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结果页
"连接localhost浏览器" 检索
共 4274 条结果
linux安装jboss之后,浏览器访问localhost:8080:提示“连接被拒绝”,是啥情况?
linux安装jboss之后,浏览器访问localhost:8080:提示“连接被拒绝”,是啥情况?
问答
应用服务中间件  ·  Linux
2016-06-03
关于打开网页弹出am.189so.cn,卸载360浏览器用其它浏览器就好了
关于打开网页弹出am.189so.cn,卸载360浏览器用其它浏览器就好了 有朋友反应电脑中毒了,  每次打开一个网页或者关闭一个网页都会出来:http://localhost/,一开始是显示am.189so.cn.后来显示一个IP地址,然后就出那个网络连接错误。 后来卸载360浏览器用其它浏览器就好了。 点评价看看: 看评论的日期,最早2014-05-04就有人遇到这问题了,这也不应该是360浏览器的问题了啊! 但为什么把360浏览器卸载了,用其它浏览器就没有问题了呢!
文章
Web App开发
2014-10-13
购买的阿里云服务器 浏览器外网无法访问,ssh连接上curl localhost是可以的
Ubuntu 14.04安全组规则设置了全部允许防火墙也关闭了也监听了外网80端口但是浏览器直接访问外网ip就不可以,ssh连接上后curl localhost是没问题的大家有知道是什么原因的吗?
问答
Ubuntu  ·  网络安全
2016-01-15
HTTP、HTTPS原理(上)
一、Http请求报文1、请求信息浏览器发起请求http://localhost:8080/时,请求头信息如下所示GET http://localhost:8080/ HTTP/1.1,请求行,其中后面的是请求的协议类型及版本号。Host:localhost:8080是主机名及端口,DNS服务器会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Proxy-connection:代理连接设置,keep-alive表示长连接,及http连接建立持续有效。默认client和server都支持长连接。Cache-Control:缓存指令。Authorization:授权信息User-Agent:浏览器类型Accept:浏览器可接受的MIME类型。Accept - Encoding:浏览器能够进行解码的数据编码方式Accept - Language:浏览器所希望的语言种类Cookie:这是最重要的请求头信息之一请求报文POST请求中请求体是key value键值对。上图的HTTP请求报文格式可统一归纳如下:2、请求方法Method:OPTIONS、HEAD、GET、POST、PUT、DELETE、TRACE、CONNECT、PATCH二、Http响应1、响应信息和请求信息类似,包括状态行,响应头部及响应包体。2、状态码1XX:服务器已经接收了客户端请求。2XX:服务器成功接收请求并进行处理。3XX:服务器要求客户端重定向。4XX:客户端请求有非法内容。5XX:服务器未正常处理客户端请求,出现错误。详解见附录13、重定向重定向地址再次请求后返回状态200重定向技术可用于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三、Http请求过程1、建立连接、数据传输、连接断开报文组装完成后,首先客户端会建立和服务端的连接,也就是常说的TCP三次握手。SYN:synchronous表示建立连接。FIN:finish表示关闭连接。ACK:acknowledgement表示相应。PSH:push表示DATA数据传输。Seq:sequence表示序列号,首次建立连接时,客户端随机产生。
文章
缓存  ·  负载均衡  ·  网络协议
2022-05-18
安装wordpress连接mysql数据库问题
今天新搭建的LNMP环境,安装wordpress博客做测试,安装到填写数据库信息时,一直报错数据库连接错误,重新创建库,重新授权用户,都提示一样的错误,后来授权使用ip地址,连接成功,发一篇博文大家探讨一下问题所在: 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blog; 授权用户 grant all on blog.* to blog@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问题所在: 1、在浏览器填写wordpress信息,数据库主机为localhost,不能连接,更改为127.0.0.1 可以连接; 但是授权用户指定主机为localhost,并不是127.0.0.1;127.0.0.1根本没授权; 2、本地使用新授权的用户和密码可以登录数据库; 3、重新授权用户,指定主机为本地ip地址:grant all on blog.* to blog@192.168.20.10 identified by '123456'; 也可以正常连接; 4、直接在博客目录修改wp-config-sample.php为wp-config.php 并修改数据库名称,用户名,密码,安装也提示数据库连接错误; 创建库,授权用户都没问题,就是连接出现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使用traceroute测试,使用localhost连接速度最快,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网友建议还是使用localhost作为数据库主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oot@localhost ~]# traceroute localhost traceroute to localhost (127.0.0.1), 30 hops max, 60 byte packets 1 localhost (127.0.0.1) 0.056 ms 0.019 ms 0.016 ms   [root@localhost ~]# traceroute 127.0.0.1 traceroute to 127.0.0.1 (127.0.0.1), 30 hops max, 60 byte packets 1 localhost (127.0.0.1) 0.072 ms 0.019 ms 0.017 ms   [root@localhost ~]# traceroute 192.168.20.5 traceroute to 192.168.20.5 (192.168.20.5), 30 hops max, 60 byte packets 1 192.168.20.5 (192.168.20.5) 0.090 ms 0.020 ms 0.017 ms 本文转自 模范生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mofansheng/1688552,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文章
关系型数据库  ·  MySQL  ·  数据库  ·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  数据库连接
2017-11-26
如何使用浏览器网络监视工具进行黑客攻击
本文讲的是如何使用浏览器网络监视工具进行黑客攻击, 在上一篇《重构后的Firefox网络监视工具,里边加了什么黑科技?》中,除了深入了解重构之后的网络监视器工具,我们还了解到,使用Web标准构建开发工具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它们比如加载在Firefox Developer Toolbox中,或者作为标准Web应用程序加载到浏览器选项卡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向你展示如何尝试这些操作,并使用网络监视器进行黑客攻击。 获取源代码 Firefox开发人员工具代码库目前是Firefox源代码库的一部分,因此,下载它需要下载整个repo。有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源代码并对代码进行处理。你可能需要了解Github文档,以获取详细的说明。 方法之一便是使用Mercurial复制mozilla中央存储库来获取副本。 研究人员使用Web标准构建Web工具时的一部分计划还包括将Firefox的代码库从Mercurial移动到Git(在github.com上)。因此,重构之后,我们可以轻松复制和使用源代码。 运行开发工具箱 现在,如果要构建网络监视器并在Firefox Developer Toolbox中运行,请按照这个详细说明进行操作。 简单来说,你需要做的就是使用mach命令。 构建完成后,启动编译的二进制文件并打开开发工具箱(工具 – > Web开发人员 – >切换工具)。 如下所示,对源代码进行更改后,你可以快速重建。 运行开发服务器 为了在网页中运行Net Monitor,你需要安装以下软件包: Node NPM Yarn 重构之后的Firefox Firefox的开发人员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容器,允许在网页内运行Firefox开发工具。这就是Launchpad。 Launchpad负责连接到被调试的Firefox的样本,并加载网络监视器工具。 下图描绘了整个概念: 1.网络监视器工具(客户端)正像任何其他标准Web应用程序一样在浏览器选项卡中运行。 2.该应用程序由开发服务器(服务器)通过localhost:8000提供 3.Net Monitor工具(客户端)通过WebSocket连接到目标(调试)的Firefox样本。 4.目标Firefox实例需要在端口6080上监测以允许创建WebSocket连接。 5.开发服务器开始使用 yarn 启动 我们来看看如何设置开发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开发服务器安装依赖项: 然后我们可以运行它: 如果一切正常,你应该看到以下消息: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目标Firefox浏览器中监测传入连接,从而进行调试。打开开发人员工具栏(工具 – > Web开发人员 – >开发工具栏),并在其中键入以下命令。就将开始监测,所以工具可以连接到这个浏览器。 开发者工具栏界面应该在浏览器窗口的底部打开。 最后,你可以加载localhost:8000 你现在应该会看到Launchpad用户界面,它列出了目标Firefox浏览器中打开的浏览器选项卡。你还应该看到,其中一个选项卡是Launchpad本身(在localhost:8000运行的最后一个net monitor选项卡)。 你只需单击要调试的其中一个选项卡即可,一旦Launchpad和网络监视器工具连接到所选的浏览器选项卡,你就可以重新加载连接的选项卡,并查看HTTP请求的列表。 如果你更改底层的源代码并刷新页面,你将立即看到你的更改。 查看以下视频,以便对启动板顶部运行的网络监视器工具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并利用热加载(Hot Reload)功能立即查看代码更改。 另外,你可能还需要阅读文档以获取有关如何构建和运行网络监视器工具的更多详细信息。 未来我们会继续关注如何将该工具连接到Chrome、NodeJS,并与现有IDE集成。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年6月25日 本文作者:xiaohui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嘶吼,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嘶吼网站。 原文链接
文章
Web App开发  ·  安全  ·  开发工具
2017-09-14
搭个 Web 服务器(一)
最简单的 Web 服务器实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给出我的实现。这个例子由 Python 写成,即使你没听说过 Python(它是一门超级容易上手的语言,快去试试看!),你也应该能够从代码及注释中理解其中的理念: import socket HOST, PORT = '', 8888 listen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listen_socket.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listen_socket.bind((HOST, PORT)) listen_socket.listen(1) print 'Serving HTTP on port %s ...' % PORT while True: client_connection, client_address = listen_socket.accept() request = client_connection.recv(1024) print request http_response = """/ HTTP/1.1 200 OK Hello, World! """ client_connection.sendall(http_response) client_connection.close() 将以上代码保存为 webserver1.py,或者直接从 GitHub 上下载这个文件。然后,在命令行中运行这个程序。像这样: $ python webserver1.py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现在,在你的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URL:http://localhost:8888/hello ,敲一下回车,然后来见证奇迹。你应该看到“Hello, World!”显示在你的浏览器中 说真的,快去试一试。你做实验的时候,我会等着你的。 完成了?不错!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它实际上是怎么工作的。 URL 是一个 Web 服务器的地址,浏览器用这个地址来寻找并连接 Web 服务器,并将上面的内容返回给你。在你的浏览器能够发送 HTTP 请求之前,它需要与 Web 服务器建立一个 TCP 连接。然后会在 TCP 连接中发送 HTTP 请求,并等待服务器返回 HTTP 响应。当你的浏览器收到响应后,就会显示其内容,在上面的例子中,它显示了“Hello, World!”。 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在发送 HTTP 请求之前,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的过程。为了建立链接,它们使用了所谓“套接字socket”。我们现在不直接使用浏览器发送请求,而在命令行中使用 telnet 来人工模拟这个过程。 在你运行 Web 服务器的电脑上,在命令行中建立一个 telnet 会话,指定一个本地域名,使用端口 8888,然后按下回车: $ telnet localhost 8888 Trying 127.0.0.1 … Connected to localhost. 这个时候,你已经与运行在你本地主机的服务器建立了一个 TCP 连接。在下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服务器从头开始,到能够建立 TCP 连接的基本过程。 在同一个 telnet 会话中,输入 GET /hello HTTP/1.1,然后输入回车: $ telnet localhost 8888 Trying 127.0.0.1 … Connected to localhost. GET /hello HTTP/1.1 HTTP/1.1 200 OK Hello, World! HTTP 请求的第一行由三部分组成:HTTP 方法(GET,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的服务器返回一些内容),以及标明所需页面的路径 hello,还有协议版本。 为了简单一些,我们刚刚构建的 Web 服务器完全忽略了上面的请求内容。你也可以试着输入一些无用内容而不是“GET /hello HTTP/1.1”,但你仍然会收到一个“Hello, World!”响应。 一旦你输入了请求行并敲了回车,客户端就会将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读取请求行,就会返回相应的 HTTP 响应。 我们来解析它。这个响应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状态行 HTTP/1.1 200 OK,后面跟着一个空行,再下面是响应正文。 HTTP 响应的状态行 HTTP/1.1 200 OK 包含了 HTTP 版本号,HTTP 状态码以及 HTTP 状态短语“OK”。当浏览器收到响应后,它会将响应正文显示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在浏览器中看到“Hello, World!”。 以上就是 Web 服务器的基本工作模型。总结一下:Web 服务器创建一个处于监听状态的套接字,循环接收新的连接。客户端建立 TCP 连接成功后,会向服务器发送 HTTP 请求,然后服务器会以一个 HTTP 响应做应答,客户端会将 HTTP 的响应内容显示给用户。为了建立 TCP 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均会使用套接字。 现在,你应该了解了 Web 服务器的基本工作方式,你可以使用浏览器或其它 HTTP 客户端进行试验。如果你尝试过、观察过,你应该也能够使用 telnet,人工编写 HTTP 请求,成为一个“人形” HTTP 客户端。 现在留一个小问题:“你要如何在不对程序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你刚刚搭建起来的 Web 服务器上适配 Django, Flask 或 Pyramid 应用呢?” 我会在本系列的第二部分中来详细讲解。敬请期待。 本文转自Linux就该这么学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linuxprobe/p/5792077.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文章
Web App开发  ·  网络协议  ·  Python
2017-11-13
新版本Jenkins安装时显示离线的问题
安装Jenkins显示实例是离线的 实际上机器是联网的。 问题 当前机器无法连接Jenkins的更新网站 解决方式 修改更新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页面 http://localhost:8080/pluginManager/advanced 将更新网址修改为 http://updates.jenkins.io/update-center.json or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jenkins/updates/current/update-center.json 另外一个方式还是这个页面,设置一个可用的代理服务器。
文章
Web App开发  ·  jenkins  ·  持续交付
2018-01-11
http协议内容
前言: http协议: 对浏览器客户端 和 服务器端 之间数据传输的格式规范 http1.0:当前浏览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之后, 只能发送一次请求,一次请求之后连接关闭。 http1.1:当前浏览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之后, 可以在一次连接中发送多次请求。(基本都使用1.1) 常见的请求方式: GET 、 POST、 HEAD、 TRACE、 PUT、 CONNECT 、DELETE 常用的请求方式: GET 和 POST 表单提交: <form action="提交地址" method="GET/POST"> <form> 浏览器请求: 请求(浏览器-》服务器) GET /day09/hello HTTP/1.1 Host: localhost:8080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35.0) Gecko/20100101 Firefox/35.0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zh-cn,en-us;q=0.8,zh;q=0.5,en;q=0.3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服务器响应: 响应(服务器-》浏览器)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Content-Length: 24 Date: Fri, 30 Jan 2015 01:54:57 GMT this is hello servlet!!! Http请求: 三部分组成:请求行,请求头,实体内容 GET /day09/hello HTTP/1.1 -请求行 Host: localhost:8080 --请求头(多个key-value对象)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35.0) Gecko/20100101 Firefox/35.0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zh-cn,en-us;q=0.8,zh;q=0.5,en;q=0.3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一个空行 name=eric&password=123456 --(可选)实体内容 请求行: GET /day09/hello HTTP/1.1 --》 请求方式:URI地址:HHTP协议 请求头: Accept: text/html,image/* -- 浏览器接受的数据类型 Accept-Charset: ISO-8859-1 -- 浏览器接受的编码格式 Accept-Encoding: gzip,compress --浏览器接受的数据压缩格式 Accept-Language: en-us,zh- --浏览器接受的语言 Host: www.it315.org:80 --(必须的)当前请求访问的目标地址(主机:端口) If-Modified-Since: Tue, 11 Jul 2000 18:23:51 GMT --浏览器最后的缓存时间 Referer: http://www.it315.org/index.jsp -- 当前请求来自于哪里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5.5; Windows NT 5.0) --浏览器类型 Cookie:name=eric -- 浏览器保存的cookie信息 Connection: close/Keep-Alive -- 浏览器跟服务器连接状态。close: 连接关闭 keep-alive:保存连接。 Date: Tue, 11 Jul 2000 18:23:51 GMT -- 请求发出的时间 实体内容: 只有POST提交的参数会放到实体内容中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 后台接受前台HTTP请求封装成对象。 那如何提取其中的信息呢?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作用是用于获取请求数据。 核心的API: 请求行: request.getMethod(); 请求方式 request.getRequetURI() / request.getRequetURL() 请求资源 request.getProtocol() 请求http协议版本 请求头: request.getHeader("名称") 根据请求头获取请求值 request.getHeaderNames() 获取所有的请求头名称 实体内容: request.getInputStream() 获取实体内容数据
文章
Web App开发  ·  Windows  ·  数据格式  ·  XML  ·  缓存  ·  API
2018-06-08
自己动手开发一个 Web 服务器(一)
自己动手开发一个 Web 服务器(一) 有一天,一位女士散步时经过一个工地,看见有三个工人在干活。她问第一个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个人有点不高兴,吼道“难道你看不出来我在砌砖吗?”女士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接着问第二个人他在做什么。第二个人回答道,“我正在建造一堵砖墙。”然后,他转向第一个人,说道:“嘿,你砌的砖已经超过墙高了。你得把最后一块砖拿下来。”女士对这个答案还是不满意,她接着问第三个人他在做什么。第三个人抬头看着天空,对她说:“我在建造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教堂”。就在他望着天空出神的时候,另外两个人已经开始争吵多出的那块砖。他慢慢转向前两个人,说道:“兄弟们,别管那块砖了。这是一堵内墙,之后还会被刷上石灰的,没人会注意到这块砖。接着砌下层吧。” 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当你掌握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明白不同的组件是以何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砖块,墙,教堂)时候,你就能够更快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多出的砖块)。 但是,这个故事与从头开发一个 Web 服务器有什么关系呢? 在我看来,要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程序员,你必须更好地理解自己日常使用的软件系统,而这就包括了编程语言、编译器、解释器、数据库与操作系统、 Web 服务器和网络开发框架。而要想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系统,你必须从头重新开发这些系统,一步一个脚印地重来一遍。 孔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译者注:上面原作者所引用的那段话在国外的翻译是: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外国人普遍认为出自孔子,但在查找这句英文的出处时,查到有篇博文称这句话的中文实际出自荀子的《儒效篇》,经查确实如此。 我希望你读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认可了通过重新开发不同软件系统来学习其原理这种方式。 《自己动手开发 Web 服务器》会分为三个部分,将介绍如何从头开发一个简易 Web 服务器。我们这就开始吧。 首先,到底什么是 Web 服务器? 简而言之,它是在物理服务器上搭建的一个网络连接服务器(networking server),永久地等待客户端发送请求。当服务器收到请求之后,它会生成响应并将其返回至客户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以HTTP协议进行的。客户端可以是浏览器,也可以是任何支持HTTP协议的软件。 那么, Web 服务器的简单实现形式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对此的理解。示例代码使用Python语言实现,不过即使你不懂Python语言,你应该也可以从代码和下面的解释中理解相关的概念: import socket HOST, PORT = '', 8888 listen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listen_socket.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listen_socket.bind((HOST, PORT)) listen_socket.listen(1) print 'Serving HTTP on port %s ...' % PORT while True: client_connection, client_address = listen_socket.accept() request = client_connection.recv(1024) print request http_response = """\ HTTP/1.1 200 OK Hello, World! """ client_connection.sendall(http_response) client_connection.close() 将上面的代码保存为webserver1.py,或者直接从我的Github仓库下载,然后通过命令行运行该文件: $ python webserver1.py Serving HTTP on port 8888 … 接下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这个链接:http://localhost:8888/hello,然后按下回车键 ,你就会看见神奇的一幕。在浏览器中,应该会出现“Hello, World!”这句话: 是不是很神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背后的实现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你所输入的网络地址。它的名字叫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其基本结构如下: 通过URL,你告诉了浏览器它所需要发现并连接的 Web 服务器地址,以及获取服务器上的页面路径。不过在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之前,它首先要与目标 Web 服务器建立TCP连接。然后,浏览器再通过TCP连接发送HTTP请求至服务器,并等待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当浏览器收到响应的时候,就会在页面上显示响应的内容,而在上面的例子中,浏览器显示的就是“Hello, World!”这句话。 那么,在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之前,二者究竟是如何建立起TCP连接的呢?要建立起TCP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都使用了所谓的套接字(socket)。接下来,我们不直接使用浏览器,而是在命令行使用telnet手动模拟浏览器。 在运行 Web 服务器的同一台电脑商,通过命令行开启一次telnet会话,将需要连接的主机设置为localhost,主机的连接端口设置为8888,然后按回车键: $ telnet localhost 8888 Trying 127.0.0.1 … Connected to localhost. 完成这些操作之后,你其实已经与本地运行的 Web 服务器建立了TCP连接,随时可以发送和接收HTTP信息。在下面这张图片里,展示的是服务器接受新TCP连接所需要完成的标准流程。 在上面那个telnet会话中,我们输入GET /hello HTTP/1.1,然后按下回车: $ telnet localhost 8888 Trying 127.0.0.1 … Connected to localhost. GET /hello HTTP/1.1 HTTP/1.1 200 OK Hello, World! 你成功地手动模拟了浏览器!你手动发送了一条HTTP请求,然后收到了HTTP响应。下面这幅图展示的是HTTP请求的基本结构: HTTP请求行包括了HTTP方法(这里使用的是GET方法,因为我们希望从服务器获取内容),服务器页面路径(/hello)以及HTTP协议的版本。 为了尽量简化,我们目前实现的 Web 服务器并不会解析上面的请求,你完全可以输入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代码,也一样可以收到"Hello, World!"响应。 在你输入请求代码并按下回车键之后,客户端就将该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了,服务器则会解析你发送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的HTTP响应。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服务器返回至客户端的HTTP响应详情: 我们来分析一下。响应中包含了状态行HTTP/1.1 200 OK,之后是必须的空行,然后是HTTP响应的正文。 响应的状态行HTTP/1.1 200 OK中,包含了HTTP版本、HTTP状态码以及与状态码相对应的原因短语(Reason Phrase)。浏览器收到响应之后,会显示响应的正文,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在浏览器中看到“Hello, World!”这句话。 这就是 Web 服务器基本的工作原理了。简单回顾一下: Web 服务器首先创建一个侦听套接字(listening socket),并开启一个永续循环接收新连接;客户端启动一个与服务器的TCP连接,成功建立连接之后,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之后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要建立TCP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都使用了套接字。 现在,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基本可用的简易 Web 服务器,你可以使用浏览器或其他HTTP客户端进行测试。正如上文所展示的,通过telnet命令并手动输入HTTP请求,你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HTTP客户端。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何在不对服务器代码作任何修改的情况下,通过该服务器运行Djando应用、Flask应用和Pyramid应用,同时满足这些不同网络框架的要求? 答案将在《自己动手开发 Web 服务器》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揭晓。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Linux中国”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4-02.
文章
Web App开发  ·  网络协议  ·  Python
2017-05-02
...
跳转至:
开发与运维
5612 人关注 | 131419 讨论 | 301479 内容
+ 订阅
  • Java比较器
  • HTTP状态码大全
  • c++线程同步——条件变量(condition_variable)
查看更多 >
安全
1188 人关注 | 23954 讨论 | 81117 内容
+ 订阅
  • HTTP状态码大全
  • 数据库如何建表
  • SimpleDateFormat 非线程安全
查看更多 >
数据库
252524 人关注 | 50730 讨论 | 94601 内容
+ 订阅
  • 数据库如何建表
  • Hive 的数据存储单元结构
  • EMR 2.0:重新定义新一代开源大数据平台
查看更多 >
云原生
233863 人关注 | 11320 讨论 | 45148 内容
+ 订阅
  • 阿里云斩获2022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两项大奖
  • 举重若轻流水行云,前端纯CSS3实现质感非凡的图片Logo鼠标悬停(hover)光泽一闪而过的光影特效
  • Win10系统下基于Docker构建Appium容器连接Android模拟器Genymotion完成移动端Python自动化测试
查看更多 >
微服务
22994 人关注 | 11313 讨论 | 33213 内容
+ 订阅
  • HTTP状态码大全
  • Failed to start connector [Connector[HTTP/1.1-8080]]
  • 珠联壁合地设天造|M1 Mac os(Apple Silicon)基于vscode(arm64)配置搭建Java开发环境(集成web框架Springboot)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