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让上报人更加准确、快捷地将不良事件内容报告给相关管理人员;使管理者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深入分析与学习,寻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完善系统结构和运作,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一种管理工具。
核心功能模块
全流程闭环管理
上报流程:支持在线/移动端快速填报,涵盖事件描述、分类(医疗/护理/药品/院感等)、严重等级(ⅠⅣ级)。
智能流转:自动分配至归口部门(如质控科、医务处),实现跨部门协同处理,7日内反馈整改意见。
PDCA循环:从原因分析(RCA工具、鱼骨图)→整改措施→效果追踪→案例归档,形成持续改进闭环。
多维度分析工具
根因分析:内置RCA模板,关联“人、机、料、法、环”因素生成可视化图表。
统计预警:自动生成科室事件排行、类型分布、趋势对比报表,支持自定义导出。
风险预测:对接HIS系统实时调取患者数据,识别高频风险点(如外科手术并发症、儿科跌倒)。
灵活配置与扩展
事件类型自定义:预设10大类(如医疗、护理、药品不良事件)37小类模板,支持医院按需增删。
流程自定义:根据不同事件类型设定专属审批路径,适配多院区管理需求。
什么是RCA根本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分析,又称之为根因分析,是指运用发现问题的各种方法、工具和技术组合,来确定引发工作表现差异的基本要素或因果要素,并通过过程改进来消除问题的影响,防止问题再发生的方法。
利用RCA(根本原因分析)工具进行问题溯源时,需遵循系统性流程并结合适用工具,以下为具体实施步骤及关键方法:
一、RCA核心方法与工具
1、5Why分析法(连续追问法)
操作流程:针对问题连续追问5次“为什么”,逐层深挖至根本原因。
适用场景:简单问题快速定位,如客服响应错误。
案例:设备频繁故障→润滑不足→自动注油系统失效→传感器损坏→未定期维护(根本原因)。
2、鱼骨图(因果图)
维度分解:从“人、机、料、法、环”5大维度罗列潜在原因,可视化关联性。
关键应用:复杂问题多因素分析,如医疗投诉中的沟通、制度、技术缺陷。
3、故障树分析(FTA)
逻辑推导:从顶层事件向下逐级拆分子事件,构建故障逻辑链。
优势:适合技术系统故障(如核电设备停机),精准定位组件失效路径。
4、帕累托法则(80/20原则)
聚焦关键:识别导致80%问题的20%核心原因,优先解决高效环节。
5、AI辅助工具(如RCACopilot)
自动化分析:大语言模型自动关联日志、指标、追踪数据,生成根因假设。
二、RCA标准实施流程
按F.O.C.U.S框架分步推进:
1、定义问题(Focus)
明确问题现象、时间、地点及影响范围(如“住院患者跌倒率同比上升30%”)。
2、收集数据(Organize)
整合日志、监控指标、人员访谈记录等证据,确保全面性(如医疗投诉需调取病历、沟通记录)。
3、列举原因(Create)
团队头脑风暴罗列所有可能原因,使用鱼骨图归类。
4、系统分析(Understand)
区分近端原因(直接诱因)与根本原因(深层系统漏洞):
检验标准:若原因消除后问题仍可能复发,则为近端原因。
5、制定对策(Solve)
针对根本原因设计措施,如:
流程类: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减少医疗信息传递失误)。
技术类:为担架加装约束带(预防患者坠落)。
6、验证与标准化
跟踪措施效果并固化制度,如修订操作规范、增设培训模块。
三、应用案例与关键技巧
1、典型场景分析
医疗投诉处理:
近端原因:医护人员沟通态度差
→ 根本原因:缺乏标准化沟通流程及考核机制。
IT系统故障:
近端原因:数据库查询慢
→ 根本原因:索引失效+运维巡检缺失。
2、避坑指南
避免归咎个人:聚焦系统缺陷(如“流程未要求核对”而非“护士疏忽”)。
多维度验证:结合数据和专家判断,防止分析偏差(如对比故障前后的系统变更)。
️控制分析深度:5Why通常35层即可触及根本原因,过度分析导致效率降低。
总结:成功要素
工具选择:简单问题用5Why,多维度问题用鱼骨图,技术故障用FTA。
团队协作:包含一线人员、技术专家及管理者,确保视角全面。
持续迭代:通过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优化措施,如某医院跌倒率改进后降幅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