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联想玩耍的超融合厂商不只一两家
联想需要组队销售超融合设备内的服务器,现在似乎迫切想跟几乎所有的超融合厂商一起玩耍。
以下为联想的超融合与软件定义存储联盟:
与Nutanix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推广并销售搭载Nutanix软件的联想设备产品,在工厂内采用联想硬件进行预先集成;
Pivot3通过联想英国分销商Arrow,与联想达成超融合合作关系;
Simplivity也是通过Arrow,将SimpliVity OmniStack数据虚拟化平台置入联想System X服务器;
Atlantis通过联想英国分销商Azlan/TecData达成合作关系;
DataCore通过联想英国分销商Exertis(现在的DataCore经销商),两家达成合作关系;
Cloudian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对象存储初创公司,通过经销商销售联想硬件;
StorMagic/联想联合推出一项超融合解决方案,将联想企业服务器组合包括初级1U ThinkServer RS140和System x3250,还有高性能2U ThinkServer RD650与StorMagic的SvSAN软件定义存储平台组合到一起;
据称还有VMware虚拟SAN,但没有EVO:RAIL。
联想OEM的IBM v3700和v7000 Storwize产品也拥有自身S系列产品——S2200和S3200。它和IBM关于IBM Spectrum技术软件有一个联盟。
业内人士称:“成为一家开放灵活的硬件供应商在HCI/SDS市场有好处。”从目前来看似乎确实如此。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2015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服务器大事件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态势之下,基础设施厂商,如服务器、存储等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暗潮涌动。回顾2015年整个服务器市场,几家欢乐几家忧。我们来看一下在2015年服务器厂商们各自的大事件:
IBM:大型机发光 转型认知引热议
IBM自2014年大刀阔斧将自己的x86服务器业务出售给联想之后,又有许多新动作,包括开放Power8平台,成立OpenPOWER基金会与中国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一年过去了,2015年的IBM是否重夺了一直在丢失的市场份额?这一年,IBM有哪些大动作?
首先,IBM在大型机上面出手频繁。
2015年1月,IBM宣布推出全新z13大型机,号称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其耗资10亿美元、耗时五年,涵盖超过500项新专利。
2015年8月,IBM在全球发布Linux大型主机LinuxONE。这是IBM在Linux领域针对企业级计算的主打产品,集硬件、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为一体,包括两款具体产品:基于IBM z13的高配LinuxONE Emperor(帝企鹅),配有业内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是全球最先进的Linux系统;低配的LinuxONE Rockhopper是入门级版本,提供与LinuxONE完全相同的强大功能、创新特性和价值,适用于小规模部署。
在产品背后,是IBM健全的生态系统:IBM LinuxONE卓越中心启动仪式于12月在IBM系统开发中心举行,基于全新的LinuxONE产品,面向本地客户、合作伙伴、高校和开发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解决方案展示、课程培训、解决方案测试等。正如IBM大中华区硬件系统部大型主机高级技术支持经理吴方所说,“帮助本地用户架构未来是IBM LinuxONE卓越中心的重要目标之一。”
IBM战绩如何呢?根据Gartner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最新数据,IBM以9.6%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在收入方面,除IBM外,全球五大供应商均有增长。IBM的收入出现42.8%的跌幅。IBM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将旗下的x86服务器业务卖给了联想。而IBM保留的服务器业务,包括RISC细分段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1%,但大型机细分段同比增长15%。
近日,关于IBM转型的说法火爆网络。罗睿兰在CES会议上说:“IBM已经不再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软件公司,而已经转型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IBM还新成立了认知业务解决方案团队,目的是将认知计算进行推广普及,如因其超凡技术而闻名于医疗和金融领域的Watson。对于IBM转型认知,一度引发热论。
惠普:新品带来技术创新 拆分不影响冠军宝座
刚进入1月,惠普就发布了针对关键业务工作负载环境进行优化的新平台:Superdome X服务器和NonStop X服务器。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惠普将安腾关键性业务系统所具备的高度可用性与灵活性原封不动地移交给x86系统。在此背景下,惠普通过将Superdome X(DragonHawk)服务器和惠普NonStop X服务器扩展至具有高扩展性的x86环境,从而将将关键业务解决方案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惠普在2015年最大的动作就是进行拆分。其中一个叫“惠普公司”,由惠普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业务构成。另一个叫“惠普企业公司”(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其业务是向大公司出售惠普的产品及服务,其中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在设备、软件和咨询服务。
数据证明,惠普的拆分并没有影响它在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冠军宝座。在2015年第三季度,惠普全球服务器市场占有率27.5%,仍稳居第一,年同比增长9.%。其中其密度优化服务器以及机架优化服务器为营收增长的主要力量。
除了拆分,另外一个关于惠普不得不提的大事件就是在2015年5月,清华紫光宣布收购惠普旗下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网络公司(H3C)和惠普中国区企业业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等业务)的51%股权。自此,清华紫光与惠普携手打造“新华三”。
戴尔:EMC收购案震惊IT圈 戴尔中国4.0战略拉开序幕
2015年10月12日,戴尔公司宣布以每股33.15美元的现金和特殊股票收购EMC(现金部分占每股24.05美元,剩余部分为特殊股票),交易总额为670亿美元。
毫无疑问,此次收购成为目前科技界规模最大的一宗并购交易。戴尔表示收购的目的是“从服务器、网络、存储、互联网安全等层面,有效的把以DELL为基础的架构与EMC的产品相结合,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并可以进一步提供新的服务。”
随后据路透社报道,戴尔正寻求买家,拟将Quest和SonicWall分别以20亿美元出售,从而腾出更多的现金来为EMC和WMware做准备。
从2014年开始,戴尔就提出了“未来就绪”的理念,并在2015年不断实践。推出了一系列企业级产品,包括服务器(戴尔PowerEdge第13代服务器产品系列)、存储和网络。
2015年,戴尔PowerEdge服务器过了20周岁生日,并且在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报告中表现出色。凭借18.1%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同比营收增长7.3%,其中主要受益来自其刀片和机架优化产品。
这一年,“在中国,为中国”的戴尔中国4.0发展新战略隆重拉开序幕,强调公司未来五年将在中国投资1250亿美元,预计进出口额预计达175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戴尔全球第二大市场,戴尔中国4.0发展新战略将自己变为了一家“本地企业”。
浪潮:国内排名有提升 放眼海外进军美国
在第三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的排名中,浪潮超越华为排名第三,表现非常不错。
2015年2月4日,浪潮整机柜服务器2015年度产品策略发布会召开。浪潮正式发布全球最完整的SmartRack整机柜服务器产品阵列。SmartRack的特点在于一体化方案,便于部署。其以机柜为对象,统一集成计算、存储、网络、散热和供电等模块,一体化组装、运输和部署,部署速度是传统服务器的几十倍,曾创造了日部署3000节点的最高纪录。
凭借远超传统机架式服务器的经济性、部署性和灵活性,浪潮SmartRack整机柜服务器签下百度和阿里巴巴巨单。据悉目前每部署10台整机柜服务器,就有6-8台来自浪潮。
在近两年的国内服务器市场表现强势之后,浪潮将目光放大到了海外。如今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推动服务器产品的销售。现在已经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立自己的生产线。
联想:国内x86市场营收第一 合作Nutanix创新融合
2014年联想在服务器市场投下一枚重弹:收购IBM System x服务器,自此打破了原本稳定的服务器市场格局。之后,国内服务器厂商也纷纷开展动作。
根据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前五大服务器厂商2015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均实现增长,但是联想183.2%的增幅成为最大亮点。在中国x86服务器市场的营收方面,联想稳居第一。联想与第二名的戴尔也是中国市场上唯一两家单季出货量超过10万台的厂商。
服务器战绩优异,联想在融合领域也不输对手。2015年11月,联想与Nutanix宣布达成战略性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和OEM协议。依照协议内容,双方将共同开发、推广与销售领先的超融合产品,即搭载Nutanix软件的联想全新超融合系统。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新启征程·力拓未来—2015联想R模式合作伙伴大会在穗召开
以“新启征程
力拓未来”为主题的2015联想R模式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近500家核心合作伙伴参会,共同见证联想大客户事业部全新领导团队亮相和新财年业务策略发布。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童夫尧强调,在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后,联想已成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服务器厂商,在并购完成后的仅90天内,企业级业务集团已实现了税前盈利,正在朝着在一年内达到50亿美元营业额,并实现较个人电脑更好的利润水平的目标坚实进发。特别是在中国区,联想以超乎预期的效率,率先完成了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全部整合工作。新财年,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将从产品布局、组织结构、流程改善等方面不断强化,在保卫PC、移动互联行业应用和行业客户等优势市场的同时,通过企业级业务整合,明确业务模式,向企业级市场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确保联想的领导地位!
稳健战略高效执行 铸就14财年成功基石
14财年,联想提出“优势叠加”的战略路线图,并通过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两个大手笔收购等一系列举措,快速提升自身实力。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在企业级业务领域更是扮演了先锋的角色,提出了由云计算(Cloud)、企业级应用(Enterprise)、移动互联行业应用(Mobility)和IT服务(Service)组成的全新CEMS
2.0商用客户价值体系,并发布了企业级业务的核心策略——腾云计划,宣布将发力云计算市场,致力于成为云基础架构的领导者,为客户提供触手可及的云计算、集万千之所长的企业级产品及解决方案、让业务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行业应用和常伴左右的专业IT服务,成就商用客户新价值。
经过一年的时间,联想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获得了市场份额和用户口碑的双重成功。数据显示,联想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14财年营收超过280亿元人民币,其台式机、笔记本、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安卓平板等产品线全部占据大客户商用市场份额榜首,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9.1%、67.1%、38.2%、22%、12.9%。特别是在备受关注的高端服务器市场,联想的四路服务器出货量超1.18万台、市场份额超25%,领先第二名多达7个百分点;在《2014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中,联想更以32套的份额高居榜首,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在渠道建设方面,14财年联想在企业级、Pad、PC三大市场累计投入超过2.2亿元人民币,用于渠道开拓和赋能。并为合作伙伴提供四大业务支持,包括一套星级渠道支持政策,发展出专业渠道近千家;渠道APP、REL网站两大沟通平台累计注册超过3万人次;销售达人俱乐部、技术大咖俱乐部、讲师大V俱乐部三个圈子累计活动百余次,覆盖近20万人次;销售认证、Webinar产品方案培训、操盘手和经销商总经理培训、投标技巧培训四类培训覆盖约4万人次。
14年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的联想大客户在线销售成都中心,更成为业界首创的渠道伙伴合作方式。该中心覆盖客户38755家、单周下单突破60万美元(约合372.21万元人民币)、累计下单361.6万美元(约合2243万元人民币)。6月6日起开放测试、8月6日起正式上线的联想渠道技术支持中心,截至目前累计支持791家渠道、处理1074次请求、输出解决方案244个。通过半年渠道推广,来电咨询量成长超过3倍,满意度高达97%,问题解决率高达86%,复杂方案平均响应时间小于24小时。
整合积聚力量 为15财年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完成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整合之后,在企业级业务领域,联想已拥有全球领先产品、技术实力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储备,这些将为15财年的业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目前,联想拥有业内最为完善的企业级产品组合,包括覆盖8路及以下产品、刀片共计超过60款服务器产品、Pure
System、存储和网络设备;通过并购,联想获得包括1100项专利和应用在内的众多知识产权;来自IBM的34个实验室、7家制造工厂、约6500名资深 IBM
员工加盟后,联想已形成北京、上海、横滨、罗利、硅谷、台北、巴西金边等组成的全球企业级产品研发体系和x86全球制造和服务体系;本次并购协议中Storwize和磁带存储、云计算与集群软件等战略OEM合作关系,更进一步完善了联想的企业级业务生态圈。
15财年,随着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国有化进程的加速和云计算大潮的兴起,联想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将充分把握机遇,通过企业级业务整合,明确业务模式,向企业级市场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确保联想的领导地位。
为此,联想将建设符合多产品发展需求的渠道体系和符合客户采购模式的分行业渠道梯队;建立公平透明的渠道奖励和淘汰体系,打造业界最全面的渠道竞争力培训体系和信息沟通体系;并保持组织架构和领导团队稳定,确保PC+业务和企业级业务的全面胜利。
在此基础上,联想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将深度整合System
x和大客户团队,发挥聚合优势;精细化经营传统企业级客户,确保优势行业稳居第一;全面进攻IPDC(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BAT与第二阵营客户两翼齐飞;发挥渠道优势,精耕细作4-6级市场和成长性企业市场;加速推进“腾云计划”的落地。
原文出处:科技行者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同时请务必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原文链接及本声明。
联想EMC合作迈上新台阶 联合开发新品VNX5150
作者:小明近日,联想发布了首款独家销售的存储旗舰产品——Lenovo|EMC VNX5150。这是联想与EMC建立全球范围战略合作后首次联合定义和开发的产品,而之前联想主要是OEM EMC的存储产品。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企业级产品营销总监马宁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联想与EMC的合作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联想和EMC一起成立了合资公司Lenovo|EMC,共同设计和研发中低端存储产品,这次发布的VNX5150就是Lenovo|EMC参与了产品的设计工作;第二个层次是OEM,我们最常见到的方式;第三个层次是联想和EMC之间还有一个类似于转售的协议,EMC的VNX和VNXe都在这个范围内。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企业级产品营销总监马宁
谈到为什么要联合开发VNX5150,马宁表示联想目前正在做企业级业务的转型,非常关注中国企业级市场用户的需求,联想特别期望能够把自己客户对存储产品的严苛需求变成联想能力提升的动力。联合定义开发使得联想参与了整个产品的开发,对产品的把握能力大幅提高。直接体现出的好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的成本比原来同档次的EMC产品价格更优惠。第二,联想参与了设计过程,对这个存储产品的理解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第三,由于是与EMC联合设计开发,联想可以和EMC一起拥有知识产权。现在国内去IOE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这也能帮助联想更好的协助政府和企业避免这个过程中引发的数据风险。
据透露,VNX5150的推出已经超出了联想的预期,未来联想还会与EMC继续这种合作,尝试其他更高端的产品。
从官方资料看,Lenovo|EMC VNX5150主要是针对我国政府、教育、企业等行业用户需求,打造出的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储平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技术的普及,众多企业依据及时的信息分析来促进交易和做出战略决策,尽管业绩呈现两位数增长,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信息系统平台已无法应对更大的业务挑战,尤其是海量异构数据的处理。
VNX5150是一款适合多协议数据块的存储产品,可在关键业务环境中提供“五个9”的可用性,并通过可扩展的易用解决方案,为数据块级别的存储提供业界领先的企业级创新功能,还可将强大且灵活的硬件与高级的效率、管理和保护软件相结合,以满足如今企业苛刻的数据存储需求。
其独家闪存优化技术,可自动分层提供更加卓越的性能,并实现系统高效利用,让用户做到成本和性能兼得。VNX5150新品在配置了闪存情况下可为OLTP应用提供更高的处理性能,缓解虚拟桌面环境中的启动风暴。同时,可以通过FAST Cache功能用闪存盘来扩展系统缓存,极大地提升系统的性能降低延迟,可以动态缓解系统工作负载的突发高峰。而随着数据活跃性的降低,FAST VP(针对虚拟池的全自动存储分层)会以 1GB 为增量,将数据从高性能驱动器分层到高容量驱动器,最终降低企业总体成本。
关于产品性能方面,Lenovo|EMC VNX5150存储采用英特尔最新处理器平台,支持125x 3.5”或2.5” 的SSD、SAS和NL-SAS HDD多种存储硬盘,最大容量可达500TB,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对于具有物理服务器基础架构的企业以及为了推动整合工作并提高效率而正要转而实施服务器虚拟化的企业,VNX5150不失为理想的存储平台。
熟悉EMC VNX产品的人也许知道,最新VNX的产品名称都是双数,例如5254等。VNX5150可以说是游离于整个EMC体系之外的,定位比现在的VNX5200略低一些。VNX5150是联想和EMC合作专门为联想的体系定制的产品,不仅仅是中国区,联想全球其他的地区也可以销售,但是EMC其他的合作伙伴则不会销售该款产品,这是联想独家销售的存储产品。
VNX5150的发布,标志着联想公司要在企业级存储市场大干一场的决心。过去几年中联想越来越清晰自身的企业级布局和投入的力度,从最新收购IBM Server业务、与EMC战略合作就可以看出。而要想做好企业级市场,首先要聚焦的就是服务器和存储本身,未来联想还希望将产品线扩展到整个企业级,做一个完整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在这个过程中,联想需要与最好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学习和成长,这是联想一直以来坚持的策略。
来源:51CTO
消息称:HPE将以40亿美元竞购SimpliVity
有消息称HPE将以38亿美元到39亿美元之间的价格竞购Simplivity,这表示Meg Whiteman下的一盘存储大棋可能很快就要实现了。
Simplivity是超融合基础设施一体机(HCIA)市场的第二大初创公司,也是存储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公司。Dell-EMC目前存储市场的领头羊,他们有自己的VSAN/VxRail/VxRack系统,并且OEM Nutanix的XC。
HPE有自己内部开发的CS 200系列产品。
Simplivity套件采用FPGA加速,因此与HPE 3PAR StorServe阵列中使用的ASIC加速是匹配的。如果这次收购成真的话,我们可能会看到HPE会加强3PAR ASIC的功能为Simplivity也提供加速。显然让Simplivity产品切换到使用ProLiant服务器是有协同效应的。现有的CS 200系列套件可能会悄悄地迁移到Simplivity。
我们听到一个普遍的观点:HPE曾在2014年或者2015年试图收购EMC,当时HPE的首席执行官Meg Whiteman多次造访了EMC位于霍普金顿的总部。但是,双方没有就价格达成一致,HPE在决定方面也慢了一步——这让戴尔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最终成功竞标。在这之后,HPE分拆为HP PC/打印机业务和HPE。然后HP开始清理企业服务和软件资产业务。
这次规模可能达40亿美元的收购也许标志着在对Autonomy的灾难性收购之后,已经洗牌了的HPE董事会以及高管层是抱有信心的,标志着HPE再一次用钱来打造战略而不是用于支付遣散费——在过去4年中因为HPE节约成本以抵消下滑的需求导致数万人失去工作。
在HCIA方面,思科也是一个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思科的HyperFlex系统OEM自Springpath的软件,而NetApp也有一款系统正在开发中,但是NetApp在HCIA方面有些姗姗来迟。如果HPE收购了SimpliVity,那么NetApp有可能会重新评估他们“收购或者自研”的HCIA策略,以更快地进入市场。
联想也有各种渠道方面的策略,并且在中国市场与Maxta有合作。有可能联想会寻求与一家HCIA软件厂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HDS和华为都有自己开发的产品,IBM则已经卖掉了x86服务器,因此没有切合实际的HCIA策略。
目前还剩下的HCIA初创公司包括:
Atlantis
Maxta
Pivot3
Scale Computing
HyperGrid
只要HCIA市场热潮涨起,这些公司的收入也会随着水涨船高,但是现在他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预计还要面对市场衰退的可能性。
最近我们获得关于SimpliVity公司的消息包括,他们上个月在寻找进行新一轮的融资,并且为IPO做准备。如果被并入HPE大家族的话可能会蓬勃发展,因为他们的业务会因为HPE庞大的渠道得到扩展。
对于Nutanix来说,与戴尔之间的OEM关系对于应对来自Dell-EMC VxRail或者VxRack等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还有思科和HPE等公司。
Dell EMC融合系统总裁Chad Sakac可以肯定地说,你不用直接说服采购XC/Nutanix的客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试图说服他们从XC切换到Vx家族。
Nutanix没有因为与Dell EMC有OEM合作就放松下来,他们继续积极地开发自己的产品。Nutanix正在扩展他们一键式数据中心自动化功能,包括网络可视化、安全、调度,并扩展一套API。
HPE和SimpliVity目前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超融合碾压全闪存 Nutanix公司业务增长超越Pure Storage
Nutanix公司正努力于下一年内实现年营收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目标,为此其宁愿以每季度1亿美元净亏损的方式换取这一结果。
2017财年第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达到1.918亿美元,以67%的增幅远远超越上年同期的1.147亿美元。这一同比增长幅度甚至高于Pure Storage公司——后者在昨天的报告中表示,其本季度营收同比提升31%达到1.826亿美元。
Nutanix公司本季度净亏损额为1.12亿美元,同样高于Pure公司的6240万美元亏损额——虽然这并不能算什么好事。两家公司皆投入数以百万计美元以继续支撑迅猛的季度营收增长,并希望借此确保投资者们继续持有其股份,以待未来一次性赚个盆满钵满。
换言之,亏损额似乎成了证明企业发展前景的另一种证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确实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不过人们更关注的可能仍然在于亏损额的提升,而非营收的上涨。
以下图表所示为Nutanix公司截至目前各季度营收与净亏损情况:
Nutanix公司本季度以1.918亿美元的第三季度营收成功超越了此前作出的预期; 当时该公司表示本季度营收应在1.8亿美元到1.9亿美元之间,但实际数字显然更胜一筹。
就目前来看,该公司完全能够凭借着融资像Pure那样继续在未来几个季度中烧钱以保持高速增长。该公司的现金与短期投资总额为3.50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达83%。
公司CEO Dheeraj Pandey亦对未来抱乐观态度:“我们将继续在自身构建的云操作系统领域推进发展战略,旨在为我们的客户最大程度提供各类硬件平台选项。我们最近刚刚与IBM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将立足Power Systems向市场推出业界首款相关超融合型基础设施,同时亦将引入对HPE ProLiant与思科UCS刀片服务器的支持能力。我们第三季度的财报表现反映出我们继续着眼于全球两千强企业客户并着力提振大规模交易订单的举措,这一点在北美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
评论意见
大家可能还记得,HPE与思科公司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属于片面且涉及范围极为有限的协议,例如不包括任何积极的HPE支持举措。该公司刚刚收购了Nutanix竞争对手SimpliVity,希望借此推出自己的超融合型产品。HyperFlex亦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愿意,该公司完全能够通过与戴尔-EMC及联想合作以进行合作关系转移,抑或继续坚持目前的思科合作战略。
不过IBM Power的引入对于IBM及Nutanix双方而言皆拥有积极意义。
Nutanix公司透露称:
本季度新增790家新客户。目前总客户数量达到6172家,较上年同期增长99%。全球两千强企业客户数量达521家。71%的订单来自客户二次购买。不存在产品积压问题。Acropolis虚拟机管理程序节点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3%,较上个季度亦提升21%。
财报电话会议
在本次财报电话会议当中,Pandey表示他“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北美业务重新回归强劲增长轨道,而EMEA与亚太地区市场的业绩亦继续保持稳健。”
我们专注于增加公司的大规模交易数量,本季度两笔数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大单与34笔数额超过100万美元的订单意味着公司已经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另外,目前规模最大的客户已经带来总计超过5000万美元销售额,且仍在强劲增长当中。
难道超融合型基础设施不是仅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以及远程与分支办公环境的么?Pandey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驳斥:“第三季度,约50%的新客户利用我们的产品承载各类一级业务关键性应用,具体包括微软SQL Server、甲骨文、SAP、微软Exchange、Hadoop以及Splunk等等。”
他同时补充称:“作为我们最大的反对方,传统供应商也许会对这一切表示质疑,但事实证明各类用于转换资源消费模式的新型架构皆采取了与我们类似的设计思路。”
合作关系
来自戴尔的合作业务(OEM XC产品)仅占Nutanix公司本季度营收新赛季的不足15%。戴尔方面的预订量与上个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不过上年同期亦出现了类似的预订量减少状况——换言之,这很可能只是种正常的季度性波动。
联想方面的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并有可能最终达到戴尔的贡献水平。Pandey指出:“我们本季度的业务表现相当出色。我们在本季度迎来了与联想合作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另外,联想方面亦与我们在大型企业以及高端金融、重工业、零售、水利、医疗卫生与技术等层面实现了良好协作。”
“联想方面刚刚对其PCG与DCG事业部进行了拆分,因此我们完全能够通过协作设计并构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方案。目前的早期迹象也确实令人乐观。事实上,全球两千强企业对于联想一直抱有友好的态度,这对我们而言同样非常重要。”
Pandey还谈到了与思科方面的合作关系,他表示“思科方面意识到HyperFlex的市场定位,亦发现我们能够为其机架级服务器所带来的实际价值,特别是考虑到其在预测等方面都已经表达出对刀片业务信心不足的状态。面对Web规模、云类乃至机架挂载层面,思科甚至有意弱化甚至彻底退出这一市场。”
“所以我认为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双方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仍在就此进行谈判——以往不可谈判的内容在明天很可能变成能够商讨的议题。”
操作系统即平台
最后,Nutanix公司的运营重点在于将其操作系统构建为一套企业级应用程序平台:
尽管我们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将超融合型基础设施视为最终发展目标,但我们的关注重点实际上在于操作系统——即考虑如何立足整体对企业数据中心进行平台重构。基础设施的自上而下消费是实现我们这一发展愿景的关键,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高度关注开发者界面——包括提供自助服务门户以及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自动化方案。
“构建操作系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而且每十年只有一、两家厂商能够真正取得成功。”
评论意见
Nutanix公司在超融合型市场上的状态与Pure公司在全闪存阵列领域的情况并不相同。
Pure公司面对着四大主要竞争对手——戴尔-EMC、HPE、IBM以及NetApp,且目前在市场上排名第五。为了成为一家真正有力的全闪存阵列供应商并保证股价上涨,其必须尽全力跟上前四位的发展步伐。
Nutanix公司则面对着两家竞争对手:戴尔-EMC与HPE。为了成为一家真正有力的超融合型基础设施供应商并保证股价上涨,其同样必须跟上这两位的发展步伐。目前超融合型市场已经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Nutanix公司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进一步扩大自身份额水平。
由于全闪存阵列市场的形势更为复杂,所以对于Nutanix而言,其应该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支出实现与Pure类似的业务增长。
未来展望
着眼于下个季度,Nutanix公司认为营收区间应该在2.15亿美元到2.2亿美元之间,取中位数则为2.175亿美元。以此计算,该公司2017财年全年营收将达到7.683亿美元,较上年全年的4.449亿美元大幅提升70%; 这一水平超越了Pure公司由2017财年7.28亿美元营收所带来的65%同比增幅。
Nutanix公司的发展速度高于Pure Storage,同时亦很可能在下一财年当中顺利实现年度营收超十亿美元——当然,前提是其业务扩展速度不致受到戴尔-EMC与HPE这两大超融合巨头以及Nutanix身后的思科与NetApp等追赶者所影响。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云云众声》第101期:众家发声 追求“中国特色”
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两大话题:1.OpenPOWER高峰论坛;2.“耀世”2015戴尔服务器新品发布会。
云云众声栏目链接:http://voice.zdnet.com.cn/2015/0612/3055093.shtml
嘉宾观点提炼:
【00:00】OpenPOWER高峰论坛
OpenPower基金会全球成员以及达到130多个,其中中国成员有20个,占比显示中国对OpenPowe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6月10在中国召开的OpenPower峰会也更多的重点展示了中国成员相关的研发成果,也可以可以认为是中国Power力量的集中展示。面向不用与以往的Scale-up的需求,现在业界的需求向Scale-out发展,固守原来传统架构的IBM Power必然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冲击。但是IBM将power技术开放后,能让服务器整体的成本有大幅度下降。国内也有多家厂商在峰会上宣布了创新成果,给人印象深刻的一款是中国自主CPU的第一款POWER芯片CP1,这对于用户来说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13:00】“耀世”2015戴尔服务器新品发布会
从戴尔中国1.0到4.0,戴尔中国在20年之际召开“耀世”2015戴尔服务器新品发布会,其PowerEdge“龙系列”服务器更是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方,而是能引导产品设计的一个大群体了,随着中国市场业务的发展和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通用型产品的不满越来越多,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戴尔这样的大型厂商面对这种变化必须采取行动,这种相辅相成的进步证明了中国已经慢慢从一个纯粹的消费市场变成了一个能引导。
OpenPOWER高峰论坛
杨昀煦: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本期的《云云众声》,最近天气特别好,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让人特别向往,中国今年也是一个大年,就是在我们IT行业来说,不管是安全方面还是服务器方面,本周也是有两件大事,是关于服务器和OpenPower有关系的,OpenPower基金会本周也是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大会,叫从芯出发,凝聚中国创新力量,它怎么在中国开一个这么有中国特色的会议呢?我们请效民总大概给我们介绍一下。
赵效民:OpenPower我们也都知道它是2013年8月份成立的组织,后来升格为OpenPower基金会,这一年多下来,目前好像成员有130多个,来自中国的厂商占了20个,所谓的从芯出发,芯就是Power芯片,Power我们都知道原来是IBM独家的一个芯片资产,原来IBM自己的Power服务器基本上就是用自己家的Power处理器用起来的,除了IBM之外业界其实也有很少数的厂商也推出过Power处理器的产品,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都是OEM IBM的产品,像一些比较大的厂商基本没有用Power处理器的。
2013年,IBM将Power的知识产权拿出来联合了其他四家常说,分别是谷歌、Mellanox、NVIDIA,还有泰安,成立了OpenPower的联盟,现在发展到130多家,这里面涵盖了,如果从堆栈来看,从芯片级主板,系统级,方案级,还有软件层面都有很多相关的厂商加盟,带起了整体Power的生态。
我们刚才也说了20家公司来自中国,有将近1/6这么一个态势,或者1/7,其实可以看出来中国对OpenPowe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厂商的贡献还有它的市场贡献,我觉得对OpenPower联盟或者OpenPower基金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6月10日在中国召开了OpenPower的峰会,其实更多是重点展示了中国的成员,相关研发的成果,也可以看出来是,可以认为是中国自己的Power力量的集中展示。
杨昀煦: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讲的去IOE其中的I就是IBM,IBM把Power技术开发出来以后,它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或者说它现在IBM把Power开发出来以后,中国这20家厂商去根据这个也推出了自己这些产品以后,对它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赵效民:原来Power所谓的去IOE的I其实就是指的IBM的Power服务器,但是那个时候它是有一个,我更认为这个I代表了,所谓的这个IOE代表了原来传统的IT架构,这个IT架构就是以Scale-up为主的一个IT架构,所谓Scale-up是它的单机性能可以不断往上提升,比如从2CPU到4CPU,8CPU,16CPU到32CPU,单机性能计算容量一直往上升。数据库也是一样,Oracle它也是强调在单机的系统里面,EMC其实也是集中式的存储,也是在一个大存储柜里面,专门做存储,然后这个存储里面可以不断扩充硬盘或者怎么着。
其实去IOE本身面对互联网和云的大潮,大的趋势,让需要业务不断扩展,因为以前传统的IT架构它其实有种自给自足的感觉,它其实并不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或者说最终用户那个时候能接入到它的IT系统能力有限,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手机人手一台,每个手机上边它所干的事情比原来我们的个人电脑要干的事情还要多。这就需要你后台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原来可能你的用户数量也就那么固定几千人,几万人,但是现在如果一到十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那你后端的业务承载规模就要比以前大得多,而且要动态更多。
所以说面向这样一种应用需求的时候,传统的大型垂直向上扩展的机器它应对的能力相对来说差一些,衍生出一个Scale-out,是向外扩展,也叫横向扩展,横向扩展的机器理论上可以无限地分布式级联下去,理论上是没有你的计算和容量的IT资源限制,这个其实是非常应对于互联网的web级的Web-Scale发展趋势。
所以说那个时候所谓的去IOE我不认为单纯只是说去IBM,Oracle和EMC这三个品牌,而是要去掉传统的这种Scale-up集中式架构,变成一种分布式的能动态非常灵活向外扩展的这么一个架构。所以说在这个趋势里边固守原来传统架构的IBM Power必然就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冲击,但是我强调一点,这个去IOE并不是去品牌,IBM也可以提供一种符合Scale-out这样的一个模式的产品,自从IBM去年把X86部门卖给了联想之后,它现在只有Power,只有Power之后,原来Power的生态体系必须要进一步扩展丰富起来,因为它原来的产品还是小型机,全都是主张于Scale-up的这种产品,这种产品越来越多被互联网化,或者泛互联网模式下的企业所抛弃,他们都希望有互联网IT模式的这样一个架构来构建自己的企业IT平台。
所以说慢慢你会看到去年Power System服务器销售很不好,但是OpenPower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Power的Scale-out的能力,让更多的厂商来出谋划策,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开发不同形态的Power服务器。
我们也知道X86为什么现在这么强大,其实就在于说成千上百家的OEM厂商在X86平台上不断各自的创新,有的人做高密度服务器,有的人做刀片的,有的做传统机架的,所以说这个服务器种类非常丰富,给用户的选择也是非常丰富。
自然而然大家还是愿意用X86的服务器,OpenPower的目的就在于说它要变成至少跟X86那样生态的环境来慢慢再重新赢得客户的选择。
杨昀煦:所以我们也是看到了在OpenPower峰会上有很多中国的厂商参加了以后,也是推出了一系列基于这个技术的新产品,这些产品是怎样的?
赵效民:这次给我印象比较深的第一个是中国自主的CPU的,所谓的自主的Power处理器的发布,CP1,它相当于原来的Power8处理器替换来原来安全的模块,因为要应对中国的自主安全可控的要求,所有的代码都是透明可见的,没有任何的黑箱可能。
另一方面,替换掉了传统的Power8里边性能很好但是非常昂贵的内存系统,能让服务器整体的成本有大幅度下降。这次也有三家厂商推出了自主的Power服务器,当然具体的厂商其实并不是很出名,但是还是比较新颖,其中有一台我记得叫CP1,它好像是1U的Power服务器,我如果没看错的话,这类服务器很明显就是一个Scale-out的特征,其他的服务器,其实现在可以这么说,加盟OpenPower的服务器厂商们所推出的Power服务器都是Scale-out的,很大程度说丰富了Power8服务器的形态,以前一说Power8可能很多人不考虑小型机,现在其实Power8已经慢慢放低身价,Power服务器可以跟X86的成本来去抗衡,这对于Power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利好的。
但是,关键在于用户是不是足够认可,订单是不是足以能保证OpenPower在中国能健康发展下去。
杨昀煦:我们也是希望以后国内这些厂商能发展更多更好的服务器来服务给我们业务。
赵效民:对,因为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讲肯定是好的选择,有X86,有英特尔,有Power,大家可以多看一看,在此我并不想说到底谁比谁更好,在这个会上有人开玩笑说像是一个英特尔的批判大会,OpenPower的人一堆人来指责,也不是指责,来挑英特尔的毛病,说它有点封闭,垄断,给予的支持不多怎么样的。
当然我觉得英特尔对于跟IBM的OpenPower来讲,或者不应该讲IBM的OpenPower,就是OpenPower现在的主席是谷歌,不是IBM,IBM只是把自己Power知识产权贡献出来,其实这是两种开放模式,到底哪个开放模式是更好的,我觉得可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厂商和用户,对于最终用户来讲我觉得可能差异性并不是那么明显,可能还有很多因素在左右着用户的最终选择,所以说我觉得不管怎么样用户有一个更多选择终究是好事。
杨昀煦:竞争也激烈起来。
赵效民:对。
【13:00】“耀世”2015戴尔服务器新品发布会
杨昀煦:我们再看一下戴尔,戴尔中国也是从1.0走到了4.0,在20年纪念日之际它也是有一个新品发布会,主要是要是,也是它的PowerEdge服务器的新品推出,您帮我们盘点一下PowerEdge以前的服务器,以及现在新推出的服务器。
赵效民:PowerEdge是在1995年正式亮相的,据说好像那天,那个时候一天能卖出一台,个位数的台数,1995年那个时候X86服务器还不是很流行呢。1995年那个时候还是数据中心里边,还都是那种像Power,像阿尔法系统,还有大型主机,20年之后我们再看那个时候戴尔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不到5%,现在已经超过20%了,X86服务器也在数据中心里面占据了统治地位,出货量,部署规模,咱们不说收入,咱们就说部署规模来讲要远远超过原来那些。
所以说从PowerEdge20年历史我们也看到了英特尔X86服务器20年的历史,相伴相随20年,随着X86整体态势的成长,戴尔PowerEdge也成长到了一个全球业界第二的发展水平。所以说这20周年纪念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戴尔PowerEdge的20周年纪念,我更愿意说它是整体数据中心搬迁的20周年,这里边台前幕后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用户的需求变迁的影子,以前大家都比较习惯那种垂直封闭式的大系统,后来发现X86出来以后有一种标准化,开放的硬件架构,让相关的厂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新。
原来那些厂商IBM,惠普,SUN,这些其实都是单打独斗,英特尔是联合一帮人把那帮人群殴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用户也慢慢习惯了这样一种模式,大家也希望能在服务器的形态里有更多的选择。其实就像我们刚才那个新闻里面说的,如果这个生态只有一家常说去撑,它绝对没法满足这些客户的要求,它一个厂商的精力财力是有限的,你比不过上百家服务器厂商这种千奇百怪的设计,你一个厂商怎么应付得过来呢。
所以说开放这样一个生态现在已经证明是非常重要了,后起之秀这ARM服务器一上来就是走这样一个路线,IBM的Power也开始走开放了。
所以说我觉得这20年给我更多的感觉是数据中心的演变和用户的需求变迁。
杨昀煦:所以此次戴尔中国也是发布了一个新的系列,中国的龙系列,是不是代表它一个新的战略方向呢?
赵效民:我觉得这次一共发布了两款新品,一个是R930,另外一个是R530XD,R930是基于智强E7V3的新品发布,这个没必要多说了,很多特性源自于英特尔的智强E7V3。R530XD按戴尔的说法是第一款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服务器,它是听到了很多业界大客户的心声,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我们能感觉到中国市场它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方,它也开始慢慢引导产品的设计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层次的概念,第一个层次,如果你是一个就知道买货,你的服务器消耗量很大,但是你也不提出自己的要求,没有自己的想法,都买现成的服务器用,这是一回事,大家觉得反正按批量出货。
随着你自身业务的发展和你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你慢慢对通用型的产品设计有越来越多的不满,你可能希望有一种自己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在里面,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尤其像互联网公司它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它的采购量可能一年几十万台都是有的,这样一个采购量戴尔这样的厂商是必须要重视的,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讲,咱先不说戴尔表面说那种比较高达上的措词,重视中国市场怎么着,全力为中国客户服务,它要不到一定量我觉得戴尔不会动这个心思,只有到这个量的时候戴尔才会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说这种相辅相成的进步证明了中国已经慢慢从一个纯粹的消费市场变成了一个能引导,在某些领域能引导服务器设计和需求的这种前瞻性的市场,很多时候以前老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是领先于中国四五年,两三年,他们可能对新的技术理念这种采用更积极,甚至可能不断会有一些创新的需求出来。慢慢我相信在中国这种场景也会越来越多,也许以后很快在很多领域,尤其是以互联网云的领域,我们可能跟国际厂商已经没有什么差距了,甚至我们在一些细分领域里面我们创新的点走在了欧美的前面,这个也是在我跟戴尔负责服务器市场营销的全球副总裁Ravi一对一的采访中,他给我传达的一个观点,这个还是比较认同的。
杨昀煦:所以大家除了看到我们专题有现场的报道以外还有一个专访,专访有没有什么细节帮我们透露一下。
赵效民: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也知道很多服务器的友商它为了应对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政府的相关要求,做了很多妥协,比如说更大力度去开放自己的技术,比如说IBM把自己Power的芯片核心技术全部拿出来给中国做自己中国的Power芯片,惠普更觉得属于卖身了,把自己企业级这些核心的业务,服务器存储,技术服务以51%的作价持股比例卖给了紫光。
我就想问戴尔,我说这些事对它有没有触动,因为戴尔也是一个美国品牌,他的回答虽然说很官方,但是我觉得是在理的,他认为如果你的产品足够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能赢得客户强烈的信任感,你的市场永远是会在的。但是具体来说,Ravi也没有具体阐述怎么去赢得用户的信任,我相信这些用户里面也包括了中国的政府,央企这些用户,是不是说他这些用户全放弃,我觉得不会,是不是有什么一些特殊的沟通渠道,还有自己的一些什么样具体的合规行为来让用户满意。
归根结底Ravi的结论是说,走好自己路,不用关心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就是我们要做的一点就是让我们的客户满意,就终归会在我们的产品市场份额上予以体现。我们也知道IDC中国2015年第一季度服务器市场的调查报告,戴尔还是排名第一的,我们也很期待看看第二季会怎么样,采访结束后我也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祝愿戴尔能在未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定制化的产品。
杨昀煦:提供定制化产品肯定是对中国很有好处的,很有利好的,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们也是希望以后大家多多努力。我们今天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享受一个愉快的周末,再见。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7-14
本文作者:孙博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盘点存储2016:3D XPoint从炒作到落地
2016年存储业界我们看到本地SAN/文件阵列遭遇到了公有云与超融合、软件定义存储的双面夹击。
经典的双控制器磁盘阵列采用混合配置来保存主数据,但是全闪存阵列也采用这种方法,所以混合也变成了全闪存。高端单一阵列方面,新兴公司Infinidat迅速崛起,通过自己的低成本、高可用的Infinidat阵列争夺市场份额。
二级数据被越来越多地保存在对象存储中,而对象存储本身也越来越多地把S3作为首选接口,这让主流磁盘阵列和混合阵列保存的本地数据越来越少。
公有云的增长不可阻挡,AWS占绝领先,其次是Azure和Google,然后是Oracle和IBM——唯一抱有公有云野心的本地存储提供商。451 Research预测,未来两年公有云存储开支将翻一番——NetApp、HPE和IBM的厂商排名不断下滑,AWS和微软Azure不断攀升。
超融合基础设施是一个存储热点,Nutanix成功IPO,强势引领该市场。思科、Dell EMC、联想和HPE都在超融合产品方面有所动作,这种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捆绑销售呈现爆炸式增长。
大量产品涌现
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产品包括:
- Dell EMC的DSSD部门宣布推出NVME访问和采用NVME驱动器的D5阵列
- Dell EMC重新设计了VNX和VNXe阵列,形成Unity产品线
- Dell EMC推出了全闪存的Isilon横向扩展阵列
- 思科推出了HYPERFLEX超融合系统,推出了存储服务器版本的UCS产品线
- Primary Data开始出货DataSphere存储孤岛融合的产品
- SpectraLogic宣布推出全球最大的磁带库——TFinity ExaScale,1EB容量,支持LTO、IBM和Oracle格式
- Amazon涉足物理存储领域,Snowball 80TB硬盘驱动器机柜可以从客户数据中心迁移到公有云,100PB Snowmobile货车可以出货容器存储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Dell EMC的融合系统业务部门决定vBlock继续采用思科UCS服务器而不是更换为戴尔PowerEdge服务器。
最有意思的初创公司是Brian Ignomirello的Symbolic IO,这家公司宣称他们的技术运行数据库查询的速度是其他系统的60倍还多——甚至是采用XPoint的系统——通过不同的编码保存数据和处理数据方式。Micron闪存存储高管Rob Peglar在2016年加入Symbolic IO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让这家公司拥有了更多的可信度。
收购
Dell以670亿美元收购EMC是一个大事件,存储业界的传奇人物乔图斯退休了,David Goulden带领的EMC信息基础设施业务部门变成Dell EMC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部门。Michael Dell现在成了一个创业IT巨头,与比尔盖茨、乔布斯和埃里森齐名。
Load Dynamix和Virtual Instruments在后者遇到收入增长问题之后合并。Load Dynamix投资方为最终合并Virtual Instruments提供额外的2000万美元。新公司认为他们能够(通过Virtual Instruments技术)获得生产工作负载配置,并且在测试实验室(Load Dynamix技术)重新进行,这家加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接下来11月Virtual Instruments收购了混合云和虚拟化性能管理技术提供商Xangati。
IBM收购对象存储提供商Cleversafe,将其软件放入IBM公有云,在对象存储市场赢得第一的位置。
Nutanix收购了VMware内存缓存提供商PernixData,据说收购价格让Pernix风投方大赚了一笔。
磁盘驱动器制造商WDC收购了SanDisk,获得了它的闪存技术和产品。
超融合基础设施一体机(HCIA)厂商GridStore收购了DCHQ,重命名为HyperGrid,现在提供超融合技术即服务(HCIaaS)。除此之外,DCHQ技术实现了现有传统应用的容器化。
HCIA厂商Pivot 3收购了Nexgen具有QoS技术的闪存阵列业务。
Cavium在6月收购了HBA和厂商QLogic,开始在NVMe over Fibre Channel领域发出声音。
存储和以太网网络提供商Brocade在4月以15亿美元收购Ruckus Wireless,希望获得新的增长渠道。当Broadcom在11月以59亿美元收购Brocade的时候这个增长渠道又被搁置了。
这标志着三大独立存储网络提供商的终结:Brocade、Emulex和QLogic。所有这三家厂商都被更大、业务基础更广泛的厂商收购。光纤通道SAN市场本身还没有达到足以支持这三家厂商。
消亡
全闪存阵列先锋Violin Memory连受打击,持续几个季度亏损、股票反向分割、受到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警告、最终在12月申请Chapter 11破产。
年度错误风投奖发给Pequod Capital的总裁Art Sanberg,该公司在6月以530万美元收购了Violin股份,当时的加以价格是0.62美元,也就是成本330万美元。现在Violin破产后,股票价格跌至0.0462美元,也就是价值24.5万美元,亏损近300万美元。
闪存和存储提供商X-IO在5月关闭了Colorado Springs的制造厂并遣散了员工。还有一丝希望他们的技术特别是NVMe Axellion技术也许能找到归宿。X-IO从来没有取得其财力支持方希捷和VC公司Oak Capital所期待的成功。
Crossroads将自己一直亏损的归档产品出售给加拿大的StrongBox Data Solutions,现在专注于专利许可。
昆腾在6月关闭了Symform同步和共享业务。
另外一个非消亡事件是XtremIO,关于全闪存VMAX的降级传闻被否认了,此外XtremIO新增的文件存储能力将在年底公布。
在CEO层面上:
- 专注于Hyper-V的超融合系统厂商Gridstore公司首席执行官George Symons离职,总裁Nariman Teymourian最终取代了他
- 云存储网关提供商Panzura的首席执行官从Randy Chou变更为Patrick Harr。现在Chou是云安全即服务初创公司Nubeva的共同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 Mangstor首席执行官Trevor Smith被Craig Gilmore取代,他没有存储技术方面的经验,但前CEO Trevor Smith也没有
- Qumulo首席执行官、共同创始人Peter Godman转换为首席技术官的角色,Bill Richter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和总裁
- Veeam共同创始人、首席执行官Ratmir Timoshev卸任,William Largent接手
退出和分手
EMC在被EMC收购之前出售了自己的内容管理业务也就是Documentum。希望新主人可以给表现不佳的各种业务注入新活力。
赛门铁克将Veritas出售给Carlyle Group,结果众所周知:在收购了Veritas之后没能成功整合Veritas存储产品和安全业务,存储和赛门铁克的安全业务之间也没有协同。
Clinton Group卖掉了Imation存储业务,把投资业务也抛在身后。后来在12月,Imation将Nexsan卖给私募股权,收购Memorex。在拥有积极主动的所有权和新任高管的领导下,以及Nexsan在2017年会实现增长。
联盟
1月,HPE向对象存储厂商Scality投资1000万美元。
思科投资超融合系统软件初创公司Springpath,然后推出了采用Springpath技术的Hyperflex超融合一体机,开始大举进军HCIA市场。
联想与Juniper达成联盟,构建融合、超融合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此外联想还有众多HCIA厂商都有合作关系:Nutanix、Pivot3、SimpliVity、Atlantis和Maxta。联想与Nexenta合作,这样它的服务器就可以运行NexentaStor软件,此外与Nimble Storage及其阵列合作。
Pure Storage和Cohesity达成协议,Cohesity提供融合的二级存储,为Pure的主存储闪存阵列提供支撑。
SanDisk与Red Hat达成联盟,这样Red Hat的Ceph就可以运行SanDisk的InfiniFlash闪存系统。到目前为止,与Nexenta和Tegile有销售协议的InfiniFlash还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震动。
风险投资
2016年存储风险投资的钱都去了哪里?
- 对象存储、S3合规布道者在D轮融资中获得4130万美元
- 安全和文件共享云存储网关提供商CTERA在E轮融资中获得2500万美元
- Datera融资4000万美元
- Datrium在C轮融资中获得5500万美元
- NVDIMM提供商Diablo Technologies在C轮融资中获得3700万美元,并且有了新的CEO
- DriveScale在A轮融资中获得1500万美元
- 端点保护和文件共享厂商Druva在E轮融资中获得5100万美元
- NVME阵列初创公司E8在B轮融资中获得1200万美元
- 全闪存阵列软件开发商Elastifile在B轮融资中获得3500万美元,其中包括思科的投资
- Gridgain在B轮融资中获得1500万美元
- 超融合一体机提供商Gridstore在C轮融资中获得1900万美元
- NVMe阵列初创公司Mangstor在C轮融资中获得500万美元;对于一家硬件/软件厂商来说,这一轮融资的规模比较小
- 碳纳米管内存初创公司Nantero在F轮中获得2100万美元,产品化花了很长时间
- 云存储网关和数据服务提供商Nasuni在E轮融资中获得1750万美元,外加750万美元的风险债务融资
- 闪存耐用性技术初创公司NVMdurance在A轮融资中获得223万美元
- NVMe阵列初创公司Pavilion Data Systems在A轮融资中获得1500万美元
- HCIA和闪存阵列初创公司Pivot3在G轮融资中获得5460万美元,其中包括银行融资
- 横向扩展阵列初创公司Qumulo在C轮融资中获得3250万美元
- 二级数据孤岛融合和数据保护厂商Rubrik在C轮容重获得6100万美元
- Hadoop和RDMS容器提供商Splice Machine在C轮融资中获得900万美元
- Velostrata在B轮融资中获得1750万美元
- 软件复制厂商Zerto在E轮融资中获得7000万美元
这个榜单的总金额是5.8167亿美元,我们知道这笔资金被用于初创公司和IPO之前的存储公司。今年的金额并不算大,2013年的时候大约是18亿美元,2014年超过30亿美元,2015年也有18亿美元,今年已经是大幅减少了。
我们认为存储初创公司的黄金时代将在9月终结。
IPO
Nutanix在9月进行了IPO,并已经被认为是很成功的。Nutanix的开盘价是26美元,现在交易价为26.86美元,这对IPO来说是很成功的。Pure Storage在2016年10月进行IPO,开盘价为17美元,现在交易价是11.15美元,与Nutanix差远了。
磁阻RAM初创公司Everspin在9月启动IPO。MRAM是一种专有的XPoint级非易失性内存,并没有潜在的应用或者营销驱动力。Eversp在10月的IPO股价为9.1美元,现在是7.84美元,10月底低点为6.33美元。
技术开发
全闪存阵列步入主流,所有老牌厂商要么推出了全新设计的闪存阵列(EMC DSSD、HDS A系列),要么将现有阵列改装了SSD或者闪存模块。
Nimble Storage完成了全闪存阵列的试水,成功推出了产品。NetApp的全闪存FAS倍受欢迎。Pure Storage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IPO的全闪存阵列初创公司,并且仍然是前四大全闪存阵列提供商,它在3月公布了第二个主要的产品线,推出的FlashBlade机架系统,采用专有的存储刀片,保存非结构化数据。成功的2016年只是受到了Dell EMC关于知识产权的轻微损害。
Nimble Storage
有趣的是,东芝在8月宣布推出FlashBlade的竞品FlashMatrix。这是一款基于Atom CPU的、实时的、横向扩展的、计算外加闪存的分析引擎。东芝目前还没有透露这款产品将何时进入市场(也就是渠道),也没有定价或者供货信息。
NVMe-over-Fabrics具有绕过服务器存储堆栈的RDMA技术,对于本地阵列接入来说是最后一个重大技术开发。很多初创公司专注于这个领域,例如Apeiron、E8、Excelero、Mangstor以及Pavilion Data Systems。几乎所有老牌厂商都说他们会支持这项技术,包括HPE和NetApp,以及新兴厂商例如Kaminario、Tegile和Pure Storage。Dell EMC的DSSD部门推出了D5 NVMe over Fabrics阵列。光纤通道HBA提供商表示,他们会支持NVMe over Fibre Channel,给装机群提供升级路径。
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需要过渡到NVMeoF,并且到了2017年这个过渡的动力会有所增强。
SSD密度增加的3D NAND也成为主流,一方面是WD(也就是SanDisk)和东芝,另一方面是英特尔和Micron,紧跟三星领先且正在出货的产品。英特尔在3月公布了自己的3D NAND SSD。SK Hynix也出货了48层3D NAND产品,并且正在开发72层技术。东芝和其他厂商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QLC(4bits/cell)闪存技术作为可能负担得起的固态归档介质,它比较低的写入耐用性就不那么重要了。东芝在2016年的闪存峰会上向参会者介绍了100TB QLC SSD的想法。
甚至中国都有了进入3D NAND制造领域的计划,但在试图收购Micron、投资WD的时候遭遇阻碍。
DataCore凭借自己的并行IO软件在SPC-1基准测试中占据统治地位,低于50000美元的DataCore x86服务器逼近100万美元的大型存储阵列,显示存储阵列IO等待在IO堆栈处理达到CPU瓶颈的时候有较大的CPU等待组件。Oracle SVP Chuck Hollis表示,SPC-1基准测试和DataCore的技术与实际IT是无关的。DataCore总裁说,他这么说只是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后来者希捷最终在1月进入了充氦气驱动器领域,推出了一款7盘片的10TB磁盘,当时希捷称将会在2016年出货12TB充氦气驱动器用于测试,14TB也列入路线图中。
第三家磁盘驱动器提供商东芝并没有推出充氦气驱动器技术,在容量方面有些落后了。不过,这种驱动器有可能会在2018年推出,如果东芝能够能够走出美国Westinghouse核电站项目的数十亿美元的阴影的话,不需要重新规划磁盘驱动器投资计划,或者出售磁盘驱动器业务。
希捷表示,全新的热辅助磁记录(HAMR)驱动器将在2017年出现,HAMR取代垂直磁记录技术。最初是16TB吗?Infinidat的20TB磁盘驱动器已经提上日程了。
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希捷用闪存填充了3.5英寸驱动器,从而诞生了一款60TB的展示用SSD。这是一个惊人的想法,但是成本令人望而却步,任何其他SSD制造商也能轻易做到相同的事情,基本上类似于面保存技术,因为希捷在闪存方面竞争的是容量,它还需要做更多。有传闻说希捷会与SK Hynix的合作,但是目前两家公司都还没有公开做任何表示。
我们认为,如果希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ve Luczo不采取适当的闪存战略,那么芯片供应合作伙伴关系就岌岌可危了。
而且,希捷基于以太网的、具有对象存储能力的Kinetic磁盘驱动器并没有引发大的震动,Igneous和OpenIO则拒绝了希捷的技术,推出了他们自己的产品,将基于ARM的微服务器配置3.5英寸磁盘驱动器,我们会关注今年他们怎么做。
对象存储在今年得到稳步发展,HPE投资Scality,戴尔更新了与Scality的OEM交易,WD HGST推出了新的14PB归档阵列。Dell收购了EMC,拥有自主开发的对象存储技术,以应对Scality的RING,2017年可能会看到一些震动。
不过对Nutanix的OEM交易来说,客户需求水平可能会成为救命稻草——或者正好相反。
在2015年年底收购了Cleversafe之后,IBM登顶IDC的对象存储榜单。该软件被用于IBM的公有云中,再加上FlashSystem成为IBM在2016年的一个亮点,而这一年中,IBM存储硬件收入不断下滑。不过,IBM确实找了一位新的高管来负责存储业务,Ed Walsh可能会在2017年带来一些明显的变化。
超融合基础设施是2016年最热门的话题,Nutanix的IPO就是其中之一。Dell EMC的VSAN、ScaleIO和VxRail/VxRack是第二大厂商,迫使Chad Sakac负责的每个业务都要赶超Nutanix。但是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的确,合并的Dell EMC应该OEM Nutanix的XC系统;客户需求就是这么重要。
HPE在3月发布了Gen 2超融合产品,在12月发布了更新的(Gen 3?)HC 250和HC 380系统。SimpliVity在4月增加了对Hyper-V的支持。甚至NetApp也开始谈及他们正在开发中的超融合系统了。
HPE正在给服务器准备增强的、持久内存能力,一方面是Machine开发技术,另一方面是非易失性闪存和XPoint或者ReRAM组件。HPE在3月推出的ProLiant服务器采用故障保护的Micron闪存DIMM,11月HPE在一次客户大会上大肆宣传Machine项目。HPE的Memristor技术似乎已经遥遥无期,特别是HPE Labs的老板和Memristor布道者Martin Fink要退休了,HPE与SanDisk签订了围绕ReRAM的合作协议。
我们认为,闪存DIMM仍然是一项早期技术,没有很好的服务器IEM例如Diablo Technology。我们认为,非易失性DIMM将是一项以XPoint驱动的技术,而不是以闪存为驱动。
今年推出速度更快的32Gbps光纤通道,速度是16Gbps光纤通道的一倍,但其影响被采用RDMA技术实现更高速阵列、以及采用虚拟SAN的超融合系统日益崛起所遮盖了。
整容器存储的技术蓬勃发展,例如NexentaEdge为无状态Docker容器提供存储。Portworx为容器提供持久存储,还有StorageOS和Hedvig。但是总的来说,用于容器的存储仍然是一项早期技术,还没有明确的赢家。
不得不说,3D XPoint这一年很糟糕,英特尔继续否认3D XPoint是相变内存(PCM)的变体,一年前有一些性能数据显示它要比闪存块1000倍。英特尔试图绕过这个陷阱,说它谈的是原始介质速度,已经设定了的性能,密度和耐用性这么搞,最初的营销手段现在看起来有点歇斯底里,相当的不准确或者不精确。
不管什么原因,NVMe驱动器现在看起来不过是渲染ReRAM或者PCM驱动器是无用的,XPoint DIMM——如果使用DRAM缓存像是闪存DIMM那样的话——就不会在性能方面远远领先闪存DIMM。我们今年将会看到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且会看得更清楚,不过到目前为止,XPoint还只是营销炒作,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Micron必须展示他们的Optane和QuantX产品是值得炒作的。
Parallel IO借助DataCore和Data Domain得到了推广。Bridgeworks通过在复制(例如NetApp SnapMirror)时使用TCP/IP来大幅缩短传输时间来推广TCP/IP网络并行技术。
最后
备份软件提供商Veeam在2016年表现出色,收入猛增。Barracuda和CommVault满足了客户对基于公有云的数据保护以及一体机的需求,因此收入开始复苏。HPC存储提供商Panasas表现平平,有多位高管离职。Teradata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Tegile在2月进行了裁员,还有Atlantis和Data Gravity;Paula Long的初创公司遭遇严重财务压力。今年年底,NetApp裁员数百人,作为其增长计划的一部分。Veritas在12月也进行了裁员。
本地SAN/文件系统正处于针对主数据的全闪存转型期,厂商收入增长主要是从其他厂商那里夺取份额,而不是新业务收入,主要是通过更好的分析、更快的闪存和更好的混合云支持做到的。
HCIA厂商、二级存储孤岛融合的厂商、纯存储软件提供商、云存储网关文件共享和保护提供商、对象存储提供商都把传统的本地SAN/文件阵列看看作是可以被颠覆的、庞大笨重且复杂的系统。
但是对于SAN和文件系统提供商来说还是有希望的,生存的关键是征服超融合基础设施和公有云。
产品是越来越丰富,借力全闪存和横向扩展技术、NVMe驱动器、更好的QoS和分析、对象存储接入、公有云后端访问,可以提供好于公有云存储的体验,同时也打败HCIA部署。从规模上看,共享存储是比超融合存储更好的选择,只要HCIA厂商被这种观念所困扰,那么现代SAN和文件系统就有机会。
但如果HCIA厂商展示出他们可以支持大规模部署,公有云提供商继续蓬勃发展的话,本地SAN/文件系统的前景就是暗淡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看看市场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年1月10日
本文作者:孙博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2022年服务器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类似于PC,由CPU、内存、硬盘、电源等硬件构成。但由于服务器需要管理资源并为其它客户机(如PC机、智能手机、ATM终端、火车系统大型设备)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其在计算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相较PC更高。表 服务器相较于PC的区别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按照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可以分为:(1)CISC服务器,又称x86服务器,采用Intel、AMD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芯片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是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架构;(2)R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基于RISC处理器,目前主要包括IBM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和富士通合作研发的SPARC处理器、华为的鲲鹏920处理器;(3)EPIC服务器,EPIC服务器基于EPIC处理器,目前主要是Intel的安腾处理器。表 复杂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的对比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按照使用场景划分,服务器可分为:存储服务器、云服务器、AI服务器、边缘服务器等多种类型。按照产品形态划分,服务器可分为:多节点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等。图 服务器产品分类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全球服务器市场2020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金额为91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出货量达1220万台,同比增长3.92%。服务器市场呈现多强竞争格局。2020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前5大厂商分别为:戴尔、惠普、浪潮、联想和华为。其中,戴尔全球市占率约16%,位居第一;浪潮出货金额为90.10亿美元,全球市占率9.9%,位居第三;华为全球市占率约5%,位居第五。在几家头部厂商中,除受云计算影响份额不断上升的ODM外,戴尔市占率始终持平,惠普/新华三、IBM市占率回落,只有浪潮震荡向上,成为全球前五厂商中增速最高的厂商。x86服务器是最主要的服务器种类。2020年,x86服务器市场规模为826.02亿美元,占服务器市场的90.76%;非x86服务器市场规模为84.08亿美元,占服务器市场的9.24%。类似于服务器市场,x86服务器市场呈现多强竞争格局。2020年,x86服务器前五大厂商依旧为:戴尔、惠普/新华三、浪潮、联想和华为。其中,戴尔出货金额为145.38亿美元,全球市占率17.6%,位居第一;浪潮出货金额为79.40亿美元,全球市占率9.6%,位居第三;华为出货金额为39.28亿美元,全球市占率4.8%,位居第五。中国服务器市场中国服务器市场增长迅速,在全球市场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金额为216.50亿美元,同比增长19.0%,占同期全球市场的23.79%,占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出货量达350万台,同比增长9.8%,占同期全球市场的28.69%,占比提升了1.5个百分点。国内厂商占据了中国服务器市场的主流。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前5大厂商分别为:浪潮、华为、新华三、戴尔和联想,销售额分别为77.07亿美元、36.37亿美元、32.91亿美元、14.94亿美元和14.51亿美元,市占率分别为35.6%、16.8%、15.2%、6.9%、6.7%。中国服务器市场以x86服务器为主。2020年,x86服务器出货金额为20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占中国服务器市场的96.17%。表 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构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中国服务器企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服务器企业最集中的省份是江苏省,中国30.3%服务器企业分布于此,其次是广东省和浙江省,占比分别为16.1%、15.5%,其余省份服务器企业相对分散。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图 服务器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图 服务器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上游以CPU、GPU为主。CPU主要厂商有英特尔、AMD,GPU主要厂商有英伟达。前几年英特尔在CPU领域一家独大,占了90%份额。AMD自发布7纳米架构以及罗马、米兰系列后份额上升,这几年处于飞速增长阶段。目前来看,最新一代的单颗服务器的计算性能,英特尔为38核,而AMD做到了64核,因此AMD算力比英特尔好,但是生态、服务器内执行器没有英特尔强大、完善。服务器内存部分,以三星、威刚为主 ,国内也以这几家厂商为主。机械硬盘领域,主要厂商有希捷、东芝,目前是希捷一家独大,其他家份额比较少。芯片组,主要厂商有博通、Avago等,国内市场以前多采用国外产品为主,近几年逐渐国产化,但替换过程会比较漫长。电源部件等国产占大头。服务器中游包括系统集成、服务器制造商,国内市场多采用国有产品,海外品牌份额较小。白牌服务器厂商: 以超微、广达为代表的白牌服务器厂商为ODM厂商,ODM厂商根据品牌服务器 厂商的委托完成硬件生产,加贴委托方商标并交付给品牌持有者进行销售。近年 来,白牌服务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承担服务器设计工作,多数客户倾向于绕过品 牌商向ODM厂商直接订购服务器成品。白牌服务器生产模式的兴起对传统品牌服务器厂商造成冲击,导致其市场份额被挤压,出货量下降。 品牌服务器厂商: 以浪潮、华为、新华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服务器服务商占据服务器市场66% 的市场份额,中国中端服务器市场自产率较高,市场高度成熟,部分品牌服务厂 商逐渐向高端服务器市场渗透,打破国际品牌服务器厂商在高端服务器市场的垄断局面,如中科曙光于2018年3月发布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双路机架服务器—— I620-G30服务器集群的性能和性价比较高。浪潮、华为、中科曙光等国产服务 器品牌不仅在销售量上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并且在高端服务器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中国服务器行业下游用户分布在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制造业等多个行业,IDC《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为861,529台,同比下滑4.2%,市场规模为48.33亿美元(约合34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目前,互联网企业用户占据服务器行业下游消费群体的 31.0%,政府、金融、电信等基础民生领域的应用占据下游消费群体的25%。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受自身商业模式以及云计算业务需求的增长的影响,对于服务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政府机关中的公安机关在视频监控、警务云、警综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对于服务器的出货量也有一定的拉动,随着政务线上信息化程度的深化,公安、市政等细分领域对大规模部署服务器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服务器下游供应到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其中最大的几家是阿里云、腾讯云,字节跳动、百度份额也比较大,还有第三方IDC服务公司、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去年份额在200多亿;剩下的就是政企客户,如各个政府的政务网,该部分每年也在增长,但没有互联网方面快。图 中国X86服务器在各行业的销售额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中国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和服务,其中,前三大行业占据整个市场近70%的市场需求份额。增速来看,互联网、金融和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同比增长。2.2 商业模式传统模式惠普、联想、戴尔等传统品牌商根据市场趋势进行研判,并进行研发设计,然后委托ODM进行生产制造,最终再出售给终端客户并提供对应的售后服务。品牌商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标准制定者。图 传统商业模式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泰证券当前模式,下游客户参与服务器标准制定新兴的客户包括互联网、通信、云计算服务商等,他们并不需要传统服务器厂商开发相应的软件,或者需要品牌服务器厂商在其中参与开发设计的服务器底层架构和软件部分减少了。就如同以上所述,云计算开放联盟通过制定服务器的标准,统一了他们对服务器需求的定制化方案。云计算厂商只需要将这一定制化方案交给代工厂来直接进行采购和生产即可。品牌商刚开始不愿意做,云计算厂商就绕过了品牌商。服务器已经实现了从OEM(代工生产)向ODM(设计制造〉再到JDM的转型突破。(国内浪潮就是典型联合设计制造)。JDM模式:由互联网/云计算企业,与服务器生产商一起研发服务器。商业模式的变化,在光模块等行业也出现了,都是因为技术变革带来行业格局变化。图 云计算背景下的商业模式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泰证券未来的模式品牌服务商可能靠AI服务器夺回一些失地,AI时代将推动云基础设异构化、高性能化,随之带来的是对服务器厂商技术能力、产品性能要求的提升,是品牌厂商再次进行份额掠夺的重要契机。2.3 技术发展服务器是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发明而出现的硬件设备。世界上最早的互联网服务是电子邮件群组(万维网要到1991年才发明),而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群组是1981年搭建在IBM大型机上的BITNET电子邮件群组,使用了虚拟化技术。这台IBM大型机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服务器,到如今已经过去36年了。在这36年里,随着摩尔定律的进步,服务器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上的进步尤其令人惊叹。1981年 – IBM虚拟机,第一台邮件列表服务器第一个电子邮件群组程序LISTSERV 运行在一台IBM虚拟机上(虚拟机基于IBM大型机),通过BITNET网络,LISTSERV 可以组织电子邮件群组,它催生了垃圾邮件、网上论战、线上恶搞。1991年 – NEXTCube,第一台网页服务器万维网诞生NEXTCube电脑上,这是一台CPU频率256MHZ、硬盘2GB、配灰度显示器的电脑,运行NeXTSTEP操作系统。蒂姆·伯纳斯·李把第一个网页放到线上是1991年8月6日,那时他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他也在这台电脑上设计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和编辑器— World Wide Web。1994年 – ProLiant,第一台机架式服务器康柏公司1994年发布了第一台机架式服务器, ProLiant系列。这台服务器配有450MHZ的奔腾2处理器,内存256MB,以及一个光盘播放器。1998 – Sun Ultra II,这是第一台Google服务器。它第一次运行了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Backrub搜索引擎,Backrub后来发展成为Google。这台太阳服务器拥有两颗200MHZ的CPU和256MB的内存,服务器放在斯坦福大学。Google现在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里拥有45万台服务器。2001年 – RLX Blade, 第一台现代刀片服务器2001年,地处休斯顿的RLX技术公司,一家大部分由前康柏公司雇员组成的公司,出货了世界上第一台现代刀片服务器。RLX技术公司2005年被惠普收购。2008年 – PS3 集群, GPU分布式计算。索尼的PS3游戏机拥有速度高达3.2GHZ的cell宽带引擎CPU,60GB的ATA硬盘和256MB的内存,550MHZ的GPU还有内置网络。2008年11月,MD5哈希值的运算程序被部署到一个200台PS3的集群上。PS3集群作为服务器来说,由于其GPU的长处,非常适合用来处理重负荷的计算任务以及超算领域。2009-2017年,云计算。近几年来服务器在逐渐“消失”。随着虚拟化概念的到来,服务器已经不再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相关联。一个应用在机器上运行,已经不再必须要求某个人物理上去实际操作它。Web应用和云计算目前正在爆发。目前虚拟化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九河网就在服务器的虚拟化和云计算方面就做了很多工作,但凡在九河网购买服务器都可以根据客户要求部署虚拟化软件做好虚拟化设置,也能给客户搭建私有云数据中心。2009年以来公有云市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亚马逊因在公有云市场处于领导地位而股价暴涨。微软也因为大力发展公有云服务而获得股价回升,市值重新超过5000亿。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京东、网易等公司纷纷进入公有云市场。同时随着物联网和AI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云服务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2.4 政策监管服务器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服务器行业分析指出,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2016年2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目标。服务器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产业,将会得到国家大力的支持与保护。2017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由大变强、实现发展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5月30日,工业部提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备,产业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融合支撑效益进一步突显,培育壮大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明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将“十三五"产业年均增速定为13%以上,规模到2020年突破8万亿元。确立了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软件出口、从业人员等细分领域目标。截至2019年7月,我国已经出台全国范围最新软件信息化行业政策最少15个,服务器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多个省市地区就全国政策给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以及配套的措施,并陆续出台具体细化的地方性软件信息化行业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在国家整体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各个省市出台了适合本地经济相关政策,为各省市的软件信息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例如:《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超过10000亿元;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约30000个;上海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超过7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以上;建设50个市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5个产业带动性强的示范基地和2个产业影响力显著的基地连锁品牌。图 中国服务器行业相关政策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等国家利好政策的驱动,中国ICT业务迎来高速增长,为服务器、集成电路等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此外,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大幅增加,为服务器产业发展创造空间。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行业历史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图 行业估值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图 PE/PB/PS行业历史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图 营收和净利同比行业历史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图 单季度净利率和ROE行业历史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图 行业市场表现对比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服务器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表 以浪潮信息为例的主营结构分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表 境外服务器行业公司估值对比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表 中国上市服务器行业公司估值对比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3.2 行业发展早期,行业以传统服务器为主,阿里云、腾讯云服务器出现后,公有云和传统服务器开始平分市场;2016-2020年期间,英伟达等厂商的AI服务器发展较快,此时间段AI服务器、公有云和传统服务器占据大头;2021年开始边缘服务器比较火,边缘服务器的优点是将算力边缘化: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城市内有很多监控摄像头,需要把信息传送到一个城市的IDC里进行计算、分析等,这种传输大量消耗网络资源,因此目前很多场景下选择边缘计算更优。英特尔、AMD、浪潮在这部分投入比较多。目前市场格局转变为传统服务器、云服务器、AI服务器和边缘服务器四足鼎立。自2009年开始,全球X86服务器市场规模开始超过非X86服务器,自此X86服务器一路上扬,与非X86服务器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为330.4万台,同比增长26.1%;市场规模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54.9%,预计到2022年我国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472万台。图 中国X86服务器出货量走势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2021年上半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3.3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底将达到33.1亿美元(约合211.8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23.9%。IDC预计,2020-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2%,高于全球的20.2%。图 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预测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中国2021年上半年,中国边缘定制服务器市场排名前三的厂商依次为浪潮、新华三和华为。市场份额分别为35.5%、11.2%及10.3%。边缘定制服务器市场预计在2020-2025年将保持76.7%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在该细分市场的占比将超过40%。图 2021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份额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中国3.3 发展驱动因子云计算业务拉动服务器出货量的增长受益于云计算业务的推动,服务器行业出货量快速增长,从出货结构看,云服务器是 服务器增量市场中的主力。相较于传统服务器架构,云服务器具有高密度、高弹性、节能、易扩展等特性,云服务器可实现从二维平面交换至三维池化互联的架构变革,在部署密度、能效、投资回报 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服务器,云服务器逐渐取代传统服务器成为云计算市场中的主流。 IDC发布2021Q3全球服务器市场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服务器市场同比上升8.8%至246.8亿美元,出货量同比增长9.6%,达337.6万台。从厂商排名看,戴尔、浪潮、HPE保持全球前三,其中浪潮服务器的全球优势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出货量增长达到15.0%、14.0%,超过平均增速,全球份额突破10%,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图 2021Q3全球云服务器各品牌出货量及所占份额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 基于云服务器与云计算业务的强相关性,全球各地区的云服务器销量可反映各国家云计算发展及变革的程度,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对云服务器的需求将持续提升, 推动中国及全球服务器行业的发展。 云服务器主要面向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云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据Synergy 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在运营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共计504个,其中欧洲、 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美国占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站点的40%。中国成为新增数据中心最多的国家,占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站点的10%,全球数据中心数量的增长为中国服务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边缘计算业务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 5G建设提速,边缘计算业务的持续增长催生服务器市场新需求,在AR/VR、车联网以 及AI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下,数据处理需求大规模增长为服务器行业发展增添动力。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建设拉动网络建设采购需求 增长。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有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存储,边缘计算业务需求的增长是服务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5G时代,边缘计算成为实现5G三大技术应用场景的重要支撑,(1)移动宽带业务 (eMMBB);(2)海量机器通信业务(mMTC);(3)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业务 (uRLLC)。 图 5G三大技术应用场景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国信通院边缘计算可缩短感知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通信距离,实现终端与服务器的高实时性交 互,提升移动互联网速度,实现超低时高可靠通信。全球目前有数百亿的终端设备 和数千亿的传感器,每年产生数据量超过40ZB,数据的传输会对网络产生巨大的 压力,边缘计算的应用可使数据在网络边缘进行分析和存储,可节省大量5G网络 带宽资源。此外,在数据隐私角度,边缘层可实现终端敏感数据预处理,将非敏感 的分析数据上传云端,可提升对隐私数据的保护性。 边缘计算业务的增多催生服务器行业新需求,此外在数字经济业 务发展需求层面,5G网络建设提速,各类终端、AR/VR、车联网 以及AI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拉动数据计算处理需求大规模增长。 服务器作为数据计算资源的核心,有望在5G商用的带动下满足 各领域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政策助力中国服务器行业在上游芯片设计、封装等核心技术环节存在技术瓶颈,服务器行业易面临核心零部件垄断的风险。2019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政府将延续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政府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利好政策为中国服务器行业上游发展提供资源供给保障。2021上半年中国公有云SaaS服务市场同比增长39.4%,后疫情时代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提升云的部署方式在企业IT中的优先级。此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影响、云原生快速发展、行业数字化、低碳等成为促进中国SaaS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公有云SaaS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美金。3.4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表 常见行业风险因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其中本行业常见的风险如下:(1)核心部件垄断风险中国服务器行业上游核心硬件对国外产品依存度较高,如存储芯片、处理器芯片等核心部件,短期内国际芯片厂商占据主导优势。中国服务器行业应用的主流存储芯片是 DDR4,中国服务器市场存储芯片供应商包括三星、海力士、英特尔、高通、美光等国际芯片厂商。中国智能芯片国产自制率较低,中国服务器芯片市场呈现海外服务器厂 商寡头垄断格局,据IDC数据统计,部分国际芯片厂商毛利率高达60%,如英特尔(62.3%)、英伟达(59.9%)、三星电子(46.0%)、超微半导体(37.8%)。 中国互联网、云计算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下游各行业用户对服务器产品需求的提升,核心部件的高额采购成本严重压缩中国服务器厂商的利润空间。近年来,中国服务器芯片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如紫光国芯、国民技术、北京君正等,但多数企业无法实现量产,产量及质量无法满足服务器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规模。图 全球芯片设计产值区域分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图 部分芯片企业毛利率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2)白牌生产模式兴起,行业毛利率持续降低服务器厂商包括ODM厂商和品牌商两种类型,为下游各行业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器产品及通用型服务器。传统服务器生产模式为贴牌生产模式,ODM厂商根据品牌服务器 厂商的委托生产硬件,将贴有委托方商标的服务器交付给品牌持有者进行销售。伴随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部分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可自行开发软件,传统服 务器厂商软硬件一体的产品销售模式逐渐被打破,具有定制化需求的客户如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云计算服务商可直接向ODM厂商订购服务器标准组件,降低服务器生产 成本,并帮助自身快速设计和部署服务器。2018年中国服务器行业毛利率为11.2%,较2017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中国服务器行业由传统生产模式逐渐向白牌生产模式转变,众多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将服务器模块化、标 准化,进一步压缩服务器厂商的利润空间,服务器行业的毛利率降低。例如以Facebook为代表的OCP(开放计算项目)和以BAT为代表的ODCC(开放计算中心委员会)联盟, 通过制定服务器组件标准的方式向代工厂购置大批量生产服务器标准组件,以降低服务器生产成本。白牌服务器生产模式的兴起对传统品牌服务器厂商造成冲击,导致传统 品牌服务器市场份额被挤压,出货量下降。图 服务器生产模式转变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国金证券3.5 竞争分析表 2022年全球服务器行业企业30强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竞争格局中国专业服务器厂商全面加速转型升级,在产业生态、渠道建设、行业突破、产品布局多方面协同前进,打破海外服务器厂商垄断中国服务器市场局面。以浪潮、新华三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器厂商凭借其技术及资金优势布局中国服务器市场,部分中国专业服务器厂商专业及技术实力强劲,加大产品研 发力度的同时加深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通过维护各方用户积累外部资源,例如浪潮基于雄厚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服务器市场龙头企业,在中国及全球服务器市场处于领 先优势,浪潮在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能源、医疗制造等行业均有布局。近年来,中国专业服务器厂商凭借其自主研发实力,逐渐提升国际地位,自2014年起,国 产服务器逐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长,以浪潮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器厂商逐步取代国际服务器厂商的主导地位。图 中国服务器行业竞争格局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潜在行业进入者服务器行业竞争高、投资风险高、运营成本高,硬件成本透明,利润却不高,开拓市场需要长期的时间和成本投入,市场主要竞争者已经瓜分了细分市场。目前没有潜在进入者具备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市场,潜在行业进入者评估为较弱。服务器行业的规模经济大。服务器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已经到达成熟期,中国服务器市场现有竞争者数量以7家大品牌服务器厂家为主,还有其他几十家小型厂家,产业规模巨大,竞争激烈。新进入行业者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广告投入进行营销,需要多年累积客户信任度,这都是非常困难的。排名前7的定制服务器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展十多年以上,大部分为上市公司品牌,为拓展市场,做了长期的广告投入和营销投入,经过客户多年的使用后,体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客户的信任,这是品牌多年的积累。(2)主要竞争对手服务器行业的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有华为、浪潮、联想、戴尔等企业。在中国市场,国产品牌还可以得到政策的扶持和补助,价格更有优势,很多政府企业也偏好国产化品牌,而且这几个品牌各自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主要竞争对手评估为很强。图 X86服务器的主要竞争对手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国知网(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在服务器行业中,购买者一般是大客户和超大规模客户,其集中度高,业务量大,整体议价能力强。由于行业市场信息发达和透明,硬件配件价格透明度高,购买者能充分了解市场价格,所以其议价能力较强。(4)替代品的威胁云计算的出现成为了服务器的替代品,云计算服务后台连接超大型规模的服务器和存储器,具有超强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购买云计算服务等同于实现了服务器的功能。云计算和服务器的本质区别是云计算是一种服务的租赁,服务器是物理机器,一般4-5年企业要更换新的服务器。云计算服务的优点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包括硬件成本和IT技术员工费用;敏捷度高,企业按需来弹性扩大或缩小算力和存储的规模,进行灵活管理存储空间;随时随地可以移动式灵活接入,只要有网络,员工就可以连接云计算服务来访问数据。因此替代品威胁较强。(5)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服务器的主要配件以 CPU 处理器、内存、硬盘为主,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评估为中等,在原材料特殊缺料时期,其竞争力从中等升级为强。定制服务器的供应商同质化且集中度大,以2-5个大品牌的供应商占支配地位。CPU处理器的供应商是英特尔和 AMD 2大厂家,内存的供应商以金士顿、三星、海力士3家为主,硬盘供应商以希捷、西数、东芝3家为主。其中 CPU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相对偏强,由于行业和企业服务器都有使用习惯,2个品牌有自己的核心客户群,所以CPU 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硬盘和内存供应商以采购规模大小来决定价格高低,市场占有额大的服务器厂家可议价到好的成本价格。对于中国排名前五的服务器厂家,由于规模效应都比较大,供应商的价格差异幅度不会太大,所以议价能力中等。3.6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企业有联想集团 [0992.HK]、紫光股份 [000938.SZ]、浪潮信息[000977.SZ]、中国长城 [000066.SZ]、中科曙光 [603019.SH]、卫士通 [002268.SZ]、广电运通 [002152.SZ]、同方股份 [600100.SH]、新大陆 [000997.SZ]、汇金股份 [300368.SZ]、证通电子 [002197.SZ]、威创股份 [002308.SZ]、恒银科技 [603106.SH]、睿能科技 [603933.SH]、华铭智能 [300462.SZ]、GQY视讯 [300076.SZ]、华虹计通 [300330.SZ]等。表 中国A股及港股主要企业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联想集团 [0992.HK]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电脑制造企业,是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公司主要产品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商品。1994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1月23日,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2014年1月30日,以2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2021年11月,联想集团发布2021/2022年财政年度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营收347.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7%。紫光股份 [000938.SZ]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原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是一家高科技A股上市公司,于1999年由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发起设立。目前,紫光股份的核心业务基本覆盖IT服务的重要领域:硬件方面提供智能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全系列服务器等为主的面向未来计算架构的先进装备。软件方面提供从桌面端到移动端的各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方面涵盖技术咨询、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支持服务。软硬件产品和服务都在紫光股份领先的顶层设计中得到有效整合,使信息化系统展现出最优化、完整一体的运行效果。浪潮信息 [000977.SZ]浪潮信息即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的电子工业公司,于1998年10月28日成立。其主要经营范围是计算机及软件、电子产品及其他通信设备、商业机具、电子工业用控制设备等。它的浪潮天梭M13关键应用主机项目曾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浪潮集团作为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业务板块,形成了覆盖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数据信息和应用软件四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全面支撑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中国长城 [000066.SZ]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旗下“国产计算硬件产品安全、先进、绿色产业专业子集团”, 2017年1月,由中国电子所属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圣非凡电子系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家骨干企业整合组成,是我国网信产业技术创新大型央企和龙头企业。注册资本29.28亿元,现有在职员工1.9万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4.46亿元,同比增长33.22%。作为我国自主安全电脑产业的引领者,中国长城曾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微型电脑、第一块电脑硬盘、第一款终端ASIC芯片、第一台显示器、第一台光纤转换器、第一台光笔图形显示终端等,是我国电脑、电源、高新电子、金融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领域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中科曙光 [603019.SH]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曙光”)是中国信息产业领军企业,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IT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推动下组建,于201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经历20余年发展,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领先的市场份额,并充分发挥高端计算优势,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为科研探索创新、行业信息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可信的支撑。3.7 全球重要竞争者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有苹果(APPLE) [AAPL.O]、惠普(HP) [HPQ.N]、富士胶片控股 [4901.T]、慧与(HEWLETT PACKARD) [HPE.N]、日本电気 [6701.T]、精工爱普生 [6724.T]、RICOH [RICO.L]、理光集团 [7752.T]、NCR [NCR.N]、3D系统 [DDD.N]、柯尼卡美能达 [4902.T]、STRATASYS [SSYS.O]、S&T [SANT.DF]、迪堡金融设备 [DBD.N]、DIEBOLD NIXDORF [DBD.DF]、玮硕恒基 [872759.NQ]、雷神科技 [872190.NQ]、赛尔 [XAR.L]等。表 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苹果(APPLE) [AAPL.O]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于1980年12月12日公开招股上市。其主要业务包括设计、开发和销售消费电子、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和个人计算机等。该公司硬件产品主要是Mac电脑系列、iPod媒体播放器、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在线服务包括iCloud、iTunes Store和App Store;消费软件包括OS X和iOS操作系统、iTunes多媒体浏览器、Safari网络浏览器,还有iLife和iWork创意和生产套件。苹果公司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世界。惠普(HP) [HPQ.N]惠普(Hewlett-Packard,简称HP)是一家信息科技(IT)公司,由威廉·休利特、戴维·帕卡德于1939年在美国帕洛阿尔托市联合创立。惠普旗下设有信息产品集团、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和企业计算机专业服务集团。1961年,惠普收购Sanborn公司,从而进入医学领域。后又收购三星电子公司打印机业务和游戏外设公司HyperX。2021年11月24日,惠普发布了2021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惠普第四财季净营收为166.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52.58亿美元相比增长9.3%;净利润为30.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68亿美元相比增长36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净利润为1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亿美元相比增长29%。富士胶片控股 [4901.T]富士胶片公司又称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创建于1934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富士胶片公司的前身是大日本塑料“胶卷试验所”。富士胶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向海外发展,构筑了强大的全球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富士集团包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224家子公司和40家从事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市场和采购及相关经营活动的关联公司,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额已接近合并报表净销售总额的50%。3D系统 [DDD.N]3D Systems公司为专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提供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以及3D打印定制服务,所涉猎的领域包括航空、建筑、艺术、汽车、消费、教育、能源、医疗、珠宝等等,并为3D打印的发烧友提供支持。3D Systems公司的3D打印产品线涵盖消费级、专业级和工业级,非常全面。在消费级,它的最知名的3D打印机为基于熔融堆积成型(FDM)技术的Cube系列产品。第四章 未来展望数据是未来的关键,由数据驱动的见解正在改变业务的运行方式,并对从云到核心再到边缘的所有节点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服务器的需求大增,服务器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2017年至2020年,国内服务器市场规模从112.1亿美元增长至216.49亿美元。云计算的发展将带动ODM服务器份额的提升云计算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预计2020-2023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54亿元,年均增速29.52%。在硬件开源时代,技术标准统一度较高,ODM服务器极大契合云计算厂商需求,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云计算厂商需要建设大规模的云数据中心来支撑云计算资源,服务器的价格、部署速度和交付效率是云计算厂商的重点考量因素。而在硬件开源时代,全球存在两大硬件开源联盟,分别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OCP联盟和以BAT为代表的ODCC联盟,联盟通过制定服务器组件标准,让ODM代工厂大批量生产服务器标准组件,从而降低服务器生产成本,保证服务器的快速设计和部署。因此,预计ODM服务器厂商的市场份额将随着云计算发展持续提升。边缘和AI成为行业下一增长动力源边缘与AI为行业注入新活力。边缘计算方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整体市场规模为11.1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7.82亿美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20.6%;2019-2024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8%,远高于核心数据中心的平均增速。人工智能方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到2023年,IDC预计人工智能硬件规模将达83亿元美元,保守估计AI服务器2018-2023年复合增速约在40%左右。
《云云众声》第100期:云云众声开播100期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
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三大话题:1.联想Tech World,挺有意思的一场盛会;2.一根光缆“绊倒”的支付宝 和“自黑”的携程;3.ZDnet首届中国互联网+高峰论坛。
云云众声栏目链接:http://voice.zdnet.com.cn/2015/0529/3053997.shtml
嘉宾观点提炼:
【00:00】联想Tech World,挺有意思的一场盛会
联想的Tech World利用了比较常见的一种跨界明星聚合的效应来宣传,在吸引眼球这一点上做的很出色,此次大会是联想产品和理念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主要战略方向仍是CEMS,主攻保持双品牌运作,争取达到25的市场占有率。此次大会给人印象联想的形象已有大幅的提升,这类大会的召开也是体现了联想的实力,在国内厂商来说是很难得的。
【08:40】一根光缆“绊倒”的支付宝 和“自黑”的携程
支付宝在27日下午出现网络故障,账号无法登陆,更无法进行转账,而后发布声明说是因为光纤被挖断,这在懂行的人眼中是大有文章。两种可能,一是若真是因为光纤断裂导致的事故,那么只能说明盘子这么大的阿里集团确实在IT管理上水平太低,业务太脆弱;二是,如果不是,那么阿里所称自己所运行的“异地多活”这个概念就闯了祸。双机热备和异地多活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后来支付宝所说的业务切换在异地多活的概念下是不存在的,所以可以看出阿里用的并不是其所称的“异地多活”。
携程于28日出现了APP不能提供服务以及网站瘫痪的问题,一开始其所说的疑似遭受不明攻击也是互联网公司业务受到影响的时候最常见的一种说辞,而实际上这种高级别的大面积删除服务器代码的这种行为很难想象是一个黑客外部攻击,最后确认为内部员工的错误操作。与支付宝相似,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网络公司的灾备工作。此次事件的恢复时间之长主要在于业务逻辑的重做。
这两件事给我们的警示还是很大的,以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种物理故障,物理破坏,地震,水灾,电力,这种线缆的故障。其实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我们业务逻辑上的一种保障,这可能是给我们很多人一种新的课题。
【34:00】ZDnet首届中国互联网+高峰论坛
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云计算大会期间,6月4日下午,至顶网将独家承办“互联网+的高峰论坛”,这次选择的话题是跟制造业的结合,探讨包括德国提出的工业4.0,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还有中国自己提出来的智能制造2025。论坛中请到了相关的来自于中国还有德国政府相关机构的嘉宾,还有相关的一些企业代表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们是怎么看待互联网跟工业结合之后所带给产业的变革。
以下为访谈实录:
联想Tech World,挺有意思的一场盛会
杨昀煦: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云云众声》,我们有半个月没有再见了,而再见这回竟然是我们第100期的《云云众声》了,我们在此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也辛苦效民总一直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内容。
咱们闲言少叙了,直接进入正题,这周确实事件挺多的,大事小情特别多,我们先从联想的Tech World说起,它是一个技术创新大会,我听说大会上也是重量级嘉宾,不只是业界大佬,特别大的明星,您是怎么看这个会的呢?给我们爆料一下这个大会上有哪些明星?
赵效民:这个会如果说它是未来联想长期办下去的,每年一次,是它一年里边自身的创新,它的新品一种集中发布的话,我还是蛮赞成这个活动的。
而且虽然我没有亲历这个会场,但是通过网上的一些传播也看到了说这个大会让我感觉IT厂商办的会还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比较跨界的这种明星的聚合效应,比如说有范冰冰,任志强,这些传统上很难觉得这类的明星会出现在一个企业级IT厂商的大会上,所以说从吸引眼球这一点来讲联想这次做得还算是很漂亮,给联想点一个赞。
杨昀煦:这次大会说是Tech World技术大会,它这回到底发布了一些什么样的新技术,新产品?
赵效民:其实我觉得光从新的角度来讲没有让我感觉特别多的亮点,新品,新的概念,没有什么太多的亮点,但是它其实是一个集大同的一种集中的展示,以前的一些新品新的战略它这次又重新做了一个展示。
其实它是更聚合地做了一个完整的你说是包装也好,还是亮相也好,还是整体的呈现也好,反正这个大会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带给业界一种对联想的信心,这么高大上的大会,这么有范儿,又请了这么多跨界的明星,大家肯定会对这样的厂商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感或者一种好感。
它基于整体战略的发布,还是跟以前它的战略方向是没有变的,比如说它还是CEMS,C就是代表Clound,E代表企业的应用,M代表移动互联网的行业应用,S就是服务,以这4个概念包装起联想企业级,就是商用业务未来主要的4个支柱,这种Clound云企业应用,移动应用,还有IT服务。
所以,从整体角度来讲反而并不是说有特别大的新意,但是在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关注比如说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之后今年是不是有一个正式的怎么样一种进取心,或者说怎么样的一种市场战略,童夫尧也在会后的采访或者说他的宣传上保持双品牌的运作,争取达到25%的市场占有率,这个占有在1/4,野心还是非常大的,这我觉得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也代表了未来联想的主攻方向。
归根结底不得不承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步入收购IBM X86业务的正轨之后,基本上联想给人感觉这种印象改头换面了,至少从外在形象,如果它是一个企业,企业的言谈举止给人感觉档次已经有很大提升了,当然我们也祝愿,面子是没问题了,也希望里子要做得更扎实,更实在。也许你这次大会发表了自己的决心,喊出了口号,下边要去看你的决心和口号具体执行的情况,你们是不是说到年底了我们再回头看你会上的发布,也许我们这时候会有两个评价,一个是名不符实,另外一个是由衷的钦佩,看看年终最终的答卷到底是怎么样的。
杨昀煦:联想可能也是想通过Tech World这个大会体现自己的实力。
赵效民:对,我觉得这样的大会对中国厂商是挺难得的,我也建议越来越多中国IT厂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这类的形象展示应该是必要的。
杨昀煦:也是跟国际接轨,国外的厂商都是这样,您觉得它以后这方面的大会还会延续这样吗?
赵效民:我觉得联想从国外的角度来讲,咱们有这么多次报道会议的经历,我去美国参加四届的思杰的 Synergy,还有VMware的VMworld,其实这都是国外一些比较领先的厂商在某一行业里面办的行业性的自己的用户大会,但是它这个大会已经扩展到行业的影响力了。作为联想我觉得它有实力有这个必要来做这样的会议,你毕竟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厂商,而且你现在在全球的服务器排名里边它市场占有率排名是第4名,已经真的算是比较高大上的企业了,有些面上的东西还是要做的,因为你是亲自面对客户了,如果你只是一个OEM厂商你给人做贴牌生意你可以不走到台前来,你就是给人在幕后默默做好这种供货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你要是以联想的品牌亲自去卖东西的时候你要跟客户有一个更近距离的接触和展示。
所以说我觉得这类的会议一个就可以了,比如说每年有一次Tech World,是联想技术大会,技术世界,行了,OK了,剩下的你愿意组织也可以组织,比如说它的服务器的会,存储的会,不定期的,我觉得不冲突,只要以你的企业名义来做你全年的用户大会,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一方面你更进一步促进了跟用户的交流,另一方面你在会上再借助媒体给你做更好的市场传播,我觉得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08:40】一根光缆“绊倒”的支付宝 和“自黑”的携程
杨昀煦:所以大家昨天可能没有看到范冰冰,或者是想要了解联想的Tech World大会,可以关注我们至顶网的专题,做得也是非常好,很多现场图片什么的。
接下来说两个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个话题,这两天特别火热,前天的支付宝出了问题,昨天携程又出了问题,所以这两件事在安全圈里是很火热,支付宝说是由一根电缆,一根光纤绊倒的支付宝,您对这个事件怎么看?帮我们回顾一下。
赵效民:支付宝,好像是前天下午5点多钟部分用户反映不正常了,要不就登录不上去,手机应用不了,网页打开特别慢。支付宝后来发表声明说是因为一根光纤引起的,但是这个在懂行人的眼里,如果真的就是被一根光纤绊倒的话,只能说支付宝太菜了,但是理智也告诉我们以支付宝阿里集团这么大的盘子,这么一个巨型互联网公司不可能在这类问题上栽跟头,互联网公司它天生是对这种线路问题非常敏感的,因为互联网公司本身它就需要大家来访问我才能做生意的,大家访问你都是通过这些所谓的光纤来接入到你的机房,物理连接上必然要有这一步,所以在很多机房和数据中心里边都是双线甚至是三线,四线的保障,所谓双线肯定现在我们做这种数据中心你不管是自建也好,还是你跟人家去共建共管也好,你的数据链路从带宽出口肯定是躲不开这三家运营商的,联通、移动、电信,再加上底下一些铁通,或者这种小的子公司这些。
所以说你面对的这些都是跟运营商,但是每个运营的链路可能你只买一根,比如说买一根移动的链路,如果移动出问题了你就出问题了,一般来说这种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双线,至少是双线,我买一根联通的也买一根移动的,有一根断了我也能通。所以说要是极端点保险点就是三条,如果你那条线路是特别重要的一条线路,你再给它做一个备份就是4条线路,但是这4条线路出口源头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要源头是一样的你买它没用,你觉得电信线路好,你以它为主,然后你同样它那边的出口里买了两根光纤拉过来,它那个出口要是坏了你两根光纤不是全完蛋了,所以说有可能你在异地再拉一个光纤或者怎么样,当然那个成本你必须要考量。
话说回来,如果你从这个点来讲支付宝如果就被一根光纤绊倒了,它这个业务实在是太脆弱,所以说马上就被质疑了,后来支付宝的确是他们在做,可能内部,我相信光纤的断有影响,但是可能引发了是它的内部,可能有影响的是它里边的应用逻辑,还有数据同步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它做一些数据中心切换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延误。
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我觉得它技术体系里边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体现出来了,光纤引发的流量带来的影响肯定有,比如说我双线并发的时候我有一根光纤坏了,等于你有4条车道车的公路有两条车道给封了只能变成两条车道,肯定线路就有很大的堵塞了。在这样的一个数据中心里面按淘宝的说法它做流量的迁移,流量的迁移有些数据也要同步过去,同步过去以后迁移到其他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做数据的对接,应用的同步,应用对接数据的同步,造成了很大的时延,大概有两个小时。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支付宝强调一点,它叫异地多活,这个词我觉得惹麻烦了。为什么呢?从支付宝这次的应对措施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异地多活的解决方案,最多是异地多备,怎么叫备呢,意思就是我有一个主的数据中心,为它做了几个备份的数据中心,平时还是这个主的数据中心来工作,其他若干跟数据中心跟它形成一个备源的机制,这个数据中心如果出现问题了,不管说是内部问题还是说外部的连接问题,这个数据中心相关的业务就转到相应的备源数据中心来去继续承载。
其实如果从系统级来讲,我们传统叫双机热备,就是说有一台主的系统正在运行,旁边给你做另外一台备源系统,中间有一条心跳线去检测,如果这个主系统出现问题了马上切换到备系统去承载,平时这个数据是做同步的,能保证应用迅速就起来。
但是这不叫双活,不叫异地多活,叫双活是说两个系统全都是主的,你不分主次,两个数据的应用逻辑和数据的径向是完全一致的,等于说你把一个东西砍了另外一个东西是完整的,照样能运行,它是一个完整的,不像说主备之分,主要的应用全在主系统里面,备源其实只是做这种数据的同步,但是做数据同步以后如果这个系统宕掉了以后马上启这个系统,你要听明白是启,这个还有启的过程,还要把业务逻辑给它导过来在这个系统再启过来,所以支付宝这次的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它用了两个小时才切过来。
而且如果是双活系统理论上讲没有切不切的问题,就是从主切到备有一个切换的问题,如果是双活理论上讲是没有切不切的问题,切主要是在你上边的流量,以前通过你的流量管道到两个数据中心,承载的时候这两个流量分开是一样的,等于说我的一次请求是给这两个数据中心一块做的,一个数据中心宕了另外一个数据中心自然而然就是在那块,不是流量的问题,所以支付宝还解释说我们要导流量,这就可以确认说支付宝这套体系它不是一个双活的架构,如果说导流量在于说一开始我的流量就分散出去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承载,有一个数据中心宕了,我要把它的流量导到其他的数据中心。
这就意味着说每一个数据中心它里边的数据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一个个一部分的,双活的概念是每个数据中心两个数据中心是完全一样的,这两个数据中心平时还都是一块工作的,都是活的,那个热备一个活的。
杨昀煦:一个植物人呢。
赵效民:对,属于待机状态,属于这样的,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说异地热备大家也就觉得合理,两个小时你能切换过去也算不错了,但是你叫异地多活一下大家就觉得你这水平不够,太次了,做容灾有几个指标,比如说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RTO,一个是RPO,RTO的T是timn,时间,P是point,这两个意思是RTO是我业务恢复需要多长时间,RPO是我恢复到什么样的时间点,比如说我的数据只保存到昨天的,我要恢复我只能是恢复到昨天的,那个点就是我昨天的时间RPO,这次RTO用了两个小时,RPO有些客户就反映说我登录完了以后头像也没了,头像没了数据就是丢失了,但是它其实数据没有丢失,它后边还在慢慢做同步。
所以这个时候的P你都混乱了,你不知道这个point在哪,每个人恢复的时间点不一样。所以说这个弄完了以后我真不认为说如果以一个异地双活的标准,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正确的算得上成功的多活的灾备。但是它如果叫异地多备我倒觉得可以理解,你花两个小时切换过去这也可以了,挺了不起的了,最后我觉得也给大家提个醒,做这种市场宣传的时候不要什么高大上的词都往上掰扯,我觉得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埋雷的,本来其实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事就被支付宝一宣传给搞复杂了,还自话自说。
我觉得从未来的角度来讲,双活也好,多活也好,这个活字真的不简单,你不是说什么样的一个级别都叫活的,按我们刚才所说的标准来讲,其实真正的双活数据中心它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一个承载的体系,任何一个宕掉,用户的实际感受是没有任何感受的,没有故障感受。因为你从它的架构来讲,平时的访问就一分三,你的访问就复制出三份,同时访问这三个数据中心,你的数据写入也同时写入这三个数据中心,所以说平时你对它的应用感觉就是这样的感觉,它中间有一个数据中心宕了,或者数据中心光纤被人都切了,不管你是四根三根全被人切了那也没关系,另外几个数据中心照样能帮助你,因为数据都是同步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业务逻辑都是一样的,那还要怎么样,所以说我觉得其实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就在于说追求容灾的极致是一个活,但是要追求这个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有些人也说里边离不开运维团队人的因素,没有人去否定人的因素,但是越自动化越能解放出人的劳动力,前提你的自动化是靠谱的,其实你说你还去人工参与切不切这个我觉得并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一个极致的自动化环境里面以人工介入为辅助。
你说谁知道什么时候出故障,你也不可能24小时全盯着,如果说应急的故障当中有一个自动的应急机制保证业务连续,对你来说其实是好事,你在事后去做一些人工的微调,再做一个逻辑的调整,其实我觉得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互不冲突,所以说我觉得奔向更高的自动化容灾是一个必经之路。
杨昀煦:接下来支付宝可能就会把它的备走向活。
赵效民:它说是要做活,但是现在肯定还没达到这个标准。
杨昀煦:也希望社会责任这么大的企业还是要多考虑咱们用户的感受,好多小朋友都以为自己的工资没有了。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携程,携程也是我们平常用得比较多的网站,它刚开始说是自己遭受攻击,因为去年2014年3月刚过完年的时候它就已经遭受了用户信息泄露的这件事了,已经让大家人心慌慌了,结果它现在又出现了内部网站不能运行,APP也不能用,所以在您看来这个事件是什么样的事件,它之前说我们遭受了不明攻击,后来又把那条遭受不明攻击的微博删掉了,之后又说我们内部员工出的问题,您觉得事件是怎样的?
赵效民:我觉得其实从这一点来讲,它跟支付宝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一谈灾备,容灾,谈到都是对数据的保护,你的数据库要怎么样,数据没了你就完了,这话对,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支付宝它做切换的时候也没丢数据,但是它是做应用的接口切换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
携程这次开始说受到攻击,这其实是互联网公司业务受到影响的时候最常见的一种说辞,要不然就是DDOS,要不就是黑客怎么着的。后来发现其实这么高级别的大面积删除服务器代码的这种行为很难想象是一个黑客外部攻击,我相信以携程这么大的公司它的安全防护不可能那么烂,你现在真没有听说过一个网站能被一个黑客给删除的,后来又说是不是内部员工反水了,有网上八卦甚至说这个员工是级别比较高的,分赃不均,还有人说是跟老板抢女朋友怎么着,反正这个东西你没有一个明确说法之前,这种猜测你真的杜绝不了,后来发现其实实际是在代码更新的过程中人为操作错误,执行了全删除的命令,把服务器上应用代码全删掉了,把当时生产用的,我觉得没有明说但是根据他们的表述来讲,生产层的数据库也给删掉了,但是其实这个我觉得倒不用大惊小怪的意见,数据库本身,我觉得互联网公司或者传统企业肯定它有多个备份,实时的备份。
就是你在生产环境的数据库被误删了,旁边的数据库再给你导回来,问题在于说在你重建前台的业务逻辑时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逻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比如说我们在PC上打开了一个软件,我打开一个看图软件,但是你不知道这个看图软件起作用的过程中它其实调用的操作系统很多的相关运行时,环境,库,可能都在里边呢,我们只看到了一个界面而已,其实在网站上也是一样,很多的时候应用之间它是有关联的,比如说你在携程上下一个订单,可能就有另外一个应用开始分析你的订单,开始写后边的库存表。
还有一个应用可能过来去看下订单的是谁,男的女的,多大岁数,他以前的订单是什么样,消费记录是什么样,有人开始给你做这种行为分析了。还有一些订单直接给它的合作伙伴,可能给它底下签约的供货商,相当于自动触发了。
如果说你把这些执行代码全删了,你要重新再部署的时候必须要把这个逻辑还要给保证过来,但是这有一点大家能发现,其实决定你一个企业连续性正常与否,前提其实是两个,一个是数据,你要数据正确一致,不丢失,另外就是业务逻辑,你业务逻辑没有了光有数据也是没用的,所以说这次它恢复的时间更长,它恢复了12个小时,据说有上千多个应用环境相互之间的辗转链接都要做好匹配,其实是很大的工作量。
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说数据很快能恢复过来,但是业务逻辑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它跟支付宝两个在一起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在于说,对应用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说误删了东西也没办法,它不是外界的人为的限制,如果说就是一个黑客过来想去做这件事情,我估计它肯定有一些机制能抵御这种恶意删除,但是如果说是来自于管理员的命令系统不知道你是有意无意的,系统是很听话的,如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发一个指令系统你自己格式化吧,系统只能执行,不能说管理员的命令你系统不听了,那就反了。
但是如果管理员是一个出了昏招了,这种事你只能说以更多的流程制度来去保障,这种特别关键的级别是不是两三个人一块执行,同样发指令才能做这件事情。还有遇到特别敏感的操作是不是要上报,程序要自动有一个上报的机制,你真要我死,这个臣要有一个申诉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说给我们的警示还是蛮大的,以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种物理故障,物理破坏,地震,水灾,电力,这种线缆的故障。其实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我们业务逻辑上的一种保障,这可能是给我们很多人一种新的课题,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在它的应用体系复杂性要比以前的传统企业高很多,刚才我说了你这样的一种互联的架构,里边这种应用体系的架构,面向不同服务体系的架构,错综复杂,它恢复起来其实估计比数据还要慢,数据如果说全没了,那你的公司就死定了,但是你业务逻辑迟迟建立不起来,对你的公司肯定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只是说可能一个更致命一些,一个稍微会让你吐点血,但是你血吐多了你也就致命了。
这就是我对这两件事情的总体看法,我不知道我分析完了你清楚了没有?
【34:00】ZDnet首届中国互联网+高峰论坛
杨昀煦:清楚了,而且我觉得这两件事确实对它们下的公共形象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事情一出可能两家以后会再多完善,业界可能也会再思考自己的系统到底是不是这么完善。
另外,网上还调侃了有一个教训是老板一定要对IT方面的员工好一点,也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下,这些东西没法避免的,除了问题我们及时解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也希望以后能看到支付宝还有携程会越来越好。
另外,针对这些我们至顶网说到比较重要的一个预告,100期的时候预告一下我们至顶网将在电子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云计算大会上面承办这么一个互联网+的论坛,您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论坛。
赵效民:互联网+的高峰论坛在6月4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也是在第七届云计算大会期间来举行,这是由至顶网独家承办的。在此我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的内容,互联网+是我们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根基战略,都是围绕着互联网来去做加法,来去做你进一步的相关产业实力的增强。
我们这次选择的话题是跟制造业的结合,去探讨相关的一些理念,其中包括德国提出的工业4.0,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还有中国自己提出来的智能制造2025。所以说在这个论坛里面我们请到了相关的来自于中国还有德国政府相关机构的嘉宾,还有相关的一些企业代表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们是怎么看待互联网跟工业结合之后所带给产业的变革。
所以说在此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话题,能亲临我们的会场,而且我们最终要强调一点,我们有很多的大礼提供,具体什么礼品到时候大家关注我们ZDnet的微信号,我们就会做相关的介绍和推广。
杨昀煦:礼品对我们比较关注这方面的来说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有很多业界大咖都在这上面,制造业最近也是非常火热的领域,所以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们。
赵效民:对,肯定挖断支付宝电缆,光纤,就是一个制造业的挖掘机,代表了我们中国制造业还是非常牛的,互联网你再怎么着你也抵不过我这一铲子。
杨昀煦:今天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观看我们第100期,希望下次咱们再会。
赵效民:再见。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7-14
本文作者:孙博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