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线程有哪几种方式?
创建线程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继承Thread类、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Callable接口。
通过继承Thread类来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步骤如下:
-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并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
- 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1.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2. @Override 3. public void run() { 4. // 线程执行的代码 5. } 6. } 7. 8. MyThread t = new MyThread(); 9. t.start(); // 启动线程
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来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步骤如下:
- 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
- 创建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将其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Thread对象为线程对象。
-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1.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2. @Override 3. public void run() { 4. // 线程执行的代码 5. } 6. } 7. 8. MyRunnable r = new MyRunnable(); 9. Thread t = new Thread(r); 10. t.start(); // 启动线程
通过实现Callable接口来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步骤如下:
- 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且该call()方法有返回值。然后再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
- 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 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
- 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1.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2.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3.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4. 5. publ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6. @Override 7.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8. int sum = 0; 9. for (int i = 1; i <= 100; i++) { 10. sum += i; 11. } 12. return sum; 13. } 14. } 15. 16. public class Main { 1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8. MyCallable my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19. FutureTask<Integer> task = new FutureTask<>(myCallable); 20. new Thread(task).start(); 21. try { 22. Integer result = task.get(); 23. System.out.println("计算结果为:" + result); 24.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25. e.printStackTrace(); 26.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27. e.printStackTrace(); 28. } 29. } 30. }
如何实现线程同步?
Java中的线程同步主要有以上四种方式:synchronized 关键字、ReentrantLock 类、CountDownLatch 类、Semaphore 类
1.synchronized 关键字
/ˈsɪŋkrənaɪzd/ 翻译:同步的
synchronized 是Java中最基本的线程同步方式,可以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修饰方法或者代码块。当一个线程进入一个 synchronized 代码块或方法时,它会尝试获取锁,如果该锁已经被其他线程持有,则该线程会被阻塞等待锁的释放,直到获取到锁才能执行代码。
2.ReentrantLock 类
翻译:重入锁
ReentrantLock 是Java中的一个锁类,它提供了更丰富的锁控制机制,可以替代 synchronized 关键字。ReentrantLock 可以重复进入、可中断、可设置超时时间、可设置公平性等,使用 ReentrantLock 需要手动获取锁和释放锁。
3.CountDownLatch 类
翻译:倒数锁存器
CountDownLatch 是Java中的一个同步工具类,可以用来控制线程等待。CountDownLatch 维护一个计数器,当计数器的值变为0时,所有等待该计数器的线程将被唤醒。可以通过 CountDownLatch 来实现线程之间的协调和同步。
4.Semaphore 类
翻译:信号
Semaphore 是Java中的一个同步工具类,可以用来控制同时访问某个资源的线程个数。Semaphore 维护一个许可证,可以设置允许同时访问该资源的线程个数,当许可证已经全部分配完毕时,后续的线程将会被阻塞等待,直到有其他线程释放许可证。
介绍一下线程的生命周期
在线程的生命周期中,它要经过新建(New)、就绪(Ready)、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和死亡(Dead)5种状态。
1.当程序使用new关键字创建了一个线程之后,该线程就处于新建状态,此时它和其他的Java对象一样,仅仅由Java虚拟机为其分配内存,并初始化其成员变量的值
2.当线程对象调用了start()方法之后,该线程处于就绪状态,Java虚拟机会为其创建方法调用栈和程序计数器,处于这个状态中的线程并没有开始运行,只是表示该线程可以运行了
3.如果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得了CPU,开始执行run()方法的线程执行体,则该线程处于运行状态
4.当一个线程开始运行后,它不可能一直处于运行状态,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被中断,目的是使其他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如果线程被中断的话,则进入阻塞状态。
5.线程会以如下三种方式结束,结束后就处于死亡状态:
- run()或call()方法执行完成,线程正常结束。
- 线程抛出一个未捕获的Exception或Error
- 直接调用该线程的stop()方法来结束该线程
run()和start()有什么区别?
run()方法被称为线程执行体,它的方法体代表了线程需要完成的任务,而start()方法用来启动线程。
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时,系统会把该run()方法当成线程执行体来处理。但如果直接调用线程对象的run()方法,则run()方法立即就会被执行,而且在run()方法返回之前其他线程无法并发执行。也就是说,如果直接调用线程对象的run()方法,系统把线程对象当成一个普通对象,而run()方法也是一个普通方法,而不是线程执行体。
说一说Java多线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1.wait()、notify()、notifyAll()
wait()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释放对象锁并进入阻塞状态。notify()方法用于唤醒一个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其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notifyAll()用于唤醒所有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它们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
2.await()、signal()、signalAll()
await()/signal()/signalAll() 与 wait()/notify()/notifyAll()有着对应关系,功能相似
3.BlockingQueue
程序的两个线程通过交替向BlockingQueue中放入元素、取出元素,即可很好地控制线程的通信。线程之间需要通信,最经典的场景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而BlockingQueue就是针对该模型提供的解决方案。
如何实现子线程先执行,主线程再执行?
要实现子线程先执行,主线程再执行,可以使用Java中的join()方法。join()方法可以等待线程执行完毕,然后再继续执行当前线程。如果在主线程中调用子线程的join()方法,主线程就会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毕,然后再执行自己的代码。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join()方法实现子线程先执行,主线程再执行的效果:
1. public class ThreadExample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3.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4.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开始执行"); 5. try { 6. Thread.sleep(2000); 7.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8. e.printStackTrace(); 9. } 10.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执行完毕"); 11. }); 12. 13. t1.start(); 14. t1.join(); 15. 16.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开始执行"); 17.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执行完毕"); 18. } 19. }
说一下乐观锁和悲观锁
悲观锁: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阻塞直到它拿到锁。Java中悲观锁是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或Lock接口来实现的。
乐观锁:顾名思义,就是很乐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
说一说synchronized与Lock的区别
- synchronized是Java关键字,在JVM层面实现加锁和解锁;Lock是一个接口,在代码层面实现加锁和解锁。
- synchronized可以用在代码块上、方法上;Lock只能写在代码里。
- synchronized在代码执行完或出现异常时自动释放锁;Lock不会自动释放锁,需要在finally中显示释放锁。
- synchronized会导致线程拿不到锁一直等待;Lock可以设置获取锁失败的超时时间。
- synchronized无法得知是否获取锁成功;Lock则可以通过tryLock得知加锁是否成功。
- synchronized锁可重入、不可中断、非公平;Lock锁可重入、可中断、可公平/不公平,并可以细分读写锁以提高效率。
介绍一下线程池
系统启动一个新线程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它涉及与操作系统交互。在这种情形下,使用线程池可以很好地提高性能,尤其是当程序中需要创建大量生存期很短暂的线程时,更应该考虑使用线程池。
与数据库连接池类似的是,线程池在系统启动时即创建大量空闲的线程,程序将一个Runnable对象或Callable对象传给线程池,线程池就会启动一个空闲的线程来执行它们的run()或call()方法,当run()或call()方法执行结束后,该线程并不会死亡,而是再次返回线程池中成为空闲状态,等待执行下一个Runnable对象的run()或call()方法。
介绍一下线程池的工作流程
线程池都有哪些状态?
线程池一共有五种状态, 分别是:
- RUNNING :能接受新提交的任务,并且也能处理阻塞队列中的任务。
- SHUTDOWN:关闭状态,不再接受新提交的任务,但却可以继续处理阻塞队列中已保存的任务。在线程池处于 RUNNING 状态时,调用 shutdown()方法会使线程池进入到该状态。
- STOP:不能接受新任务,也不处理队列中的任务,会中断正在处理任务的线程。在线程池处于 RUNNING 或 SHUTDOWN 状态时,调用 shutdownNow() 方法会使线程池进入到该状态。
- TIDYING:如果所有的任务都已终止了,workerCount (有效线程数) 为0,线程池进入该状态后会调用 terminated() 方法进入TERMINATED 状态。
- TERMINATED:在terminated() 方法执行完后进入该状态,默认terminated()方法中什么也没有做。进入TERMINATED的条件如下:
- 线程池不是RUNNING状态;
- 线程池状态不是TIDYING状态或TERMINATED状态;
- 如果线程池状态是SHUTDOWN并且workerQueue为空;
- workerCount为0;
- 设置TIDYING状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