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云原生架构白皮书2022新版》——网易云音乐曲库研发负责人谈音视频算法的 Serverless 探索之路

本文涉及的产品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简介: 带你读《云原生架构白皮书2022新版》——网易云音乐曲库研发负责人谈音视频算法的 Serverless 探索之路

网易云音乐曲库研发负责人谈音视频算法的 Serverless 探索之路


网易云音乐最初的音视频技术大多都应用在曲库的数据处理上,基于音视频算法服务化的经验,云音乐曲库团队与音

视频算法团队一起协作,一起共建了网易云音乐音视频算法处理平台,为整个云音乐提供统一的音视频算法处理平台。

本文将分享我们如何通过 Serverless 技术去优化我们整个音视频处理平台。


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

现状:音视频技术在网易云音乐的应用情况,引入 Serverless 技术之前遇到的问题;

选型:调研 Serverless 方案时的考虑点;

落地和展望:我们进行了哪些改造,最终的落地效果和未来规划。

1、现状

作为一家以音乐为主体的公司,音视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易云音乐的众多业务场景里,为了更形象的让大家感受到,

这里列举了 5 个常见的场景:

image.png


1、默认情况下,用户听到的是我们采用音频转码算法预先转好的标准化码率的音质,但由于流量有限或自身对于音

质更高的要求,想要切换到差一些或更好的音质。


2、用户可以使用云音乐 APP 里面的听歌识曲功能去识别环境中的音乐,这背后使用到了音频指纹提取及识别技术。


3、在平台上的一些 VIP 歌曲,为了能给用户更好的试听体验,我们会做副歌检测,让试听直接定位到高潮片段,这

里用到了副歌检测算法。


4、在云音乐的 K 歌场景里,我们需要对音频的音高进行展示并辅助打分,这里我们用到了音高生成算法去完善 K

歌的基础数据。


5、为了更好的满足云音乐平台上,小语种用户的听歌体验,我们为日语、粤语等提供了音译歌词,这里用到了自动

罗马音的算法。

从上面的场景可以看到,音视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云音乐的不同场景里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我们的音视频技术做一个简单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分析理解、加工处理、创作生产,这些一部分是以端上

SDK 的方式,在端上进行处理;而更多的部分,是通过算法工程化的方式,采用后端集群部署管理,以服务的形式

提供通用的音视频能力,而这部分是我们今天分享的重点。

音视频算法的服务化部署工作中,需要了解很多相关音视频算法的特点,如部署环境、执行时间、能否支持并发处理

等,随着我们落地算法的增加,我们总结了以下规律:


1、算法的执行时间长:执行时间往往与原始音频的时长成正比,云音乐很多场景下音频、视频的时长 Range 范围

是很大的,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在执行单元的设计上,往往都采用异步化的模式。


2、音视频算法具有多语言特性:云音乐的算法包括了 C++、Python 等语言,对接环境上下文会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标准化约定及镜像交付的方式,解耦各类环境准备的工作,所以后续对于能否支持镜像

部署,会成为我们技术选型的一个重点考察。


3、弹性的诉求正在变大:云音乐平台的歌曲,从我入职时候的 500w,到现在在线超过 6000w,增量 vs 存量的

gap 越来越大,当我们快速实施一个算法时,不仅要考虑增量的接入,更要考虑存量的快速处理,所以在系统设计中,会单独把执行单元的最小粒度剥离出来,便于快速的扩容。


基于我们对工程化的理解,及音视频算法处理的特点,云音乐的音视频处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下:


对于不同音视频算法处理的共同部分,我们做了统一的设计,包括算法处理的可视化、监控、快速试用和处理数据统

计等,对于资源的分配也设计了统一可配置的管理模式,让整个系统的公共部分可以尽可能抽象并复用。


整个音视频算法处理平台最关键的,也是今天的分享重点,是执行单元的交互与设计。云音乐通过统一的对接标准、

采用镜像交付的方式,解决了很多对接和部署上的效率问题。针对资源的使用,由于我们不断有新算法、存量 / 增量

服务的存在,在上云之前,用的是内部私有云云主机申请 / 回收、内容容器化的方式。


为了更好的描述云音乐执行单元的运行流程,我们将它更细化下,如下图所示:


通过消息队列去解耦了执行单元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在执行单元内部,我们通过控制消息队列的并发度去适配不同并

发性能的算法,尽量控制执行单元的主要工作仅用于算法的计算,这样最终在系统扩容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最小粒

度的扩容。


在这个模式下,我们落地了 60 多种音视频算法,尤其是在近一年来,服务化的算法占到了一半,这些算法向云音乐

100+ 的业务场景提供了服务能力。但更复杂的算法、更多的业务场景,对我们的服务化效率、运维部署和弹性能力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上云之前,在内部已经用到了 1000 台以上不同规格的云主机及物理机。


2、选型


随着业务场景和算法复杂度的增加,虽然通过了很多方式去简化了内部业务场景、算法等的对接,但越来越多夹杂存

量、增量处理的算法,不同流量的业务场景规模,以及不同业务场景可能会复用同一类算法的,让我们在处理机器资

源的时间,远比我们在开发的时间更多。


这个也促使我们开始去考虑更多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最直接的有三个痛点。


第一个是存量和增量的差异变大,和新算法落地的增多,我们花在处理存量和增量的资源协调时间越来越多;其次是

随着算法复杂度的增高,我们在申请 / 采购机器的时候,需要关注机器的整体规格、利用率等;最后是,我们希望存

量的处理能够加快,在处理存量的时候有足够大的资源,在海量音视频数据处理时候,能够压缩存量与增量不一致的

时间。总的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有足够大规模的弹性资源,让音视频算法服务不用再多去关注机器管理。


然而,实际改造不仅仅是关注最终服务能力,还需要综合考虑投入的 ROI。具体来看:

成本:包含两方面,改造的实施成本和计算资源的成本。前者可以结合具体方案进行评估,得到所需投入的

人日,此外,改造后在未来的灵活拓展性,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点。后者可以通过云厂商官方给出的费用计

算模型,结合我们的执行数据,估算出来。我们在成本方面的选型关键是,在改造成本能够接受的情况下,

未来的 IT 成本不会大额的增加。


运行环境的支持:前面提到过,云音乐的运行环境比较多样化,是以镜像交付的方式进行部署的;团队内部

都有相对完善的 CICD 支持,这个要求未来的升级、部署事务,例如规格配置上,是否能够简化开发人员对

于机器等的关注。我们希望在改造后,不需要在此类事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关注算法执行本身。

弹性能力:除了云厂商提供的计算资源池的规模,我们还会关注弹性算力的启动速度,是否能够对固定场景

进行实例预留,以及是否提供更符合业务诉求的灵活弹性能力,以更好的支持业务的发展。


这些其实都符合 Serverless 的定义,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都不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弹性能力出众等。综合以上

的考量,我们选择了公有云函数计算的方式,它能直观的映射我们目前的计算执行过程,同时也能满足后续想尝试通

过 Schema 进行算法的编排。下面我会重点分享下引入函数计算 FC 的过程。


3、落地


我们在一周内快速试用了函数计算 FC,然而一个完整的、高可靠的架构,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因此我们的改造重

点是只把算力任务通过函数计算 FC 弹出去,系统在整体的对外输入输出上仍保持不变,并且系统拥有流量控制能力,

能够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降级到私有云进行处理,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具体的架构改造如下图所示:


云音乐的开发环境与函数计算的适配是改造的重点,我们重点针对部署、监控和混合云支持进行了改造。部署上,我

们充分应用了函数计算在 CICD 上的支持及镜像部署的支持,实现了镜像的自动化拉取;在监控设计上,一方面利

用云上的监控报警功能,另一方面把它转化为我们内部已有监控系统的参数,让整体的开发运维处理能够维持一致性,最后是从代码设计上,考虑能够兼容混合云部署的实现,最终完成了我们音视频处理平台的 Serverless 改造。


从函数计算的计费策略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三大因素在影响最终费用,内存的规格、触发计算的次数,以及公网出

流量的费用。直接从技术架构上看,大家可能更关注前两者,实际上流量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个对于我们来

讲,也是关注的一个重点。


我们根据函数计算的费用特性,在存储体系仍然使用网易私有云的情况下,在第一阶段,首先选取的是公网出流量比

较少的音视频算法。关于公网出流量比较少,我举个例子,对音频进行特征提取,如一个音频进去,提取一个 256

维的数组,获取的结果就只是一个 256 维数组,它是远远小于音频自身的流量,因此出公网的流量费用会比较少。

在引入函数计算的第一阶段,特征提取类的算法得到了 10 倍速的提升;稀疏类的算法,可以理解为日常使用率很低

的算法,在成本上得到了极大的节约。除此之外,通过函数计算的镜像缓存加速能力,优化了我们节点的启动速度,

让所有的服务拉起可以在秒级完成。这些工作,降低了算法运维处理中大量的运维成本,让我们能够更聚焦关注在算

法及业务自身。


上方右边这幅图是云音乐其中一个算法的运行示例,可以看到,我们在弹性上的变化范围是非常大的,而函数计算很

好的满足了这个诉求。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更进一步通过 Serverless 技术去解放我们在运维上的人力投入,并将从存储上进行尝试,进而

解决公网出流量的问题,让更多场景的音视频算法可以自然的实现;其次,随着算法复杂度的进一步提升,使得计算

资源上使用的更加复杂,希望通过 GPU 实例来优化计算过程;最后,在云音乐的业务场景中,实时音视频处理的场

景也越来越多,同样的,它也有明显的高峰、低谷的波动特点,我们希望沉淀更多的 Serverless 服务使用经验,最

终助力云音乐实时音视频技术的发展。


The Clou

11、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函数计算一键部署掌上游戏机
本场景介绍如何使用阿里云计算服务命令快速搭建一个掌上游戏机。
建立 Serverless 思维
本课程包括: Serverless 应用引擎的概念, 为开发者带来的实际价值, 以及让您了解常见的 Serverless 架构模式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运维 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4月更文挑战第22天】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弹性伸缩自动适应负载变化,节省成本;按需付费减少费用,适合需求波动场景;简化运维让开发者专注应用创新;快速迭代部署提升市场响应速度;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保证服务稳定性;跨平台支持增强兼容性;丰富生态加速开发进程。因此,Serverless是图像处理的理想选择。
29 1
|
1月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的优势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的优势
29 2
|
1月前
|
运维 安全 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中的优势探讨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中的优势探讨
25 1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中的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数字媒体、医学影像、安防监控还是人工智能等领域,图像处理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尤其是在应对图像处理的复杂性和高并发需求时,Serverless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正在迅速崭露头角。Serverless架构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软件架构模式,将开发者从繁琐的服务器管理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更专注于业务逻辑和算法的优化。还有就是在图像处理领域,Serverless架构的优势体现得尤为明显,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分配计算资源,实现弹性扩展,满足高并发和波动性需求,以及Serverless架构的按需付费模式也能够帮助开发者降低成
50 2
Serverless架构在图像处理中的优势
|
29天前
|
存储 算法 物联网
R-Tree算法:空间索引的高效解决方案
【5月更文挑战第17天】R-Tree是用于多维空间索引的数据结构,常用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计算机图形学。它通过分层矩形区域组织数据,支持快速查询。文章介绍了R-Tree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如地理信息存储和查询,以及Python的`rtree`库实现示例。此外,还讨论了R-Tree的优势(如空间效率和查询性能)与挑战(如实现复杂和内存消耗),以及优化和变种,如R* Tree和STR。R-Tree在机器学习、实时数据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并与其他数据结构(如kd-trees和quad-trees)进行比较。未来趋势将聚焦于优化算法、动态适应性和分布式并行计算。
37 1
|
1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分布式唯一ID解决方案-雪花算法
分布式唯一ID解决方案-雪花算法
6 0
|
13天前
|
Serverless 持续交付 测试技术
无服务器应用架构转型
【6月更文挑战第2天】Serverless架构虽新,但其软件生命周期仍遵循传统模式,需确保交付质量。
|
14天前
|
资源调度 运维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技术之无服务器技术
当这些BaaS云服务日趋完善时,无服务器技术(Serverless)因为屏蔽了服务器的各种运维复杂度,让开发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业务逻辑设计与实现,而逐渐成为云原生主流技术之一。
34 5
|
16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弹性计算 监控
【Serverless架构组成及优势适用场景】
Serverless的弹性伸缩、按需计费、无状态等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摆脱繁琐的服务器管理。它的优势在于灵活应对突发性工作负载、降低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尤其在事件驱动、微服务、后端API等场景中表现出色。虽然Serverless仍然在不断发展,但其已经在云计算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成为当今应用开发的热门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有理由期待Serverless将继续推动应用开发的创新,为我们构建更加高效、可靠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
18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开发者
云原生架构的未来演进:从容器化到无服务器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 在现代IT领域,云原生技术正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容器化、微服务以及无服务器计算,并预测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理解云原生生态系统如何适应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并支持构建更加灵活、可扩展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